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蒙古第三次西征后被埃及打败
蒙古的对外征服中,翻车的次数不在少数。但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翻车事件,便是发生在约旦河附近的艾因·贾鲁战役。此战蒙古大军被来自埃及的马穆鲁克骑兵彻底击败,一举避免了蒙古人将伊斯兰教政权全部摧毁的最糟情况。那么蒙古人在艾因·贾鲁战役中,究竟输在哪里呢?
▲马穆鲁克骑兵
在一般网络说法中,将马穆鲁克骑兵的胜利归结为马匹和装备的优势。但是这两种说法,其实本身都并不靠谱,首先虽然原产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马,是世界上最早的马种之一,然而现在我们所知道所谓纯种阿拉伯马,其历史都只是在几百年以来育种产物。在13世纪的阿拉伯马和现代的阿拉伯马差别极大。埃及马穆鲁克骑兵所使用的战马,也就是早期阿拉伯马,其实体型要比现在的阿拉伯马小巧的多,和蒙古骑兵的战马相比也并无太大的差别。
▲阿拉伯马的育种过程(从上往下)
马匹的优势并不成立,那么在装备方面呢?一个流传很久的观点认为,蒙古骑兵大部分都是轻骑兵,因此和全部都是重骑兵的马穆鲁克骑兵作战,自然有很大的劣势。然而这一观点其实多少也有些想当然。实际上,马穆鲁克在装备上,和蒙古骑兵并不优势。这不仅是在战前,埃及收编了大量西逃堵塞花剌子模人等被蒙古向西驱逐的游牧民族收归己用,而且马穆鲁克本身,在装备上也并不比蒙古人好到哪里去。
▲伊尔汗国早期细密画中的蒙古骑兵
▲马穆鲁克骑兵(右)双方在装备上其实差别不大,甚至蒙古人还想更胜一筹。
那么埃及马穆鲁克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呢?答案是兵力和战术。实际上,艾因·贾鲁战役中,蒙古将领怯的不花率领的,仅是旭烈兀手上的一支偏师,蒙古军队主力因为在约旦河沿岸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因此早早退却。之后更是因为旭烈兀要回到蒙古,参与支持忽必烈继承蒙古大汗的蒙古汗位争夺,因此无心过多向中东西部投入兵力。
而怯的不花所率领的军队,大约在10000~12000的规模,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支援部队。而反观埃及军队,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古突兹和大将拜巴尔,正是利用旭烈兀东归的机会,向约旦河谷进军。埃及军队兵力大约在15000~20000人规模,除了作为精锐的马穆鲁克,还有大量的花剌子模人作为轻骑兵,以及埃及人所提供的步兵。
▲旭烈兀为怯的不花留下的军队相当有限
除此之外,在战术情报方面,怯的不花的劣势也是相当的大。由于埃及阿尤布王朝收编了大量的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因为蒙古入侵西逃的穆斯林民众。因此阿尤布王朝对于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和习惯都已经掌握。除此之外,在和阿尤布王朝开战之前,怯的不花因为自己的侄子在西顿的十字军误杀一事,向西顿发起进攻,着无疑让自己的军队规模和战斗力提前暴露。因此古突兹和拜巴尔可以更加从容的制定针对蒙古人的战术。与之相对的是,怯的不花在情报上可以说压倒性的不利,他不仅对阿尤布王朝军队的规模并不了解,同时对马穆鲁克的战术,也只能通过之前在波斯和叙利亚的一系列战斗来进行反推。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如此轻易的中计,落入马穆鲁克的包围。
▲蒙古人围攻西顿
不过即使有了这两大重要的优势,实际上马穆鲁克和整个阿尤布王朝军队,其实赢的依然并不轻松。在阿尤布军队包围蒙古军队之后,在蒙古军的全力进攻下,马穆鲁克骑兵左翼仍然被击溃,这迫使苏丹古突兹摘掉头盔,亲临一线指挥,最终才让军队鼓起勇气击败了蒙古人。但即使如此,蒙古军队依然再次重组,试图进行反击。所幸马穆鲁克骑兵已经占据优势地形,这才最终击败了蒙古骑兵。
▲阿尤布王朝军队
总的来说,艾因·贾鲁战役,很好的表现出了埃及作为中东地区的地方强权,所拥有的军队动员、情报收集、流动人口收编等能力。这些能力叠加,其实远比战场上一两件装备方面的优势更加重要。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不过即使如此,古代战争多变的情况,仍然让战争充满了太多不稳定因素,假如苏丹古突兹并非那么勇猛,或者在亲临前线时,被流矢所伤,那么历史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这就未曾可知了。
㈡ 阿尤布王朝的介绍
阿尤布王朝为12世纪-13世纪统治埃及、叙利亚、也门的伊斯兰教王国。该王朝由库尔德人建立,全盛时期的版图延伸至圣城麦加与北伊拉克。由阿尤布、谢尔库赫兄弟带领的阿尤布家族原先是赞吉王朝的士兵,后来在阿尤布之子、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带领下获得了独立地位。萨拉丁于1169年成为埃及总督。1171年,萨拉丁在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死后解散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萨拉丁花费了接下来的十余年去东征西讨,到了1183年,王朝占有埃及、叙利亚、北部美索不达米亚、汉志、也门及西至突尼斯的北非沿岸。