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岂有此理是什么意思
岂有此理是哪有这样的道理。多用于对自认为荒谬、不合理的事情表示气愤。
岂有此理造句:
一、这样处理问题真是岂有此理!
二、为了他们的一点儿私心,我们大家都受累,真是岂有此理!
三、告诉你,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你刚才的话太岂有此理。
四、你身为干部,竟然不敢揭发小偷,真是岂有此理。
五、他先动手打人,还强词夺理,真是岂有此理。
六、大家好心好意问你,你倒说别人多管闲事,真是岂有此理!
七、你也不问一声这盆花是谁的,就端走摆在自己的案头上,别人提出批评,你还不满意,真是岂有此理!
八、小红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可是这次选“三好生”却没有被选上,真是岂有此理。
㈡ 有一部有个主角不停的说岂有此理的片名叫什么
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罗家英甩着长头发不停地说岂有此理,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㈢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卿为朝朝暮暮什么意思
电影《暮光之城》有一句台词,全世界观众喜爱不得了。“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l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and You forever)
与之相关的翻译有:
1.浮生渺渺,吾心维系:日出千阳,月落余晖,汝笑盈盈。
2.浮世三千,挚爱有三:喷薄朝阳,皓婉皎月,不及汝尔,沧海桑田。
3.浮世万千,挚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伴朝,月伴暮,卿伴我朝朝暮暮。
4.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生朝,月生暮,卿生朝朝暮暮。
三毛说过一句极美的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㈣ 岂有此理的意思是什么
岂有此理的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出自】:《南齐书·虞悰传》:“郁林(王)废,悰窃叹日:‘王、徐遂缚袴废一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㈤ 岂有此理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一词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岂有此理意思是哪有这个道理?谓极其荒谬,断无此理。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换句话说,它是用肯定或否定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否定或肯定的含义。反问是无疑而问,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
(5)岂有此理出自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岂有此理近义词:不攻自破、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岂有此理反义词: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理所当然、言之成理、义正辞严。
莫名其妙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ò míng qí miào。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
引证: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理所当然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ǐ suǒ dāng rán,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引证:老舍《柳家大院》:“谁还管青红皂白,先揍完再说,反正打媳妇是理所当然的事。”
㈥ 你见过影视剧中最“江湖”的一句话是什么
影视剧中有很多“江湖”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下面盘点一下:
1:电影《黑金》梁家辉的一句:“我话说完,谁赞成?谁反对?”霸气外露!
你觉得最社会或者最江湖的的一句话是什么?
欢迎讨论
㈦ 《被解救的姜戈》好看吗《被解救的姜戈》影评!
看完《掉了链子的姜戈》后,跟网友发生一点争执。有人认为,昆汀是鬼才,是神级导演,拍片百无禁忌,擅长剑走偏锋,用现有的学院派的电影规则来衡量他作品,是愚蠢可笑的,只有不了解昆神的门外汉才会干。笔者认为,岂有此理。昆汀虽有一鸣惊人的才华,履历上多部脍炙人口的杰作,但绝不至能藐视任何现有电影法则独创一套的境界。他的不按理出牌,归根到底,还是得以赢牌为目的,即作用于影片的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众观众提供感官愉悦和智力乐趣。他的电影能同时诉诸于不同层次的观众,外行可以欣赏跌宕的历险,饶有韵味的对白,滑稽的动作,血淋淋的画面,从而激动不已,内行会注意到各种细微的典故、隐喻、呼应、致敬之处,油然而生找到迷宫出口般的满足感。这是昆汀吃透了各种电影创作规律后的结果,他专注录像带十数载,尽得精髓,口诀内功熟捻于心,再适当杂糅以个人趣味,方能一夕出手,技惊天下,应该是奋力爬上巨人肩膀后站在了自带的小板凳更上一层楼,可不是发明了通天绳索后才一览众山小的。 昆氏一门,博采环球各大派所长,但无论拳招步法,一到了他自己施展起来,就浑然不见别家风范,倒像是他自创一般,这是昆汀手段高明的地方。要不是他时不时安插些诡异的镜头、雷人的道具、不合时宜的装束来表明俺致敬了某大师,谁也看不出他这一手出自何家。昆氏出道二十余载,作品不多,除了一部《杰克•布朗》是改编自畅销小说、被昆迷视作最缺乏昆氏特色之外,其余长片作品都是昆汀亲自编剧,是真正意义上的作者电影。根据其个人招牌式的鬼马风格,又可分作两类。 一是打造超现实世界。一部影片中冒出一两句荒唐台词,保证拖低整体质量,但若满篇都是恶搞胡闹,前言不搭后语,反倒能成就一部无厘头佳作。这是观众心态使然。既然现实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索性破罐子破摔,跟着影片无法无天的思路而去了。《杀死比尔》是世界观的超现实,女杀手、日本武士、白眉老道、墨西哥枪手、大锤萝莉,共冶一炉,天花乱坠。《金刚不坏》是角色内心的超现实,特技驾驶员久经刺激成了飙车杀人魔,翻开任何犯罪心理教材,都找不出这种案例,只在昆汀的宇宙才存在。前者是现实角色被架空世界改造,后者仿佛另一时空的人莅临现实世界,都有一份劝人别当真的虚幻感,为了追求各种奇观,可尽情填充不合常理的细节。 另一类作品可以归纳为,遵照(银幕)逻辑可以成立,但该领域别人罕有涉足。《落水狗》,《低俗小说》,《无耻混蛋》单看剧情简述无甚出奇,无非是警察抓贼,黑吃黑,游击队打纳粹等老套路,但劫匪大谈麦当娜,黑帮大哥惨遭爆菊,希特勒葬身一群无良敢死队之手,以类型片视点衡量,无不别出心裁。任何影片的叙事都是封闭的,但世界设定本身是开放的,讲述富家千金恋爱的浪漫喜剧的世界里,天桥下也会有衣衫褴褛的行乞者,只不过在画面之外。昆汀大胆打破了类型片的封闭性,将叙事延展到人迹罕至之处,让观众思维预设内的东西与外部冲撞,越是博览群片的影迷,反而越容易被出乎意料的闪瞎。但打破壁垒是需要技术含量的,封闭的故事有一定成规可以借鉴,容易构筑符合观众期待的故事,一旦开垦处女地,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打着灯笼开矿,一不留神便会从新鲜好玩堕成荒唐无稽。昆汀的分寸感把握极佳,让人新奇又不反感。 《姜戈》显然不属于第一种,没有挑衅物理生理心理规律,没有混淆的时代特征,没有暧昧的文化背景,角色塑造脚踏实地,以德国神话比喻姜戈的使命,从大仲马、贝多芬描画牙医的动机抉择,对法语称谓的着迷、对主人的鞠躬尽瘁,迅速勾勒出邪恶黑白庄园主仆二人的面貌,纵有夸张也有限的紧。动作上,顶多多用了几包血浆,几捆炸药,把子弹穿肠过的壮烈、敌营灰飞灭的爽快拍的更R级,哪有老版《姜戈》掏出一支机关枪,或断了手指仍然百发百中的传奇色彩。昆汀致敬多部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但若论夸张噱头,上世纪60年代通心粉百花齐放,独臂枪手、盲人枪手、神经病枪手、癫痫枪手、无手枪手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之离奇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出,相比之下《姜戈》倒有被穿了束身衣的克制。 其实,看看黑人奴隶被解救当赏金猎手大破白人庄园抱得娇妻归的梗概,知晓此类黑人逆袭白人的电影之稀缺(《一个国家的诞生》前半部勉强算是),已经能明白无误将本片归入第二类。