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考文垂在津巴布韦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考文垂,是指津巴布韦游泳名将。意思就是游泳名将考文垂在津巴布韦。
② 演《火线保镖》的主角叫什么,还演过什么电影
克里夫·欧文,出生在英国考文垂。1984年,欧文从宾莱庄园综合中学毕业,申请进入了皇家戏剧艺术学院,继续学习了3年。在那里,他演出了一系列古典戏剧。随后,他加入了青年维克剧团,在1995年结婚并育有两个女儿。1998年和大卫·休里斯共同主演了英国电影《呜呜叫》。1998年,一部Croupier终于使他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2004年主演了《亚瑟王传奇》中的亚瑟王,同年,他的舞台剧《偷心》改编成电影,他又和朱莉亚·罗伯茨同台演戏
海明威情史 Ernest Hemingway------(2011)
影子舞者 Shadow dancer------(2012)
铁血精英 The killer elite------(2011)
恶魔入侵 Intruders ------(2011)
信任 Trust------(2010)
口是心非Duplicity------(2009)
跨国银行The International ------- (2009)
罪恶之城2/万恶城市2/罪恶都市2 Sin City 2 ------- (2009)
The Boys Are Back in Town ------- (2008)
赶尽杀绝/火线保镖/格杀勿论/枪击/史密斯先生 Shoot 'Em Up ------- (2007)
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辉煌年代/金色年华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 (2007)
Children of Men: Visions of the Future ------- (2007)
粉红豹/傻豹遇著乌Sir Sir The Pink Panther ------- (2006)
The Ultimate Heist: Making 'Inside Man' ------- (2006)
内部人士/局内人/案内人 Inside Man ------- (2006)
San Sebastián 2006: Crónica de Carlos Boyero ------- (2006)
人类之子/硕果仅存/末代浩劫 Children of Men ------- (2006)
The Making of 'Derailed' ------- (2006)
King Arthur: A Roundtable Discussion ------- (2005)
绝地威龙/越轨追击/玩火/出轨 Derailed ------- (2005)
Blood on the Land: The Making of a King ------- (2005)
Brit Awards 2005 ------- (2005
The Orange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 (2005)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 ------- (2005)
Sin City: The Premiere ------- (2005)
罪恶之城/原罪之城/万恶城市/罪恶城 Sin City ------- (2005)
Starz on the Set: Sin City ------- (2005)
The Making of 'King Arthur' ------- (2004)
Starz Special: On the Set of 'King Arthur' ------- (2004)
偷心/靠不近的爱/诱心人 Closer ------- (2004)
亚瑟王/王者无敌/亚瑟王传奇 King Arthur ------- (2004)
至死方休 I'll Sleep When I'm Dead ------- (2003)
超越边界/缘起烽火蔓延时 Beyond Borders ------- (2003)
Ticker ------- (2002)
Beat the Devil ------- (2002)
Hostage ------- (2002)
谍影重重/伯恩的身份/ The Bourne Identity ------- (2002)
The Follow ------- (2001)
"Walk on By: The Story of Popular Song" ------- (2001)
圣子 Chosen ------- (2001)
Ambush ------- (2001)
The Making of 'Gosford Park' ------- (2001)
高斯福庄园/谜雾庄园/ Gosford Park ------- (2001)
星 Star ------- (2001)
浑身是胆智多星Powder Keg ------- (2001)
Second Sight: Parasomnia ------- (2000)
Second Sight: Hide and Seek ------- (2000)
Greenfingers ------- (2000)
Second Sight: Kingdom of the Blind ------- (2000)
Split Second ------- (1999)
Second Sight ------- (1999)
The Echo ------- (1998)
杀戮赌场 Croupier ------- (199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Bent ------- (1997)
魔鬼交易 The Rich Man's Wife ------- (1996)
Bad Boy Blues ------- (1995)
The Turnaround ------- (1994)
Nobody's Children ------- (1994)
返乡记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 (1994)
An Evening with Gary Lineker ------- (1994)
重装特勤组 Doomsday Gun ------- (1994)
The Magician ------- (1993)
Class of '61 ------- (1993)
世纪 Century ------- (1993)
Close My Eyes ------- (1991)
Lorna Doone ------- (1990)
Precious Bane ------- (1989)
Vroom ------- (1988)
③ 魔法电影一对姐妹
魔法双星
故事讲述孪生女巫Alex Fielding(艾丽丝/亚历克斯)及Camryn Barnes(卡麦/卡姆琳)原本于魔法国度考文垂(Coventry)出生,但由于考文垂遭到邪恶势力Darkness(黑暗力量)的入侵及破坏,两姊妹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地球避难。他俩的父亲更派出两位守护者Karsh(卡许/卡什)及Ileana(伊莲娜/依兰娜)保护两姊妹,自此艾丽丝及卡麦琳就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及长大。直至他们的21岁生日,两姊妹终于相认,更知道自己拥有能够施展魔法的能力。知悉真相后,艾丽丝及卡麦琳决定一起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Miranda(米阑达/米兰达),但同时亦要接受自己是拯救考文垂的唯一希望这事实,而敌人当中更有一个是自己的叔叔Thantos(桑托司/达纳多斯)!他俩最后回到考文垂,共同对抗邪恶势力,为考文垂带来和平。
④ 求关于玫瑰战争(蔷薇战争)的史实,重要人物,过程,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等
英国蔷嶶战争
英国历史上的红白蔷嶶战争是因为两大家族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 这两大家族分别以红色和白色的蔷嶶作为标志.
