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商业电影有哪些主要类型
种类很多啦,具体分类:
一、铁马硬桥北派功夫片:主要流行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代表人物张彻等,特色硬桥铁马真功夫!
二、嬉笑都市功夫片:八十年代初开始兴起,代表人物成龙、洪金宝、
三、灵幻功夫片:洪金宝和林正英的《鬼打鬼》开动作鬼片之先河,其后被无数人跟风。特点注重中国传统鬼神习俗趣味的挖掘,加进了大量的茅山术驱鬼以及避鬼延寿、人鬼互戏的搞笑神奇桥段,在当时来说具有极强的娱乐性。
四、文艺武侠片:独领风骚几十年的题材,八十年代初期逐渐没落。
五、鬼马喜剧片:开一代喜剧之先河,这一题材影片多次破掉香港最高票房记录。
六、无厘头喜剧:这个实在不用多说了吧?
七、香港特色赌片:八十年代中期,带有香港特色的赌片兴起。一时间风头无两。
八、都市英雄片:警匪题材的英雄片一个时代的人不会忘记吧?
九、名著改变片:畅销书改编的电影,一般多是武侠。
十、风月片:就是俗称的三级片。
还有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上面属于一些常见。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一本叫《香港电影分类论著》的书。详细介绍了香港百年的电影类别。
大概有几百类,在这一一介绍实在不现实。
Ⅱ 港片一般都是什么类型
港片一般都是动作片类型,大部分以武打动作为代表的。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
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人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1897年电影开始传入香港。1898年开始有商业性电影放映。1901年出现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1909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了影片《偷烧鸭》。1913年,黎民伟和美国人布罗斯基合办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等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片公司。1925年上映了它拍摄的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
Ⅲ 从《使徒行者2》《扫毒2》到《追龙2》,现在的香港电影为何只剩警匪片
因为香港是一座资本程度极深的城市,香港影视圈非常遵循市场化的那一套,电影市场上什么最赚钱,这群香港电影人也就扎堆去拍什么电影。
2010年过后,香港电影原本擅长的四大商业类型大片。前面三种类型大片由于拍得太多,太烂太废,相继被成长起来的内地观众抛弃过后,香港电影圈不得已只能拍警匪大片了。
当等到内地市场已经发展起来,成龙等香港电影人回归的时候,连同甄子丹等人都一起老了,内地电影圈又没能培养出新的动作明星和电影类型。
但是,相反美国好莱坞从香港动作电影那里学到关键技术,结合美国最强大的电影工业,用《谍影重重》《王牌特工》,漫威超级英雄等等电影,革新定义了新时代动作电影模式。
亚洲的韩国电影用同样的模式走出一条路子。
香港动作片就在内部危机和外部竞争情况下衰落了。
Ⅳ 香港电影火了一部又一部,有哪些非常值得推荐的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我们听得最多的除了香港电影有多经典就是,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这样说吧香港电影辉煌的时候在整个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影响力,领先全世界。但是在新世纪开始,全球范围内都被好莱坞大片包围,香港电影也因为总总原因开始没落,但是有一些香港电影一直就是经典,或者说在特别的时刻,这些香港电影代表了香港电影曾经的影响力和未来。
1:《功夫》周星驰
1940年代的上海,自小受尽欺辱的街头混混阿星(周星驰)为了能出人头地,可谓窥见机会的缝隙就往里钻,今次他盯上行动日益猖獗的黑道势力“斧头帮”,想借之大名成就大业。
阿星假冒“斧头帮”成员试图在一个叫“猪笼城寨”的地方对居民敲诈,不想引来真的“斧头帮”与“猪笼城寨”居民的恩怨。“猪笼城寨”原是藏龙卧虎之处,居民中有许多身怀绝技者(元华、梁小龙等),他们隐藏于此本是为远离江湖恩怨,不想麻烦自动上身,躲都躲不及。而在观战正邪两派的斗争中,阿星逐渐领悟功夫的真谛。
赌神、赌侠、赌圣这是官方的赌神宇宙中的经典,还有相关衍生出的堵片,赌霸、千王之王、雀神系列都有不少佳作。
赌神代表了香港电影浓墨重彩的一个系列——赌片。相关的赌片不下于上千部,除去及格线一下的, 也有几百部影片,因为这一部电影而出现。
王晶自己在贺岁片《澳门风云》系列中,想要从新打造赌神宇宙。我们还记得在《澳门风云》中结尾当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作为赌神、赌侠、赌圣出现过的场景时,有很多人表示《澳门风云》片子质量一般, 但是彩蛋的质量也是让人唏嘘。
不知道在过两年的《澳门风云》系列中会不会赌圣的出场啊,真的期待周星驰,露个脸也行啊。
Ⅳ 香港十大影片是哪十部
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最佳拍档》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档》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档》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档》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期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城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Ⅵ 好看的香港老电影排名
十、《黄飞鸿》系列
《黄飞鸿》系列绝对是许多孩子儿时最早对于功夫的记忆,系列电影成功地将黄飞鸿这个广东民间人物塑造成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神话英雄,也创新了拳脚功夫的印象,古装武侠片终于全面复苏。此外,在《黄飞鸿》系列中,颠覆过往黄飞鸿英雄形象,加入母子、爱情等课题,所呈现的黄飞鸿不再只是单纯的父权体系下的英雄,而是有冲突、矛盾、弱点的男性。在华语功夫片的历史上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功夫皇帝李连杰把黄飞鸿的一代宗师风范演的栩栩如生,也标志着李连杰功夫皇帝地位的确立,徐克也凭《黄飞鸿》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殊荣。而那一首《男儿当自强》也传遍了大江南北,中国人内心的自豪感与男儿的热血也被点燃。
