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东的《我和老爸》微电影对消费者的情绪记忆产生了哪些影响
【微电影·我和老爸】
在经历了行业争霸之后,阿里淘宝系、京东腾讯系已坐定电商第一梯队的江湖地位。与此同时,在“男人节”、“撒娇节”等电商节日的狂轰滥炸之下,消费者已日趋麻木、回归理性,对传统营销方式不再买单。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如何玩得更高级、玩得更抓人心,是京东着重思考、尝试的。关注的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京东就过了一把微电影的瘾,可能是尝到了亲情牌的甜头,这一次更是“以父之名”将感情牌更加深入地进行到底。最后,推出一部融合导演、出品人、许巍、观众在内的访谈,以问答的方式,讲出和父亲有关的点点滴滴。既借助了明星的号召力,也通过普罗大众的视角唤起人们的共鸣,将网络UGC推向最高潮。 一组数据证明了《我和老爸》的成功:在微电影上线7天后,话题#我和老爸#位列微博综合热门话题排行榜第4,话题阅读数超过2亿,讨论人数超10万。衡量一部微电影优劣的另一个准绳是观众反响。影片上映后,观众纷纷发出诸如“跟爸爸交流得太少,真的该反省”,“看完好想回到爸爸身边”的感言,还有大批网友自发上传了与父亲的合影。这从侧面说明《我和老爸》微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既引发了观众群体的共鸣,又调动起受众参与话题的积极性。 在这一轮由《我和老爸》掀起的传播热潮中,京东收获的不仅是超高的关注度,更在浮躁的互联网上,通过传播“促进两代人和谐相处”的内容,传递出可贵的正能量。可以说,京东将整个电商的营销环境带动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摆脱了以往的纯功利的价格比拼,将竞争提升到更为高级的情感比拼阶段:不仅要感动你,更让你在“爱”的名义下心甘情愿地选择京东。
Ⅱ 有一部电影 我听说过剧情 但不知什么名字哈 谁知道吗
电影《楚门的世界》是个虚构的故事,楚门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却不知道自己的演员身份。电视剧的导演是个超级天才,他让楚门从刚出生起就在他的镜头前长大,竟让他蒙在鼓里近30年,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电视直播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从不间断。这个天才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他派出了许多演员去充当楚门的母亲、朋友、同学、同事、初恋的情人、失而复得的父亲、缺乏共同语言的妻子……他的摄影棚是个庞大的空间,他让楚门每天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包括空气、大海、城市、打雷和下雨……
中文名称:楚门的世界
英文名称:the truman show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1998年
电影导演:Peter Weir
电影演员:
吉姆·凯利(Jim Carrey)
Laura Linney Noah Emmerich
地区:美国
Ⅲ 电影《记住我》观后感
[电影《记住我》观后感]这部《记住我》,花两个钟看完,却像从电影里过完了一生,随着结束的音乐恍然顿悟,才发觉依旧存于这个小空间里,电影《记住我》观后感。许久没这样一部电影了,让我不管不顾忘掉自身地陶醉,直到最后一刻,最后一个画面落幕,一块块极细微的片段在脑里连成一片,贯入全身心,终才醒悟。电影的开端是一段压抑的旋律,这段旋律一直穿插在整部片子中,直到最后悲剧化解了一切。无论是男主角泰勒(罗伯特·帕丁森饰)、女主角艾丽、泰勒的那位无情冷酷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天才画家妹妹卡洛琳以及艾丽的父亲,都同属于一个悲剧--一个悲剧之下的悲剧。泰勒他不是叛逆,我知道,他只是在现实中无甚可寄托,他最好的哥哥迈克尔自杀了,因为他无法完成自己的音乐梦而被逼去帮父亲公司的忙,这是泰勒的一个阴影,他不满他的父亲,他想方设法地与之对抗,他被关了,不需要他的保释,不屑于他的金钱,不与他多谈话,甚至一谈便会发怒--当然,这一切不只因为迈克尔,更为他的那位画家妹妹卡洛琳,卡洛琳同样是活于悲痛之中,她在校遭排斥,被当成异类,她的父亲从不赏识也从未有过任何关心,她畏惧这个世界的太多人物事件,她依赖着哥哥,但她也希望父亲,能稍微给予一点点的关怀,结果,没有。这是泰勒最恨的一点,也是泰勒最软的一处,他为了能让父亲去看妹妹的展览,竟放下了以往的不羁,在他22岁生日的那天邀了父亲吃饭,目的只是让他去看看女儿的展览,因为她期待着,并且为父亲画了像,父亲能去看,哪怕是一会儿--就是她幼小心灵唯一的希望。无可寄托的泰勒,在他把一切感受诉诸于一本笔记--与他在天的哥哥的书信。他曾说过,人的一生做过什么并不要紧了。他也说过,他喜欢看书。或许,他只是在故事中寻找某一些共鸣或是释怀,在另一个世界中寻找自我,他说他没有那么多愚蠢的诗意,现实生活也正是如此。在这时候,他遇上了艾丽,同样命运不堪的女孩,她母亲在她十岁与之同在地铁站候车时被抢劫犯杀了,但她显得很乐观,起码于表面上,她是积极的。在一次报复性质的打赌中,他结识了她,并迅速相爱,但同样是因为他,撩起了艾丽心中的藏匿的悲伤,那些根深蒂固潜伏着的阴影,因为他,所以和父亲争吵,那些潜伏的影子化作饿狼猛袭而来,痊愈的伤疤再次迸裂以致扩大,幸好,泰勒给予了她爱情的药剂,两人有了极短的一段宁静的幸福时光。艾丽说:"我一开始就叫甜点,不必要等待,观后感《电影《记住我》观后感》。""因为我随时都有可能突发脑血栓,或是行星砸在了这家餐厅。""我不想在我没吃到最想吃的东西前就死去。"是的,我们谁都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任何时候未来都是不可预知并且多元化的,正如,本才幸福融洽的他们,在一瞬间就背道而去。