兰开斯特家族 The Houses of Lancaster 红蔷嶶.
约克家族 The Houses of York 白蔷嶶.
现在亦称作红白玫瑰战争.
蔷薇战争(WarofRoses),为西元一四五五年至一四八五年间英国贵族的内战。英法百年战争后期,法因圣女贞德崛起,助法王查理七世抗拒英军,反败为胜。英国前线失利,其联盟布根弟公爵更撤出支援,终於由欧洲大陆退返英国本士。除卡莱(Calais)外,英国失却所有在法据点,英贵族纷纷携械返乡,遂成地方强藩。英贵族间,久因在法前线争功积怨,彼此成仇,返乡后时有争端。英王亨利六世既失军功,又乏力重振威势,中央政府遂成积弱之势,无法主持公义,维护地方秩序,于是放任贵族持械私斗。贵族们以兰卡斯泰家族与约克家族为首,分派对垒,互争王位控制权。从一四五五年始,三十年间,战事不断。英国贵族战死无数,许多旧家贵族因此绝嗣灭族。居领导地位之兰卡斯泰家族於一四七七年绝灭,大权旁落於其支派都铎家亨利之手(HenryofTudor)。而约克家族亦於一四八三年绝男嗣,仅遗一女伊利沙白(ElizabethofYork)。一四八五年亨利都铎得贵族支持登英王基,翌年,娶约克家之伊利沙白为妻,结束为期三十年之恩怨,开创英近代史之第一个王朝-都铎朝。
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1455年–1487年),或称蔷薇战争,通常指英国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的支持者之间为了英格兰王位的断续内战。两个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Plantagenet)皇族的分支,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后裔。玫瑰战争不是当时所用的名字,它来源于两个皇族所选的家徽,兰开斯特的红玫瑰和约克的白玫瑰。
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以伦敦坦普花园的两朵玫瑰被拔标志战争的开始。
该战争大部分由马上骑士和他们的封建随从组成的军队所进行。兰开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国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约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东部。玫瑰战争所导致的贵族的大量伤亡,是贵族封建力量的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都铎王朝控制下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发展。
继承权之争
两个家族之间的对立始于英王理查二世被他表兄,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四世(Henry Bolingbroke亨利·博林布鲁克)在1399年推翻。 作为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冈特的约翰(John of Gaunt)的儿子,博林布鲁克对王位有不是很强的继承权。根据先例,王位应该传给爱德华三世的次子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Lionel of Antwerp)的男性后裔,事实上,理查二世立了莱昂纳尔的孙子罗杰·莫提梅(Roger Mortimer)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博林布鲁克加冕为亨利四世。因为理查二世的统治不得人心,所以他得到了容忍。博林布鲁克在1413年死去。他的儿子兼继承人,亨利五世是个杰出的军人,他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军事胜利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支持度,使得他得以强化兰开斯特的统治权。亨利五世的短暂统治经历了一次由兰利的埃德蒙之子剑桥伯爵理查所领导的政治阴谋。剑桥因在导致阿金库战役的战斗的开始时叛国而在1415年被处决。剑桥的妻子安妮·莫提梅也对王位有一定的继承权,因为她是罗杰 ·莫提梅的女儿,所以是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的后裔。亨利五世死于1422年,而剑桥伯爵和安妮·莫提梅的儿子约克公爵理查将对懦弱的亨利六世的王位发起挑战。
亨利六世
