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喇叭》节目主持人稿或节目台词!急求谢谢
只找到这样一篇,希望有帮助~
《小喇叭》——小朋友永远的好朋友
“小时候,每当我听到‘哒嘀哒、哒嘀哒’的乐曲和稚气的呼声‘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的时候,我的世界就安静下来,故事也开始了……”相信这位网友的留言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有《小喇叭》相伴的美好的童年时光。在稚嫩的童心里,“小喇叭”意味着有趣的故事、柔美的歌声、做不完的游戏和猜不够的谜语。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延续时间最久的栏目之一,从开播至今,《小喇叭》伴随了近三代人的成长,其覆盖广泛,影响力大,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是国内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
节目短 历时长
1956年9月4日,新中国广播史上第一个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广播节目《小喇叭》诞生了。之后《小喇叭》几易其名。1978年10月4日,《小喇叭》恢复播出。
《小喇叭》节目内容主要是以故事、儿童歌曲、儿歌、儿童广播剧等形式呈现,曾经连续广播过《西游记》、《老革命家小时候的故事》、《高玉宝的故事》、《魔方大厦》等长篇故事。很多著名作家都曾专门为《小喇叭》节目进行过创作,如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作品也曾经在节目中播出过。1960年3月,《小喇叭》开办了《听众信箱》栏目,每星期天都由小木偶“小叮当”和“邮递员叔叔”共同主持,为小听众们服务;子栏目《万能的手》专门给小朋友介绍各行各业的劳动;《小戏台》播出儿童广播剧、童话剧;《小小唱片转一转》教小朋友唱歌。评论家指出,《小喇叭》的广播故事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细致、体贴、亲切,流畅,充满了对儿童的呵护和关爱之情。
小故事 大道理
在无数人的记忆中,《小喇叭》就是一个很大的故事仓库,大到里面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从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到革命故事、生活故事、科普故事,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里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小英雄雨来》等,许许多多的故事经由《小喇叭》广播已成为我国幼儿故事中的经典。
儿歌和童谣是《小喇叭》的另一个主角。“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名叫《一分钱》的儿歌在《小喇叭》广播后,传遍全中国、传唱了几十年。50多年来,类似这样的由《小喇叭》组织录音、播放并流传全国的少儿歌曲有500多首。
《小喇叭》已经播讲了成千上万个故事,岁月将《小喇叭》变成了故事的宝藏。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喇叭》汇集了中国少儿文学创作最优秀的一批人才,成为展示中国少儿优秀原创作品的窗口。
小听众 大朋友
把童话、传说、故事和各种知识经过加工、改编,让四、五岁的孩子们爱听,对于当时都是成年人的编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个世纪50年代,《小喇叭》的编辑和播音员们参照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办少儿广播的经验,分析少儿广播特点、探索少儿广播规律。《小喇叭》节目组经常组织编播人员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提倡编辑到孩子们中去,了解孩子的思想、生活,熟悉儿童语言。孩子们能不能听懂?孩子们爱不爱听?这是所有编辑在采写制作节目时,时刻提醒自己的两个问题。1964年就在《小喇叭》工作的易兴英回忆说:“《小喇叭》节目组要求大家深入幼儿园进行体验。首先,编好的稿子请老师提意见,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改编,,之后,将改完的稿件在孩子们中朗读,对于读着别扭或不通顺的语句重新修改。然后请小朋友复述,如果这个故事选材好,语言具体、生动、有趣的话,小朋友就复述得比较好,如果他复述不出来或者遗漏了内容,那就说明这个故事还有待改进。所以孩子们也是我们很好的老师。”
要使故事既适合广播,又能吸引孩子,编辑们利用分角色的表演,有说又有唱,使故事生动、有趣,有很强的现场感。易兴英说:“我们把《真真的童话》编成一个童话故事,大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多种表演形式将一个爱挑食的真真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孩子们听起来就觉得有趣、好玩,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
一个人在少儿时期接受的知识会影响他的一生。《小喇叭》的编辑们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哪怕一个小小的问题,编辑们都会想方设法找出最准确的答案。曾有编辑为了制作电影《白雪公主》的录音剪辑连看四遍电影,在昏暗的电影院里,记下情节、音乐和对白;曾有编辑为解答小朋友提出的“双黄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的问题而遍查科普读物,走访科学家;曾有编辑为告诉小朋友“人从哪里来”,带孩子们到医院产房去看新出生的婴儿。54年来,在听起来轻松愉悦的成千上万个故事、歌谣里,蕴含的是真知灼见、是对孩子们想象力的无限开发,是编辑们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老节目 新形象
1978年后,《小喇叭》节目在开发幼儿智力、增强幼儿参与性方面进行了尝试,子栏目《和爸爸妈妈一块听》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悄悄话》为小朋友倾吐心事提供了场所。1990年,《小喇叭》办起了与小听众直接联系的《小喇叭》录音电话,这是我国第一个与幼儿直接通话的节目。知识性子栏目《可爱的中国》带小朋友游览名山大川;小朋友自己讲好玩的故事填满《幽默百宝箱》;《听音响,编故事,画图画》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得小听众的喜爱。
现在的《小喇叭》在制作方面比以前更加精致,形式也更加多样,尤其是在音乐和音响的使用方面也为更加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孩子们兴趣爱好的变化,丰富的音乐和音响,更能激发小听众的想象和幻想。
如今,《小喇叭》不仅是孩子们相互交流信息的窗口,也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写信、打电话、网络留言,还可以表演节目,多种形式的互动使节目更吸引孩子们参与其中。
今天,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学习知识、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作为传统媒体,《小喇叭》节目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新一代《小喇叭》编播人员仍然延续着他们前任的优良传统,并结合新时期的特点,继续给那些年龄最小的听众们创造着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空间。
《小喇叭》永远是小朋友们的好朋友。?