艾丽的爸爸来了,他的十年都活于内疚和对自己的不信任中,因为他作为一名侦查官却救不了自己的妻子,他与泰勒再次殴打起来,泰勒告诉了艾丽一开始的真相--那个赌局,这对艾丽来说无疑是极为沉重的打击,她再次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中,本以为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可是一切皆空,最后,该回到谁的怀抱--对于她这个恐惧着地铁站、恐惧着每个下一秒的孩子。在此时刻,悲剧又再上演,卡洛琳在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时被人剪了头发当众侮辱,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小女孩来讲是心灵一个极大的创伤,先前父亲不去看展览,不关心她,现在同学唾弃她,她变得更为孤僻了。而这一切,都将集于泰勒一个人身上,女朋友不理解而走了,疼爱的妹妹遭此境遇,与父亲的斗争加剧,家庭沉浸在悲伤中,是的,他需要发泄,乃至爆发,但他没有,他就如此淡定从容,帮助卡洛琳,为其诵念故事,开解其心结。老天不测,世事无常,艾丽来了,探卡洛琳之际,终有了相互交谈的机会,误会亦随之化解。经泰勒的开解,卡洛琳顺利返回学校了,可一到学校,嘲讽又起,泰勒一怒之下,砸了教师门窗,揪了那位学生,又到监狱,又是父亲保释,但这次,他们一致了,他父亲说:"你虽然认为我是个坏蛋,但我也有我的方式。"他用关系和金钱搞定了那家学校。于此,父子间的结渐松开来,多年不曾读懂的心开始了沟通。父亲也终于驾车载了卡洛琳去上学校。泰勒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看到了电脑的幻灯片,一家几口,哥哥父亲自己母亲。他把那本笔记置于桌上,舒了口气,站起来,秘书说:"美好的一天。"所有人都仰头了,仿佛天帝降临,审判将至。恐惧、悲伤集于每个人的脸上。纷飞的碎石,席卷所有人的心。任何挽救都已再来不及,一切被末日般扫成了废墟,而于前一刻,这里还是宏伟的双子大厦,世贸大楼。泰勒站在最顶端,升腾,幻灭,粉碎,散落,声音尚在空气中飘荡:"我们一生中做过什么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去做了,无人会去做。""就像有人闯进了你们的生活,你们中的一半会说:\'我还没准备好\',另一半会说,她永远属于你。"--给所有人。"卡洛琳问我,如果你能知道我对你说什么,我会说什么,我会说,我知道。"--给迈克尔。"我爱你。"--给卡洛琳、艾丽。"天啊,我想你。而且我原谅了你。"--给父亲。那本笔记落下了,纸页被风翻阅着,字迹闪成数条带子。父亲盯着天嘴角微扬,眼眯住了。这一天是2001年9月11日。后来,卡洛琳与父亲一同在画展里,艾丽与父亲拥抱,她登上了地铁。最后,我们必须记住一个人--泰勒。是他,用生命告诫了所有人,面对并且接受现实,珍惜现在所拥有,毋错过每一刻,毋把想做的推到以后,不要等到失去才追忆、后悔,亦不要失去了却仍旧沉浸于缅怀。没什么阴影不可打破,没什么代沟不可跨越,只要怀有信念。请用生命去爱--一切,她永远属于你。〔电影《记住我》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Ⅳ 我记得有部很感人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父亲和儿子关系不好,自己突然意外逝世了,天使给了他一次机会回到自己
韩国有个电影是这个桥段,叫元卓的天使
Ⅳ 你因为哪句台词,记住了一部电影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哪吒之魔童降世》
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光亮的。——《悲伤逆流成河》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绿皮书》
神明到达不了的地方,母亲会到达。 ——《一位母亲的复仇》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蜘蛛侠》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小时代》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何以笙箫默》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寻梦环游记》
如果爱情可以解释的话 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使你感到快乐的,那就去做吧,不要管别人说什么。——《海蒂和爷爷》
我不敢先说我爱你,我怕你以为这是场游戏。——《两小无猜》
你知道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事情是什么吗?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是,空欢喜。——《四重奏》
赌赢那张船票,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它让我遇见了你。——《泰坦尼克号》
我所认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这个杀手不太冷》
很久很久以后我们才知道,当一个女孩说她再也不理你,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她很在乎你,非常非常在乎你。——《我的少女时代》
如意郎君,需得我真心喜欢,惟愿他好。他好时,我便开心、我好他不好时,我便不开心、 只要他好,我好或不好我都开心,那方是真心喜欢,方是真心悦爱一人。我看长生便是如此 他骗我也好,我只要他好,他若开心,我便开心。——《灵魂摆渡·黄泉》
为什么你不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吸血鬼日记》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当日的如花妖女,现在只剩下枯叶回乡。苍白,混俗,臃肿,腹中是别人的骨肉。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斗。——《洛丽塔》
Ⅵ 请问这部是什么电影
电影《大鱼》这是女主角年轻时候的样子