九、《赌神》系列
《赌神》是王晶最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它不仅取得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更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的记录 ,后来《赌神2》再次打破香港电影票房记录。它开创了香港赌片时代,也使得影迷心目中又多了一个银幕英雄——赌神高进。
它的出现使得香港电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使得后来的《赌圣》《赌侠》系列都受它的影响。我想很多人会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会把《赌神》放进香港十大经典电影当中,其实把它放进来不仅是因为它的经典,也是小编对八九十年代王晶电影的一个认可,虽然现在王晶早已沦为烂片大王,但试问一下80后90后有谁不是看王晶的电影长大的呢?再多的烂片也不能抹去他的当年的才华。
八、《监狱风云》
林岭东1987年拍摄了《监狱风云》,距今为止已过20年。经典电影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与时间的逝去没有关系,今天看这部电影,仍然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
它比美国著名的黑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还要早几年,而它比《肖申克的救赎》的经典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代表着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关于黑狱的电影至少可以放进同类型监狱题材的世界顶级电影里去,而它在华语电影圈里也绝对是杠鼎之作了,香港十大经典电影少它不可。
七、《枪火》
《枪火》可能许多人都没有看过,但小编个人认为是杜琪峰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吴镇宇最好的一部作品,吴镇宇凭这部电影拿下金马最佳男主角,张耀扬夺得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配角,而杜琪峰更一举拿下金马奖最佳导演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银河映像也更凭这部电影,成为拍摄香港黑帮电影的代表公司。
《枪火》标志着黑帮类型和动作片的一次大突破。幕与幕之间,有很多静态场面来表示各人的等待。由于静的时间长,当一有动的事件(枪声)发生时,由静突变为动的爆炸力便出来了。英雄的造型,不同于八十年代吴宇森创立的周润发小马哥的威武形象,没有穿黑大衣或手拿双枪,没有转身扫射,没有血浆四溅,没有跳接和慢镜头,有的只是人物的镇定和精彩的站位。每个枪手都以一副冷峻孤立的型态出现。更有兄弟之间的尔虞我诈,非常值得一看。
六、《无间道》
2002年,《无间道》横空出世。《无间道》是香港电影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它聚集了四位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得主(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撇开电影本身不谈,就凭这四位影帝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更何况还有刘伟强。
《无间道》也因此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在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举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等7项大奖。这部电影也使得导演刘伟强挤身香港最卖坐导演行列,也为梁朝伟夺得了他生平的第五个金像奖影帝。《无间道》在内地甚至全亚洲的影响都是空前的,他给处于低迷的香港电影注入了一针强效剂。随后美国买走了剧本,翻拍了《无间行者》,马特·达蒙与莱昂纳多主演,而影片也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
对于许多人来说,《无间道》就是他们心中的香港十大经典第一位。
Ⅶ 求经典的香港电影或者电视剧
NO.1 1986《英雄本色》香港,吴宇森,02/08/1986,$34,651,324
剧中小马哥的形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酷的代表。
《英雄本色》成就了两个男人,一个是当时的票房毒药周润发,另一个就是被称为无片可拍的吴宇森,两个失意的男人走到了一起,再加上徐老怪的帮助,一部经典影片就这样诞生了。《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NO.2 1990《阿飞正传》香港,王家卫,15/12/1990,$9,751,942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故事以六十年代初期为背景,折射的却是90年代人们疲惫的灵魂。《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NO.3 1995《大话西游》香港,刘镇伟,21/01/1995,$25,093,380
它是周星驰最经典的一部作品,也是刘镇伟最经典的一部作品,但这部电影在当时并不受欢迎,票房失败,评论遇冷,刘镇伟也因此心灰意冷,远走加拿大。直到两年后,《大话西游》在内地火了,周星驰更被称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刘镇伟也被冠以后现代主义电影一代宗师的导演名号。《大话西游》不但是周星驰的转折点,也是刘镇伟的转折点。刘镇伟终于“吐出一口票房恶气”,而周星驰更是凭借这一部电影横扫香港、内地、台湾影坛,成为“无厘头”文化的代表。而刘镇伟那一句只为嘲笑王家卫不敢说爱的台词也成为了经典。真正使《大话西游》成为一部经典的,是一段谎言。因为这谎言最后骗到的不是别人,而是当初撒下这个谎言的男人。
NO.4 1987《倩女幽魂》香港,程小东,18/07/1987,$18,831,638
