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花腰新娘这部电影是哪个民族

花腰新娘这部电影是哪个民族

发布时间:2022-04-09 06:34:06

❶ 花腰红 舞蹈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花腰彝族
在云南省石屏县北部的哨冲、龙武、龙朋三个乡镇,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花腰彝的民居,是彝族地区特有的土掌房。其墙壁和屋顶用土夯筑而成,冬暖夏凉,且屋顶家家相连,上一家房顶即可跑遍全寨。

花腰彝人的婚姻制度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夫一妻制”、严格实行“同宗不婚制”和“三年不落夫家”制。花腰彝人自古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就算在旧社会有钱有势的“子玛”、“色颇”也不例外,这一点和汉族的三妻四妾有明显区分。同宗不婚制用花腰人的谚语“再缺粮食,甜荞苦荞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羊皮不能同穿;再缺配偶,兄妹不能结婚。”来说明非常生动,姨表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恋爱和性关系,都将被视为乱伦,按习惯将予以严惩,有甚者将按宗法被处死。花腰彝人青年男女有社交自由权利,主要表现在“吃火草烟”等习俗。旧时,婚姻不能自主而由父母包办,父母同意后再推八字,向妇方家送聘礼。现虽然可以自由恋爱,但旧制的形式仍然存在。而“三年不落夫家”制则是花腰彝人区别于其他彝族支系婚俗的最大特点,这种婚俗现虽然已不是普遍现象,但仍然存在。

花腰彝人一般先举办婚礼,而后择日办理国家结婚手续。在男女双方婚礼的当夜,小伴们闹过洞房后,新郎就得离开。次日新娘由女伴护送回家,从此就开始了“三年不落夫家”的生活:三年内,女方除了丧失恋爱的权利外,仍可以自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名义上已成为别人的妻子,实际上却对夫家的生活不闻不问,三年后才可以“归家”,正式为人妻、为人母。

花腰歌舞
在四弦琴引头下,花腰歌舞曲调流畅欢快,歌词丰富,歌以合节,腹前击掌、顿足踏地、腰略弯,集体围火而跳。花腰歌舞曲调分为72调,多为情歌和叙事长诗,它的舞蹈保持了汉代以来的原始的踏歌遗风,音乐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节奏感强,有演唱、对唱,边舞边歌等形式,舞蹈人数不限。

花腰歌舞唱的是四三拍子,跳的是四二拍子,这在世界音乐舞蹈中是独具特色的。
上面动作简单,但舞步变化较快,步子小且快,由顺脚、合脚、叉脚三类组合。如果是节庆日,他们便必跳“阿索喂”。“阿索喂”属借助唱腔取调名的一种歌舞形式,演唱时边歌边舞,围圆跳跃,故又名“大团乐”舞。而每当夜幕降临,姑娘、小伙子们便围着篝火跳起了“杂弦调”,这种调分慢调和快调,节奏轻松,活泼有规律,边歌边舞。这种歌舞形式曾被中美文化交流中心的专家称为「作曲家凭灵感无法创作的优秀民歌」、「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乐精品」。

❷ 原生态爱情电影《花腰新娘》,具乡土气息,张静初最纯情吗

比起扎推在港片里的张静初,还是喜欢这部戏里土不啦唧,眼神质朴倔强的她。当年张静初最纯情的电影《花腰新娘》,故事深度一般但有一定意义。民族风情通过画面和音乐展示得自然纯真又不刻意,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共同通融。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这是让人心底清爽的电影,一种蓬勃的青春的希望,也算的是张静初的成名作吧。云南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得以一一展现,片中的生活令人向往;只是不知道海报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难道认为这样的设计能够吸引人么?