在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又取得对耶路撒冷王国的胜利,但是不久以后十字军又重新控制了巴勒斯坦的海岸线。萨拉丁逝世后,他的儿子们争夺对王朝的控制权,最终由萨拉丁之弟阿迪勒一世(下文:阿齐兹·伊本·马德丁)于1200年登上苏丹的宝座。但自从1250年代起,尤其是蒙古人在1260年取得对阿尤布王朝的控制之后,王朝愈加衰微。蒙古人离开以后,马木留克(马穆鲁克)人在哈马推翻了阿尤布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尽管时间短暂,但是阿尤布王朝开创了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并且使得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再一次兴盛。
㈢ 马穆鲁克与阿拉伯苏丹王萨拉丁·阿尤布什么关系
马木留克(Mamluk、Mamluke、Mameluk、Mameluke,又名马木鲁克、马穆鲁克、马木路克),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中央集权的削弱,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马木留克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阿尤布王朝的解体而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萨拉丁,全名是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本·沙迪·本·马尔旺·艾勒-阿尤比(阿拉伯语:صلاحالدييوسفبنأيوببنشاديبنمروانالأيوبي,拉丁化:Ṣalāḥ-al-DīnYūsufbnAyūbbnShādībnMarwānal-Ayūbī,1137年或1138年-1193年),或简称阿尤布的萨拉丁(阿拉伯语:صلاحالدينالأيوبي,拉丁化:Ṣalāḥ-al-Dīnal-Ayūbī;库尔德语:سهلاحهدينێئهيووبى或SilhedînêEyûbî),他的名字中文的意思是“世界的繁荣和信仰”。是埃及阿尤布王朝开国君主(称苏丹,1174年-1193年在位),他也因在阿拉伯人抗击十字军东征中表现出的卓越领袖风范,骑士风度的军事才能而闻名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在埃及历史上被称为民族英雄。
㈣ 马穆鲁克是什么意思
马穆鲁克,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式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
㈤ 马穆鲁克的介绍
马穆鲁克(Mamluk)的原意是“奴隶”,因为音译的不同,也被译为“马木留克”,最初出现在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的“突厥古拉姆”制度,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军事贵族集团。马穆鲁克是中世纪服务于阿拉伯哈里发的奴隶兵,主要效命于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后来,随着哈里发的势微和阿尤布王朝的解体,他们逐渐成为强大的军事统治集团,并建立了自己的布尔吉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马穆鲁克的前身,古拉姆卫队,源自阿巴斯中期的政治斗争。阿巴斯王朝的第八代哈里发穆塔西姆是一个突厥女奴之子,他登基之后深深地忌惮着当时朝廷中如日中天的波斯系贵族,于是就通过自己的母亲从中亚雇佣了一批突厥战士做自己的护卫,这就是最早期的“古拉姆”也为之后的马穆鲁克奠定了基础。十一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对阿拉伯地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马穆鲁克在萨拉丁的指挥下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集团出现在了阿拉伯的政治舞台上。并且因为战功卓著,这些奴隶出身的将领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奥斯曼帝国时期,马穆鲁克建立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长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敌,直到1517年被土耳其苏丹塞利姆一世击败。
㈥ 阿尤布王朝与马穆鲁克王朝
是一种继承关系。
1249年11月埃及阿尤布王朝第七代国王萨利赫病逝,其宠妃谢杰莱·杜尔在数月内秘不发丧,左右朝政。
1250年,萨利赫之子图兰沙继位后不到3个月,因其与谢杰莱·杜尔及埃及马穆鲁克近卫军首领政见不同被阴谋杀害。同年,谢杰莱·杜尔拉扶持年仅6岁的阿什拉夫·穆萨登位,宣布自己为埃及穆斯林女皇,在发行的钱币上铸有她的头像和名字,下令在主麻日聚礼时要埃及穆斯林为她祈祷。
因女性称王不符合伊斯兰教规,遭到埃及穆斯林的责难,故不久谢杰莱·杜尔遂与近卫军首领艾伊贝克结婚,共掌政权。
