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位能给一些3D立体电影制作方面的技术片花啊
为什么网络推荐给我一道那么难回答的题啊?真倒霉也~
㈡ 关于3D电影的制作技术
现在制作出3D电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拍加CG,就是部分镜头直接用3D摄像机拍摄出来的,另一部分是电脑特效制作出来的。然后经过特效和后期加工成型。像阿凡达,实拍部分占40%,CG部分占60%。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2D转3D了。国内做得比较好和比较早的公司都在北京。
㈢ 3d电影原理是什么
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
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出现于1922年。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通过观众的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3)哪个有3d电影技术的ppt扩展阅读:
拍摄立体电影时需将两台摄影机架在一具可调角度的特制云台上,并以符合人眼观看的角度来拍摄。两台摄影机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为哪怕是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都会让左右眼觉得不协调;所以拍片时必须打板,这样在剪辑时才能找得到同步点。
放映立体电影时,两台放影机以一定方式放置,并将两个画面点对点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个银幕内。在每台投影机的镜头前都必须加一片偏光镜,一台是横向偏振片,一台是纵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这样银幕就将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
观众观看电影时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方向必须与投影机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过滤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画面,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像,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放映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放映的画面。这些画面经过大脑综合后,就产生了立体视觉。
㈣ 好莱坞的3D电影都有哪些
3D电影技术很早就有了,只是在《阿凡达》这样的巨型3D制造的电影出现后,普通观众才开始知道了3D这个名词,同时带来了一股虚3D电影的潮流。近两年上映的稍微打一点制作的电影里面普遍都有3D技术的存在。只是用的有没有必要的区别,这又和经济利益挂钩了。说多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了
㈤ 3D电影是如何拍摄和制作出来的
《阿凡达》采用3D技术,将电影屏幕变成了一个通向潘多拉星球的大门。
在看3D电影时,我们不仅能看到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还能够看到离我们而去或者向我们而来的动作。3D电影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已经过大脑处理。因为两只眼睛位置的区别,每只眼睛看到的图像都有细微的不同。大脑会将这些图像处理成立体视觉,让我们能够分辨出距离感。3D电影原理就是如此———让两只眼睛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图像,剩下的就让大脑自动完成吧。
最常见的电影3D效果,是用“光分技术”来实现的。它依赖于偏振光和滤光片,让每只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滤掉另一部分。在上世纪拍摄3D电影时,人们会在一个镜头前加一块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让水平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另一个镜头前加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将这两个镜头并列,之间的距离和人眼之间距离差不多,就可以开始拍摄了。在播放时,让观众戴上带有偏振片的眼镜,偏振方向和摄像机偏振片的方向相同。这样,左眼的眼镜就会完全滤掉右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而右眼的眼镜则滤掉左侧摄像机的画面。这种3D电影要求观众必须坐得笔直。
后来,利普顿改良了这种技术,造就了RealD 3D。它的偏振光振动方向在一个圆周上旋转,再加上传统电影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想怎么歪着看电影都行。现在,RealD 3D已经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3D电影技术。
光分技术是被动式的3D电影技术。也就是说,它不需要控制眼镜。色分技术也是这样。可能有些人还会对上世纪80年代的立体电影记忆犹新———它的两片眼镜片颜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镜的话,这种电影投影出来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画册。戴上滤光眼镜之后,眼前就能出现色彩鲜艳的立体场景。它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已经淡出电影制作领域了。直到2007 年,Dolby公司开发出Dolby 3D系统,色分技术才重新热起来。借助放在放映机前的滤光片将投影机射出的光线分成红绿蓝三原色光,并分别投影到屏幕上。通过滤光眼镜来分别接收这些光谱的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同样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该技术比传统色分技术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机装上滤光片就可以放映3D电影,而取下滤光片,还可以放映传统电影。《阿凡达》首映礼上,采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只要让两只眼睛看到的图像精确的不同,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立体的世界。所以主动式3D电影技术采用了另一种思路———控制眼镜的透光,让每只眼睛看到其中一半的画面。只要镜片变黑的程序与显示画面同步,就能构成立体视觉。现在显卡大厂Nvidia已经在家用电脑上提供了这种产品,有些电影院也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但是它的成本较高。