前面说过,此类剧作超出了类型片的预设,属于火星撞地球,要让观众当真了看(注意此处当真的含义),就非但不能胡天海地填塞酷元素,反而比一般商业片更注重逻辑严谨,必须在细节上更下功夫 。你要让人相信《低俗小说》的朱尔斯能保持职业杀手和上帝信徒两种身份,要说服人《无耻混蛋》的犹太猎手会在步步占优后突然满盘皆输,就必须将角色刻画、故事前因后果交代的巨细无遗,才能令观众中止怀疑,这是昆汀叙事高级的地方。这细致有一种副产品,即与无厘头截然相反的另一种逗乐:白头巾众匪对这玩意之不实用抱怨连连,姜戈射杀两仇人后牙医赶到撂下一句他们是谁都是毫无设计感、不动声色的笑料。这细致也有副作用,即让逻辑的稀疏格外醒目:比如极力展示牙医的老练世故和姜戈的心机与定力,计划编排也是滴水不漏,怎么到了餐桌一场竟如此大意被看出破绽,又比如冬季姜戈已练成南部最快枪手,却在牙医突施袭击后反应比那保镖还慢了半拍。放在通常商业片里,这些根本不值一提,一句剧情需要便可带过,但通篇的谨小慎微和煞有其事下,一点小疑惑都会被放大。 笔者对这部《姜戈》多少是带点遗憾的,剧作上恼人的纰漏倒在其次,主要因为那个爱玩电影的昆汀似乎在逐渐离我们远去。玩电影和使电影看上去好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朋友评价昆汀作品时常将其混为一谈。前者出于率性,并不将观众的感受放在首位考虑,玩的不好惨败的,不计其数,包括某些先锋艺术片导演,凤毛麟角如昆汀玩出了风格,便成为邪典教主;后者是匠人心态,捉摸观众嗜好,算计影片原料。昆汀一直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在一部典型的昆氏作品中,两者也能完美和谐的共存着,但观众口味变得快,新世纪以来昆汀作品已被主流商业片吸纳,从《杀死比尔》、《刑房》到《无耻混蛋》,本身并不缺好玩的东西,但从中品出的玩性却越来越淡了,《姜戈》延续了这趋势。从风格来说,昆汀和斯皮尔伯格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但两人的从影轨迹却有交集:早年的作品都呈现充满灵性的多种玩法,待到名满天下,已经能轻车熟路拍出四平八稳的高水准作品,那份肆无忌惮的顽童心态却逐渐踪影难觅。《姜戈》很好看,但令人沮丧,它隐约暗示着,也许数年后,昆汀这个昔日的电影顽童,也不得不等待一个缪斯的解救。
㈧ 《没有声响的鸟笼》道理是什么
《乌塔》读后感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深.从乌塔身上,我收获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识.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钱,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笔一挥,直接就出去玩了.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从《乌塔》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了解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但行为却大不一样的小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使我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学生.《乌塔》读后感乌塔,仅仅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却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这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在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要是真有一个中国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万个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险啦,又怕孩子饿肚子啦.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儿来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可是乌塔,她难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吗?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为什么同意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独自游欧洲呢?这是因为西方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们还是爱孩子,可是他们的爱是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的好习惯,是让孩子到社会里磨练,是让孩子成为大自然里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是让孩子成为暴风雨里的雄鹰!而中国的父母,他们爱孩子是溺爱,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养成依赖思想,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儿,成为笼中之鸟!同学们,你愿意当温室里的花儿还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当笼中之鸟还是愿意当暴风雨里的雄鹰?父母啊,请你们放开你们那温暖的双臂,让我们在蓝天中自由的飞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国的教育方式来一次大改革,学习西方国家,培养出的栋梁之才!《乌塔》读后感我阅读了《乌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个个神情,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岁呀!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她那热情轻快的谈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她问起中国孩子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家长很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看到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在中国,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殊不知,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在狭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简单地说,在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其次,有些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想获得真正的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乌塔》读后感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寄一张明信片.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乌塔自主.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她的爸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体验生活,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羡慕和敬佩乌塔14岁就能独自游历欧洲.乌塔利用暑假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准备去希腊.在我的暑假里,时间一般都是有爸爸妈妈安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老师留的枯燥的作业上了,不能像乌塔一样去旅游.要么,时间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练习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独自去游玩,但爸妈能支持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说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旅游计划,用了三年时间准备,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资料,自己打工挣钱做旅费.