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卓别林的资料(简短)
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4日逝世于瑞士),是好莱坞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曾经作为导演。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1889年,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伦敦南部地区的一个演艺家庭,父母都是艺人。从小就投身舞台表演,10岁时加入佛瑞卡洛剧团。1913年随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赴美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银幕生涯。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
❷ 卓别林演过什么电影
英国人,热情英俊。1993年在占姆斯艾华利和艾斯米尔摄制的《剩余日子》中饰演固执仆人,是他在英国影坛的处女作。继1995年参演《七月盛宴》之后,《众里寻她兜错路》使他备受北美洲观众注意。他在片中同时为女主角乌玛瑟曼和珍妮嘉罗花露所爱慕,成为知性女子的恋慕对象,也为他铺下1997年演出厄尼斯加执导《华盛顿广场》的星途。在《狂林战曲》中与知名演员如乔治-古尼、尼克诺特、伍迪-哈里奥森和约翰-特拉伏打等同场演出,为其从英伦成功进军好莱坞打下重要基础。
主要作品:《生日女郎》、《勾魂时分》、《狂林战曲》、《华盛顿广场》、《众里寻她兜错路》、《七月盛宴》等。
❸ 卓别林简介
卓别林(1889~1977)Charlie Chaplin,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2011年2月一说法证明卓别林出生于出生在斯梅西克的一辆大篷车中,是吉普寨人), 1977年12月25日(圣诞节)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
20世纪2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在中国已经广为流行。在1915年9月,他的喜剧短片开始在上海上映,上海的报纸几乎每天都登有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广告,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他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3)卓别林是哪个电影的主角扩展阅读:
卓别林(1889——1977)
1889年,卓别林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
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❹ 卓别林的代表作是什么
代表作有:《香港女伯爵》、《纽约王》、《舞台生涯》、《凡尔杜先生》、《大独裁者》、《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
1、《香港女伯爵》是1967年由查理·卓别林执导,由马龙·白兰度、索菲亚·罗兰等主演的喜剧电影。
剧情简介:一名美国富豪乘邮轮回美国,途经香港时,一名落魄的白俄女伯爵潜入其房间,意图偷渡美国,结果让富豪发现,二人经谈论之后共随爱河。
2、《纽约王》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导演,查理·卓别林,玛克辛·奥德丽参演的剧情喜剧电影。电影讲述了夏洛克国王因为国家发生了革命而被迫跑到美国纽约寻求庇护的故事。
3、《舞台生涯》是查理·卓别林主演的电影,1952年10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老的没落喜剧演员和一个年轻芭蕾舞女的故事。这是卓别林向有声电影时代“屈服”的一部情感电影。
《舞台生涯》的主题曲由卓别林亲自创作,直到1973年才得到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的肯定。
4、《凡尔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1947年4月11日在美国上映,由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这是一部融喜剧和哲理性为一体的电影作品。
主要剧情为: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前的银行职员亨利·凡尔杜,为了摆脱窘境而用许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钱的女人结婚,然后把她们一一杀死,十四个女子依次成为他的牺牲品,阴谋败露后,他被逮捕,最终被判死刑。
5、《大独裁者》是由查理·卓别林为导演,并携手宝莲·高黛主演的一部电影,于1940年首映。这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影片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刻划了一个残酷迫害犹太人,企图统治全世界的大独裁者。卓别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显地仿照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并通过表演对这个人物进行辛辣的讽刺。
❺ 卓别林的介绍 中英版
Charlie Chaplin, born in London, England, is an English film actor, director and screenwriter.
查理·卓别林,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
Charlie Chaplin's first film was Making a Living.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
Starting in 1915, Chaplin wrote, directed, acted in, and even proced and edited.
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
He later joined the Esianni Company and proced "The Emigrant" and "Easy Street" in 1917.
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
In nineteen eighteen he and his brother started their own company in Los Angeles.
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
Douglas Fairbanks and others were brought together in 1919.
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
But it was not until 1923 that Chaplin made his first film for the company, A Woman in Paris.
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
Later, "The Gold Rush" in 1925 and "The Circus" in 1928 won Chaplin Academy Awards.
