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神奇小女孩《玛蒂尔达》告诉你:对待生活的不公,唯有反抗
1月,去看了音乐剧《玛蒂尔达(matilda the musical)》,故事是简单的童话,但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不是所有父母都一定会喜欢自己的孩子,比如玛蒂尔达的父母,他们头脑简单、势力刻薄,比起书籍更喜欢看电视;玛蒂尔达上学之后,学校的校长川奇布女士也是一个不喜欢孩子的人,她认为只有用体训和惩罚才能消耗孩子们旺盛的精力,让他们没空打闹恶作剧。 在这样的生活之中,天才小女孩玛蒂尔达没有退让和妥协,她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和斗争。
《玛蒂尔达》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于1988年创作的儿童文学,同年曾获得英国儿童图书奖。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同时又夸张幽默,代表作有《好心眼儿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玛蒂尔达》、《詹姆斯和大仙桃》等。
在2000 年英国“世界图书节”期间“我最喜欢的作家”读者投票中,罗尔德·达尔击败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名列第一,由此可见读者对于罗尔德·达尔的喜爱程度。
翻开罗尔德·达尔的人生简历,这位儿童文学大师的一生可真的是丰富多彩、十分传奇:他曾当过飞行员,经历过二战,是1967年007电影《007之雷霆谷》的编剧,他的妻子是奥斯卡金像奖电影明星帕德里夏·妮尔,他还自学成为了美术收藏家、鉴赏家、古董家具专家、美酒专家及种兰专家,而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获奖无数。
在童话故事中,通常都会有核心精神,罗尔德·达尔《玛蒂尔达》中想告诉小朋友们的就是勇敢、不屈、善良和抗争。正如剧中的那句歌词:“就算你知道生活本就不公平,不意味着你要忍受委屈。”
小孩子在成长阶段,正是自我认知的形成阶段。试想,如果自己的父母总是嫌弃自己,你会不会也怀疑自己?
玛蒂尔达的爸爸妈妈庸俗势利,他们认为书有什么好读的,只会让人傻掉,电视才更有趣。而在玛蒂尔达刚出生的时候,玛蒂尔达的爸爸还质问医生为什么不是男孩,在家里也一直称呼她为男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认识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低,不够自信,遇到错误会先否定自己,潜移默化中孩子还会继续影响其他人。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多女婴连出生机会都被扼杀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人。
而在重男轻女思想下成长的女孩,会对自身产生错误的认知,比如自己不重要、女孩不重要、男孩最重要等等思想,会希望得到父母的爱与认可而错误追求优秀和成功,也可能会过分呵护弟弟,成为不计成本为弟弟付出的“扶弟魔”,而在有了儿媳之后,也可能会重男轻女却不自知。
“ 自我认同” 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即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一个人只有形成了“ 自我认同” ,才会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和他人是怎样的关系,自己的目标方向等等。
幸运的是,玛蒂尔达虽然有这样的父母,但是她的自我认知非常清晰,面对家人的忽视,她没有自卑。每一次,爸爸对她说“男孩”的时候,她都会坚定地立刻反驳“我是女孩”,她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玛蒂尔达》为了照顾小读者,将情节冲突设置为读书和电视,虽然我们都知道书籍要比电视更好。但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喜欢的事情并非他人所喜欢的,于是他们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的爱好。
这同样属于自我认同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长大的,重要的是不要顺从他人,而是听从本心,坚持自我,喜欢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学会从他人的声音中正确认识自己,寻找自己,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课程。
校长川奇布女士非常不喜欢孩子,认为他们都是捣蛋鬼、水疱、蛆虫,如果听到一点风吹草动都认为是孩子们不听话的恶作剧,而对于这些,她通通选择惩罚,认为这样才能重塑他们,让他们脱胎换骨,也因此孩子们对于她和她的小黑屋更加的恐惧。
