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部美国电影,关于登月宇航员的
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1930年8月5日— )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在执行第一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任务时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闻名。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是1966年执行的双子星8号的指令长。在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对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在这次“人类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迈克尔•科林斯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是家中长子。后在南加州大学获得航天工程硕士学位。
在成为宇航员之前, 阿姆斯特朗曾作为飞行员服役于美国海军,参加过朝鲜战争。此后,他担任过NACA高速飞行器的测试飞行员,据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的记录,他曾在多种飞行器上执行超过900架次的飞行任务。作为一名试飞员, 阿姆斯特朗执行过F-100 Super SabreA型和C型,F-101 Voodoo和Lockheed F-104A Starfighter的飞行测试项目。同样的,也试飞过Bell X-1B、Bell X-5、North American X-15、F-105 Thunderchief、F-106 Delta Dart、B-47 Stratojet、KC-135 Stratotanker以及Paresev。
【人物简介】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瓦帕科内达市,他从小学习认真,理想是长大当飞行员,14岁即开始接受飞行训练,16岁获得飞行员证书,1949—1952年成为海军中最年轻的飞行员。1953年7月阿姆斯特朗服役期满后进帕杜大学学习航空技术,毕业后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任试飞员,后参加过X—15火箭飞机的飞行计划,曾进行过6次试飞,最高飞行高度达到6万米。1962年9月,经过严格挑选,阿姆斯特朗成为首批从文职飞行员中征选的2名宇航员之一,从此与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7年,他进入印第安那州拉斐特的普度大学,学习航空工程并成为海军后备飞行军官。1950年,他在韩国进行了78次战斗任务飞行,被击落一次,三次获得空军勋章。
1955年,他加入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他是驾驶X-15尖端研究飞机飞行的12人之一,这种飞机能以超音速飞行并达到很高的高度。12名飞行员当中有8位,包括阿姆斯特朗,飞过了80公里(50英里)的高度,一度被认为是未来宇航员所必备的业绩)。 1962年9月17日,他获选为第二批的九名受训的宇航员之一,他也是第一位非军职的宇航员。3年后,阿姆斯特朗成为“双子星5号”任务的预备正驾驶。
1966年3月16日,阿姆斯特朗做为“双子星8号”的正驾驶,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这次飞行历时10小时41分26秒,包括首次与另一架宇宙飞船在轨道自动导航的阿金那目标火箭对接。他成功地使阿金那火箭与他的宇宙飞船分离并坠入太平洋,这是美国宇宙飞船首次紧急着陆。在这一年的后期,他成为“双子星11号”的预备正驾驶。
1968年,“阿波罗8号”预备正驾驶。 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成为“阿波罗11号”指挥官。他与年轻的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1930-)和巴兹•艾德林(1930-)一起进行登月月球飞行。到达月球后,柯林斯停留在轨道上,阿姆斯特朗乘小鹰号月球着陆器登上月球表面,避开月球冰砾,在宁静海平稳着陆。阿姆斯特朗和艾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2小时30分钟的活动,进行科学实验,采集岩石和土壤样品,留下进行实验的科学设备与纪念其着陆的徽章。他们于7月21日离开月球,7月24日返回地球。
1970年,他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出版《首次登上月球》一书。7月出任太空总署航空学协会副会长。1971年,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工作,任航空工程学教授。 1979年,离开辛辛那提大学。1985年,在国家太空委员会工作。
下面是中国的
姓 名: 杨利伟
民 族:汉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 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身 高:168厘米
体 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大学文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编辑本段]【简历】
1983年,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4年后毕业。