❸ 花腰新娘的影片评价


影片通过讲述当代云南花腰彝族青年的爱情传奇,在浪漫的故事中编织进民族风情,在歌舞片的样式中表现了美丽的边陲风光,以轻松的喜剧风格描写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群众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的优秀作品。该片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向广大观众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园地,也对现实题材影片的艺术创新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评 )
影片不仅情节好看,其中更穿插着浓郁的彝族风情。(新浪娱乐评 )
这部影片剔透轻盈,传统民俗与外部世界引诱的缠绕抗争和女子舞龙队参加大赛的过程丝丝入扣,男女主角烦恼的源头是传统,但其爱情故事则落入俗套,小七妹、阿玉等一些枝节是主题的延伸,她们面对外部世界的反躬自省不够深邃,而民族风俗才是电影最有力的主题,文化的真实性能使观众原谅对白的幼稚,忘记情节的俗套;张静初自信地游弋在清纯、天然与失落之间的地带,显示出不俗的表现力,印小天的表演也中规中矩,颇能从他身上找出几丝云南彝族小伙的亲切。(新华网评 )
这部影片清新自然、真实细腻,片子里展现的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独特神奇的民族风情对大都市里的人来说具有很强的视听冲击力。(香港导演唐季礼评 )
《花腰新娘》有一股与它的少数民族题材相称的纯朴,意外地没有当下国内年轻导演追求晦涩和艺术的沉重心态,通篇故事叙述得毫无包袱、轻松可喜。(新京报评 )
该片真实展示了当代少数民族生活中积极美好的一面,代表了社会的进步方向,将戏剧化电影的传统手法与造型电影的现代手法“优化组合”,舞蹈场面无论动作、画面、蒙太奇剪接技巧都特别精彩,可看性较强。(金羊网祁海评 )

❹ 原生态爱情电影《花腰新娘》,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该片讲述女主角凤美,为了加入男主角阿龙带领的女子舞龙队,打破世俗的观念,接受新的事物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❺ 花腰新娘里有几个民俗,分别是什么

