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沙漠的幕后制作
【安东尼奥尼的色彩】
《红色沙漠》可能是安东尼奥尼最美妙,最迷人,最质朴的一部电影。这位伟大的导演具备难以抑制的天赋,不顾一切的引入新的电影语言叙述他所关心的主题。安东尼奥尼在这部电影中引入的是色彩。在《红色沙漠》中,他在每一个画面中都涂上了喷射的颜料,精确的诠释了他需要的情绪和意味。怯懦的黄色,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热情的深红,还有绝望的灰色,同时代从没有人像他那样充满激情,描绘出这样一副现代生活的荒凉景观。
电影开始,安东尼奥尼用一个可怕的隐喻陈述出全部的问题和大部分预谋:一个身着绿衣的年轻女子站着凝视着一片遍布污泥的荒野。很明显,她受到极大的震动,但是在这片20世纪的人间地狱中,即使她走得再远也难以遇到但丁式的救赎。在她的面前,是喷射着火焰高耸的烟囱和吐出一阵阵水蒸气迷雾的管道,从这片荒废的土地之上,何曾能获得安慰。
这个女人带着她的孩子去冶炼厂看自己的丈夫。他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同事,一个就要飞往南美洲的工程师。两个人相互吸引,开始频繁的约会聊天,最终发生了肉体上的结合。
故事从不是安东尼奥尼关注的重点。在《红色沙漠》中,他似乎更在乎维蒂跳跃式的神经质表演,这种表演变成了他的一个临床研究对象。她被鼓动着,变得更加疏离,因为这种临床研究已经分解到了所有触目惊心的影像洪流之中。某一时刻,大街上,包括一个摊贩,全部变成了灰色。当维蒂从惊惧中醒来时,在她的现代化的家中发现了似乎有意志的玩具机器人,一面令人恐惧的墙产生了。在看到迷雾隔开她和她的丈夫、情人和朋友的场景之后,你会意识到,这种对孤寂的触及有多么深邃。
电影中最为震撼人心的象征物是时常出现的船只,这些怪物艰难的离开污染的水路,把一切都缩减为无意义:男人,树木,甚至在渔夫小屋中的一次狂欢。在这些场景中,色彩似乎统治了一切。
【安东尼奥尼的阐释:主题和颜色】
电影上映之后,被阐释最多的是人性的盲目与粗劣。在这片红色的沙漠之中,最为清醒的是神经质的朱莉亚娜,她深切地看到,感到,这个世界的疏离和忍受。然而,安东尼奥尼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态度并不如许多电影批评家们那般消极,根据他的论述,朱莉亚娜“必须面对她所面对的社会,说她谴责了野蛮的工业社会压抑了人性,导致了她的精神分裂,就像许多人做的那样,这太轻易了,在这个世界中,不断变迁的工厂和烟囱也是美的。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充满活力和忍耐性,所描述的这个神经质的女人首要面对的就是调整。人们在这个世界中必须去适应,有的人能够活下去,有的人不能,这大概是因为他们过度的眷恋往昔吧。”
故事被设置在意大利的拉文纳,那里布满了巨大的工厂、机器,还有污染的河流。万花筒式的颜色和可怕的声音统治了这部电影,作为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访谈:另一个安东尼奥尼】
自从1985年中风之后,安东尼奥尼就很难讲话了,他没有停止拍摄,并且,通过他的电影不断阐释着他的世界。他的妻子艾瑞卡,在这里,向时尚设计师穆西娅·普拉达敞开了心扉。穆西娅·普拉达和安东尼奥尼一样,她懂得用影像表达情感,见证世界。
穆西娅·普拉达:那时候,在安东尼奥尼身边是怎样一种氛围呢?他是怎么和他的演员制片人合作的呢?这些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一个人了解他的方式就是倾听和注视他。米开朗琪罗天生就是拍电影的,他具有所有成为伟大导演的品质,他无所畏惧,不贪婪,甚至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同时他又很简单。要了解他必须要关注他的想法和直觉的冲动,注意他正在看什么和隐藏在所见之后的意味,只关注他的电影技巧是不够的。他的演员和制片人很可能感到和他一起工作有点不知所措。和他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完全放弃自己,进入他的世界,跟随他。
穆西娅·普拉达: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无论是男演员还是女人演员都非常美,这是为什么,怎么看待?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美对于米开朗琪罗来说非常重要。他永远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无论是在他的生活还是电影中。他以外貌和演技标准来选择演员,所以,他的摄像机总能那个捕捉到他们的清晰的轮廓,甜美的眼神和柔软的肢体。
穆西娅·普拉达:作为一个时尚设计师,能很敏锐的捕捉到他使用流行元素表达他的角色个性的倾向,这是想像吗?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不是,不是。米开朗琪罗对演员服装的选择非常谨慎,款式,颜色等等等等,以获得完美的影像。
穆西娅·普拉达:安东尼奥尼作为一个丈夫怎么样?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米开朗琪罗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丈夫。
穆西娅·普拉达:怎么看待嫁的这个男人的作品背后的哲学追求?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米开朗琪罗的力量来自于他观察的能力。他的目光深邃而智慧,当他思考一个镜头时,他需要安静,就好像他要到达一个地方,在那里,所有的想法都还原为一种直觉,这才是真正的阐明。因此,观众能经验到现实的揭露过程。
穆西娅·普拉达:在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年轻人,厌世者,寻爱的人,还有革命者都表现出无比的宽容,为什么?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就像刚才说的,需要在电影中体验安东尼奥尼。没有人比他更宽容,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但是必须知道怎么去认识他,去理解他的感受。
穆西娅·普拉达:安东尼奥尼还有其他梦想吗?