兰开斯特家族方面的英王亨利六世被不受欢迎的摄政和谋士所包围。最有名的是埃德蒙·蒲福(Edmund Beaufort)和威廉·德拉波罗(William de la Pole),他们被指责管理政府无能并且在继续对法兰西的百年战争中指挥不利。在亨利六世之下,几乎所有在法国的英国据点,包括亨利五世所赢得的,丧失殆尽。亨利六世开始被视为无能昏庸的国王。而且,他还受到令人尴尬的间发性精神疾病的困扰。到1450年代,很多人认为亨利不适合他的角色。兰开斯特国王的短暂的王朝已经被合法性的问题所持续困扰,而约克家族相信他们对王位有更强的继承权。不断增加的民众不满,众多的封建贵族的私人军队,和亨利六世朝廷的腐败使得内战的政治气候已经成熟。
当国王亨利在1453年开始遭受第一轮精神病时,摄政理事会建立了,由强大和受欢迎的约克家族的首领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Duke of York)任摄政王。理查很快更大胆的开始加强了他对王位的要求,他囚禁了蒲福,并在一系列和亨利的强力支持者(如诺森伯兰公爵)的小冲突中给予他的同盟者萨尔斯堡和沃里克以支持。亨利在1455年的痊愈挫败了理查的野心,约克公爵很快被亨利的王后安茹的玛格利特赶出朝廷。因为亨利是个无用的领袖,强力和上进的玛格利特皇后成了兰开斯特派系的实际领袖。玛格利特王后建立了针对理查的一个同盟并和其他贵族密谋削弱他的影响力。遭受到更多挫败的理查最终付诸武力,在1455年在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First Battle of St Albans)中挑起争端。
1455–1460年的初始阶段
尽管国王亨利和约克公爵理查的支持者之间的武装碰撞之前就发生过,但玫瑰战争的主要武装冲突阶段发生在1455年和1485年之间。
1455年5月22日,约克公爵理查领一支小部队前往伦敦,在伦敦北面的圣艾班斯碰到赶来的亨利六世的部队。相对规模较小的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是内战的第一次公开冲突。理查表面上的目的是从亨利国王身边清除"奸臣"。结果对于兰开斯特方面是败仗,他们失去了很多领袖,包括埃德蒙·蒲福。约克和他的同盟重新获得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一时间两边似乎都为真正进行会战所震惊并尽力妥协。当亨利再次遭受精神疾病时,约克重新任摄政王,玛格利特受他保护,在理事会的决策中遭到排挤。
在圣艾班斯第一次会战之后,1455年的妥协获得了一些成功,而约克在理事会甚至在亨利康复后保有决定性的发言权。导致冲突的问题会快重新出现了,特别是关于亨利和玛格利特的婴儿惠斯敏斯特的爱德华还是约克公爵应该继承王位的问题。玛格利特王后拒绝接受任何剥夺她儿子的继承权的方案,而情况变得很明显只要约克公爵和他的同盟保持军事优势她只能忍受这个情形。亨利在1456年出巡前往中英格兰,玛格利特不允许他返回—因为国王和王后在中英格兰受欢迎而在伦敦变得更不受欢迎,伦敦的商人因为贸易的衰退和四处混乱而恼怒。在考文垂建立了朝廷。那时,新的萨摩塞特公爵亨利·蒲福接了他父亲的班,成为朝廷上的宠臣。玛格利特也说服亨利解除约克作为摄政王的职位,而约克自己被迫返回在爱尔兰的据点。首都的动乱和南海岸线的海盗活动加剧了,而国王和王后仍然致力于保护他们的地位,王后为此第一次在英格兰引入了征兵制。同时,约克的同盟,沃里克伯爵(绰号“国王制造者”),在伦敦作为商人阶级的卫士越来越受欢迎。
1459年9月23日,随着约克从爱尔兰归来,冲突开始继续,在斯塔福德郡(Staffordshire)发生的布洛希思战役(Battle of Blore Heath)中,一支兰开斯特家族的大部队没能阻止萨尔斯勃里勋爵(Lord Salisbury)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带领下的一支约克家族的部队从约克郡的米德勒姆城堡(Middleham Castel)出发并在鲁德娄城堡(Ludlow Castle)和约克会师。在兰开斯特家族在路孚德桥战役(Batlle of Ludford Bridge)中胜利之后,三月伯爵爱德华(约克的长子,后来成为爱德华四世),萨尔斯堡,和沃里克逃往加来(Calais)。兰开斯特家族恢复了完全的控制,萨摩塞特被任命为Calais的总督。他驱除沃里克的企图被轻易挫败了,约克家族甚至开始在1459–60年从加来发起对英格兰海岸的几次突袭,加剧了混乱和动荡的气氛。
到1460年,沃里克等人准备好发起对英格兰的侵入,并很快在肯特和伦敦建立据点,在那里他们有广泛的支持。得到一个教皇代表的支持后,他们向北进军。亨利率军向南迎击,而玛格利特和爱德华王子留在北方。1460年7月10日的北安普敦战役(Battle of Northampton)对于兰开斯特家族是灾难性的。沃里克伯爵理查·奈维尔带领的约克军队,在兰开斯特家族的叛军的帮助下,抓住了亨利国王并作为俘虏带往伦敦。