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0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在当时改为陆军。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
⑵ 《我和我的祖国》航天员返航飞船是真的
《我和我的祖国》航天员返航飞船不是真的,是道具,剧组不可能弄到真的飞船。《我和我的祖国》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按出场顺序)黄渤、张译、吴京、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于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20年1月11日,首届“光影中国”电影荣誉盛典获得2019年度荣誉推介电影。
(2)当上航天员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幕后花絮:
1、为了更好的接近角色状态,张译专门向导演张一白申请了十天时间减肥,每天只吃黄瓜,最终瘦了15斤。
2、为了更贴近人物,黄渤亲自完成攀爬旗杆、电焊、烧铁水等高风险动作戏,其手部也在拍摄过程中受伤。
3、为了真实还原神舟十一号着陆的重大历史时刻,陈凯歌邀请到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参与该片拍摄。
4、该片中为两位开启舱门的开舱手,现实中曾为多个返回舱开启舱门,其他参演的航天工作人员也都参与了2016年神舟十一号降落的搜索工作。
5、该片剧组做了真实的道具,不仅特种车辆、返回舱降落伞是实物,连片中两位航天员的宇航服也是他们在神舟十一号上穿过的。
⑶ 美国一个电影将的是一个男孩从小不服输想成为航天员的故事,后来他用别人的身份最后成为了航天员
电影《千钧一发》 Gattaca (1997) 导演: 安德鲁·尼科尔 主演: 伊桑·霍克 / 乌玛·瑟曼 / 裘德·洛 / 艾伦·阿金 / 戈尔·维达尔 / 山德·贝克利 / 劳恩·迪恩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世界语 上映日期: 1997-10-24
⑷ 中国航天电影有哪些
1、《飞天》
《飞天》是由王珈、沈东执导,刘之冰、于波、牛莉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于2011年7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为了航天梦想,坚持二十余年的故事。
剧情:
1、《飞天》
张天聪(刘之冰饰)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神舟七号宇航员选拔中失利。面对昔日战友的离去和年龄偏大等种种压力,张天聪毅然选择继续留在航天员大队,成为谢朝阳(于波饰)、王立三(吴其江饰)、周晓苏(张小斐饰)等新一代航天员的训练教官。
而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张天聪决定迎难而上,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终于在最后圆了自己的飞天梦,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流浪地球》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
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吴京饰)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领航员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屈楚萧饰)长大,他带着妹妹韩朵朵(赵今麦饰)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吴孟达饰)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
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⑸ 急需《飞天》电影观后感
很久没有这样热泪盈眶了。那天,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观摩《飞天》样片,却让我忍不住泪水横流,犹如潮水一阵紧似一阵打心底涌来,夺眶而出。我以为或许只是我陷入了瞬间的脆弱——本不该这样——我对我的这种感觉感到新奇和陌生。不过我发现,在我左右的几位也在抹着眼泪,有人甚至在轻声地擤着鼻子——白色的纸巾在释放着暗亮。显然,这部电影的确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命运感。张天聪这是一个怎样的铁汉!他做了二十年的替补航天员,每一次轮到遴选时,不是因年龄偏大,或者是票决结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场意外的感冒,飞天的机遇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恰如已经掬在手中的一捧水,眼睁睁的顺着指缝一次次地流走,而不能解他心中的焦渴。然而,他依旧矢志不移,以清醒的状态、忘我的情境,一次次地选择继续留下来。即便是亲人的艾怨,新人的挑战,都不能动摇他对航天事业的痴心,改变他对太空梦想的追求。
他最初的两位搭档面对现实,转岗离他而去,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成了空军少将、一个成了民航老总,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摆脱了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超强体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练(七天七夜仰卧于床上、本末倒置,进食与排泄全在床上完成;孤独一人,在幽静的暗室里,独处五天,等等),开始享受生活。而他却选择继续留在航天中心,又带领新的一批航天员投入新的一轮超强训练。就连俄罗斯加加林航天中心的主任见到他都说,你?又来了?你早毕业了。他只说,我现在是教练员兼航天员,依然指导那些新人做着每次二十二个抛物线飞行。这是一个面对挫折何等泰然处之的钢铁硬汉,观众不免为他心生惋惜,为什么命运总是对张天聪们不公呢?一种联想的纽带悄然在主人公与观众之间形成,于是,观众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剧情发展的波澜,心潮难平,甚或是推波助澜,使这部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开始朝着极致发展。