艾瑞卡·安东尼奥尼:米开朗琪罗的梦想就是电影。有时,他也会做些白日梦,追踪一些观念和想法。他经常在开车的时候陷入玄想,但是这种玄想是一种专业癖好,他梦想的主题是爱,这是他唯一的愿望:爱!
(《另一个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穆西娅·普拉达)
2. 这部电影叫什么.. (200分问题!)
《红色沙漠》1964年 2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主演:莫尼卡·维蒂 查理德·哈里斯 卡洛·吉奥内蒂
在该片之前,安东尼奥尼有意识地摈弃色彩,他认为自己身处一片黯淡,无所谓红蓝绿紫。在影片中,他也并没有意识到红的热情和蓝的冷静。绚烂的颜色仅仅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经过城市异化和扭曲的内心后看到的被扭曲的世界。安东尼奥尼改
变了景物的自然颜色,大量的把建筑物涂成红、黄和灰色。红色是出现最多的刺目的颜色,象征恐惧、神经质的女主角朱丽娅娜内心想挣脱,渴望新生活和自由的愿望,然而在和丈夫的朋友偷情之后,似乎她的希望又从这场感情的逃亡中破灭了,她明白这不过又是一次重复而已。于是她没有搭上那条红色的轮船,而告诉儿子小鸟不会再往有毒的地方飞。
《红色沙漠》为世界涂上颜色,被誉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影片。但人们面对它斑斓的色彩时只会感到压抑和冷,女主角莫尼卡·维蒂惊慌无助的传神表情浓缩了所有安氏影片的主题:徘徊在封闭的内心,失落了被拯救的可能的世界。
批判和真实
3. 《红色沙漠》的专家影评
可以说,《红色沙漠》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探索方向的一个转折。在它之前,导演已经参与了21部电影的拍摄,有了相当的经验,并于1960年前后拍摄出“现代爱情三部曲”《奇遇》、《夜》与《蚀》,探讨了“爱情的困难——说得准确些,是爱和被爱的困难”[1]而这部1964年的作品就好像是前面几部成功之作的一个小结。之后,安东尼奥尼开始感到意大利社会的束缚,其探索目标开始转向国外。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全球,从伦敦(《放大》1967)到加利福尼亚(《扎布里斯基角》1970),从中国(《中国》1972)到非洲和西班牙(《职业:记者》1975)正是通过在不同文化领域中的探索,他表现出对隐喻手法的偏好,但这些影片大都得不到众人的认同。从情感上,我更容易接受安东尼奥尼60年代的这几部关于爱、痛苦、虚无、无益与脆弱等生存状态的影片,《红色沙漠》就是其代表。
影片讲述了一个精神似乎异常的女人朱莉亚娜,在现代工业社会环境污染与人情冷漠的世界中挣扎、逃离与回归(最后导演或许暗示我们她回归了)。她的生活除了被一些巨大冰冷的带有隐喻性的工厂轮船机器所包围,还有她的丈夫、儿子、丈夫的朋友(她后来的情人)科拉多以及一些其他的朋友,他们组成了一个对朱莉亚娜来说难以理解的关系的网络。但是,在这张网中,朱莉亚娜并非网上的某个结,她游离于网的空隙中,她不属于这种实际的关系又与这种关系有着复杂而矛盾的牵连。她无法满足又无法逃脱,精神处于极度敏感与脆弱的边缘,那就是别人眼中的疯癫。
埃米尔·马尔说:“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2]在这部关于探讨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的影片中,我更想探讨的是这部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朱莉亚娜的情感世界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坠入“死亡”深渊的。一种感同身受的女性经验的亲和力指引着我的目光。