摘要:《花腰新娘》是导演章家瑞执导的“红河三部曲”之一,本文试从社会民俗、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三方面来展示、分析影片中所体现的花腰彝民俗。 关键词:影视;花腰彝;民俗 民俗是一种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并与人类相始终的古老文化,它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实用与审美于一体,扩布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而影视是高科技的产物,它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声、光、电、化、自动控制等)手段将大众生活与艺术审美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因而,民俗与影视的结合实乃出于必然。[i]一方面,民俗为影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另一方面,影视又展示并反映了民俗。中国电影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有意无意地吸收民俗的养分,如1913年的《难夫难妻》,20世纪20-30年代的《春蚕》、《压岁钱》,建国后到80年代初的《五朵金花》、《茶馆》。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展示民俗风情的影片,如《青春祭》、《红高粱》、《盗马贼》、《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章家瑞执导的《花腰新娘》毫无例外也是一部展示民俗的影片。影片开始便交代其以云南少数民族花腰彝为背景,“尼苏人,俗称花腰彝,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花腰”是这一支系的他称,因妇女的服饰精美大方,色彩艳丽,而且腰间系有精美的花腰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族”,俗称“花腰彝”。影片讲述了一对花腰彝青年阿龙和凤美的爱情故事,其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花腰彝民俗。本文将从社会、物质和精神民俗三方面来展示并加以分析。社会民俗,又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在影片中主要表现为花腰彝的“不落夫家”婚俗。影片一开始便介绍:“花腰彝有一个世代风俗:男女成婚后新娘不能与新郎同房,最少要等三年,新娘才能住进新郎的家,此风俗称之为‘归家’”。接着,一场别开生面的花腰彝婚礼展现在眼前,婚礼的主持者用彝语唱道:“择个良辰日/结成龙凤配/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后/出入成双对/直至白头老/凤舞随龙飞。”此后,这一习俗便贯穿始终。婚礼当天晚上,凤美喝醉了酒,从窗户爬进了阿龙的房间。第二天一大早,阿龙的大嫂叫他该起床干活了,走进房间看到两个人在一张床上睡着,惊叫了一声,手中端着的豆子也都撒在了地上。阿龙的大哥、阿爸、阿妈听到响声,也赶紧跑上来。当看到这种情形后,阿妈说了句“真丢人”,大哥赶紧将阿龙拖下床,嫂子和阿妈叫凤美起来,没想到凤美坐起来之后又躺下了,阿爸生气地说“给我连人带床抬回娘家去”。当凤美被抬回去后,她阿爹也说了句“真丢人”。人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凤美违背了“不落夫家”的习俗。对于此情此景,小张妈说以前确实是这样的,现在年轻一辈已经没了那么多的讲究,不到一年便“归家”了,有的干脆没有了“归家”风俗,老人们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ii]凤美为了能天天见到阿龙,便不顾“归家”习俗的限制,一心要参加龙队。影片中还展示了大嫂和小七妹对“归家”的认识,大嫂对凤美说:“没归家的时候,我成天可快活了。舞龙一舞一个通宵,都不知道累。”言下之意是女子归家后就不能舞龙了,整天被家务事缠着,我们可看到大嫂那忙碌的身影,为公婆烧洗脚水,磨豆子,做饭……,可以说没有了做姑娘时的快乐。小七妹三年到了没有归家,通过阿玉的口,我们得知小七妹不归家的原因是“怕归了家就不自由了,也不能舞龙了”。正是由于她们两人的影响,当阿龙要和凤美同房时,凤美做出了强烈的反抗,大叫“我不要归家,我还要比赛,我要舞龙”。这就说明女子在不落夫家期间是自由的,可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比如舞龙。一旦归家则失去了自由,更不用说舞龙了。影片中最后一幕是凤美、小七妹背着孩子在田间劳作,她们虽然在舞龙大赛上获得金奖,但最后仍然归家了。可见,习俗对人的控制性是多么强!物质民俗在影片中具体体现为花腰彝的服饰、居住和饮食习俗三方面。前面已经指出“花腰”一词的来历是与花腰服饰有关。花腰服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影片中当花腰姑娘穿着盛装出场时,她们如同那盛开的马樱花,楚楚动人。凤美和黑山寨小伙子摔跤时,只穿着一个艳丽的肚兜。这肚兜是花腰彝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肚兜是一个长约25公分,宽约16公分的长方形绣品,它不能单独使用,需与盛装和生活装搭配穿戴在妇女们的下腹部。为更好体现花腰彝肚兜的特点,设计师大胆采用了彝族“三道红”围腰的款式并加以改进,再用彝族花腰妇女们亲手刺绣的崇拜图案制作,以火焰图案为主,其他花卉图案为辅,使肚兜成为一个独立的可以单独穿戴的整体,新设计的肚兜比传统的肚兜大2/3。[iii]这样,姑娘的胸部和腹部就被遮住了,只露出双臂和后背,更好地展示了花腰姑娘的性感美。此外,花腰带是女子送给心上人的定情物,一旦退回则表示退婚。影片中出现了两次有关“花腰带”的场景,一次是小七妹的丈夫因撞了车要赔款,便需要小七妹归家帮助打砖坯,如若不听他的,他就退了花腰带,阿玉叫道“你敢退婚”;另一次是阿龙将花腰带扔给凤美,说要退婚。花腰带被退回是件很严重的事情,凤美阿爹说“丢死人了,你不要脸,我还要这张老脸呢”。阿龙不仅将花腰带退给了凤美,又开除了她。当阿聪对阿龙说“其实凤美心里爱的一直是你”时,阿龙闷闷地喝着酒,终于明白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醉酒后的他手持龙头在“土掌房”的屋顶上狂舞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舞龙。土掌房是一种夯土筑墙、墙上架梁的平顶土房。房顶很结实,可以作为晒粮食和纳凉的地方。这种建筑一般是两层,一层居中为堂屋,堂屋楼上为“正楼”,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因此,在任何时候,新房都不能被安置在楼上,楼上只能由老人或者未婚子女居住。[iv]影片却将新房安置在了二楼,违反了习俗规定,引起了当地很多老人的不满。所以,影片在展示民俗文化时,应尊重并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米线是风靡云南全省,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小吃之一。影片中有三个镜头是凤美在吃米线,每次都是狼吞虎咽地往嘴里塞。其中还有一个花腰姑娘榨米线的镜头,她们一边榨,一边唱:“碧水缠青山,阿妹缠情郎,心上的人儿呀此时在何方,阿妹榨米线,等哥来尝尝”。精神民俗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花腰彝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歌舞。花腰彝是一个崇拜龙的民族,影片多有体现,如龙旗,龙像,龙谱。阿龙还讲述了神龙的故事:“我们的瓜果为什么又大又甜,水牛为什么累到老,庄稼为什么长得这么好,这都是神龙保佑的缘故。听我爷爷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身上带火的龙,它飞到哪儿,哪儿就着大火,好像天上多了好几个太阳,雨不下了,海子也干了,庄稼全都死了。村里的人就敲锣打鼓,带着祭祀的牛羊上了山,神龙最终听到人们的祈求,飞来把火龙赶走了,大雨哗哗地下了,人们终于得救了。”实际上,阿龙讲述的神龙便是花腰彝的先祖“阿竜”,相传他拯救了深受妖魔鬼怪伤害的彝家人民,自己却不幸被害。于是人们通过每年的一小祭(咪嘎好)和十二年的一大祭(德培好)来祭祀这位先祖,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祭龙便要舞龙,花腰彝的舞龙队有多种形式,其中的女子舞龙队格外引人注目,一条龙由12个姑娘来舞,表示12生肖。她们舞起龙来好像龙在飞,龙在腾,好似一幅凤舞龙飞的美妙画卷!石屏县哨冲乡的女子舞龙队还获得多项大奖,名扬海内外。彝族有句谚语:“歌多多不过彝家,跳舞扭不过彝家,天上的星星能数尽,彝家的歌舞数不完,要问彝家歌舞有多少?请用海斗量一量。”[v]这是彝族民间歌舞丰富多彩的真实写照。影片的主题曲仿佛是一种“天籁之音”,听后有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这是一首“海菜腔”民歌,它以异龙湖中一种名为“海菜”的水生草本植物而得名,是由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中发展衍变而来。片中的海菜腔采用了MTV式的风格拍摄,被赋予了一种新形式。影片中有一场景是阿聪和凤美跳起了烟盒舞。烟盒舞是以手弹特意美化制作的木质烟盒跳跃而得名,通过脚、手、身、腰、头各部巧妙运用,以变化多端的动作、技巧、舞姿,直接模拟或抽象表现动物生活习态,人在爬山、涉水、放牧、狩猎、从事农业劳动及述爱求偶时的行为和意境。[vi]片中的烟盒舞,是经过舞蹈名家加工改造过的,使其更富有性感和美感。值得注意的是,“海菜腔”和“烟盒舞”是石屏县彝族另一支系三道红的传统歌舞,影片将它们展示在花腰彝身上,更好地推广和传播了石屏彝族的传统文化。正是这些异彩纷呈的花腰彝民俗,使影片达到了一种唯美的效果,从而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那古老的婚俗、绚丽的服饰、别具特色的舞龙、悠扬的海菜腔,性感的烟盒舞,……。

