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天渠电影是哪个渠

天渠电影是哪个渠

发布时间:2022-10-06 18:27:27

⑴ 观《天渠》有感

观《天渠》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观《天渠》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影视作品常有一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而在现实生活中,无私奉献、造就丰功伟绩的英雄确实少有雷同。黄大发自小无父,9岁时母亲去世,此后便成了孤儿。十几岁时在大冬天打着赤脚给村里站岗,上级领导看到后,觉得这个瘦小的少年勤劳、能吃苦,于是发展成为党员,吃百家饭长大的他被任命为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后立誓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这段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

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擦耳岩用锤子凿。不知道什么叫导洪沟、分流渠,洪水一来,沟渠和草王坝人的心被冲得七零八落。修修补补十几年,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修渠失败,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

过年了,黄大发却带着一家老小又上了山。鞋磨破了没钱买,干脆赤脚步行二十多公里去背炸药,脚板磨破皮,双脚血淋淋的。春去冬来,风餐露宿,三年时间,草王坝人勒紧裤腰带,用双手硬生生凿出了绝壁引水的奇迹!大渠竣工,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这条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历时36年完成。

它镶嵌在灵宝山半山腰,就像是从天上引来的,水流到每家每户门口,灌溉着良田、喂养着牲畜。20xx年底,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500元。结束了草王坝因为缺水,全村种包谷洋芋,吃不上白米饭,只能吃包谷沙,无水、无电、无路,男人娶不上媳,光棍村名声不胫而走的日子。 ;

⑵ 天渠演员表

1、黄大发

演员;郑强

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草王坝村是穷乡僻壤,村民用的都是浑浊的黄泥水,面对恶劣自然环境,黄大发决心对乡村做出改变,决定修凿渠。说服村民、引导村民。在他的带领下,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十年如一日,克服艰难困苦,凿万米长渠以引水,实现了草王坝村脱贫致富。

影片信息:

《天渠》是由柏麟执导,由郑强领衔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18年11月30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根据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改编,讲述了黄大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艰难困苦,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渠”,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的精神。

⑶ 天渠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天渠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渠观后感 篇1

观看电影《天渠》,我的内心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始终记得,一个苍老的身影定格在山间,像清晨的阳光不知疲倦;像傍晚的落日,余晖洒满天际……

时代楷模黄大发,愚公精神谱新曲。黄大发老支书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只为修好这一条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筹;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这就是我们的黄大发老支书,顶天立地。“活一天就干一天”,铮铮誓言,响切云霄;此情此景,无比动容。

我感动于那份执着,只觉得每次重温,泪水就会忍不住夺眶而出。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是让他们看得见绿水青山,看得见白云蓝天,看得见碧草小溪,看得见雪域高原……还是让他们在有限的文本中打圈圈? 我们不断追问。

一路修行做教师。在这条路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我们要给每一个学生关怀和鼓励,如黄大发老支书一样有着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长成他们应该有的生命姿态、尊严和价值,无论是参天大树,或者遍地野草;无论是芬芳玫瑰,或者无名小花,都要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责,用“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镌刻着光荣与梦想。

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你我相逢在璀璨的夜空

你守望初衷的身影

在缀满露珠的山头竞相绽放

你倾尽所有

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你,不老的身姿

温暖我潮湿的信仰

天渠观后感 篇2

周末,我看了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天渠》。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山村的村支书黄大发为群众解决吃水问题而耗时三十六年,翻过三座大山,穿过无数险崖,修建了一条全长9600米的伟大水利工程─红旗渠。其中党员黄大发那种坚韧不拔,临危不惧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令人不由感叹: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坚持了三十六年尽职尽责?又是什么样的精神使这样一位老人修建出如此伟大的工程?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水渠修到擦耳岩一段,因为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所以连很多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不敢下去打炮眼,而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却要下去,人们也不曾一次的劝他:“你已经不是当年修红旗水利的年纪了,放弃吧!”他却义无反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勤恳为民,开山劈石,志拔穷根。

影片中红旗渠的建成,群众的支持是一个重要方原因。从异口同声的反对,到砸锅卖铁去补一万元资金缺口;肖大能从封建迷信到积极肯干,这一切的信心都来自于黄大发,是他的顽强拼搏精神打动了他们,以至于连他的女儿都为资金缺口出一份力。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黄大发工作中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像电影中的'一样,红旗渠是拼搏来的,是奋斗来的,对于我们来说,学习上拼搏进取,生活上积极向上,这就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拼搏。

天渠观后感 篇3

《天渠》讲述了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在艰难困苦面前选择希望,通过知识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渠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

他是山神?

他是当代愚公?