被给予的不满足
福柯说,有一种疯癫是由于爱得过度而失望,“别无出路,只有诉诸疯癫”。[3] 朱莉亚娜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的爱与她所爱的世界充满着悲哀的矛盾。她爱她的家,但是找不到平静与关怀;她爱她的丈夫,得到的却总是敷衍;她爱她的孩子,可孩子却能轻易地捉弄戏耍她的情感……“只要有一个对象,疯狂的爱就是爱而不是疯癫,而一旦徒有此爱,疯狂的爱便会在谵妄的空隙中追逐自身。”[4]她的爱在冷漠的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物,朱莉亚娜就是这样陷入迷惑与困顿的。
影片通过朱莉亚娜的丈夫乌戈的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糊的背景,那就是朱莉亚娜曾经出过车祸,受到过惊吓。但是,朱莉亚娜在和乌戈的朋友科拉多的对话中,曾经描述过她在住院期间遇到的一个女孩的体会(影片的后面,她承认那个女孩就是她自己)。她说:“她想到一切……医生告诉她,你要学会去爱,爱某个人或某样东西,你的丈夫、儿子、工作,甚至一条狗……”但是,爱的结局是什么呢? “整层楼好像在动,像要倒下来,有被淹的感觉,没人帮她,她丈夫也不帮她。” 朱莉亚娜的世界是孤独的,不满足的。她的这种不满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而是“被给予的不满足”。影片中,她有家有丈夫有孩子,还有一个看似能与她沟通的情人,但这些都是虚无而不可把握的。当她真的需要时,所有的手都会抽回去,没有人能受得了她,也只有她在和生活较真儿。我们都已经习惯去忽略一些东西,丈夫(妻子)的敷衍与忽视、孩子的不体谅和不尊重、爱情的虚伪性……我们对这些人或事表现出不在乎的姿态以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认真地质疑与反思只会使生活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朱莉亚娜不是这样的,她被给予了一切形式,却得不到真正的爱与关怀。她的内在是无法满足的。
关于斥力
朱莉亚娜与她身边的男性是有斥力的,它主要表现为语言和身体上的斥力。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洞穿一切隐藏在语言之下的人们的真实思想与情感。比如科拉多在得知朱莉亚娜要开商店时特地开车去找她,但见面时却说自己只是刚巧经过。但他又马上感到了不自然,于是他说(请注意,这时的语言很有意思):“不,我不想开始就说谎”“开始什么?”朱莉亚娜很直接地问。显然,科拉多被问住了。“开始”意味隐藏着一种目的,而朱莉亚娜此时比任何女人都冷静而不给对方留有余地。所以有些人认为他们一见钟情的看法是不可信的,那只是科拉多一厢情愿而已,因为他被对朱莉亚娜的好感与好奇冲昏了头脑,才会让朱莉亚娜抓住漏洞。之后,他还是自以为是地想走进朱莉亚娜的世界,想同她交流。但是,他们的语言通常表现为自说自话或是科拉多的一种明显的拉拢。他想博得朱莉亚娜的芳心,所以在得到之前,他可以耐心的倾听和附和。以下是他们之间的另一段对话:
朱:“永远不会平静。不会。”
科:“我时常怀疑工作是为了什么?”
朱:“我的眼睛湿了。我用眼睛看什么,用来看什么?”