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卓别林人物生活
比卓别林小四岁的海蒂·凯利是一个舞蹈演员,也是卓别林的初恋女友。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卓别林是19岁,海蒂·凯利只有15岁,当时凯利是在卓别林之前登台演出,而卓别林对她是一见钟情。不久便向她求婚,但这次被拒绝了。
从1916年到1917年,埃德娜·普文斯不仅主演了卓别林的很多影片,而且成为卓别林的情人。他们的关系到了1918年宣告终结,因为1918年底,卓别林与米尔德丽德·哈里斯结婚了。
但直到1923年,普文斯还一直都是卓别林电影的女主角,包括名片《寻子遇仙记》,而一直到1958年她的逝世,卓别林一直都给她发工资。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迎娶了16岁的童星米尔德丽德·哈里斯。卓别林和哈里斯有一个孩子,名字是诺曼·卓别林,不过,小诺曼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到了1920年,卓别林与哈里斯离婚,这桩婚姻才维持了不到两年。
❻ 卓别林人物故事简介
卓别林是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卓别林 故事 ,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卓别林的舞台生涯
1894年卓别林五岁时在伦敦的一俱乐部代替他的母亲首次登台表演(母亲嗓子突然沙哑)。他小时候曾生过一次大病,数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亲在窗前给他表演外面发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为他在在伦敦竞技场上演的哑剧《灰姑娘》中扮演一只戏剧性的猫的角色。1903年他获得了一个新角色,后来不久他获得了他的第一个正式角色,扮演《歇洛克·福尔摩斯》中的一个报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这个角色。此后他在一个杂技团里工作,次年在弗莱德·卡尔诺(Fred Karno)的喜剧团里扮演小丑。
卓别林移民美国
根据美国移民纪录查理·卓别林是于1912年10月2日随同卡尔诺哑剧剧团进入美国的。当时卡尔诺哑剧剧团的成员还包括斯坦·劳雷尔,卓别林和劳雷尔在旅店里分享一屋。后来劳雷尔回到英国,而卓别林则留在美国。当时电影导演麦克·塞纳特看到卓别林的表演后在雇用卓别林。卓别林在那里与喜剧演员玛布尔·诺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事实上他可以说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别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这样他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电影。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 蛋糕 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 文章 ,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_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麦卡锡主义
尽管卓别林非常成功,而且从1914年至1952年始终住在美国,但他是一直保持着他的英国国籍。在麦卡锡主义时期,他被指责从事“非美行为”,并怀疑倾向共产党。约翰·埃德加·胡佛下令联邦调查局秘密收集卓别林的情报并建立了一个秘密档案,胡佛还试图将卓别林驱逐出境。1942年卓别林呼吁打开第二欧洲战场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压力加强。1940年代末这个压力达到顶点,美国议会威胁要审问他。但是最后这个威胁没有变成现实,可能是因为反对他的政治家怕他讽刺和嘲弄审问者的才能。
1952年卓别林离开美国,他本来打算短暂访问英国家乡。胡佛听到这个消息后与美国移民归化局商议取消卓别林的入境允许。卓别林决定留在欧洲,他定居瑞士沃韦。期间游历各国,受到了毕加索、英国女王、法国总统、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人的接见。1972年他与他的夫人短暂回访美国来领取奥斯卡荣誉奖。尽管他是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邀请回到美国的,美国当局只给他发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一次性入境签证。不过此时美国公众里反对卓别林的政治情绪已经消失了,他的回访非常成功。
卓别林获奥斯卡金像奖
卓别林两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被颁发时还没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项奖励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模糊。卓别林本来因他的电影《马戏团》被提名为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喜剧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决定因他在“《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多样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奖。唯一的另一部获得特殊奖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后卓别林于1972年末为他对“本世纪的电影艺术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获得了第二次荣誉奖。卓别林重返美国,除了获奖外他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历史上最长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会场内观众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钟。