❻ 电影《花腰新娘》在云南什么地方拍摄

在云南省红河州的石屏县拍摄,花腰族是那里特有的少数民族

❼ 请教电影<花腰新娘>的拍摄地在哪

一部电影《花腰新娘》让拍摄地红河石屏声名叫响全国;《云南映象》中的“海菜腔”更是让世人“惊艳”!如今“花腰新娘”的故乡石屏又将带一批来自山间地头的花腰姑娘小伙到昆明放歌。4月28日至5月5日,中国彝族花腰大型歌舞音诗画《花腰放歌》将在昆明剧院隆重上演,让昆明市民和中外游客领略那些来自石屏山间地头原汁原味歌舞的魅力。

音诗画完美结合

这部大型歌舞音诗画立足于石屏花腰彝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台具有民族特色、融合花腰情节的新型歌舞。《花腰放歌》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集后现代艺术创作理念、舞台情景造型艺术、特定的灯光音响效果为一体,由本土演员演绎,充分展现花腰彝原汁原味的民俗、舞蹈、民歌、民族服饰和丰富的自然、人文、宗教、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演出分《序》(祖先“阿竜的故事)、《祭竜的日子》(包括唤龙调、祭祀的早晨,祭神调)、《金色的土掌房》(包括女人与背篓、母亲的歌、快乐的花腰彝人、花腰酒歌)、《阿哩传情》(包括思念与求爱、传情)、《花腰放歌》(包括“黑吉”海菜腔、“竜纵舞”、烟盒舞、踏歌)、以及尾声。