科:“你不知道要看什么,我不知道如何生活。我们一样。”
朱莉亚娜在影片中时常被许多不寻常的噪音包围着,工厂的机器声,轮船的汽笛,家中孩子的玩具,以及一些莫名其妙却暗示了她的精神开始出现紧张与异常的像耳鸣一般的声音……所有这些都暗合了朱莉亚娜混乱复杂的心绪与异化的主题。所以她说,永远不会平静。但是科拉多却提及现实的工作,两人考虑的事情完全不同。接着,科拉多把朱莉亚娜的“眼睛看什么”的问题类比于他的现实“如何生活”的问题,并且自以为合理地说,“我们一样”。这是一种明显地拉拢,以表明自己与朱莉亚娜是一样的,是亲近的。然而可惜的是,他完全不了解朱莉亚娜的痛苦,即便她已经将自己的痛苦与害怕最后都告诉了他,他也不能理解,他只是倾听并且或许正在思考该怎样才能最终地得到这个女人(肉体)。所以,当朱莉亚娜趴在世界地图前问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好地方的时候,科拉多却贴在她的身后,把手渐渐地摸上了她裸露的脖子。他在实在无法应答朱莉亚娜的问题时,只能说,“我们都受过折磨,多少而已,我们需要帮助”这样笼统的应和是另一种敷衍。在肉体的满足未实现前,他还能忍耐和敷衍。但是当他强行占有了迷茫中的朱莉亚娜后(非常无耻),他便露出了本相:“朱莉亚娜,你想干什么?太荒唐!”他口气生硬并且理直气壮地呵斥着。可怜的朱莉亚娜站在那面她想涂成蓝色(或许象征着压抑、冷漠与孤独)的墙壁前,似乎没有听见科拉多的话,其实那个人在她的心中从来就没有很重要过,重要的是她的丈夫和孩子,他们给她的失望才真正让她难过。于是,她平静地对科拉多说:“我完成了一切,去改变现实。我似乎成功了,我已经努力了。有些现实是可怕的,但没人告诉我。你也帮不了我。”科拉多听后气愤地离开了,这段恋情随着肉体占有的完成,在男性心中终于可以圆满地画一个结。但是,他最大的失败是,这个女人从来就没有被他的意志征服过,这个女人的痛苦与深刻,只会使他在镜头前更加的肤浅而可笑。
表现在身体上的斥力,成为视觉上的一种极为不和谐。比如当丈夫乌戈在抱朱莉亚娜的时候,朱莉亚娜的身体是冷淡而略带拒斥的。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和科拉多在宾馆中的情景。当朱莉亚娜颤抖地跪在床边说着“我害怕。街道、工厂、颜色,怕人们和一切”时,科拉多立刻趁势抱住她。或许他以为拥抱与性爱就可以解决一个女人内心的恐惧与焦虑,给她需要的安全。可是导演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那个女人的满足,而是加倍的恐惧。朱莉亚娜被科拉多抱着、压着、吻着,但她的姿势却因为紧张和痛苦而扭曲,手臂外拐,手指屈张,像是沙漠中的仙人掌,十分恐怖。她以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需要她的,但是她错了,她又一次被伤害了。
情感的沙漠
朱莉亚娜在排斥的同时,精神上仍然展现着极强的倾向性:渴望被理解,渴望被爱与需要。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一点。
小木屋一段最精彩,朱莉亚娜和她的丈夫以及男男女女几个朋友一起在小木屋中逗笑调情。他的丈夫伏在一个女人的身旁,把手放在那女人雪白的大腿上,抚摸。朱莉亚娜吃了碗中的蛋,在小屋中投入地跳着艳舞,随后,她两次对她的丈夫说:“我想做爱”,“你知道吗?我真的想做爱”。朱莉亚娜的眼中第一次有了异样的光彩。可他的丈夫没有反应,那是一种权利,性的权利。朱莉亚娜感到失落,似乎小木屋也渐渐冷了,越来越冷。女人们的表现最明显,她们冷(或许不只是身体上的),但她们的男人却无法解除她们的痛苦,于是,女人们便开始尝试烧火取暖。这是一种更为实际的方式,或许做爱可以带来温暖,但并不能独立地自主地得到满足。后来,他们把小屋的红色木板拆下来,把椅子砸烂,都当作柴禾热热闹闹地烧了,电影也终于不再沉闷,有了大面积的笑声和欢呼声,所有的人似乎都醉了。而那鲜红色(或许象征一种原始的热情与渴望)的木板,就像人们的爱情一样,在功利而直接的取暖过程中,化为灰烬。
影片中,朱莉亚娜的儿子也与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朱莉亚娜到旅馆找科拉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儿子假装生病站不起来,对母亲冷淡而漠然。朱莉亚娜一进门,科拉多就问:“你儿子呢?” 朱莉亚娜站在门口失魂落魄地说:“他很好。他不需要我,我需要他。”多么可怜的母亲。所有令她不安的东西都是孩子认为有趣的,所有托付给孩子和丈夫的爱都只能在虚无的空中的漂浮,他们是另一个世界的熟悉的人又或者是同一个世界的陌生人。