卓别林还为《大独裁者》被提名为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为《凡杜尔先生》被提名为最佳原创剧本。在卓别林本人拍电影的时期里他对奥斯卡金像奖表示小看。他的儿子小查理写道卓别林开玩笑将他1929年获得的金像奖当作制门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人对他非常不满。
卓别林最后的两部电影是《纽约王》(1957年)和索菲亚·罗兰和马龙·白兰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们往往忽视卓别林还获得过一次奥斯卡金像奖,1973年他为他1952年与克莱尔·布卢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获得了最佳最佳原创音乐奖。片中巴斯特·基顿也登场,这是这两位大喜剧家唯一的一次同时露面。由于卓别林当时面临的政治困难,这部电影始终未在洛杉矶上演,而这是被提名的条件之一。这个条件直到1972年才达到。
看了“卓别林故事 ”的人还看了:
1. 成功人士励志故事之卓别林
2. 卓别林的精彩台词
3. 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4. 名人的小故事
5. 卓别林和爱因斯坦的搞笑对话 英语
❼ 卓别林是谁
查 理 · 卓 别 林(Charlie Chaplin),1889 年 4 月 16 日 生于 英 国 伦 敦,英 国 影 视 演 员、导 演、编 剧。
查 理 · 卓 别 林 的 第一部 电影 是《谋 生》。从 1915 年 开始 卓 别 林 开 始 自 编 自 导 自 演,甚 至 还 担 任制 片 和 剪 辑。稍 后 他 加 入 了 埃 斯 安 尼 公 司,并于 1917 年 出品 了《 移 民 》和《 安 乐 街 》,1918 年 他 和 他的 兄 弟 在 洛 杉 矶 开 了 自己 的 公 司,并 在 1919 年 召集 到 了 道 格 拉 斯 · 费 尔 班 克 斯 等人,但 直到1923 年,卓 别 林 才 为 这个 公 司 拍 了 第 一 部 影 片《巴 黎 一 妇 人》。之后 1925 年 的《淘 金 记》和1928 年 的《马 戏 团》为 卓 别 林 赢得 了 学 院 奖。 1931 年 因 为《城 市 之 光》的 首 映 卓 别 林 来 到 伦 敦,转 年 才 返 回,他 的 下 一 部 影 片 是 1936 年 的《摩 登 时 代》。四 年 之 后 他 拍 摄 了《大 独 裁 者》。1952 年,他 的 有 声 电 影《舞 台 生 涯》上 映,同 年 他 移 居 瑞 士。1967 年 他 拍 摄 了 最 后 一 部 影 片《香 港 女 伯 爵》。
1977 年 圣 诞 节 于 瑞 士 家 中 去 世,享 年 88 岁。
❽ 卓别林的简介
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著名喜剧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20世纪最卓越的喜剧电影大师、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反法西斯的和平、民主战士。
《卫报》认为他是“一位为人类根本自由而斗争的卫士,他比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更伟大、更坚决。”他的成就“超越了娱乐的范围,而为人类追求自由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法国总统发的唁电称,卓别林比任何人都更好地表现了我们时代的甘苦,半个世纪以来,他以他的丰富的想象力融合了所有人的欢笑和泪水,使人们为他的巨大天才赞叹不已。1919年4月17日,卓别林等建立自己的电影公司。
(8)卓别林是哪个电影的主角扩展阅读:
卓别林的经历
早年经历
1、年幼时期
卓别林自称1889年4月16日出生于下伦敦南沃克区东沃尔沃斯大街,但当地并没有他的确切出生证明文件。从1896年的6月到1898年的1月,少年查理只是汉威尔中心区济贫学校的一名普通常住居民。
1898年的圣诞节,还不满10岁的小查理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舞台剧演员。由于父亲的职业的关系,他加入了当时的一个少年剧团。
在经过数周训练之后,杰克逊很快选定了剧团表演舞蹈的成员。1900年的圣诞节,这个名叫兰开夏的剧团得到了在舞剧《灰姑娘》中演出厨房中的动物们的机会。在这场戏中,年幼的卓别林装扮成一只猫,并第一次有机会通过表演来引人发笑。
2、独自生活
1901年春,查理离开了兰开夏剧团。同年5月9日,他的父亲去世,年仅37岁,无法再继续对他的幼子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小查理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卖花童、理发店小工、医生的小工,还有报童。但他大多数时间是在一个玻璃厂和一家印刷厂里工作。
他还曾经在一家私人企业中制作过玩具船。1903年5月,他的哥哥西德尼出海归来,打算凭借他在船上学会的娱乐表演登上舞台。
在西德尼的鼓励之下,年仅14岁的查理鼓起勇气向伦敦西区的代理人毛遂自荐,并且很快在一个巡回剧团的剧目《侦探福尔摩斯》中得到了比利-佩吉这个角色。在等待巡回开始前,他在舞台剧《吉姆,安乐乡中的浪漫史》中扮演一个报童。
❾ 卓别林是谁演的
《卓别林》是由小罗伯特·唐尼演的。这是一部由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小罗伯特·唐尼、安东尼·霍普金斯、凯文·克莱恩、杰拉丁·卓别林等主演的人物传记电影,该片于1992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
❿ 卡尔费罗扮演卓别林是哪部电影
卓别林饰演卡尔费罗是电影《舞台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