调解法案(Act of Accord)
随着军事上的胜利,约克提出了对王位的要求,它基于兰开斯特家族的非法性。在北威尔士登陆后,他和妻子西西里·奈维尔以君王独有的仪式进入伦敦。国会召开了,当约克进入时直接走向王座,他可能认为贵族会鼓励他自己占据王位就像他们在1399年对待亨利四世那样。但是,人们被震惊到沉默。他宣布了对王位的要求,但贵族们,包括沃里克和萨尔斯堡被他的傲慢所震惊;他们在这个阶段没有推翻亨利国王的企图。他们的野心还是仅限于清君侧。
第二天,约克拿出了详细的家谱来支持他的要求,基于他是安特卫普的莱昂纳尔的后裔,并获得了更多的谅解。国会同意给予考虑并同意约克的继承权更强;但是,在投票中他们以5票的多数决定亨利继续为国王。1460年10月的调解法案达成妥协,它认定约克为亨利的王位继任者,剥夺了亨利六岁的儿子爱德华王子的继承权。约克只能将它作为最好的条件接受;它给了他所想要的大部分,特别是他被任命为王国摄政王,可以以亨利之名统治。玛格利特和爱德华王子被逐出伦敦。调解法案对和玛格利特结盟的兰开斯特家族是不能接受的,他们在北方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兰开斯特家族的反击
约克公爵和萨尔斯堡勋爵在那年晚些时候离开伦敦以加强在北面对抗玛格丽特王后的军队的据点,她据报告已经在约克市聚集部队。1460年圣诞,理查在韦克菲尔德(Wakefield)附近的山得尔城堡(Sandal Castle)采取守势。虽然玛格利特的军队的人数是理查的军队的两倍以上,12月30日,约克还是下令他的部队离开城堡出击。他的军队在韦克菲尔德战役 (Battle of Wakefield)中惨败。理查在战斗中被杀,而萨尔斯堡和理查17岁的儿子瑞伦伯爵埃德蒙(Edmund,Earl of Rutland)被捕并被砍头。玛格丽特下令将三人的头挂在约克的城门。
根据调解法案,Wakefield的事件使得三月伯爵爱德华,即约克的长子,成为约克公爵和王位的继承人。萨尔斯堡的死同时使他的继承人沃里克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玛格利特北上到苏格兰继续寻求苏格兰的帮助。苏格兰王后盖尔德雷的玛丽(Mary of Gueldres)同意给玛格利特一支军队,条件是英格兰割让贝里克(Berwick)镇给苏格兰并把她女儿许配给爱德华王子。玛格利特同意了,但她没有钱付给他的军队,所以她允诺在南英格兰的富人无限制掠夺,只要掠夺不发生在特伦特河(Trent)以北。她把军队带到金斯敦赫尔(Kingston upon Hull),一路上招募更多人手。
约克的爱德华在这个时候迎击从威尔士到达的潘布鲁克(Jasper Tudor, 1st Duke of Bedford|Pembroke),并在斯罗普郡(Shropshire)的莫提梅路口战役(Battle of Mortimer's Cross)中完败他们。他用清晨三个太阳的“幻象”来激励战士(一种称为“幻日”(parhelion)的现象),告诉他们这是胜利的征兆,并代表着约克的三个儿子—他自己,乔治和理查。这也导致后来爱德华采用灿日(sunne in splendour)的符号作为个人徽章。
玛格利特那个时候已经向南移动,所到之处一片浩劫,她的军队在扫过富裕的英格兰南方的时候通过掠夺在所征服的土地上的战利品来支持开销。在伦敦,沃里克以此为宣传在整个南方强化对约克家族的支持——考文垂镇改变阵营投靠约克家族。沃里克没能及时建立一支军队,没有爱德华部队的增援,他在圣艾班斯因为兰开斯特家族的提前到来措手不及被抓获。在圣艾班斯第二次战役中,王后赢得了兰开斯特家族最有决定性的胜利,在约克家族的部队逃离时留下了亨利国王,他安然无恙在一棵树下被找到。亨利在战役之后立刻封了三十名兰开斯特家族的战士为骑士。随着兰开斯特军队向南进发,一波恐惧的气氛席卷伦敦,到处是野蛮的北方人将要洗劫该城的流言。伦敦人关闭城门并拒绝提供食物给王后的军队,他们就在周围的赫特福德郡(Hertfordshire)和密德塞克斯(Middlesex)劫掠。
约克家族的胜利
爱德华在这个时候在和沃里克会师后从西面向伦敦行军。由于和王后向北往丹斯泰堡(Dunstable) 的撤退巧合,这使得爱德华和沃里克得以带军队进入伦敦。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从这个基本上是支持约克家族的城市得到了钱和补给。爱德华现在不能仅仅宣称为国王除去奸臣。随着他父亲和兄弟在Wakefield被杀,这已经成了争夺王位的战争。爱德华现在需要得到授权,而这似乎正在到来,因为当伦敦主教向伦敦的民众征询意见时,他们以“爱德华国王”的呼声作出回答。这很快得到了国会的确认,爱德华在一个仓促安排的仪式中在惠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欢乐的气氛中非正式的登基了。爱德华和沃里克就这样占领了伦敦,虽然爱德华宣誓他在亨利和玛格利特被处决或流放之前不会举行正式加冕。他也宣布根据调解法案亨利因为纵容王后起兵对抗他的合法继承人而失去了王位;虽然这时这已经被广泛的论证为爱德华的胜利仅仅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得到了恢复,而亨利和他所有的兰开斯特家的前任都不是合法的。这个论证就是国会上一年所接受的理由。