面对不公和压迫,很多人想的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实际上,对方并不会因为你的忍让和善良而收起伤害,相反,过分善良会被认为是一种软弱,对方只会更加肆意妄为,结果就是自己受伤。
在《玛蒂尔达》中,我们的玛蒂尔达虽然小,但是非常有自己的主见,也敢于对不公说NO,并且积极反抗。在遭遇爸爸的不公对待时,她把他的生发水换成了染发剂,也曾把胶水涂在他的帽子上。
当川奇布校长不断恐吓和试图惩罚其他孩子的时候,玛蒂尔达不仅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不公平的,而且她也试图帮助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同学们。
玛蒂尔达的老师汉尼女士,虽然温柔善良,却也懦弱地承受一切。川奇布校长是她的姑妈,一直欺负、压榨她,不仅间接害死了她的父母,还霸占了父母留给她的房子,让她为自己工作以偿还多年的抚养费。如果不是玛蒂尔达的帮助,也许她会一直生活在这种压迫之下。
但是我们聪明的玛蒂尔达虽然拥有超能力,却以非常巧妙的方式让川奇布校长原形毕露,慌张逃走,不得不说,天才少女的智商碾压非常成功,而这些都要源于玛蒂尔达的不屈和勇敢。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实际上讲述的也是同样的主题,面对早就被设定好的“魔丸”命运,面对村民心中始终存在的成见偏见,哪吒从一开始过于在于他人对他的“妖怪”看法,到后来意识到“是魔是仙,自己说了算”、“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他终于醒悟: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面对种种看似命中注定的逆境,人性中的坚韧、勇敢和抗争,始终都是更为有力的武器,从来不存在既定的一切。
虽然玛蒂尔达在小小年纪就承受了这些她不应承受的东西:父母的贬低歧视、校长的恶意针对,但是她依然保有一颗善良的心。
当她的爸爸欺骗了黑手党而被追杀的时候,因为爸爸终于承认她是女孩而非男孩,她选择原谅了他们,并帮助了他们。
当同学、汉尼老师被校长欺负的时候,是她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超能力来帮助他们,拯救他们。
泰戈尔写: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玛蒂尔达,虽有世界的痛吻,但她也选择报之以善意。这个不屈、勇敢、善良、温柔的小女孩即使在最后失去了超能力,相信她也依然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宰,而非活在他人的剧本,因为她有一颗善良且坚定的心。
每个人在学校的象牙塔出来之际,都是按照理想中的人类所打造的:善良、勇敢、坚韧、有责任感、有正义感等等。但是在踏入社会的丛林之后,遇到的事情会让人产生怀疑:这些美好品质似乎早已被遗弃,如果想要存活到最后,那么就应该放弃这些,因为它们毫无用处。
这种情况正如玛蒂尔达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认知,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绝不是轻易地被打倒,随波逐流,改弦易调。
《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罗尔德·达尔另一部广为人知的作品《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小主人公查理虽然贫穷,但最终也是因为善良得到了巧克力工厂的继承权。
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有善良,并坚定前行。
在我看来,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情节虽然继承了很多传统童话故事的套路,但是又有其创新的部分,不少童话故事里只是温暖美好的世界,很少有现实的恶意相向,罗尔德·达尔则将其都写入其作品中,玛蒂尔达所承受的是可怕的语言暴力,除此之外,其作品中还有一些其他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在内涵上也丰富精彩,温暖生动,可读性很高。
而《玛蒂尔达》的音乐剧也非常成功地将他的作品搬上了大舞台,并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揽获很多奖项,非常受欢迎。剧版的音乐非常加分,有很多戳中人心的好听歌曲;角色选角也非常合适,成功塑造了神奇小女孩玛蒂尔达,还有强壮严肃可怕的川奇布校长等角色;在舞美设置上也很别出心裁。
当一群孩子们在舞台上荡秋千,唱着当我长大时,不禁让人想起那些儿时简单的梦想,不过是能够带着糖果去上班,可以看电视和晚睡。不少人都因为这段而深受感动。
而当我们终于长成大人的时候,我们却失去了一些纯真,忘记了一些美好的品质,《玛蒂尔达》提醒了我们。这是一部适合孩子和大人一同阅读、欣赏的作品,因为大人也只是长大后的孩子。
2. 《我的姐姐》因女主成扶弟魔引不满,明明是在赞扬女性为何有些人不满意
《我的姐姐》应该是清明节档期电影当中最大的一匹黑马了,前期并没有太多的宣传,然而却出人意料的火了。不少网友都表示看了这部影片之后非常的感动,尤其是对于那些家里面有姐姐的网友来说,终于懂得了姐姐对自己的付出有多么的伟大。不过这部影片也遭到了一些网友的吐槽,认为剧情当中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就比如说女主变成了一个伏弟魔。