我也到过许多地方旅游过,当然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旅游,旅游的路线当然也是爸爸妈妈安排的,旅费也是从爸爸妈妈的要腰包拿住来的.至于离开家长独自去玩,这是想也别想的事,爸爸妈妈只把我当家里的“小公主”,过分的溺爱,把我捧在手里生怕掉了,含在嘴里生怕化了,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乌塔也是家里的宝贝,她的父母.姥姥.姥爷也非常爱她.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父母会让乌塔自己单独去玩.我也有很多兴趣和爱好,例如:玩电脑,溜冰,做游戏……有的时候爸爸妈妈还算尊重我的兴趣,但的时候还是不让干这,不让干那.有时老师作业留得少吧,还允许我做家务;有时老师作业留得特多,别说做家务了,连看课外书都不让我看.更别说支配自己的时间了.一天到晚趴在课桌上写作业.有时要背的东西怎么也塞不进脑子里,我多么希望那一给双休日没有作业呀,让我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啊!《乌塔》读后感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独自在欧洲各地旅游,她有主见而不盲干,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还懂得自我保护.她就是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这是我们的第七课的课文,它向我们讲叙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在暑假独自旅游欧洲的经过.读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乌塔只有十四岁,父母就放手让他独自游欧洲,这不仅是因为乌塔有着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国外与国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外国家长给予孩子的是信任、关怀、鼓励,因为他们相信孩子是会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们信任孩子,但不过分宠爱孩子,所以孩子们更不会辜负他们.有时,孩子遇到了困难,父母不会伸手帮他们一下,为的就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心,让他们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国的家长给予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溺爱,把孩子呵护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们像温室里的花朵,其结果是让孩子时时事事都依赖父母.父母们整天把孩子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一心希望他们学业有成.孩子们只是认识到了书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让他们出去闯闯,是无法认识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无法领悟人生的真正含义.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话,那他们该怎样养活自己呢?有些大学生上大学时,生活竟不能自理,还需要父母跟去照顾饮食起居.那么培养这种无法自理、自主、自强的大学生有什么用呢.未来是我们的,父母们,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大千世界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吧.《乌塔》读后感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感觉乌塔这个小姑娘很勇敢、独立性很强,才14岁就游历了整个欧洲,并且还是独自一个人玩的,我很佩服她.在游玩之前,乌塔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1、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2、阅读相关的书籍;3、挣旅费.这一点我要向她学习,妈妈也要向她学习.因为我们经常是随性而游,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每次旅游都显得匆匆忙忙的,过后还会发现有许多地方没玩到,就会漏掉一些开心,漏掉一些见识.我在文章中看到了这样一句:“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从这句我发现德国人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出国旅游的时候大多数都不是家庭中较小的孩子独自出国游玩,一般都是家庭中已成年的大人带着小孩才出国;而德国人却是有时候一起出去,有时候却独自一人出去玩.这说明了德国人的独立性很强,很早就学会了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也很羡慕她,因为她那里的治安肯定很好,要不然的话她肯定不敢,她的父母也必定不会让她出国游玩.如果全世界的治安都像欧洲一样好,有机会的话,我也可以试试.《乌塔》读后感乌塔,仅仅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游欧洲!这对一个没有单独旅游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乌塔为了这一次的旅游,她整整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做准备!而且,这次的旅费没有从家里面拿一分钱,而是靠自己去餐厅和超市、还有发报纸和广告单自己辛苦挣来的!我读完之后,心里掀起了无数个波澜.因为我是个十岁的孩子了,从来没有离开过爸妈,更不要说自己外出和旅游了.这还让我想到了那一次:因为我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去上英语课.吴老师有次让我们去青岛日照三日游,谁想参加谁报名.我兴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结果爸爸一口否定,“你还小,以后会有机会的”.我伤心的回到了英语班,看着同学们高兴离开时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后来同学们回来了,向我讲起外面的风景和拾贝壳的感受,我心里即替她们高兴,又感觉她们像是在讽刺我.有的家长就是太“爱”孩子了,为什么在爱字上加上引号呢?因为这是错误的爱.为什么乌塔的爸妈敢于让乌塔独自一人去旅游欧洲呢?难道她的爸妈不爱她吗?不是的,乌塔的爸妈只是想锻炼孩子的独自能力.中国的爸妈真们是把孩子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爸爸妈妈们,请让我们独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乌塔一样过早的学会独立,我们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笼中之鸟,我们要做雄鹰、暴风雨里的雄鹰!《乌塔》读后感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令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去旅游.她十四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最后还想继续挣钱到中国呢.想想自己吧,我现在已经9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说:“如果你不见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捶背了,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如果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长大以后怎么呢?”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当然我也没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哎!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就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长提醒才知道戴好红领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她还知道给家里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告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一定会让我独自一人外出.