朱莉亚娜从理性的丈夫逃到不能体谅爱护她的孩子身边,又从孩子逃到自以为爱她的科拉多的身边,从科拉多的寓所,她再一次惊慌逃离。这一次,她无路可走了,她在黑暗中失去了光明与方向。她走到一艘轮船前,对着一个陌生的船员(也就是对着观众),说出了作为一个女性内心真正的失落——
“我决定不了。我不是一个单身女人,但我总是感到孤独。
不,不关我丈夫的事。我是指我的身体感到孤独。
我一直很痛苦,但是……我要忘记它们。
我必须想到发生的这一切,就是我的生活。”
镜头中的朱莉亚娜在一片深蓝色的背景映衬下,瘦弱而无助。在情感的荒漠中,她如同行将枯死的小树。而影片的结尾似乎又在暗示她的“回归”,这体现在她和孩子的对话上。孩子指着烟囱问:“为什么烟是黄色的?” 朱莉亚娜说:“因为有毒。”孩子又说:“飞过的小鸟都死了。”答:“但是现在小鸟知道了,它们不会再飞过去了。走吧。” 朱莉亚娜领着孩子走开了,她又穿上了或许象征重生的绿色外套。但是,她真的可以像鸟儿那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吗?她可以在知道“有毒”之后逃离吗?她是成功地逃离了还是无奈地被湮没了?显然,导演在影片的结尾给了我们一个开放的收笔。或许,影片没有结尾会更好,因为,在现实中,我们确实不会总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对于女性,更是如此。女性的生存,是一种胁迫,一种挤压,一种将女性的血肉之躯变为钉死的蝴蝶的文明暴行。
我们哪也逃不掉,我们只能忍受。要么,把它忘掉,要么,就在红色沙漠中走向疯狂。
希望能帮到你
4. 《红色沙漠》是下面哪一位著名电影大师的作品
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于1964年拍摄的剧情片。
贯穿全片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营造出一个让人无处可避的世界,这是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人类最后挣扎与抗争的故事。《红色沙漠》是安东尼奥尼最美妙,最迷人,最质朴的一部电影。这位伟大的导演具备难以抑制的天赋,不顾一切的引入新的电影语言叙述他所关心的主题。安东尼奥尼在这部电影中引入的是色彩。在《红色沙漠》中,他在每一个画面中都涂上了喷射的颜料,精确的诠释了他需要的情绪和意味。怯懦的黄色,充满生命力的绿色,热情的深红,还有绝望的灰色,同时代从没有人像他那样充满激情,描绘出这样一副现代生活的荒凉景观。
5. 红色沙漠高清完整版电影
红色沙漠.Il.Deserto.Rosso.1964.BD.CC.MiniSD-TLF.mkv
6. 红色沙漠的介绍
《红色沙漠》是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于1964年拍摄的剧情片,由莫尼卡·维蒂、理查德·哈里斯等主演。影片贯穿全片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营造出一个让人无处可避的世界,这是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人类最后挣扎与抗争的故事。
7. 美丽的红色沙漠的剧情简介
日本漫画巨匠手冢治虫的代表作之一《佛陀》(Buddha)确定以三部曲的形式冲击大银幕,而影坛常青树吉永小百合也将加盟助阵为其配音。
早在今年4月底,东映公司便宣布联手Mushi Proction(原手冢治虫工作室)把这部漫画改编成电影 。两个多月后的今天,制作方对外公布最新进展,他们决定将影片扩展为三部曲,以呈现更多原著内容。其首部《手冢治虫的佛陀:美丽的红色沙漠》投资高达10亿日元,由执导过《圣斗士星矢》的森下孝三担任导演。
65岁的吉永小百合在片中为主人公的母亲配音,对此她说道“能参与我最喜欢的手冢治虫先生的作品,感到十分高兴。在这个噩耗不断的时代,我们要制作出一部让人们内心感到温暖的电影。”此外,众多知名动画声优也将献声本片,包括折笠爱、竹内顺子、玄田哲章、水树奈奈、樱井孝宏等。
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有着好几个王国,彼此之间纷争不断。其中最为强大的居萨罗国正意欲征服拥有喜马拉雅丰饶山麓的释迦国。释迦国王净饭王的妻子玛雅怀孕了。各种动物聚集到这里,河水在旱季也丰沛充盈,似乎大地上的一切生灵都在祝福着王子的降生。与此同时,身份低微的人们则在贫困中挣扎。这是一个种姓制度极为严酷的时代,奴隶一生都背负着身为奴隶的命运。底层少年查布拉结识了塔塔,两人成了好朋友。查普拉的母亲被卖到了奴隶市场,为了搭救母亲,他决心要不择手段摆脱奴隶之身份。
居萨罗进攻释迦,塔塔的家人遇害。决意复仇的塔塔和查布拉一起偷袭居萨罗大军营地。出人意料的是,查布拉竟然救了负伤的居萨罗将军布达伊。“原谅我,塔塔,我要利用这个机会往上爬!”查布拉背着将军回到军中,他隐瞒身份成了将军的养子。