1252年,谢杰莱·杜尔宣布废除年幼国王,由艾伊贝克担任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第一任国王,她仍掌握实权。1257年,因宫廷夺权之争,艾伊贝克和谢杰莱·杜尔先后丧生,由艾伊贝克之子阿里继埃及王位。
㈦ 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的赫托米斯王朝
奇里乞亚最强大的两个家族,鲁本家族和赫托米斯家族,从此结为一体,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两大家族的政治斗争,赫托米斯家族掌控了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的主导权。尽管1226年海屯的加冕意味着一个统一的亚美尼亚国家诞生,但亚美尼亚人仍然面临外部的诸多挑战。为了给儿子报仇,安条克公爵波希蒙德转而与塞尔柱苏丹凯库巴德一世(Kayqubad I)结盟。后者占领了塞琉西亚(Seleucia)以西的一些土地。即使在当时亚美尼亚的货币上,也是一面印着海屯的名字,另一面印着苏丹的名字。 与蒙古征服同时,马穆鲁克取代了先前的阿尤布王朝(Ayyubid),并分别于1250和1253年控制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填补了由于阿拔斯王朝和阿尤布王朝倒台造成的权力真空。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也借机扩张了自己的领地,卡帕多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及叙利亚的重要贸易线路都被亚美尼亚所控制,这更使得亚美尼亚王国成为马穆鲁克王朝的侵略目标。另外亚美尼亚和马穆鲁克也为了香料贸易的控制权展开经济战。1266年,出于将十字军从中东彻底扫除的意图,马穆鲁克领袖拜巴尔正式对十字军宣战。同年,拜巴尔要求亚美尼亚放弃对蒙古的效忠对马穆鲁克王朝效忠,并把那些在臣属于蒙古时攻占的土地交给马穆鲁克管理。面对马穆鲁克的威胁,海屯前往位于波斯的伊儿汗国寻求帮助。但是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马穆鲁克的军队已经在苏丹曼苏尔·阿里(Al-Mansur Ali)和指挥官嘉拉温(Qalawun)的带领下侵入奇里乞亚,并在一场决战中击败了亚美尼亚军队,海屯的儿子索罗斯在混战中被杀,另一个儿子莱翁被俘。这场战斗被称为“马力的灾难”(Disaster of Mari)。海屯只好交付了大量的赎金,并把一些要塞交给马穆鲁克王朝,以换取儿子被释放。1268年奇里乞亚大地震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危局。
1269年,海屯让位于儿子莱翁。后者被迫答应每年缴纳大量岁贡给马穆鲁克。即使如此,马穆鲁克军队仍然是不是侵犯奇里乞亚边境。1275年,马穆鲁克大军不宣而战,亚美尼亚人毫无还手之力。马穆鲁克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塔尔苏斯,焚烧了皇家宫殿和索菲亚教堂,劫掠了大量财富,15000名平民惨遭屠戮,还有10000人被抓回埃及当了奴隶。至于阿亚斯的居民则几乎无一幸免。
1281年,蒙古-亚美尼亚联军在第二次霍姆斯战争中被马穆鲁克击败,亚美尼亚被迫向马穆鲁克妥协。1285年,面对嘉拉温的强大攻势,亚美尼亚不得不又一次接受了许多不平等条款,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停战协定。条约规定亚美尼亚必须转让一些要塞给马穆鲁克王朝,并且不允许在领地内修建防御设施;亚美尼亚必须与埃及进行贸易,这样就打破了教皇下令的贸易禁运;另外亚美尼亚还必须缴纳一百万迪拉姆的年贡。尽管如此,马穆鲁库仍然频繁袭击奇里乞亚亚美尼亚领地。1292年,埃及马穆鲁克苏丹阿什拉夫·卡里勒(Al-Ashraf Khalil)率军洗劫了赫罗姆克拉(Hromkla),迫使大主教逃往西斯。海屯二世被迫割让贝斯尼(Besni)、卡赫拉曼马拉什(Marash)和托普拉卡勒(Toprakkale)给土耳其。1293年,他把王位交给兄弟索罗斯,是为索罗斯三世,自己进了修道院。 1299年,海屯二世又一次面临马穆鲁克的威胁,向伊儿汗国的合赞可汗求援。合赞立刻带兵前往叙利亚,并请来塞浦路斯的法兰克人一起对抗马穆鲁克。蒙古人先是攻占了阿勒颇,并在这里和海屯会合。亚美尼亚军队中包括了圣殿骑士和医院骑士,他们参与了后来的进攻。1299年12月23日,联军在瓦迪卡赞达战役(Battle of Wadi Al-Khazandar)中击败马穆鲁克。蒙古军队随后撤军,马穆鲁克便重新集结了起来,于1300年5月夺回了失地。
1303年,蒙古80000人的大军试图再一次攻占叙利亚,但是先于3月30日在霍姆斯被马穆鲁克击败,又于4月21日的沙法战役(Battle of Shaqhab)被马穆鲁克重创。这次远征也是蒙古最后一次大规模西征。1304年5月10日,合赞去世,基督徒收复圣地的最后希望也随之消散。
海屯二世尽管让位给了莱翁三世,自己去了修道院,但是他又从修道院里出来帮助莱翁抵御马穆鲁克的入侵。1307年,两位亚美尼亚国王会见了蒙古的使者布拉骨(Bularghu),布拉骨刚刚改宗伊斯兰教,于是谋杀了亚美尼亚国王。海屯的兄弟奥森闻讯,立刻展开行动,击败了布拉骨,后者逃回了伊尔汗国。迫于亚美尼亚方面的压力,完者都处决了布拉骨。奥森返回塔尔苏斯加冕为新的亚美尼亚国王。
赫托米斯家族继续在奇里乞亚的统治,直到1341年莱翁四世被一群暴民杀死。莱翁四世与塞浦路斯结成了同盟,亚美尼亚从此开始了法兰克吕西尼安家族的统治,但是仍然不能抵挡马穆鲁克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