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乌塔自己打工挣旅游费.她到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连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我一定要向乌塔学习,像她那样独立生活.《乌塔》读后感这篇文章讲了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我非常佩服她的胆量,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换了我,就连上海、杭州离自己家乡很近的地方都不敢去,更何况独自一人游欧洲,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我在乌塔说的一句话中:“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感受到的确,在书和电视里不能看到完美的世界!只有自己去亲身经历才可以认识这世界的完美.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因该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美.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很想去啊!可我父母不同意啊!”对这个我也会这么想因为我也是一个什么是都是被妈妈爸爸操控着的.跟马戏团里的“木偶”没什么区别所以我不想学兴趣班可是也是白说的!连去同学家玩也要他们做主.最后,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和所有的父母说:“让我们去试试,我们也可以的,别忽略我们,替我们主张一切.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赖性,到现在为止,我连起床这个小事都让妈妈操心,平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起居还需要自己来安排,更别说一个人出国旅游,连在亲朋好友家住几日都不行,对照乌塔,我感到非常地羞愧和难过,我们中国的孩子简直就是袋鼠一族,整天在妈妈的“育儿袋”中生活,一点都不能独立.想到以后,真是有点后怕.所以读了《乌塔》后,我暗暗地下决心.我再也不做笼中待飞的小鸟,我要做快乐飞翔于蓝天上的苍鹰.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个人出门.再说欧洲有十几个国家,好几种不同的语言,但乌塔呢,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照样一个人去旅行.哪像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像关在鸟笼的小鸟,一点胆量都没有.只会一个人趴在床上,一边吃糖,一边看厚厚的书.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乌塔是个有主见、有胆量、有志气的孩子.可想而知,中国的家长们爱(宠)孩子有些过分了,中国的孩子们太缺乏自立意和独立能力了的依赖思想!《乌塔》读后感吉林省敦化市实验二小学4年2班邓淇予(小山屋.作文网)乌塔是一个小女孩,她十四岁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使作者大吃一惊,她问作者: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的?作者顿时语塞,后来有所领悟,中国的孩子不会自立.乌塔使我想到了电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给家人做饭,自己去上学,她坚韧自制,勤劳勇敢,我却连自己一个人去少年宫也不敢,而乌塔自己一个人可以去米兰和佛罗伦萨,和她相比,我简直就是白天鹅中的一只丑小鸭.乌塔不是一个成年人,却拥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么少的天数,她居然就准备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自己挣钱,去了许多地方,无人依靠的她很快活,这是中国孩子很少、几乎没有的做法.我们是胆小吗?不是;是无能吗?不是,是因为我们缺乏自立!读了《乌塔》之后,我要自己学着做家务了,比如:自理:自己铺床,自己叠被,校园内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家务:学着做饭,现在我就会做西红柿炒鸡蛋,还会做黄瓜汤.学着拖地,扫地,我现在会拖地了,学着自己洗衣服,学着自己独立睡觉.朋友们,期待着我的好表现吧,你们将为我喝彩!《乌塔》读后感乌塔是一个热情活泼、独立性强、胆大心细,具有生活经验的小姑娘,她说她一个人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你们一定目瞪口呆.读到这儿,我也和你们一样,心想,14岁的小女孩竟然自己独闯欧洲,就像是独闯江湖啊.难道乌塔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我在心里问道.乌塔说她是花了三年时间才准备好这次旅行的,看来她是有备而来的呀.那么,她的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呢?“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课文里写道.哦,原来是这样.我自言自语地说:“她和爸爸妈妈想得真周到!”课文中还写道,爱孩子,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呢?我从乌塔的话里感到了外国是自由教育,咱们中国是封闭式教育,不让我们有一点自由的空间.我同意乌塔独自出门的理由.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地面上,为什么教育方式差别这么大?我还同意乌塔说的“光看电视和书本是不完美的,要亲身经历.”从电视和书本上你看不到它真正的美丽,你必须到那个地方去,亲眼看一看,才能体会到它美在何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过《乌塔》这篇课文,我也要学习乌塔的生活经验和勇气,长大以后,我也要独闯欧洲.《乌塔》读后感前不久,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对文中十四岁的德国姑娘乌塔佩服不已.这篇文章主要讲乌塔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己挣来的钱,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国孩子有礼貌、富有生活经验、热爱生活的特点.一个十四岁的姑娘竟然那么勇敢——在暑假独自一人浏览了欧洲的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五个国家;她竟然有那么大的毅力——为了这次旅游,用了三年时间来准备,阅读了大量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更难能可贵的是所需的旅游费用,完全是她自己三年来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为别人家陪小孩赚回来的.她的这种勇敢与毅力不仅令我们刮目相看,更令我们无地自容.与她相比,我们相差甚远.我们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家,父母长辈百般呵护;在校,老师耐心教育细心照顾;出门,有家长陪同或专人看护.不说单独出门旅游,就是单独上校的机会都难得一次.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与磨练,我们的独立自理能力几近退化,真的是我们不行吗?是我们比别人差吗?不是,是我们没有机会,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长辈过分的宠爱甚至溺爱而造成的,他们把我们宠成了霸道、自私、娇气的“小皇帝”、“小公主”.是他们很少给我们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我们便享受惯了.“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我”的反问,正好问得“我”一时语塞.的确是呀,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单独出门?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磨砺怎能成长?我们现在需要机会,亲爱的父母长辈们,放心吧,请松开您溺爱的双手,让我们自由地翱翔.因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这是乌塔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的真理.