演员自制服饰

该剧是石屏县龙之彝花腰文化传播公司投资200多万元,由著名导演雷学锋执导、云南省著名音乐人万里为音乐指导。该公司于去年2月在石屏龙武镇成立了花腰艺术团,艺术团的成员多是石屏县北部山区龙武、哨冲等地乡村的花腰彝,这些本土演员的本色表演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值得一提的是,演员们的服饰除了银饰之外,一切全靠手工精制而成。一套精美的花腰彝服饰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上有数十种不同纹式和图案拼凑起来的刺绣。在《花腰放歌》演出中,所有演员都将身着这种原版服饰演出。主创人员花了7年时间在石屏民间收集素材,70多位演员大多数是来自石屏各个村寨的花腰彝族,其中有10多岁的姑娘小伙,也有50多岁的老人。他们的演出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真挚的情感,参加过中央电视台《魅力12》“魅力花腰”专题演出等多项演出。

歌舞源于田野

据了解,构成《花腰放歌》中这些最基础的艺术元素都是导演雷学锋历时7年在石屏民间收集而来的。这些植根于丰厚民间沃土,源于劳动群众生产、生活的文化元素,使《花腰放歌》像一个外型美观、内涵丰富的野果。《花腰放歌》中洋溢的浓郁民族风情和艺术魅力,仿佛一阵来自田野的清风,给长期以来充斥着华而不实、浮艳轻佻的晚会舞蹈的舞台带来勃勃生气,也将给城市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刺激和心灵冲击,形成了一道与流行文化、时尚文化风情迥异的文化奇观。

此外,又逢一年杨梅红,石屏的杨梅歌会经过近半年的筹备运作也将在石屏举行系列活动。5月1日至6日,石屏县文化广场、工会广场每晚八点半将有花腰歌舞、烟盒舞、海菜腔、花腰舞龙等表演。

❽ 花腰新娘的介绍

《花腰新娘》(Huayao Bride In Shangri-La)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云南红河影业有限公司2005年出品的爱情喜剧电影,由章家瑞导演,孟家宗、袁大举编剧,张静初、印小天等主演。该片讲述敢于打破旧俗的花腰彝族新娘凤美,为了加入新郎阿龙带领的女子舞龙队,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误会的故事12。影片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3。

❾ 中国少数民族爱情电影

章家瑞导演的《花腰新娘》,拍摄于云南红河石屏县,主演是张静初和印小天。这部电影我看过好几遍了,主要是喜欢少数民族。

❿ 电影《花腰新娘》讲的是哪个民族的故事,介绍介绍这个民族吧

张静初在此片中尽显青春本色,她演的凤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剧情简介:
在风光绮丽的云南,生活着世代崇尚舞龙的花腰彝族,女子凤美有着花一样美丽的容貌、山一样奔放的个性和水一样纯净的灵气,她带领十二个青春靓丽的花腰族少女精彩的舞龙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剧中一凤二龙的人物关系、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难得一见的海菜腔情歌、性感的烟盒舞、古老的民风民俗、美丽的山水风光都构成了这部电影的独特韵味。

阅读全文

与花腰新娘这部电影是哪个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宫崎骏好看的动画电影排名 浏览:768
农村爱情电影免费 浏览:803
中山电影院什么时候开业时间表 浏览:468
看一场电影需要2什么 浏览:738
腾讯视频是会员怎么看不了vip电影 浏览:536
主角名叫迪尔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269
支付宝如何兑换淘票票电影兑换券 浏览:680
济南哪些电影院可以看夜场 浏览:129
好看电影推荐国内喜剧校园 浏览:703
最好看的十大剑侠电影 浏览:20
西瓜看电影免费 浏览:739
山1电影节在哪些电影院 浏览:256
电影酒吧免费 浏览:405
有什么感人的爱情电影吗 浏览:402
18年2月16日上映了哪些电影 浏览:611
2018年火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
哪个怪兽电影好看 浏览:372
网上买电影票怎么最便宜 浏览:182
万达电影院的需要多少平方 浏览:429
如何用苹果6手机下载电影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