爱德华和沃里克然后向北进军,一边聚集起一支大军,并在Towton和同样壮观的兰开斯特军队交战。在约克附近的Towton战役是玫瑰战争中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战役。两边都同意问题将在那天得到解决,没有任何妥协。估计40-80,000人参加了战斗,其中超过20,000人在战役中 (和之后)被杀,在当时是个巨大的数字,并是在英格兰土地上单日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新国王和他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兰开斯特家族灭亡,其大多数首领被杀。和他们的儿子爱德华一起等在约克的亨利和玛格利特在得知战况后向北逃跑。很多幸存的兰开斯特贵族加入了爱德华国王的阵营,其余未叛变的被赶到北部边界地区和一些威尔士的城堡中。爱德华前进并占领约克,在那里他见到了他父兄和萨尔斯堡的腐烂的头颅,这些很快就被战败的兰开斯特领主们的头所代替,例如臭名昭著的Skipton-Craven的Clifford勋爵,他曾在Wakefield战役后下令处决爱德华的兄弟Rutland伯爵 Edmund。
亨利和玛格利特逃到苏格兰,在那里他们带在詹姆斯三世(James III of Scotland)的皇家朝廷,兑现他们先前关于割让Berwick给苏格兰的许诺,并领导那年晚些时候的对Carlisle的入侵。但由于缺钱,他们很快被正在根除北部郡县的兰开斯特势力的爱德华的人所击退。
爱德华四世的正式加冕于1461年6月在伦敦举行,他作为英格兰的新国王从他的支持者那里得到了热烈的欢迎。爱德华得以在平安统治十年。
在北方,爱德华在1464年之前没有取得完全的控制,除了几次叛变,几个兰开斯特指挥官占据了几个城堡数年。Dunstanburgh, Alnwick (波西(Percy)家族的据点)和Bamburgh是最后陷落的城堡的其中几个。最后一个投降的兰开斯特的城堡是强大的堡垒Harlech(威尔士),它在1468年经过7年围城后投降。废辍了的国王亨利在1465年被捕,囚于伦敦塔,以当时而言,他受到了相当的优待。
1464年又有两次兰开斯特叛乱。第一次冲突是4月25日的Hedgeley荒原战役,第二次是5月15日的Hexham战役。两次叛乱都由沃里克的兄弟约翰·奈维尔(John Neville, 1st Marquess of Montagu)所平定。
1469–71年间冲突的继续
1467–70年间,国王爱德华和他曾经的良师益友,权利强大的沃里克伯爵奈维尔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这有几个原因,但都主要起源于爱德华1464年决定秘密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Elizabeth Woodville)结婚。爱德华后来宣布关于他结婚的新闻为既成事实,使得沃里克极为尴尬,因为他曾商议爱德华和一位法国新娘的联姻,他认为有和法国结盟的必要。当伍德维尔家族在朝廷上比奈维尔家族受宠时,尴尬转成了苦涩。其他的因素和沃里克的幻想破灭交织在一起:爱德华倾向于和勃艮第(而不是法兰西)结盟,以及爱德华不情愿他的兄弟克拉伦斯公爵乔治(George, Duke of Clarence)和Gloucester公爵理查分别娶沃里克的女儿伊莎贝尔·奈维尔(Isabel Neville)和安妮·奈维尔(Anne Neville)为妻。而且,爱德华的受欢迎程度在此期间也处于减退状态,因为高昂的税率和法律与秩序的经常性中断。
到1469年,沃里克和爱德华嫉妒和善变的弟弟乔治结成了同盟。他们组织了一支军队在Edgecote荒原战役击败国王,并把爱德华扣在约克郡的 Middelham城堡。沃里克处决了王后的父亲Rivers第一伯爵Richar Woodville。他迫使爱德华在约克召集国会,计划将爱德华宣布为非法并将王位传给Clarence作为爱德华的明显继承人。但是,国家处于混乱,爱德华能够唤起他弟弟Gloucester公爵理查和大部分贵族的忠诚心。Gloucester在领着大军前来解放了国王。