㈨ 香港肥婆唱 歌词: 岂有此理..是什么歌名
系咪 玛利亚 唱嘅《嘥气》?
发哥套戏《龙虎风云》里出现过
㈩ 找一部电视剧。老片是一个说书先生。里边有一段叫《珍珠翡翠白玉汤》的电视剧叫什么名
1999年《珍珠翡翠白玉汤》方子哥饰刘宝瑞
传统相声中的单口名段
众多相声名家都表演过,其中以单口大王刘宝瑞先生的版本流传最广
文本: 介绍: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兵败安徽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个随从找到一些逃难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饭、白菜和豆腐。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朱元璋吃。不料味道竟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问到"这是什么美食?",随从顺口答道"珍珠(剩饭)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转败为胜后,朱元璋下令随军厨师大量烹制 "珍珠翡翠白玉汤",犒赏三军。自此,这种"汤饭"(稀饭)的做法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这段单口相声啊,这可不是现在的事情。多咱的事情呢?反正这个离现在也不算远,才六百多年。 在这个元末的时候啊,有个朱元璋,后来做了皇上了,就是朱洪武。朱元璋聚兵起义。打算推翻元朝,带领着常遇春、胡大海在北京城大闹武科场,寡不敌众,败出北京,弟兄失散。现在呢,我单说朱元璋一个人,单枪匹马,落荒而逃,跑了有二三百里地,身上是又冷、又渴、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一看前面有个小破庙。哎,在庙里头歇一会儿吧!赶到这儿一下这个马呀,就晕倒了,自己都不知道啦。过了很长的时间哪,来了俩要饭的。这俩要饭的就在小破庙里住,要了好些个干饽饽、剩饼子啊,还有一锅剩余和菜汤子。到这庙门口一瞧:哟!这儿怎么躺着一个人啊。一看这人模样:长脑袋,大长下巴颌,怎么长的跟驴似的?过来一摸身上有热气儿,救人要紧!就给捞到庙里头去了。 到了庙里头呢,找了点树枝子、烂柴火点着了暖一暖屋子,然后就给朱元璋盘起腿儿来,让他缓过这口气来。过了很长的时间,朱元璋缓醒过来了,可是心里头还发迷糊呢,他还以为呀,跟常玉春、胡大海在武科场那儿一块儿打仗呢。迷了迷糊的就叫常玉春,“哎,常贤弟!”这一叫常贤弟呀,俩要饭的一听一愣!这要饭的说:“哟?哎?奇怪呀!我不认识他,他怎么知道我姓常,叫先弟呀?”朱元璋那儿又叫:“啊,来!”那个要饭的也纳闷儿啦,“哟?他也认识我姓来!”您瞧这巧劲儿的。 “啊,你怎么回事啊?”“我饿啦!”噢,这人没病。心说:这饿的滋味儿不大好受,因为我们哥俩常跟这饿打交道。这没别的,得啦,咱们救人要紧。“干脆,他俄啦。咱把这锅剩菜汤子给他喝了得啦。”“那也得热热呀!”“对!”找了三块小砖头,沙锅一支,柴火点着了。“你光给他菜汤子喝,他也不饱啊!”“不要紧!我这儿不还要了点糊饭嘎巴儿吗!”“哎对!”搁到沙锅里啦!“哎!”这说,“好啊,我这儿还半块馊豆腐哪。”也搁锅里啦!还有点白菜帮子,撅巴撅巴扔锅里头,还两棵烂菠菜,一块儿得啦!一会儿工夫热了,把沙锅端过去了。 朱元璋呢?又冷、又渴、又饿,虽然馊豆腐有味儿,也闻不出来,“咕咚咕咚”把这锅剩菜汤子喝下去了。嘿,该着的事情,他这一路啊,疲劳过度,已经中了感冒了,可是他自己不知道。现在呢,这锅热菜汤子一下去,出了身汗,他这感冒好了,有精神啦。就问这俩人,“哎呀,你们二位贵姓啊?”这要饭的一听怎么意思?开玩笑啊?以了半天又不知道贵姓啦?“你不是叫我了吗?姓常,叫常先弟吗?”“噢,对,对,对。”朱元璋他含糊答应,“那你们两位给我做这锅汤叫什么名字呢?”俩要饭的这个气呀!心说:杂和菜汤子,哪有名字啊? 这个说:“哎?他要问呢,咱就给起个名儿。”“起名叫什么呀?”“就告诉他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你别瞎扯啦!哪儿来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啊?”“哎,当然有啊。”“有?珍珠呢?”“珍珠啊,咱那个糊饭嘎巴碎米粒儿,那不就珍珠吗?”“那么这个翡翠呢?”“翡翠呀,白菜帮子,菠菜叶,那不翡翠呀?”“白玉汤,那玉呢?”“啊,我那半块馊豆腐,那不算呢?”“对,对对。