一部《倩女幽魂》有许多个故事供后人凭吊。它代表了徐克的黄金时代,天才的想像力和市场的口味难得相遇,徐克“电影工作室”就此成为一个品牌。它是资深武指程小东走上前台的一个照面,尽管程氏之前已经执导过《生死决》等电影,但是《倩女幽魂》让他的导演才华广为世人所知。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一首“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痴情男人,绝艳女鬼,双心之恋难以世成,只好终将告别之际,王祖贤张国荣双双饱蘸墨恨,缠绵难舍,携手写下一曲人鬼不了之绝唱。
NO.5 1996《甜蜜蜜》香港,陈可辛,02/11/1996,$15,557,580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获当年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奖等十项大奖,同时获第34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六项大奖,可以说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NO.6 1999《枪火》香港,杜琪峰,19/11/1999,$4,618,946
《枪火》我个人认为是杜琪峰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吴镇宇最好的一部作品,吴镇宇凭这部电影拿下金马最佳男主角,张耀扬夺得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配角,而杜琪峰更一举拿下金马奖最佳导演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银河映像也更凭这部电影,成为拍摄香港黑帮电影的代表公司。《枪火》标志着黑帮类型和动作片的一次大突破。幕与幕之间,有很多静态场面来表示各人的等待。由于静的时间长,当一有动的事件(枪声)发生时,由静突变为动的爆炸力便出来了。英雄的造型,不同于八十年代吴宇森创立的周润发小马哥的威武形象,没有穿黑大衣或手拿双枪,没有转身扫射,没有血浆四溅,没有跳接和慢镜头,有的只是人物的镇定和精彩的站位。每个枪手都以一副冷峻孤立的型态出现。
NO.7 1991《黄飞鸿》香港,徐克,15/08/1991,$29,672,278
《黄飞鸿》成功地将黄飞鸿这个广东民间人物塑造成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神话英雄,也创新了拳脚功夫的印象,古装武侠片终于全面复苏。此外,在《黄飞鸿》系列中,颠覆过往黄飞鸿英雄形象,加入母子、爱情等课题,所呈现的黄飞鸿不再只是单纯的父权体系下的英雄,而是有冲突、矛盾、弱点的男性。功夫皇帝李连杰把黄飞鸿的一代宗师风范演的栩栩如生,也标志着李连杰功夫皇帝地位的确立,徐克也凭《黄飞鸿》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殊荣。
NO.8 2002《无间道》香港,刘伟强、麦兆辉,12/12/2002,$55,057,176
2002年,《无间道》横空出世。《无间道》是香港电影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被称为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它聚集了四位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得主,撇开电影本身不谈,就凭这四位影帝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更何况还有刘伟强。《无间道》也因此成为不可复制的经典,在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举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等7项大奖。这部电影也使得导演刘伟强挤身香港最卖坐导演行列,也为梁朝伟夺得了他生平的第五个金像奖影帝。《无间道》在内地甚至全亚洲的影响都是空前的,他给处于低迷的香港电影注入了一针强效剂。
NO.9 1987《监狱风云》香港,林岭东,13/11/1987,$31,622,805
林岭东1987年拍摄了《监狱风云》,距今为止已过20年。上乘电影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与时间的逝去没有关系,今天看这部电影,仍然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作品。它比美国著名的黑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还要早几年,而它比《肖申克的救赎》的经典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代表着香港电影最鼎盛的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关于黑狱的电影至少可以放进同类型监狱题材的世界10大电影里去,而它在华语电影圈里也绝对是杠鼎之作了。
NO.10 1989《赌神》香港,王晶,14/12/1989,$36,294,029
《赌神》是王晶最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它不仅取得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更打破了香港电影票房的记录 (后来《赌神2》再次打破香港电影票房记录) 。它开创了香港赌片时代,也使得影迷心目中又多了一个银幕英雄——赌神高进。它的出现使得香港电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使得后来的《赌圣》《赌侠》系列都受它的影响。
Ⅷ 为何香港要拍那么多警匪片。。观众早看腻了吧
警匪片一直都是香港电影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近年来难以拍出新意,观众因此流失,片商一时也对此失去了信心。
警匪片在香港已有很长历史,也是很多香港导演喜欢尝试的题材,从早期以冷、热兵器和肉搏为战斗方式的《英雄本色》,到强调正邪对峙、角色互换的 “无间道”系列,再到“信息时代”的《窃听风云》。警匪片作为最能体现香港城市文化和最能投射香港人自我身份的电影题材,在内地市场同样十分重要。
随着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正式签署,对几近颓败的香港电影而言,无疑是一次“绝处逢生”的机遇。 然而,港产片进入内地市场后面临着文化差异、审查制度等问题,使之一方面维系着“港产片”的名号,另一方面又不断付出“港味尽失”的代价。制片人江志强认 为,警匪片可能是香港类型片的最后一战,香港的编剧和导演花了很多努力,对警匪片做了很多创新,用不同的角度和故事来表达。
但香港警匪片的高峰期在几年前已经过去了,现在走向没落的途中.
毕竟一种东西看多了,大众会产生审美疲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