机遇终于降临,当飞天三号飞船升空与轨道舱对接时,太阳能电池板不幸被太空垃圾击中,致使电力系统受损,舱盖打不开——宇航员不能出舱太空行走修复。飞船的安全和宇航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茫茫太空何以为依托?观众对飞船中曾经的幸运儿们的命运开始担忧起来——希望有一种超力来解救他们,让他们摆脱令人窒息的太空,回到坚实的大地上来。将军作出了果断的抉择——让飞天4号——张天聪组立即飞向太空,来解决飞天3号陷入的困境。于是,一种命运感瞬间着附于观众心头,他们对张天聪这位屡被命运捉弄的铁人,终于如愿飞向太空莫不感到欣慰。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艺术张力开始充分延伸。
超越感。《飞天》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塑造了张天聪这样一个中国硬汉形象,它还有一种超越感——超越了地球,超越了大气层,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空间和经验环境,电影的画面感非常纯净而美丽,给观众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深邃的太空,眺望着蔚蓝色的地球,那种升华与释然,令观众感同身受,畅快淋漓。而他女儿张思宇从最初的懵懂,到毅然选择当飞行员,选择蓝天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样是一种超越。作为妻子的曲丹,也从对丈夫最初的支持,到后来的不理解,到再度坚韧地支持,也是一种对于自身内心的超越。一部成功的电影只有实现不断的超越,才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达到最佳境界。
历史感。观罢《飞天》,应当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历历在目,它不仅书写了几代航天人的昨天、今天,也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明天。我们从张天聪的身上看到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投影,他说:“当年搞两弹一星,参战人数以百万计。今天搞载人航天,参战人数以几十万计,没有多少人的名字能载入史册。我真的是喜欢这个职业。能一辈子做个中国航天人,我知足了。”而上将总指挥的话更是掷地有声:“……今天我们建空间站,明天我们登月、上火星,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署。当年,如果我们不搞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今天,如果我们不在太空占据重要位置,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创作出这样一部富有历史感的鸿篇巨制,无疑是最好的献礼。
陌生感。当巨型飞机轰鸣着几近垂直冲向地平线,完成抛物线飞行,全然超出普通观众的经验,在失重状态下人体的飘浮,进食与饮水,都与常态不同,让观众会产生强烈的陌生化感觉。火箭发射器点燃瞬间的发射井下喷涌的水流,太空视角——一边是浩瀚的宇宙,星汉灿烂,一边是阳光照射下的蔚蓝色地球,人类的故乡。当飞天三号飞船太阳能电池板被太空垃圾击中,四号飞船与太空舱衔接,张天聪走出太空舱,借助机械臂为三号飞船更换电池板这些细节,完全是陌生经验,让普通观众心悬一念,达到一种空前的吸引力,而最终又符合中国传统的大团圆的结局,令观众有一种心灵的满足感。
梦境感。从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开始,中国人就充满了对太空梦境般的遐思。几千年来,玉兔与常娥,广寒宫与月桂树,成为中国人想象力的最佳延伸。而电影《飞天》恰恰圆了中国人千年的梦想,那遨游太空的飞船和太空舱,既是真实的,又有梦境般的幻觉,亦真亦幻,令人无不舒心惬意。当然,也鼓舞着地平线上所有抱有幻想的人们,激发他们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显然,电影所展示的,不仅是主人公张天聪一个人的梦想终能实现,也是一个民族的梦想终于在一个新的时代得以实现的崇高境界。
人性的光辉。这部电影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触动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张天聪的妻子曲丹在他选择继续留在航天中心时曾经抱怨道,作为一个女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十年已经在等待中过去,我不想再让十年在等待中过去。但是,她最终还是为丈夫留任申请签字,依然忍受着内心不安与焦虑的煎熬,为自己心爱的人默默作出牺牲,在苦苦等待中终于迎来张天聪如愿以偿实现飞天的辉煌。父女之情也在电影中得到合乎常理的展现,张思宇从一个替父亲抱打不平的激愤少女,成长为新一代优秀的飞行员,父女之间的深沉的爱,与翱翔蓝天的追求紧扣在一起,那种同样的执著、同样的敢于献身、同样的坦然面对一切的精神状态与心理默契令人怦然心动。母子之情更让人无比感动。那个在东北山村里的老母,总是翘首企盼着儿子能够飞上太空,她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被病魔击倒,在她最需要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张天聪却全然不知母亲已处于弥留之际,正带着新的一批航天员正在俄罗斯的上空完成每次二十二个抛物线飞行的艰苦训练。真应了那句老话——忠孝不能两全。战友替张天聪去看望临终前的老母,给她以灵魂的安慰,当母亲瞌然长逝时犹如亲生儿子热泪纵横的他,让人品出的不仅仅是战友之情,而是一种崇高的对于母亲敬畏的人性,无不打动着每一个人。