沃里克和Clarence被宣布为叛国者并逃往法兰西,那里路易十一在1470年正受到Anjou的玛格利特要他侵入英格兰并帮她受俘的丈夫重新取得王位的压力。正是路易建议沃里克和玛格利特建立联盟,这个想法曾经为敌的两方面一开始都不觉得好笑,但最后在意识到潜在的利益时又都同意了。但是,双方无疑同床异梦:沃里克需要一个傀儡国王亨利或是他年轻的儿子;玛格利特要重新获得她家庭的领域。无论如何,沃里克的女儿安妮·奈维尔和玛格利特的儿子前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的婚事被安排了,沃里克并于1470年秋侵入英格兰。
这次轮到爱德华四世被迫逃离,当约翰·奈维尔转而支持他的兄弟沃里克时。爱德华对奈维尔从北面来的大军的到来措手不及只得命令军队分散。爱德华和 Gloucester从Doncaster逃到海岸线然后从那里去往荷兰并流亡于勃艮第。沃里克成功从法兰西侵入,他的解放并恢复亨利六世王位的计划很快有了结果。10月,亨利六世在伦敦的街上作为复位的国王游行,而爱德华和理查被宣布为叛国者。但沃里克的成功是短暂的。受到路易国王许诺的在尼德兰的领土的诱惑,他过度扩张了他的计划并随法兰西国王侵入勃艮第。这导致勃艮第的勇敢者查尔斯(Charles the Bold)支持爱德华。在1471年他提供资金和军队发动对英格兰的入侵。同年爱德华在Barnet战役击败沃里克。兰开斯特的其余部队在 Tewkesbury战役被灭,兰开斯特的王位继承人威斯敏斯特的爱德华王子被杀。亨利六世很快(1471年,5月14日)被谋杀,强化了约克家族对王位的占有。
理查三世
1471年爱德华四世的复位有时被视为玫瑰战争的结束。在爱德华其余的统治时期和平恢复了,但是在1483 年他突然死去之后,政治和王朝的混乱又爆发了。爱德华四世治下,王后伍德维尔德亲戚(Rivers第二伯爵安东尼·伍德维尔和Dorset第一侯爵托马斯 ·格雷和其他憎恨伍德维尔新取得的在朝廷上的地位并视他们为渴望权力的暴发户的人之间形成了派系斗争。当爱德华过早死去,他的继承人爱德华五世才12岁。伍德维尔家族处于可以影响年轻国王将来的统治的地位,因为爱德华五世在Ludlow在Rivers伯爵的监管下成长。这对于反伍德维尔的派系来讲是不可接受的,在争取摄政王位置和内阁的控制权的斗争中,有爱德华四世在病榻上任命为英格兰摄政王的爱德华的弟弟Gloucester公爵理查成为反伍德维尔派系事实上的领袖。
在William Hastings和Henry Stafford的帮助下, Gloucester在白金汉郡的Stony Stratford从伍德维尔家族那里俘获了年轻的国王。此后爱德华五世被Gloucester拘禁于伦敦塔,后来他的弟弟9岁的约克公爵理查也被送到那里。控制了两个男孩之后,理查宣称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非法,所以两个孩子是私生子。国会表示同意并启动Titulus Regius法案,正式任命Gloucester为理查三世。受关押的两个男孩,也被称为“塔里的王子(Princes in the Tower)”,失踪了,可能被谋杀了;被谁谋杀以及谁下的命令现在依然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主题之一。
因为理查是约克家族方面最杰出的将领,很多人接受了他为一个更能保持约克家族权力地位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个必须通过摄政委员会进行统治的男孩。另一方面,兰开斯特家族希望集中于亨利·都铎,其父亲里奇蒙第一伯爵埃德蒙·都铎是亨利六世的同父异母兄弟的一个私生子。但是亨利对王位的继承权是通过他母亲玛格利特·蒲福(Margaret Beaufort),她是爱德华三世的后裔,因为她是约翰·蒲福的后代,而约翰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也就是冈特的约翰的私生子。
亨利·都铎
1485年,亨利·都铎的军队在Bosworth Field战役击败了理查的军队,亨利成了国王亨利七世。然后亨利通过娶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约克家族最佳的继承人约克的伊丽莎白为妻来巩固他的统治。这样,他重新统一了两个王族,把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两个对立的符号合并到红白都铎玫瑰的徽章中。亨利通过一有机会就处决其他可能的王位继承人来确保他的地位,其子亨利八世继续了这个策略。
