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院投诉找什么部门
你好,这种情况的话可以到消费者协会去投诉他们,一般他们是管这个东西的
㈡ 中影各地影院的管理部门是什么
中影星美影院 中影星美院线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星美传媒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共同投资成立的院线管理公司。经过八年的发展,年票房从
㈢ 电影院受什么机构管制
文化局管的吧!
㈣ 省会城市的电影院属于什么部门管
“电影院一般是属于文化局管辖的,至于小镇里的电影院估计是属于当地镇政府管辖的,镇政府下面有个教文卫办公室,LZ可以先同他们联系一下。
㈤ 哪些违规行为成为市场监管重点
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偷漏瞒报票房等违规行为成为市场监管重点
2012年,中国以逾170亿元票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从业者们在欢呼的同时也心有不甘:“如果不是因为偷漏瞒报票房的情况长期存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实际规模早就不止如此!”
中国电影市场大、规模增长快,全球有目共睹,然而,这个每年至少因偷漏瞒报票房缩水10%的市场,票房的真实数据究竟藏了多深,市场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不仅是行业期待破解的困局,也是社会颇为关注的问题。
2017年3月2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二十一天,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对外通报:根据《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全国326家影院因偷漏瞒报票房被依法严厉处罚。电影主管部门整治影院偷漏瞒报票房并不是第一次,但此次处罚查处瞒报票房影院数量之多、处罚力度之大,皆前所未有,中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掷地有声。与此同时,在偷漏瞒报票房之外,一度被业内视为潜规则的票房注水、“幽灵场”等违规行为同样成为市场监管的重点对象。
以《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法律依据,过去这一年,电影主管部门与版权管理部门打击盗版的联动机制也已制度化、常态化。以2017年国庆档为例,该档期共有7部影片进入管理部门反盗版重点监控范围,利用“水印”技术,打击盗版的力度进一步加强。
㈥ 投诉电影院找哪个部门
摘要 如果是因为影院不作为导致的(比如出了问题不配合警方等等)可以进行投诉,一般都是投诉市场监管部门,不过如果是大型连锁影院,直接投诉总部效果更好。
㈦ 电影院服务态度差该找谁投诉
当然是找电影院的管理者投诉,服务态度差并不是违法犯纪的事政府部门肯定管不着,小事新闻媒体也没兴趣。
㈧ 电影院拍摄屏幕违反哪条法律
电影院拍摄屏幕的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的法律规定,侵犯了著作权人对于电影作品的复制权。
依据《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视听作品等的权利;
㈨ 如何投诉电影院违规
谈回顾客投诉,其实顾客投诉电影院无非以下原因:电影设备质量原因引起的投诉;服务不及时而引起的投诉;价格原因引起的投诉;电影或服务的过度宣传而引起的投诉;“人”的原因所有引起的投诉(一方面顾客可能会因为不满服务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就是顾客之间的不良关系而产生的)。在电影院管理中处理好已经发生的投诉,这是首要任务。(北京蜂火影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每次投诉的妥善处理,都能提高团队的管理水平。但不一定所有的不满都一定会产生投诉,发现这些不满对影院管理更有价值。影响影院顾客投诉因素一般有以下原因:
1、投诉行为本身的成本太大,从而使顾客产生了不值得去投诉的想法。投诉行为本身的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投诉要耗费一定的财力和时间,比如说可能要打几通电话,写一封陈词强烈、要求合理的投诉信,或者消耗一定的时间来等待投诉处理结果,等等。另一方面投诉给投诉者本身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和精神的负担,特别是他们将不得不再次面对给他们造成伤害的服务或管理人员时,或者采取司法手段解决时,他们的精神负担都会加重。
2、顾客本身缺乏必要的常识,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他们不知道应该向谁投诉,或者是应该怎样去投诉。
3、顾客本身认为即使投诉也不会得到圆满的答复。大部分顾客对自己的投诉所能带来的满意结果持怀疑态度。
㈩ 影院虚报瞒报票房会被行政处罚吗
日前,据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通报,2017年北京3家影院存在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行为,被处以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自2017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执法部门对电影院经营中是否存在偷、漏、瞒、虚报票房收入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总队2017年全年检查电影经营单位300余家,排查隐患30余处,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8家,罚没款60余万元。其中,对5家存在安全生产例会、巡查等制度不落实的经营单位予以5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对北京某影院等3家存在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经营单位予以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对7家存在违规营销活动的单位进行了约谈,并责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