Ⅱ 粤语中"小喇叭"来源是
小喇叭 当然是 屌那妈的谐音。“掉哪妈!顶硬上!(Fuck his mom! Hit the hard!) ,据闻是明末名将袁崇焕的口头禅。” 当普通粤语使用者, 听到小喇叭, 哪怕是鄙人第一次听, 就已经明白其意思。要是不去追溯原版粗口的来源, 就只说小喇叭的来源是哪里, 鄙人相信, 每个懂粤语的人, 心中都会有一句小喇叭, 不用谁去故意发明。因为当我们想找代替品去修饰我们的粗鄙之语时, 自自然然就会衍生出类似小喇叭、烧你数簿, 还有那个比较勉强的典故, 出自电影《龙咁威》大概内容:他是国家吊环选手, 又特别喜欢吃李记卤味, 所以他有个称号叫“吊李卤味”。以上纯属个人感想。
Ⅲ 周星驰很多片子里”小喇叭“什么意思,是骂人话吧
就是粤语里面的粗口“叼那妈”的近音!
Ⅳ 郑则仕有一部电影中台词是来给我吹个喇叭这部电影叫什么
《跛豪》的剧情简介
1962年,内地正值经济困难时期,随难民潮逃到香港的汕头青年吴国豪(吕良伟)因不甘被黑帮欺凌,投靠黑帮大佬肥波(郑则士),几场拼命的血战后,他被肥波重用,在黑帮中确立下地位,势力越来越大。
渐感威胁的肥波设局令伍国豪被毒枭追杀,虽没使其毙命,却也让其残了一条腿,但他自己 终被对方设计陷害锒铛入狱。靠雷总华探长夺位,伍国豪接下肥波所有地盘,成为黑帮四大家族之首,又因他愿出钱替为其效劳的警界中人买探长做,警署成为他贩毒的保护伞。
然而随着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的临近,加上他因位高权重狂妄自大导致众叛亲离,其运势开始一路下滑。
(4)小喇叭是哪个电影的台词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跛豪(演员吕良伟)
香港黑社会老大。1962年偷渡至香港,以卖白粉(海洛因)起家,最初是肥波手下,他善于经营,快速扩张势力,至七十年代已成为与肥波等四大家族平起平坐的大毒枭。于1974年被捕。
2、肥波(演员郑则仕)
香港黑社会四大家族之一。是豪哥的老大,后期地位被豪哥超过,二人反目成仇。
3、谢婉英(演员叶童)
豪哥的妻子。前夫去世后留下一子一女,她以开货车为生,三年后与豪哥结婚。婚后帮助丈夫打理生意,颇得手下尊重。
4、湄湄(演员叶子楣)
交际花。起初为肥波情妇,与豪哥兄弟阿明偷情被揭穿后,与阿明同居,引起跛豪与肥波的矛盾。阿明深陷毒瘾后又投入雷老虎的怀抱,加深了跛豪与雷探长的矛盾。
5、阿雄(演员李子雄)
跛豪下属兼同乡,与其一起偷渡到香港,一起打拼。对跛豪忠心不二,后期对跛豪日益跋扈的作风屡次规劝,被其赶走,但仍甘愿陪其一起被捕。
6、阿明(演员吴启华)
跛豪下属兼同乡,与其一起偷渡到香港,一起打拼。好色吸毒,几次陷跛豪于危险。后向ICAC自首,做污点证人,指控跛豪。
Ⅳ 什么电影葛优拿个喇叭喊
《让子弹飞》
Ⅵ 关于一个有七侠镇的电影里面还有一个人叫小喇叭叫什么
笑功震武林 (2013)
导演: 王晶 / 姜国民
编剧: 王晶
主演: 洪金宝 / 吴君如 / 郑中基 / 曾志伟 / 王祖蓝/ 谢娜 / 伍允龙 / 童菲 / 元华 / 陈嘉桓 / 孟瑶 / 释行宇 / 许明虎 / 蒋璐霞 / 谷祖琳 / 洪天明 / 杜宇航 / 温超
类型: 喜剧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2013-03-08(中国大陆) / 2013-02-28(香港)
片长: 90分钟
Ⅶ 电影有个叫小喇叭的什么名字
你说的是《笑功震武林》吗?郑中基,吴君如,曾志伟,元华,洪金宝,王祖蓝,谢娜主演的,郑中基在里面就叫“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