目前的3D电影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至于哪种技术最后会成为主流,已经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另一个问题了。
3D电影并非电影技术发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银幕”IMAX屏的可视面积比普通电影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过多种技术革新来保证在大屏幕上依然能获得清晰良好的视觉效果,更容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经过30年的发展之后,IMAX屏幕开始成为人们观影的重要标准。这也是许多文章鼓励大家去看3D+IMAX《阿凡达》的原因。
㈥ 目前有哪些3D电影技术
现在主流的3D电影技术有三大类,偏色、偏振(偏光)和快门。它们的根本原理都是利用左眼和右眼看到画面不完全一致,而让大脑感觉画面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立体感的错觉。也就是说目前无论哪种3D技术,都是要想办法让左右两个眼睛看到两个不同的画面。偏色是最廉价的方式,即一个画面的轮廓被染上不同宽度的两种颜色,然后用两个不同颜色的镜片,进行过滤,分别过滤掉其中一种颜色,让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有点差异,这种方式效果最次,用普通的电脑电视和播放软件都可以播放,它又分为红蓝、黄绿、红棕、绿橙等等种类。偏光的3D是用双投来放映的,把双画面分别用两个放映机投射到荧幕上面。而在放映机的前面,放了两片偏光片,偏光片是一种可以滤光的带有不同方向的膜,两片膜平行放置的时候是可以透光,垂直放置的时候是全黑的看不到光的。所以,两个放映机前面垂直角度放了两片偏光膜,而眼镜上面也是用的两片偏光膜,安装的角度是和放映机前的偏光膜的角度是一样的,这样,左眼就能看到左画面而看不到右画面,右眼就只能看到右画面。目前有线偏光和圆偏光之分,线偏光的缺点就是角度问题,把头倾斜了就看不到立体效果了,而圆偏光的角度限制要小得多。快门式3D技术,就是放映时,放映一帧左眼的画面,再放映一帧右眼的画面,不断循环。它对眼镜的要求较高,眼镜必须用电路控制,和放映机同步变动:放映左眼画面时,眼镜关掉右眼;放映右眼画面时,眼镜关掉左眼。左右眼切换的时间至少是1/120秒,由于时间太快,人的视觉系统根本不能察觉到快门的切换。
以上是关于观看3D的原理。3D拍摄原理呢,都是一样,通过架两台摄像机,拍摄两个角度略有不同的画面。3D格式本质就是两个画面,所以网上有很多左右、上下画面的3D片源可以下载,下载后,可以借用软件进行合成各种类型的3D播放画面效果。目前电视的3D播放也是这几种原理,但是现在3D偏远很少,很少有3D电视台和节目,所以电视播放的3D大都是通过软件计算,把2D画面,通过平面变形等算法、硬生生的拆分成两个画面,进行播放,其实这就是假3D。有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也是只拍摄一个画面,然后通过软件转成两个画面,所以看起来就有些不自然,这类都是假3D。当然,目前还有裸眼3D,大都还处于研发阶段,基本上与大众消费者接触不多。裸眼式3D技术目前有光屏障式(Barrier)、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技术和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三种类型。有兴趣可自行查阅。以上内容均为原创手打,望采纳。
㈦ 3D电影制作有哪个软件呢
iClone,这款软件主要是用于3D制作,优势在于易上手易操纵且效果实时直观,能为用户节约大量的精力物力同时达到专业3D的精良的制作效果。可广泛运用于3D动画制作,电影预演,广告制作,游戏素材制作等等
㈧ 关于3D电影制作技术的书籍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3d建模”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156290221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156290221
在“3d建模”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㈨ 关于3D电影的成像技术。以及主流的3D显示技术
时下主流的当属偏振式3D立体。
红蓝只能看红蓝,不能看其他任何一种3D立体。
目前3D立体片源只有两种,一种就是红蓝(分色),另外一种就是交错式。
交错式在播放的时候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画面,通过合成后经过眼镜来观看,产生3D立体效果。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用偏振式显示器以及眼镜来看,也可以用快门式显示器以及眼镜来看。不存在偏振式片源或者快门式片源这一说法。
眼镜和影片不成套,除了红蓝之外。眼镜只与你的放映设备配套,比如偏振眼镜看偏振屏幕,而不能看快门屏幕。
这里有3d立体相关资料,可参阅http://www.shdycm-3d.com/
㈩ 我想学3D立体电影的那些东西,但是不知怎么做,有哪位朋友能告诉我吗谢谢了,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并在放映镜头前分别装置两个偏振轴互成90度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需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金属银幕上,形成左像右像双影。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使观众感到景物扑面而来、或进入银幕深凹处,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4D电影:
4D影院是在3D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加环境特效模拟仿真而组成的新型影视产品。所谓4D电影,也叫四维电影;即三维的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模拟组成四维空间。观众在看立体电影时,顺着影视内容的变化,可实时感受到风暴、雷电、下雨、撞击、喷洒水雾、拍腿等身边所发生与立体影象对应的事件,4D的座椅具有喷水、喷气、振动、扫腿等功能,以气动为动力的。环境模拟仿真是指影院内安装有下雪、下雨、闪电、烟雾等特效设备,营造一种与影片内容相一致的环境。以上两类电影都有身临其境,惊险刺激的效果。这两项电影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身临其镜、惊险刺激、感受科技是它们的共性;一个是在运动中感受刺激、一个是在视觉中感受刺激,这是它们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