中文名: 大鱼
外文名: Big Fish
其它译名: 大鱼老爸,大鱼奇缘,大鱼当道,大智若鱼
出品时间: 2003年
出品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蒂姆·波顿
编剧: 丹尼尔·华莱士,约翰·奥古斯特
类型: 奇幻,剧情,冒险,喜剧
主演: 伊万·麦克格雷格,阿尔伯特·芬尼,杰西卡·兰格
片长: 125分钟
上映时间: 2003年12月10日 加拿大
Ⅶ 他是我爸爸出自哪部英国电影
小公主 The Little Princess(1939)
在英国1的维多利亚时期,小主人公莎拉(秀兰·邓波儿 Shirley Temple饰)出生在贵族家庭中,但就在她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克鲁上尉因为要前往南非作战而把莎拉送到一所女子贵族学校寄读。当得知莎拉的贵族身份后,校长把她当做公主一般对待。可就在莎拉生日的当天,前线传来父亲阵亡失踪的消息。校长赶她出原来漂亮的房间,并把她当做低贱的小佣人使唤。但是坚强的莎拉并没有放弃希望,她一方面依旧在帮助着别人,一方面到处寻找着“阵亡”的父亲,她坚信父亲是不会离他而去的。终于,奇迹发生了……
Ⅷ 《头文字D》(电影)中,拓海的爸爸跟拓海说过的一句话(急
一;我买了件很性感的泳衣~
二;我记得曾经有人跟我说过,人最重要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义.拓海,既然你那么喜欢赛车,我想赛车就是属于你的世界!
Ⅸ 我记得 怦然心动 (电影)中男主的祖父对男主说了一句话。
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表败絮其中。有一天 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烂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只是浮云而已。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Ⅹ 冯小刚的电影<<我是你爸爸>>到底是讲什么的
编剧: 王朔 / 冯小刚
导演: 王朔
主演: 冯小刚 / 胡晓培 / 徐帆
上映年度: 1996(被禁)
语言: 北京话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又名: 冤家父子
imdb链接: tt0256630
剧情简介 · · · · · ·
本片改编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说《我是你爸爸》。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爸爸》是中国著名"痞子文学"作家王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影片据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些隐晦的讥讽,因此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公映。富有戏剧性的是 2000年的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将本片评选为当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导演王朔也许并不因此有太多的兴奋感:本片的公映为此又遥遥无期了。
影评
# 第五原宿
# 第五原宿(广州)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 (1回应)
2006-05-01 20/21人推荐
《冤家父子》拍摄于十年前,根据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是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的,王朔和冯小刚的合作顺理成章。九十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过分谈论。我对冯小刚的好感和兴趣来自王朔,当年一直觉得他们是“一拨”的,甚至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就出现了冯小刚的名字。正是以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让冯小刚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模式,接着中国社会消费时代的来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脾气也水涨船高。
冯小刚曾自称“商业片导演”,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很不商业”。他这么说,骨子里也许是对于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国电影标榜的难以定义的艺术性的一种嘲讽。但同时显出当年的冯小刚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气质,俗得真实,对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满调侃。而冯小刚又是不同的,他和张艺谋一样聪明、善变,这种性格来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阶层。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这个高速变化中的社会里人们的心态,他的迎合恰到好处,不生硬。前些年冯小刚便与王朔渐行渐远,这两年又绑上了刘震云。刘震云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来得很不自然,看《鲁豫有约》中憋着笑洋洋得意地抻着讲自己的那点事儿,怎么能不让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对他讲出来的内容感到不耐烦呢?
