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歌曲《滚滚红尘》是哪部电影的片尾曲啊
歌曲名:滚滚红尘 电影《滚滚红尘》主题曲 词曲:罗大佑 演唱:陈淑桦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跟随我俩的传说
『贰』 滚滚红尘歌词是三毛还是罗大佑写的
《滚滚红尘》是三毛写的一个剧本,并不怎样,挺幼稚的, 而歌曲《滚滚红尘》是罗大佑根据三毛的著作以及对三毛的情感,为电影《滚滚红尘》作的主题曲, 原唱是陈淑桦,罗大佑作词曲,他自己也唱过。和罗大佑的歌和三毛有关的还有《追梦人》,也全是罗大佑的词曲,先普的曲,后添的词!
对罗大佑感兴趣可点击天祖博客http://qingtianjiahai.blog.163.com/blog/static/9623459200731404131547/
『叁』 滚滚红尘谁写的
楼主你好
电影《滚滚红尘》由严浩导演,三毛编剧,林青霞、秦汉、张曼玉和吴耀汉主演,1990年公映。影片内容影射民国时期女作家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纠葛以及张爱玲与炎樱的姐妹情感。影片荣获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八项大奖,剧本是作家三毛的遗作。
『肆』 滚滚红尘这首歌的歌词是三毛写她和荷西的吗
滚滚红尘这首歌的歌词不是三毛写她和荷西的,《滚滚红尘》是三毛写词,罗大佑铺的曲,陈淑桦是演唱者,而三毛写的滚滚红尘也不是小说,是电影剧本,只是和这首歌曲重名而已,和三毛和荷西并无关系。
歌名:滚滚红尘
歌手:罗大佑 / 陈淑桦
所属专辑:K歌情人派对
作词:罗大佑
作曲:罗大佑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4)滚滚红尘为哪个电影写的扩展阅读:
影片《滚滚红尘》的同名主题曲“滚滚红尘”由陈淑桦罗大佑演唱,在歌曲中罗大佑一贯的率性中透着柔情,回应着一往情深的陈淑桦,也配合着暗暗起伏的旋律。
罗大佑创作的角度是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站在俯瞰芸芸众生的角度,以悲天悯人的旋律来唱尽世间情怀, 若干年之后,当我们重温这部影片时,这首主题曲还是穿透了滚滚红尘,滞留在我们的耳畔心间。
尤其那些经历过沧桑的人,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和歌词时,一股难言的感动会从心底深处升起,耳边回响着:“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想是人世间的错,和前世流转的因果,终生的所有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伍』 “滚滚红尘”是什么意思
“滚滚红尘”是指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
滚滚红尘大都是指这个熙熙攘攘的世俗世界,“滚滚”是一个动词,“红尘”意思是俗世。这个词充满了烟火之气,但又有一种飘摇喧嚣的匆匆之感。
三毛写过一部文学作品就叫《滚滚红尘》,灵感来源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后来被导演严浩改编成了电影,就是林青霞和秦汉主演的那部,之后电影的主题曲《滚滚红尘》被歌手陈淑桦深情演唱,流传至今。
(5)滚滚红尘为哪个电影写的扩展阅读
关于《滚滚红尘》作者:三毛
三毛,生于1943年,原名陈平,英文名Echo(意为回声),以《撒哈拉的故事》登上文坛,后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三毛的一生被国内一家知名自媒体誉为“现代文艺女青年的创刊号”。
她是个勤奋的写作者,短短数年之间,就有《送你一匹马》《闹学记》《亲爱的三毛》等多部作品问世;她是载誉而归的新锐剧作家,剧本《滚滚红尘》一经拍摄就获得了八项金马奖;她是笔耕不倦的词作者,包办了台湾省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CD《回声》的全部填词等。
参考资料
网络-三毛
『陆』 谁知道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的故事梗概
《滚滚红尘》
出品:汤臣
片长:94’
发行:嘉禾
作曲:史撷咏
导演:严浩
摄影:潘恒生
编剧:三毛
演员:秦汉 林青霞 张曼玉
故事梗概:
韶华因长期受父亲禁锢,只好将心中抑郁,发于纸上,成为一位作家。父亲去世后,韶华重获自由并独立生活。