释迦国的王子诞生了,玛雅给他起名为悉达多,随即平静地停止了呼吸。前来祝福的圣人阿希塔语言:“这个孩子将成为世界之王。”
十年后,二十一岁的查普拉屡建功勋,居萨罗越来越强大。而十岁的悉达多则体弱多病,他对严格的身份制度心存怀疑,为人和动物的死去而伤心动容。又过了五年,查布拉在决出最强勇士的大赛上拔得头筹,并和大臣的女儿玛丽卡订了婚。同时,悉达多跟随将军学习武艺,虽然身手不凡,却依然无法打消对身份差别的疑念。他瞒着侍从出城在街上闲逛,仔细观察平民的生活。悉达多结识了盗贼少女米盖拉,米盖拉带着他四处游逛,两人情投意合。然而由于身份之差,侍卫抓走了米盖拉,两人被硬生生地分开。悉达多答应与邻国公主雅休达拉结婚之后,米盖拉获得了自由,然而为了不让她再见王子,她的双眼被灼瞎了。
居萨罗再度向释迦宣战,悉达多不愿看见人与人之间的残杀,然而如果不挺身而战就会国破家亡。在两国边界,悉达多悲伤地凝望着杀戮的战场。查普拉则不断砍到敌军,勇猛地朝悉达多突进。两个相反的灵魂对峙于沙场……
8. 红色沙漠的剧情简介
女人和她的丈夫共同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工业城市,丈夫是一个大型企业的经理,这座城市的上空常常是烟雾笼罩,这使女人感到非常郁闷,整天焦躁不安而且神情恍惚。
在焦躁不安时女人经常做出许多正常人不可想象的行为,饱食之后居然向别人乞讨一块面包,女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就和丈夫的一个同事偷情并且一起出去游玩,见到的景物都受到了工业文明的污染而污浊不堪,见到的人们都是冷漠的感情如女人一样的异常。
而女人的反常似乎只是因为在一次车祸中受到了惊吓。
时间长了,女人发现以前同丈夫和儿子之间的那份亲密再也不可能存在了,那位丈夫的同事对她的感情也无法抚慰她寂寞的心灵。
女人想找到理解,找到感情,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在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里,女人彻底的迷失了,内心空虚孤独犹如一片荒芜的沙漠。
9. 红色沙漠的简介
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集中、工农业和内河运输最发达的地区。每年长江每立方米水中的含沙量不及黄河的1/30。本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且多为较薄地表疏松物覆盖的石质山地。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即人们向大自然强取薪柴和耕地等原因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另外本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并且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流水的侵蚀作用非常严重,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淤积泥沙1亿多立方米,湖面比1930年时缩小了43%。沿江平原夏季常受到洪水威胁。有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
电影《红色沙漠》简介
和安东尼奥尼的其他影片一样,这里并没有确定的故事,只是一个女人在一个工业城市里的漫游过程。工程师乌果之妻朱莉娅娜和丈夫、儿子同住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她患有严重的心理症。她要开设一家店铺,却不知要卖什么,甚至无法决定墙壁该刷什么颜色。此时,她丈夫的朋友克拉多来到此地,他要召募工人前往海外。克拉多似乎爱上了朱莉娅娜。他不似乌果那样冷漠,他给她带来一丝暖意。他们一起在工业区中漫游,与朋友举行无聊的聚会。一天,在乌果外出时,儿子突然瘫痪了,朱莉娅娜心急如焚。可她在无意中发现这不过是儿子的一个小骗局。她不想忍受这一切,投入了克拉多的怀抱,但这并未给她带来慰藉。她终于明白只能接受现实,直面命运。
10. 《红色沙漠》是出自哪里。应该是某个广播剧的吗
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于1964年拍摄的剧情片,贯穿全片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营造出一个让人无处可避的世界,这是现代工业文明之下人类最后挣扎与抗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