文本的意义。《飞天》剧本发在《中国作家·影视》版第五期,对照拍摄剪辑出来的影片,读者和观众会发现有许多地方被省略了(抑或被改动)。这就是电影——蒙太奇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能够省略的时间和空间一概省去,用两个镜头巧妙地衔接起来,便构成了电影的内在时空逻辑。但是,读者和观众同样会发现,《飞天》剧本奠定了这部电影的基础,一部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对于一部优秀电影的生产制作,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感谢电影编剧们付出的心血与智慧。
应当说,《飞天》以它昂扬向上的气势,饱满的激情,灿烂生辉的画面,有血有肉的英雄群体,将会书写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是综合艺术,是一个创作群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感谢参与这个群体的每一名成员,为我们创作出可以称得上具有中国气派的这样一部好电影。
⑹ 哪一部电影是说一位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伟大航天员的
千钧一发 Gattaca (1997)
导演: 安德鲁·尼科尔
编剧: 安德鲁·尼科尔
主演: 伊桑·霍克 / 乌玛·瑟曼 / 裘德·洛 / 艾伦·阿金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世界语
上映日期: 1997-10-24
片长: 106 分钟
又名: 变种异煞 / 自然人 / 戛塔卡 / 加蒂卡
IMDb链接: tt0119177
未来的世界,科技的力量胜过一切,基因决定命运,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不幸文森特(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饰)是一个基因不良的人,出生以来就决定了他近视和心脏病的缺陷,他只能活到30岁。于是父母为文森特增添了一个有着优良基因的弟弟。
文森特的梦想是漫游太空,然而恶劣的基因令他无法圆梦,直到他遇到了太空中心的杰罗姆(裘德•洛 Jude Law 饰)。杰罗姆有优秀的基因,却在一次意外中半身瘫痪。二人决定调换身份,文森特千方百计隐藏自己的基因信息,每天都认真清洗掉自己的皮屑毛发,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杰罗姆帮他筹备进入太空前需要检查的基因物品。事情进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一桩谋杀案和一根睫毛,让事情节外生枝。
⑺ 求一部电影,三只猴子当上了太空员
太空黑猩猩 Space Chimps (2008)
在介绍本片之前,首先需要讲点历史。墨丘利计划系美国最早的载人航天计划,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1961年5月5日。在这之前的两年时间里,美国宇航局多次试飞无人操作的墨丘利飞船。最后一次试飞是在1961年1月底,乘客是黑猩猩Ham,飞船飞越大西洋700公里。飞行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问题,但Ham死里逃生并在海上着陆。后来,美国宇航局就再也没有请Ham上飞船了。
本片的故事,还得从当年这位勇敢的黑猩猩航天员Ham说起。为了从Ham家族的名声中捞取好处,一名参议员找来了Ham的孙子、屁用没有的笨蛋猩猩Ham三世,让它和两个猿猴同伴坐上最先进的宇宙飞船,穿越虫洞去往一个陌生星球。在那里,Ham三世遭遇了一个暴君,并展开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⑻ 美国电影一个普通人想当宇航员混入航天城和另外一个基因优秀的腿断了的人交换身份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千钧一发》
1997年美国科幻电影《Gattaca》由伊桑霍克、乌玛瑟曼、裘德洛主演。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通过基因工程加工出生的人才是正常人,而自然分...>>>
楼主请参考下回答时间。。。
⑼ 求一部美国电影名字,讲的是梦想当宇航员进太空
水星计划 Rocket's Red Glare (2000) (TV)
塔德生活在一个航天世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塔德不仅打小就是一个航天迷,而且还梦想着有一天能像爸爸一样飞向浩瀚的宇宙。但自从爸爸在一次模拟火箭发射实验时因意外爆炸而身亡后,塔德就随妈妈搬到加利弗尼亚和爷爷住在了一起。
塔德借助搞毕业科学设计的机会,和同学萨娜结伴开始了他的水星空间计划。爷爷发现这个秘密后不仅高价买来了"红十"火箭发射推进器,而且还请来过去的一帮老伙计给塔德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实验成功后,国家宇航局出于安全考虑强行关闭了实验场。但此时"奋进号"宇宙飞船在飞行中因遭受流星雨的袭击而损失严重。为了援助即将毁灭的"奋进号",肯尼迪航天中心在万般无奈之下紧急征用了塔德的"红十"火箭和飞行舱。就在发射前八分钟的时候,爷爷把自己担任此次宇航员的机会让给了塔德。一番紧张缜密的准备后,塔德带着光荣的任务向"奋进号"飞去并成功地完成了援助任务,实现了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宇航员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