一夜,章能才(一个替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冒昧访韶华,倾吐爱慕之意,二人气质相若,彼此相爱起来。
时局转变,日本战败,在一片抓汉奸风声中,能才躲到僻远的农村里;但当韶华万里迢迢来找能才时,出现在她跟前的却是一个叫她心碎的场面。
和平后,韶华与能才再度重逢,但韶已是一买办情妇,而能才则变得穷途潦倒。她恨他,却仍在众人逃离大陆之际,把唯一一张船票,留给了他。
影片分析:
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伤
影片开始:林青霞扮演的沈韶华,坐在阁楼的床边,疯狂的念着一段文字:“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玉兰名叫白玉兰又叫往望春花因为它的花洁白如玉,即称玉兰。”
一遍遍的重复,神经的、执拗的,语速越来越快,发疯似的。
镜头缓缓从她不断地抖动的身体移开,透过木条封住的窗台,向院中望去。一个青年爬在墙头大声呼叫:让我见她,让我见她。在众多的仆人拉扯下,他被一阵殴打。
接下来的那组镜头,让我铭记许久:
这个女人,坐在潮湿的阁楼中央。阴暗的房间,墙面写满了字,用手指和血划出的痕迹。外面的风雨,拍打着窗户。哐嘡一声,玻璃掉了下来。碎片在地上反着光。
她捡起一片。
过分潮湿,空气里仿佛有苔藓的味道。整个画面呈现在一片墨绿色当中,镜头上仿佛有一层水汽。
女人,低下头,头发浓密的散落下来,遮住了憔悴而凛冽的脸颊。张开双腿,右手割了下去。
她不呻吟,也不哭泣。
左手低垂,深深陷入在阴影中。
那些墨绿色的可以窒息的色泽,穿过一个女人脆弱敏感的身体,穿过四十年代的颠沛流离,穿过旧上海的风霜和暴雨,落在半个世纪后的我的房间里。
这是一个以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影片。
“韶华是一个敏感且有才华的女子。她从富有而冷酷的家庭中挣脱出来,靠写作为生。作为她的读者,章能才这个无奈地苟活于乱世的男子走入了她的生活。渐渐地,张爱玲的轮廓跳跃出来,一样的家世,一样的才情,一样的承受世间责难的恋情。上海的魅力永远有一部分归自张爱玲的光芒。那是个非上海莫有的奇女子,在那座金玉其外、骨子里荒凉透了的城市里孤独地生,孤独地走。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此时正值张爱玲红遍上海之际,一位特殊读者因为读了她的小说而生爱慕之情,随后两人结下了一段乱世姻缘,他就是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胡兰成。张爱玲的文字成熟老练,对于世事和情爱却认知尚浅。胡兰成长她十五岁,性情风流,且已有过两次婚姻的经历。1944年两人签订婚约。抗战胜利前,胡兰成先到武汉办报,在此期间他曾与一医院护士周氏女子交往频繁。日本战败后胡兰成成为通缉犯,他后来逃避至杭州和温州一带,又与一乡间富孀范秀美同居,在张爱玲探望他的时候也不掩饰与范的亲近。张爱玲伤心之极,“你与我结婚时婚书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于是两人最终了断了这份乱世姻缘。不久胡兰成与范秀美结婚,后又逃往日本,又与大汉奸吴四宝的遗孀余爱珍结婚。”
『柒』 滚滚红尘是谁的作品
《滚滚红尘》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唯一的剧本作品。电影在镜头、音乐、映像方面运用了一些实验性拍摄手法,随着女主角开篇精神上的歇斯底里到结识章能才后的心有所依,节奏渐趋轻快,后篇进入生离死别时又转入深沉。电影将动荡乱世的儿女私情述说得荡气回肠,画面拍摄唯美又不失时代气息,此外在大陆实地取景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演员方面,秦汉与林青霞的郎才女貌配搭成为经典,张曼玉的配戏也十分抢镜。
电影《滚滚红尘》由严浩导演,三毛编剧,林青霞、秦汉、张曼玉和吴耀汉主演。
影片内容影射民国时期女作家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纠葛以及张爱玲与炎樱的姐妹情感。
影片于1990年11月23日上映。
剧情简介