很多史学家以亨利七世继位为玫瑰战争结束的标志。其他人则认为玫瑰战争直到1487年的斯托克战役(Battle of Stoke)之后才结束,该战役因一名王位的伪冒者的出现而发生,一个名为Lambert Simnel的男孩长得很像约克家族最佳的男继承人沃里克伯爵。伪冒者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年轻的伯爵还活着并被亨利国王所拘禁,所以没人真正怀疑过他除了骗子还能是什么。在斯托克,亨利击败了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罗的军队(John de la Pole, Earl of Lincoln) — 他被理查三世任命为继承人,但是在Bosworth战役之后被亨利取消 — 这样约克家族剩余的抵抗实际上被除掉了。Simnel在叛变中的活动被赦免并被送去王室厨房工作。
主要人物
英格兰国王
亨利六世(Henry VI of England)(兰开斯特家族)
爱德华四世(Edward IV of England)(约克家族)
爱德华五世(Edward V of England)(Yorkist)
理查三世(Richard III of England)(Yorkist)
亨利七世(Henry VII of England)(Tudor)
主要对立人物 1455-1487年
约克家族
约克第三公爵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3rd Duke of York)
沃里克第十六伯爵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16th Earl of Warwick)(“国王制造者”)
萨尔斯堡第五伯爵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5th Earl of Salisbury)
Montagu第一伯爵约翰·奈维尔(John Neville,1st Marquess of Montagu)
肯特第一伯爵威廉·奈维尔(William Neville,1st Earl of Kent)
Fauconberg的杂种(Bastard of Fauconberg)
兰开斯特家族
诺桑博兰第二伯爵亨利·波西爵士(Henry Percy,2nd Earl of Northumberland)
诺桑博兰第三伯爵亨利·波西(Henry Percy,3rd Earl of Northumberland)
索摩塞特第二公爵埃德蒙·蒲福(Edmund Beaufort,2nd Duke of Somerset)
索摩塞特第三公爵亨利·蒲福(Henry Beaufort,3rd Duke of Somerset)
沃里克第十六伯爵理查·奈维尔(Richard Neville,16th Earl of Warwick) (改变阵营)
彭布鲁克伯爵贾斯帕·都铎(Jasper Tudor,1st Duke of Bedford,Jasper Tudor, Earl of Pembroke)
克里福德勋爵(Lord Clifford)
⑤ 新福尔摩斯第二季第一集是什么意思,考文垂事件,是什么情况
讲述了新福尔摩斯第二季第一集是讲述了考文垂事件,由阿兰·图灵领导的团队破解了德国的密码系统,得知德国将实行月光奏鸣曲计划对考文垂进行毁灭式轰炸。
英国为了不让自己的破解系统暴露於德国之前,故而没有对城内居民做出警告,也没有采取非常规防御措施,最终被夷为平地。
(5)哪个电影提到过考文垂扩展阅读
传说中的考文垂电报在11月11日落到了英国人手里,这份情报表明德国将在对月光奏鸣曲行动中对“英国中部地区”展开轰炸,可能的目标有物尔佛汉普顿、伯明翰以及考文垂三个,至于具体目标的顺序是哪一个在前则没人知道——甚至连月光奏鸣曲行动在哪天开始也没人知道。
在爱林·克莱顿等专门负责监听德国无线电通讯的“Y”部队成员的努力下,英国终于知道了月光奏鸣曲行动的开始时间是11月14日,而此时已经是11月14日13点55分了
下午15时,英国的第80联队的阿迪松探测到了德国的导航电波——这是Y部队的爱林·克莱顿在其回忆录《敌人在倾听》中的记述,而根据R.V.琼斯回忆录《绝密战争》的记载他收到这个报告是在下午17时30分。
当然,两个记录也不完全矛盾,大有可能是第80联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先期分析后才上报。英国人一直不肯定德国人此时用的是X导航仪交叉电波还是“曲腿”导航仪导向电波,这使得他们虽然排除了物尔佛汉普顿,但却在伯明翰及考文垂之间难以取舍。
可以肯定的是,琼斯将情报转给了空军司令部并进一步上报给首相的时间点不会早于14日的下午18时,而上交的情报里也没确切的提到考文垂——只是说德国将在近期对英国中部地区展开轰炸而已。根据在丘吉尔查阅“考文垂电报”时同车的另一位秘书约翰·马丁的回忆,丘吉尔当时认为德国空军是奔着伦敦来的。
考文垂遭受轰炸是在下午20时,18时的丘吉尔在时间上来不及对考文垂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挽救还是见死不救都来不及,更何况此时还没人知道德国的目标到底考文垂还是伯明翰——皇家空军此时防御一个目标都困难,更不必说同时防御两个战略目标了。