我们这个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好,名字还挺好。谢谢你们二位。我还要打仗去哪,咱们是他年相见,后会有期。”说完这话出了庙门儿,上马走了。 过了几年的工夫啊,朱元璋真把这个元朝推翻了。在南京城,朱元璋做起皇上来了,就是朱洪武。他做了皇上怎么样?做皇上以后,跟其他皇上没有区别了。每天也是吃的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娶的是三宫六院。真是天子一意孤行,臣子百顺百从。皇上说什么,群臣就得跟着说什么。哪怕这皇上说这煤是白的,谁都不敢说是黑的。说黑的,抗旨不遵,杀!这就完啦。皇上要给大臣不论任何一样东西,这个大臣呢,都得拿到家去,供到祖先堂,显示显示。哪怕皇上赐给大臣一张草纸,大臣都得拿黄绫子裱起来,供到祖先堂,当作争光耀祖、显耀门庭,御赐的——擦屁股纸,就这么厉害。 这个朱元璋坐了几年皇上以后,吃喝玩乐,老是这套,他烦了。忽然间,有这么几天,身上不好过,懒洋洋的,浑身酸懒,怎么这么个滋味啊?一琢磨:哎?这滋味儿就跟我当年落难在小破庙里那滋味似的,就那么难过。我想起来了,那年人家给了我一锅“珍珠翡翠白玉汤”啊,喝完了,我就精神了,身上就舒服了,就好了。现在我又难过了,要再来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喝,也会好过。对,哎呀,不行。没人会做呀?哎,找这两个人,一个叫常贤弟,我记着呢。刷了一道旨意,州城府县贴皇榜,选两个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人。一个叫“常贤弟”,那个不知叫什么名字。 简短截说,我就说当年他落难时的那个县城,也贴了皇榜了。这个皇榜贴到什么地方?县衙门对过,有个影壁墙,贴在这影壁墙上去了。这皇榜一贴出去,老百姓不知什么事,围过来就看。正看着呢,嘿嘿,无巧不成书,正赶这俩要饭的从这儿路过。俩要饭的一看这儿围着一圈子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过来了一拨拉这位:“哎,劳您驾,您看什么呢?” 这位回头一看是俩要饭的,“去!走啊!打听什么呀?打听心里是病,问这有什么用啊,皇上找两个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人,一个叫常贤弟,那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你们俩人问什么呀?你们会做‘珍珠翡翠白玉汤’啊?”俩要饭的一听,啊?这说: “哎!大哥,好!小破庙里喝杂和菜汤子那家伙做了皇上啦!”这说:“是他吗?”“当然是他呀!”“哟,他做了皇上了?那咱们得瞜去呀!”“对,走,咱瞜瞜他去。”俩要饭的打算瞜皇上去。 撕皇榜!“咔”一下把皇榜给撕了。两个看榜的呢,就是县衙门里俩公差。俩公差这么一瞧:怎么着,要饭的撕皇榜?嗬,胆子太大了,一抖锁链子,“哗啦”这就要锁。刚一抖锁链子,俩要饭的一瞪眼:“干什么呀?啊?怎么回事啊?难道说锁着去给皇帝做‘珍珠翡翠白玉汤’ 吗?”俩公差一听:“哟,闹了半天敢情是二位‘汤老爷’呀?”“谁姓汤啊?胡说八道!我们做汤。”“二位做汤的老爷。你跟我们县衙门请吧。” 让到班房里头,赶紧回禀县官。知县一听怎么着?在我这县找着做汤的人啦?嗬!该着我升官发财换纱帽。好!吩咐一声:“即刻出迎。”赶紧换上新官衣儿,降阶相迎。县官下台阶往对面一瞧啊,差点把鼻子气歪啦,怎么?对面站着俩要饭的:一脸的油泥,一身的破烂,光着两只脚丫子,站在那儿倒背着手,瞧县官一下台阶,冲县官这么一点头,笑嘻嘻的。县官这个气呀,就您们俩人还面圣哪,我们这儿还有两碗剩面。“真乃大胆!来呀,拿锁链子锁上,押解进京。”押进南京城。 朱洪武一听怎么样?他高兴了。有人撕皇榜,做汤的人找着了,嗬,太好啦!即刻召见。这县官呢,押着俩要饭的奔金銮宝殿。七品知县呢,在明、清两代都是这个制度:没有见皇上的资格,非得有个特别的召见,他还得先到礼部里头言礼,三跪九叩、怎么磕头、怎么说话,这才行哪。这县富呢?全不懂,也没到礼部言礼就来了。到金銮宝殿往这儿一跪呀,净剩了害怕了。没别的,哆哆嗦嗦,颤颤惊惊,净剩哆嗦了。可是县官偷着这么一看这俩要饭的,这县富纳闷儿啦。俩要饭的怎么意思?见皇上三跪九叩?没跪,站在那儿笑嘻嘻地冲皇上点头呢。县官一瞧:啊,这俩敢情见谁都这样啊?嘿嘿!这皇上还不恼? 皇上没恼。一看果然是小破庙里头给他菜汤子喝的那个,高兴啦!高兴可高兴啊,一看这穿着打扮,心里头暗含着埋怨这县官,心说:这县官怎么这么废物啊?你怎么不把他们俩人换两身儿好衣服来见我呀?