《冤家父子》本来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王朔和早期冯小刚的风格。即便在技术上很粗糙(剪辑的混乱最为明显,也许是由多次修改送检造成的),我仍可以感到影片所传达出的黑色幽默,并为之兴奋。王朔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语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冯小刚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许今日中国也并不具备相应的观众基础。冯小刚在此之后的全部电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总是显得很肤浅,而大众对其幽默以流行语的方式接受和传播,则更加速和扩大了这种肤浅。中国缺乏彻底的黑色幽默的精神,既没有传统也没有创造,文学上莫言有一些表现,电影,我还没看到。
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马父欲痛打儿子却在儿子面前被邻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马车被小流氓欺负,马父愤而操起一块蜂窝煤冲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们面前却又气势汹汹目不斜视地冲了“过去”;在强压失败后,马父声称要和儿子做哥们儿,期间出现的种种可笑、幼稚的举动 等等,都非常精彩。王朔非常擅长表现人们内心的软弱与想要逃避的心理,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很好的发挥。尤其落实在“父亲”这样一个角色上,非常鲜活,反差极大。一个在生活中也满口“官僚腔”的工会主席,一个所谓的类知识分子,一个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的父亲,却处处现出了被逼迫、被强加,不堪责任的样子,十足的卑微而虚无的小人物,一个可怜虫。这个人物印证了我一贯的一个想法,相当多数的人,自己远没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并不具备做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而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愚蠢狭路相逢。多数人更善于自欺欺人,他们以父母的身份作为唯一论据不断地自我证明,其结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与压抑中长大,不断重复这种糊里糊涂的悲剧。冯小刚饰演的马林生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负责任,几度放弃“父亲”这一身份,那句“我可当不了你这爸,我没这能力,我不干了,”是本片最好的总结。
在怀疑儿子撮合自己和齐怀远是别有用心之后,马林生迅速恢复了父亲的身份,只是这个父亲早已没有(也许是从来就没有)威严,有的只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对于儿子的倔强、勇敢,更显得委琐、可笑。翻抽屉一场戏中,马林生对每样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节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面对镜子的假想如出一辙。当然,这里有出处上的一致,这一情节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与之衔接的是马父偷翻钥匙却被儿子抓获,继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父子冲突的一场戏。对比之下,更加显出这个父亲的可怜、可爱与可耻。冯小刚的演出夸张而精彩。之后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历史老师,还是《甲方乙方》中满口官僚腔的公司经理,都是类似的角色。可见冯小刚是不适合做演员的,恰是将此类人物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冤家父子》却没能有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挺遗憾的。而徐帆,我在看了她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后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适合哪一种角色,《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她不够美,于是发嗲撒娇就显得肉麻;《结婚十年》、《手机》,人物的层次感很差;倒是《一声叹息》好一点。《冤家父子》中她的角色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举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的夸张,新婚之夜的一场京戏,倒是拿出了一点干货,显示出早年所从事的行当攒下的基础。徐帆的表演除了夸张,也没什么别的了。
《冤家父子》的DVD是在《天下无贼》热映阶段出现在市面上的,海报上的冯小刚与徐帆是现在的已经得福发胖的名导夫妇,别扭,却有一种意外的幽默效果。我记得当初电影和小说同名,送审后改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么来的。根据媒体报道,这版光碟的来历竟相当可疑,各方说法互相矛盾。无论正当、合法与否,无疑是有人要借着今日冯小刚的走红赚上一票,而我们也才能看到这部拍摄于十年前的险些成功的电影。对观众来说倒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