不他只是从平凡真实中走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在风雨兼程执着坚守和战天斗地中完成一个共产党员承诺的老人。

有这么几个片段,让我感动,且印象深刻:

年轻的黄支书带领着群众因没有专业的挖沟、修渠知识,被一场大雨冲成了烂泥沟。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但他并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希望,连20公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他,决定去水利站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不比年轻人差反而比年轻人更卖力,最终做出了设计方案。这个片段,让我深刻的体会,一点,有知识可能改变不了命运,但没有知识绝对改变不了命运。

挖沟修渠需要大量的经费在这种困难下黄支书,想到了政府。他打报告给县里,县里高度重视草王坝缺水问题,协调了各乡的水利预算款凑齐了6万元的工程款,但是扶贫不等于分钱,还需要村里的群众凑集资款。一家200元成为草王坝村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这时候作为党员的黄之书,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她女儿拿出了自己的嫁妆钱,在悄声无息中村民们一个接一个的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砸锅卖铁凑取的,最后的1万块钱,感受到要想克服困难的群众与政府是密不可分的,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超级英雄。

影片中,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黄支书的女儿黄彬彩因病去世了,黄彬彩无疑是家里最理解父亲黄大发的人了,她支持父亲的每个决定,他懂父亲的大爱,懂得父亲无私奉献是为为的是谁。父慈女孝,可是黄支书作为领头人,不得不顾大家而不顾小家,当天渠造成时跪在,而墓前的黄大发,再也忍不住对女儿的思念,对女儿的爱也在这一刻喷涌出来,失声痛哭起来,去渠的成功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在我看来要根据图评论。靠的是知识是群众、是政府、是领头人、还有家里人的支持。这几个一个都不可以缺。

不干,一点希望都没有;

干,还有一丝生机。

在困难面前,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⑷ 红旗渠,有着怎样的盛世悲歌

红旗渠遭到了自修建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为破坏,有将近十米的红旗渠渠壁被人砸开,湍急的水流从砸开的缺口不断涌出,导致缺口周边村庄全部被淹,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从1997年开始,修建几十年后红旗渠却遭遇断水尴尬,最长的一次竟然断流时间超过了七十天。

想当年红旗渠建成的时候,林县百姓以为可以一次性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到后来红旗渠出现断流,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但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林县的百姓一定还会像修建红旗渠一样,重新想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的好方法,只是可能时间会久一点,困难会多一点,但是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

⑸ 天渠讲的是哪条渠道

做渠道工作是指做销售渠道的开拓及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需要负责以下工作内容:

1、对经销商的供货管理,保证供货及时,在此基础上帮助经销商建立并理顺销售子网,分散销售及库存压力,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

2、加强对经销商广告、促销的支持,减少商品流通阻力;提高商品的销售力,促进销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之成为经销商的重要利润源。

3、对经销商负责,在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对经销商提供产品服务支持。妥善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产品损坏变质、顾客投诉、顾客退货等问题,切实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不受无谓的损害。

⑹ “天渠”主人公的原型

《天渠》主人公的原型是原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

讲述了黄大发在面对草王坝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迎难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地凿出了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跨三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生命渠”。

(6)天渠电影是哪个渠扩展阅读:

影视形象

以黄大发为原型的现实主义电影《天渠》在京首映,影片根据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改编。

讲述了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艰难困苦,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渠”,实现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

据悉,黄大发曾获得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等称号,以及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⑺ 电影天渠背景几几年

黄大发去学水利的时候,墙上有个奖状,标明的年代是1989年度,影片有几个地方的谈话提到是学了几年,这么算的话,应该是在1992年左右,没把握的时候,就说90年代初期比较保险。那个年代贫困地区的家庭是不好拿出200元钱,住宿也有五元一晚的情况。符合时代背景。

⑻ 看《天渠》有感

《天渠》是2018年11月份上映的一部影片。讲的是贵州遵义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大发带领全村人民,前后经过三十余年,终于在大山之间修通一条长达九千余米的民生水渠,解决了村民吃水难、常年干旱的重大问题。

深受感动的有这样几处:

1.为了筹集资金缺口一万元,平均每户要出二百元。就这二百元,在贫困的山村,大多人家拿出来都有困难。为了带头表率,王大发准备卖掉自己的棺材,老婆上前阻拦。这时王大发的女儿彬彩拿出未婚夫家给的彩礼二百元递到爸爸手里。她支持爸爸,不仅出自情感,也是对修渠本身的支持。当她拿出用手绢包裹的彩礼钱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婚姻大事放在其后,这种大义以及深情,让我感动。