你这破衣啰嗦的,让文武大臣、皇亲国戚一看,皇上认识要饭的,我这面子往哪儿搁呀?赶紧地就拿话找辙,站起来了。皇上多咱见人站起来?这会儿站起来了,“哦!哈哈,两位爱卿,你们为何装作如此打扮来见寡人呢?”你为什么装的这样啊? 俩要饭的他不懂啊,“不!我们老这样?”皇上一听,行!我这句话白说啦。他老这样。“现在我们混整啦,您看见没有,多混上一挂铁链子。”这锁着呢。皇上借题发挥,吓骂县官:“糊涂的东西,大胆!给朕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人,你怎么给上了锁啦?啊?岂有此理!来呀,推出去把他杀啦!”这就完啦。 这县官跪在那儿,好家伙,磕头犹如鸡奔碎米,哆嗦得就跟蝎了虎子吃烟袋油子似的。哆里哆嗦。俩要饭的一瞧这县官,乐啦!俩要饭的一瞧:“哎哟哟哟,嘿,这有意思啊,这别杀呀!这是个玩艺儿啊!啊,万岁!看着我们俩人的面子,饶他一死吧,因为给您做‘珍珠翡翠白玉汤’啊,人不够用的,缺一个买作料的小伙计儿。”皇上一听:“那好!起来!买作料去!”这县官当了小伙计儿啦。 库里头拨银三百两,另设御膳房,限三天限,要做“珍珠翡翠白玉汤”二百份。干吗做那么多呀?皇上啊,要大宴群臣。那意思——好东西不能我一个人吃,大伙全得尝尝。 仨人到了御膳房,县官就给俩要饭的跪下了,“谢谢两位老太爷救命之恩!”“甭谢啦!”“让你买东西会吗?”“是,两位老太爷吩咐吧!”“你买呀,买这个一百斤菠菜,二百斤白菜,明白吗?三百块豆腐,四百斤糙米,两桶杂和菜,四瓢刷家伙水,去吧!”县官一听这是要干什么呀?“两位老太爷,怎么买这个?”“甭废话,让你买什么你就买什么,少了一样,做得了汤不对皇上口味,拿你试问!”“哎,是!买去。” 半天儿的工夫都买回来了。“两位老太爷,东西都买来啦,就您说这个两桶杂和菜呀,没有。因为咱们也不能用外边的,就得用膳房的。咱们这个御膳房里头啊,大师傅说啦,一天就下来一桶杂和菜,两桶没有。”俩要饭的一听,“哦?那哪儿行啊,一桶怕皇上吃着不够味儿啊。你再问问去!”“甭问啦,是没有!”“没有吗?”“不是,膳房大师傅倒说了,有几桶是有几桶,因为那不是当天的,头几天的,那不能用。”俩要饭的一听,“噢,头几天的?嘿,那才好呢!那皇上吃着才够味儿呢!就要那个呀!两桶都要头几天的!”“哎,哎!” 人不够用的,又借了两个御膳房的厨师傅,杂和菜也弄来了。仨人在这儿一站,“两位老太爷,您吩咐吧,我们都干什么?”“干什么呀?你呀?” 让这御膳房的厨师傅,“你先去焖饭!啊,回来,焖饭会吗?”“让您说的,御膳房的大师傅还能不会焖饭吗?”“废话!会焖?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饭也会焖哪?”“那不会!”“还是的!不会听着,告诉你,做汤的这种饭,首先说焖饭时的这个米呀,不准淘!别洗!倒到锅里就焖!切完了上面的干饭全不要!就要底下的糊饭嘎巴。去!”“哎,是!”这个走啦。“两位老太爷,我干什么呀?”“你呀,把这个白菜,跟菠菜弄一弄!”“是。”这县官绷不住啦,“两位老太爷,我干什么?”“咳,你这家伙,眼睛里没活儿,你干什么呀?给那豆腐弄碎了。”“哎,豆腐是切丁儿啊,这是切片儿啊?”“不切!拿手抓!抓碎了,就搁那刷家伙水桶里头泡着。那个桶可不能搁阴凉地方,得搭到太阳地儿去晒,知道吗?”“还晒?晒多大工夫啊?”“不论时间,晒冒了泡为止。” 仨人一听,这是要干什么呀?这说:“他让咱怎么做咱就怎么做,等着吧。”那个焖饭,这个就抓豆腐。就这个切菜的这个难,白菜帮子去了八九成,就要当中那个嫩白菜心儿;那菠菜呀,甭说烂的,叶儿边上有一点黄都不要,净择这嫩菠菜。择了一点呢,打了一桶水,刚要洗,让俩要饭的瞧见啦。俩要饭的这么一瞧:“你吃饱了撑的!这不要的东西你洗它干吗?”“什么您不要啊?我这不是白菜心,嫩菠菜!”“废话,白菜心儿,嫩菠菜呀?分做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这都用不着。”“那么您说用什么?”“就要那白菜帮子和那烂菠菜,那堆儿那个。”“那我就洗这个?”“甭洗。”“甭洗我就这么切呀?”“不切!往锅里揪!”“啊?”“让你怎么做,你怎么做。”“好,好!”那儿把豆腐都抓碎了,就把桶搭到太阳地晒着去了。什么月份儿您呢?七月中旬,那天多热呀?一会儿就冒泡了。半天的工夫,都起了化学作用了,扑哧扑哧的,往外冒酸气,冒臭气!酸臭冲天。那个干饭嘎巴儿也都闹好啦,菜也都沤好啦,三个人站在那儿冲这堆东西发愣:糊饭嘎巴儿,白菜帮子,烂菠菜,两桶杂和菜,刷家伙水泡豆腐。 县官实在绷不住了,“两位老太爷,我们给皇上做汤不做汤?我们怎么办呢?”俩要饭的一听就乐啦,“哼哼,忙什么的呀?给皇上做汤忙什么呀?瞧!”用手一指这刷家伙水泡豆腐这桶,“瞧,这不是吗?