海报沈韶华(林青霞饰)少时因父亲不准其与恋人相处而被锁于家中,自杀未遂,只好将心中抑郁抒发为文,长大后成为了一位作家。父亲去世后,韶华重获自由独立生活,并以写小说为生,开始在报纸上连载自传小说《白玉兰》。某日她接到一位名叫章能才(秦汉饰)的读者来信,一日两人见面,章能才倾吐爱慕之意,韶华对其一见倾心。然而章能才为日本皇军效劳,做着汉奸事,令韶华内心不安。同时韶华的闺密月凤(张曼玉饰)因与男友(严浩饰)赌气来找她倾诉,韶华一边规劝,一边甜蜜地介绍爱人章能才。一日三人一同出游,却恰巧碰见日军设障审查,当街凌辱中国人,章能才的身份随即暴露,月凤顿觉其面目可憎,三人闹得不欢而散。时局转变,日本战败,国民政府四处抓捕汉奸,章能才躲到僻远农村。韶华几经周折在农舍中找到他,却见他为遮掩活命而与寡妇同居,韶华顿感悲愤。韶华在绝望中回到女友月凤的住所生活,过去的邻居知晓后带人前来抄家,月凤维护韶华而被打伤。此时隔壁的余老板爱慕韶华已久,赶忙伸出援手。不久后月凤因与革命男友参加反政府集会而双双遇难。韶华则靠余老板救济生活,此后偶遇穷困潦倒的章能才。解放前夕,余老板用金条换来两张末班赴台船票,欲携韶华离开大陆,韶华却将章能才送上轮船,余老板也放弃离开的机会留下照顾韶华。四十年后 ,章能才返大陆寻找爱人,只见到韶华写的长篇小说《白玉兰》。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捌』 《追梦人》和《滚滚红尘》有没有关系
追梦人和滚滚红尘没有太大关系,追梦人是电视剧雪山飞狐片尾曲,滚滚红尘是电影《滚滚红尘》主题曲,唯一的联系就是这两首歌都是罗大佑创作的。
《追梦人》的曲子早就有了,这首曲子一共有四个词的版本(一曲多词在罗大佑的作品中屡见不鲜),第一个是香港电影《天若有情》的粤语版同名主题歌,是由李健达写的词,袁凤瑛演唱,时间是1990年;第二个是这部电影的国语版主题歌《青春无悔》,是罗大佑自己写的词,仍是由袁凤瑛演唱,时间不详细,应该也是1990年;第三个就是众所周知的《追梦人》,是台湾电视连续剧《雪山飞狐》的片尾曲,是罗大佑自己写的词,由凤飞飞演唱,时间是1991年;第四个是台语版《断梦曲》,是王武雄写的词,由罗大佑与ok男女合唱团演唱,时间是1995年。
『玖』 《滚滚红尘》大概讲述的是什么
《滚滚红尘》是由中国现代作家三毛创作于1990年的一本中文剧本,也是三毛的遗作,首次出版于1990年12月。作品讲述了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纠葛。剧本采用剧中剧的形式。1990年,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剧情简介
沈韶华出生于封建买办家庭,年幼丧母。当在还是学生的时候,我爱上了家里穷的小健,但是沈韶华的父亲不允许他们互相交流,把沈韶华锁在家里。沈韶华家道中落。父亲死后,沈韶华搬出去写作谋生。
沈韶华收到了他的日伪爱好者张能才的来信。后两个人见了面,谈得很愉快。沈韶华后来从出版社老板顾寅那里得知,能是个叛徒,但这时他们已经坠入爱河。约会的时候,他们互相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伤害邵华,并深深地感到痛苦。
抗日战争胜利后,能才独自逃亡,邵华被追捕能才的共产党打败。韶华追到了能才躲避在乡下寡妇荣生嫂嫂家。韶华见能才和荣生嫂嫂关系亲密,负气出走,能才去追未果。
韶华回到上海,和月凤的男朋友小勇一起生活,后者正处于困境中。能才回到韶华之前的房子,发现韶华没有住在那里。月凤和小勇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军队和警察射杀。韶华得知这消息后很失望。
四十年后,她回到家里寻找韶华,却得知自己已经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了生命,只留下了一本以自己的原型为基础的小说《白玉兰》。
(9)滚滚红尘为哪个电影写的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沈韶华
出场时约二十二三岁,出生于上海的女子。所受思想与教育,来自母亲甚大,韶华丧母后并没有得到父亲特别的关爱。对金钱并不关心,将生命的注意力放在情感与自我上,一生只追求两件事:一、情感的归依,二、自我生命的展现。将爱情与生活混为一体,是“燃烧灵魂”的代表。
章能才
出场时约三十九岁至四十二岁,身份为国民党上海维持会(汪精卫伪政府)文化方面的官员。在能才的性格中,交杂着自信心和无力感,对于本身的行为,坦坦荡荡,替日本人做事在他的心里境界上,“不是一桩罪恶的事”。
月凤
出场时二十二岁至二十三岁,未婚,无父母,跟韶华是同学。性格独立,因为太聪明,没有任何“实质工作”上的执着,凡事不肯用心,是一种大大方方混日子的人,和韶华本质上是相同的。月凤对于生命的执着只有两件:一、活下去,好活,歹活,都是活,鲜明的活下去。二、请求来上那么一个人,好使她那颗心,摆下去。她自称为“爱情动物。
『拾』 “滚滚红尘”是谁写的
《滚滚红尘》是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并与陈淑桦合唱的一首歌,先后收录在陈淑桦1990年的专辑《一生守候》和罗大佑1991年发行的专辑《追梦》中;该歌曲还是1990年台湾电影《滚滚红尘》的同名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