2.为了节省开支,专款专用,王大发去找一面之缘的拖拉机司机,希望他帮忙运输水泥。路偏远,村里出不了好的运费,拖拉机司机迟疑不应。王大发就在他的车上露天睡了一个晚上,等候说服司机。以身作则,感动了拖拉机司机。在一次下雨,为安全起见,借宿旅馆,他和司机俩人,为了节省一人的房费5块钱,仅开了一间房让司机休息,自己坐靠在门边一张椅子上将就了一个晚上。(为什么不能俩人睡一间房内。)

3.渠修到擦耳岩,悬崖峭壁,无人敢下去打炮。王大发身先士卒,将自己系在绳子上,从悬崖上吊放下来。据记载,那时王大发近六十高龄。这种不顾个人安危,处处走在前头的行为,或许有一种无奈,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无动于衷?再说,修渠是为了大家,不是图某一个人的利益。

4.记者得知王大发再一次要修水渠,前来跟进采访。一次为他们一家四口照了一张全家福。女儿彬彩十分高兴,说长这么大,全家还是第一次照全家福,而且还是彩色的。彬彩身体一直不好。为了修渠,哥哥,爸爸整天都在山上,想带她去县城医院好好看看一拖再拖,以致彬彩英年早逝。临了,说想见哥哥,想见爸爸。记者急忙忙跑到山上将他们喊回。遗憾的是,彬彩拿着全家福撒手病故。王大发跌跌撞撞,跑到家门口,听见屋里的凄叫,顿时双腿沉重,僵硬,跌倒在地。

水渠终于修通了,清粼粼的水潺潺流来。王大发捧着一碗水,来到女儿的坟前,还拿着那个包彩礼钱的手绢,告慰孩子。

故事是根据真实人事改编的。演员表现也极其真实,感情饱满,真挚朴素。事件本身的艰苦之外,让我感动的恰是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再现了落后农村地区的生活精神面貌。

后来我在想,就算是如今,我相信在祖国大地上,仍然有生活困难的人们。可是,如果没有对比,在偏远穷困的山村,人们或许不觉得有怎样辛苦,也有他们的快乐幸福。再说,在文明发达的城市,物质丰富,生活相当方便,难道就人人都过得快乐幸福吗?我想说的是,快乐幸福或许跟物质无关,跟环境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对当下的感受。如果你觉得是快乐幸福的,那么它就是快乐幸福的。

其二我想到,修渠是因为缺水,干旱。缺水,干旱的直接原因是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制约。也就是说,人类活着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宇宙斗争的过程。当然,这个斗争是正常的争取,不是故意破坏。也让我再次感到人的渺小,以及自然的强大。而人类文明能千万年来一直传延下来,也说明了人类的坚韧不拔,以及无穷的智慧。

其三想到,通过王大发坚持不懈的努力,不忘初心,终于干成一件大事。当村民因为筹钱困难,又考虑到年纪大了干不动,年纪轻的要出去打工挣钱谋生活,为眼前生活顾虑,对修渠抵触,失去热情信心的时候,王大发坚定的说了一句:这次我干定了。就这么发自内心骨子里的一句话,像是一把坚硬无比的开山宝剑,道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信念与决心,令人为之一振。

村民们与王大发不同的表现,让我想到,干一件事,或者说一个集体,或家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人,或一个点。这个人站出来了,这个点触发了,那么这个集体,或家庭,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就会得到进步。

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电影有哪些

1、《绝壁天渠》:一个当时年仅20多岁的农村大队长,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前后历经30余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潺潺渠水,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使曾经闭塞的贫困村面貌一新。当地人管它叫“大发渠”。村民们以最朴实而又最隆重的口头命名方式,感谢他们的带头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老支书黄大发。

5、《魏德友:一个牧羊人,一座“活界碑”》:魏德友,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一名退休职工,自1964年起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50多年来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在2017年1月,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6”年度网络人物。

阅读全文

与天渠电影是哪个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在ifile打开电影片 浏览:820
哪些电影中有宗教元素 浏览:817
电影在手机看分辨率多少 浏览:537
免费观看粤语全部电影 浏览:309
东厂不敢杀的人是什么电影 浏览:546
电影蜘蛛网怎么做 浏览:603
为什么老公不爱看小电影 浏览:103
刚上映青春电影有哪些 浏览:150
好看的青春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103
产后多久可以去电影院看电影 浏览:334
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影产业的发展 浏览:691
姜栋元演过什么电影 浏览:840
恐怖电影叫红什么女孩 浏览:478
电影木乃伊二免费 浏览:864
下载的电影怎么放apid 浏览:176
和闫妮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21
好看的的电影网站 浏览:856
好看的宗教电影恶魔的耳语 浏览:54
临颍电影院提前多少天能订票 浏览:382
女生好听的电影歌曲有哪些 浏览: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