‘珍珠翡翠白玉汤’十成已经完了八成了,就等着御宴开始时候,倒到锅里一热,见个开儿,然后端上去,皇上一喝,咱们就等着请功领赏。”县官一听:“还打算领赏呢?脑袋不搬了家就好事啊。这还想领赏啊?”那个说:‘你也不能这么说,咱们尝尝怎么样吧?”弄个勺,舀了点汤,搁到嘴里头了。“行,有点意思啦!”那个说:“你光尝汤不行,你得尝尝豆腐啊。”桶底捞点碎豆腐,嘴里一吧嗒,“行啦!够味儿啦,够味儿啦!”这玩儿够什么味儿啊?仨人害怕。 到了第三天头上,嗬!皇宫内院悬灯结彩,富丽堂皇,大宴群臣。好家伙,五更天大宴群臣,可是三更天,文武百官都到齐了。干吗去那么早啊?他不能不早啊,每天上朝也不去那么早,这天为什么早去呀?嘿,嘿,皇上赐宴。大家都打算尝尝这“珍珠翡翠白玉汤”什么味儿。没喝过这东西呀!都去啦。 文武百官去的早,皇上还没去呢。他们大伙干吗呀?互相吹牛拍马。“年兄,您喝过‘珍珠翡翠白玉汤’吗?”“没有。您喝过?”“我也没有。我虽然是没喝过,但是我听家父说过,家父是听徐达丞相说的。据徐达丞相说,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可是非同小可呀!据说里头有珍珠海味,凤肝龙髓,真是穷天下之奇珍异宝,久蒸久炼,才得制成此汤。今天我辈深受皇恩,亲尝此味,哎,真是咱们的祖德不浅呐。”您说这不是倒霉催的嘛,他也没闻见过那刷锅水、臭豆腐是什么味儿的。互相吹捧。 俩要饭的出来瞧:哟嗬!全来了。人还不少,皇上还没来呢。皇上也快来啦。赶紧的预备。“噔、噔”跑到膳房里头,“哎!御宴马上开始。赶紧弄,回锅热!”“回锅热?老太爷,先搁什么呀?”“随便吧!来。”“喀嚓”一下,白菜帮子、菠菜叶先弄里头了。“来,糊饭嘎巴、杂和菜、刷家伙水泡豆腐!”“咚”,全折里头啦!“赶快烧火,赶快烧火!”一会儿工夫,汤就开啦!这不汤也开了锅了吗?那屋子里也呆不住人啦!酸臭酸臭的!熏脑浆子啊。仨人溜出去啦。一会儿的工夫,俩要饭的也出去了——他们俩人也受不了啦。“哎呀,怎么样啦?我看看,皇上出来啦!嘿,盛!端!”一喊“盛”,“端”!嗬,二十多个小太监排成一字长蛇阵,每人手里托着一个描金朱漆的红盘儿,盘里头放着这么大个儿官窑定烧的团龙小碗儿。碗儿里头盛的呢,就那“珍珠翡翠白玉汤”。 小太监往上端汤。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一看小太监往上送汤,大家是交头接耳。“年兄,什么地方规矩也没有皇宫内院规矩大!你看这小太监往上送汤,你看看他们多规矩,连正眼看这汤都不敢看,你看那不是,都偏着身儿,斜着脸儿呢吗?”一看这小太监往上送汤怎么样?他是不敢正脸看呢,那味儿他受不了啊。可不那样吗? 把汤端上来,头一碗当然先给皇上啦。往皇上桌子上一放。皇上这么一闻呢,也仿佛有点恶心似的。心说:这汤怎么这味儿啊?我那年在小庙里喝它不这味啊。现在怎么这个味儿啊?一愣。再一看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一个个紧皱双眉,荼呆呆冲这碗汤发愣,直往后躲。 皇上这儿想什么呢?心说:这汤啊,实在是不是味儿,不是味儿是不是味儿啊,无奈有一截呀?啊,我是皇上啊,我说这汤好,我找人做的汤我哪能不喝呀?那我一定要喝。今天不但我喝,大伙全得喝。我找人做的汤嘛!当然要喝。 文武百官这发愣啊,先是那样,现在不是了,这样。那意思:就这个汤,甭说皇上,连我们也不能喝。你看着吧,这俩做汤的人,非千刀万剐不可。心里净这样想呢。 皇上一看他们扭脸儿,皇上可恼啦。皇上一瞧。心说;好啊!合着你们就会跟我享福啊?这么一点罪都不能受啊?你们躲什么呀?您们干吗呢?等着我呢?等着我好啊,来吧!今儿咱们一块儿了。”小碗端起来了,往起一站:“众位爱卿,随寡人一同共饮‘珍珠翡翠白玉汤’。”说完这话端起小碗,一憋气儿“咕咚咕咚”,把这小碗汤灌下去了。空碗往那儿一搁,坐下啦。 文武百官一看可吓坏了。“年兄,皇上喝了。咱们怎么办呢?”“那还怎么办呢?一块儿往下灌吧!”都把这碗汤端起来了,搁鼻子这儿一闻差点吐了。怎么办呢?不往嘴跟前送,往远处送。往远处送呢,嘴里还得拿话找辙。“年兄请!”这说;“废话!我请你不喝就行啦!甭废话,一块儿喝!”甭管怎么说吧,一憋气儿,总算把这小碗汤灌下去了,空碗往那儿一搁。 皇上一见文武百官都喝了,皇上高兴了!站起来就问:“众位爱卿,寡人请人做的这个‘珍珠翡翠白玉汤’,你大家喝着,呃滋味如何?”文武百官一听这句话,站起来各伸双指,俩大拇哥都挑起来了,可就是没说话。怎么不说啊?他嘴里还含着一口呢。 皇上一看,明白啦!皇上说:“啊,众位爱卿,你等大家不语,各伸双指,联已明白你等之意——你们是想每人再来两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