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去带着另外一个孩子,那么姐姐的牺牲究竟有多少这些有人考虑过吗。或许很多人都是因为心软,因为迫于压力,才不得不选择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但是将这种情节放在电影上面进行大肆宣传的话就会有一些不妥当了,也许很多重男轻女的父母就会认为女儿就应该理所当然地照顾儿子。
3.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女主角安然结局是否成为扶弟魔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女主角安然结局不会成为扶弟魔。
什么是扶弟魔:对原生家庭过度付出、帮衬兄弟“成魔”的女性们。比如,有的女性自己省吃俭用,挣点辛苦钱大部分都打给家里,工作多年仍攒不下积蓄,甚至自己结婚以后仍不顾儿女和丈夫,不惜把自己的小家庭掏空,也要让弟弟过的舒服。从弟弟读书工作到结婚买房,都要全力承担,不管是不是出于自愿。2015年热播电视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是典型的扶弟魔姐姐。
姑妈虽然疼爱弟弟,但是更多的是当成这是她的“命”,她的责任,虽然给他很多帮助,但并不真正的爱弟弟,从姑妈讲述,小时候被蚊子咬醒,发现妈妈让弟弟偷吃西瓜,还不让自己发现就能略知一二,一句“我是姐姐”啊,背后隐藏了多少心酸苦楚!但是安然和安子恒,却是真正相互能为对方,考虑甚至奉献的人。最后把“重男轻女”以及单纯的“抚养责任”,变成了姐弟之间的动人的亲情,温暖了所有的人。
4. 电影《我的姐姐》结局有着不小争议,你如何看待我的姐姐结局
又一部讲述血浓于水的亲情电影《我的姐姐》感动了观众。
电影《我的姐姐》是00后演员张子枫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还没上映就已经火遍全网了,这部电影也让她成为真正的实力派演员。
《我的姐姐》是张子枫首次挑大梁主演的一部新片,电影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故事,子枫扮演的是坚强独立但在家中却不受宠的姐姐。
姐姐努力读书摆脱这个原生家庭,但就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家里出了变故,父母因车祸离世,只给她留下了一个素未谋面的6岁弟弟。
“办法总比问题多”我觉得《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结局并没有过程重要。
在我看来养活弟弟和去北京还是有可能都完成的,带着弟弟去北京,一面求学一面打工,或者选择自己所在城市的学校读研。
这就要看如果我们是主角该怎么选择了,再说姑姑和舅舅也都是很不错的,姑姑和舅舅也不会就真的袖手旁观,一定也会伸出援手的。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重点,就是姐姐从思想上接受这个弟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与情感转变,这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与看点。
5.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是多少
由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在豆瓣评分中,目前获得的分数是7分,这个分数在豆瓣评分中算是中规中矩,是属于比及格线高一些的水平。其实《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最开始的豆瓣评分有7.6分,但是后来观影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打分的人也越来越多,评分也开始慢慢下降,如今停留在7分很长一段时间,想来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终的分数了。
最后,《我的姐姐》讲述的故事本身也容易引起争议,本身社会上关于“扶弟魔”的新闻就很多,很多人对“扶弟魔”有天然的恶意,但是很多人看了电影以后,又希望张子枫扮演的安然抚养弟弟,所以说这部电影的评分会落到7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6. 《我的姐姐》播出后热议不断,如何评价我的姐姐角色塑造
我觉得张子枫这个角色塑造的还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一直都是零零后里面的实力担当。电影《我的姐姐》里面这个角色必然是被戏剧化了,但是还是可以从社会中找到这个姑娘的原因,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如此真实。这个角色也是取自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人吧!