当然,这不是说英国没采取任何应对措施,R.V.琼斯就下令电子战部队对导航电波进行干扰——可是英国人把干扰频率搞错了。
⑥ 姐妹被散落人间欧美的魔幻电影,都有一条项链,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偶然一天遇到了
是魔法双星吗
《魔法双星 》故事讲述孪生女巫 艾丽丝 亚历克斯 及 卡麦/卡姆琳 原本于魔法国度考文垂 出生,但由于考文垂遭到邪恶势力 黑暗力量 的入侵及破坏,两姊妹刚出生不久就被送到地球避难。他俩的父亲更派出两位守护者 卡许/卡什 及 伊莲娜/依兰娜 保护两姊妹,自此艾丽丝及卡麦琳就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及长大。直至他们的21岁生日,两姊妹终于相认,更知道自己拥有能够施展魔法的能力。知悉真相后,艾丽丝及卡麦琳决定一起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米阑达/米兰达 ,但同时亦要接受自己是拯救考文垂的唯一希望这事实,而敌人当中更有一个是自己的叔叔 桑托司/达纳多斯 !他俩最后回到考文垂,共同对抗邪恶势力,为考文垂带来和平。
⑦ 哪些名人是考文垂汽车专业毕业的
太多了啊,但具体的我不记得了,你自己去下载吧,这个回答上传不了PDF,不然我就上传PDF了,这是截图。
我突然想起来一个,看过电影《速度与激情7》吗??里面的那个非常牛的车就是考文垂大学毕业的校友设计的哦。
⑧ 美国二战时期有关降落伞质量的那则轶事,求完整具体版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解析:在品质问题上我们没有折扣可打,不符合标准就是不符合标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对品质上打折扣,客户也会对你打折扣的!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就是“零缺陷”
⑨ 丘吉尔放弃考文垂,英国人怎么看
关于丘吉尔放弃考文垂,现在的英国乃至全世界也是讨论纷纷。
一直以来,这个事件都备受争议,毕竟考文垂被轰炸,直接死亡就好几百人,其他的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就更不胜数。但是,由于对考文垂被轰炸未做相应的防备,导致德国并不怀疑自己的密码系统,因而这个系统一直被沿用。
孰轻孰重,确实很难去区分,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但那必须是自己主动才可以啊,谁也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生死。
考文垂事件是二战中较为有争议的事件,为了整体利益残忍地牺牲局部利益是否有违人性和道德尚具争议。考文垂里面有着超级机密据说这是整个战争的密文,但是丘吉尔当时手握兵权,痛苦地承受了德国飞机长达10小时的空袭。
考文垂像遭受地震一样变成了一片废墟 但是事实证明被保住得“超级机密”确实在之后的战局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列颠之战,阿拉曼之战,大西洋海战,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法国北部的地面战等众多作战行动的背后都有着她不可磨灭的功劳。
(9)哪个电影提到过考文垂扩展阅读:
“牺牲考文垂保护恩尼格玛”阴谋论的荒谬之处还可通过一条旁证加以证明:6天后的20日,恩尼格玛的情报表明德国将对物尔佛汉普顿展开大轰炸。这次情报很准确,因为月光奏鸣曲计划的执行者德国第100航空大队之前已经把计划内的另两个目标伯明翰与考文垂都炸过一遍了。
这次英国方面提前一天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保卫物尔佛汉普顿痛打第100航空大队——结果第100航空大队没来,因为他们通过航空侦察事先发现英国这边已经严阵以待,于是把计划取消了。
如果说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将导致恩尼格玛这个“超级机密”的泄露,那么这个“超级机密”在1940年11月20日的物尔佛汉普顿就已经被泄露掉了;如果丘吉尔计划牺牲城市保护密码,那么他该把物尔佛汉普顿也一起牺牲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考文垂事件
⑩ 美国电影天生一对有第2部吗
天生一对没有续集的,楼主还是想其他办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