张子枫把《我的姐姐》里面的安然塑造的很成功,我们看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内心挣扎,然后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弟弟。但是现实生活中,这难道不会成为安然这一辈子的伤痛吗?用爱的名义绑架了一个女孩子。
7. 为什么看完《我的姐姐》后,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呢
由于主创人员精英团队在使用 情感绑票女性呀。由于有情感,因此 女性迫不得已甘心情愿受压迫。有些人看过是打动,我看了只看到了“被嫌弃的女性的一生”。
我刚看了这部影片,坦白说,拍得很非常好,可是我确实讨厌。早期亲姐姐想送养弟弟的情况下,任何人,热情关注她的姑姑,交往好长时间的男友,都由于各式各样的缘故进攻她,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不如意,最终接纳弟弟了,就阖家团圆,您好我真各位好!,这一确实很恶心想吐。不是我说父母意外去世,一定不可以给弟弟出示协助乃至要断绝来往,可是影片这类自小父母也不高度重视你,不用说平时打不责骂,乃至经历想干掉你这类念头(正中间有一段梦见儿时,父母带她去游泳,让小孩自身在深水区,没去管,这类个人行为是否立即凶杀,但也肯定是动了杀心的),也有影片一开始回来过来陪你,寻找的全部照片全是她们一家三口,压根没人把亲姐姐过上好日子。
8. 扶弟弟叫扶弟魔 扶姐姐叫什么
扶弟弟的被网友称为“扶弟魔”,扶姐姐的弟弟被称作“扶姐魔”。
“扶弟魔”取自电影人物伏地魔的谐音,指的是疯狂帮扶弟弟成魔的姐姐,由此衍生出“扶姐魔”,指疯狂帮扶姐姐成魔的弟弟。
“扶姐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富裕家庭的“扶姐魔”,从小姐姐对他特别好,长大后即使有了女朋友,也比不上他的姐姐。
另一种是家庭比较贫困,姐姐生活不顺。
为何会出现扶弟魔和扶姐魔?
第一:缺乏底线,边界不明确。
第二:情感错位,不会爱自己。
9. 《我的姐姐》结局引发争议,你认为这部电影的结局是否“烂尾”
《我的姐姐》结局引争议
近期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在上映前就受到了网友们无数关注,其中片段放出未播先火。首先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虽然影片中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和弟弟失去了父母,虽然姐弟俩年龄差距大,但是姐姐和弟弟在相处过程中,慢慢地由疏远的关系发展到彼此惺惺相惜。其次,针对弟弟去留问题,大家都抱有期待,到底是弟弟被别人领养了,还是姐姐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将亲弟弟留在自己身边?
面对弟弟和人生的选择,是一个巨大矛盾点,在这样纠结的矛盾里,安然究竟会做出怎样一个抉择?当然这个抉择并不是导演和编剧能够给予的,每个人都具有选择权,并不一定要被封建思想道德所绑架,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个体,对于自己人生有抉择权。所以安然无论作出什么选择都不能给予肯定或者否定,那毕竟是安然自己的人生,她也即将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承担相应后果。
在过去社会中,人们一直认为长姐为母,作为姐姐承担了太多,那时候的姐姐虽然伟大,但难免被现代人称为“扶弟魔”。姐姐成全了弟弟,却牺牲了自己一生,对于姐姐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牺牲。所以安然究竟怎样选择,对于观众和她来说都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10.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正在影院热播,你知道是由谁领衔主演的吗
《我的姐姐》围绕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了一段细腻感人的亲情故事。由张子枫领衔主演
影片开放式的结局影片开放式的结局导致本片的评分呈现两极分化。姐姐没有放弃弟弟的做法被部分观众视为“扶弟魔”前传,有人表示“前面哭死,最后气死”,还有部分观众因为结尾姐姐似乎依然深处困局没有给出“女性独立”的自由选择而愤愤不已,于是在网上给电影“怒打一星”。
和《你好,李焕英》一样,我们的票房主力们在历时当下的集体无意识,大概就是再看一看“母亲年轻时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