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携民渡江 渡的是什么江
是汉江。
刘备携民渡江: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樊城。曹操为了报仇,亲率大军杀奔樊城。诸葛亮料定抵挡不住,便劝刘备放弃樊城,渡过汉江,退往襄阳。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刘备。于是刘备令关羽安排船只,疏导百姓渡江.百姓扶老携幼,号泣而行,刘备见此情景,心中十分悲痛.刘备到了南岸,见江北还有很多百姓,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过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快渡完了,才上马离去.携民渡江使刘备爱民的名声大振.
Ⅱ 渡江战役的江是指什么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这些部队,多是新建或被歼后重建的,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已无法组织有效防御。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将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江西省东部的军事,会同华中“剿匪”总司令部(4月改称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总司令白崇禧指挥的部队组织长江防御。到1949年4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汤恩伯集团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省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地段上;白崇禧集团40个师约25万人,布防于湖口至宜昌间近1000公里地段上。同时,以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一部计有军舰26艘、炮艇56艘分驻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江防舰队主力计舰艇40余艘分驻宜昌、汉口、九江等地江面,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计飞机300余架分置于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陆军作战。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Ⅲ 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渡的是哪条江
他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也有说他属于刹帝利种姓的。种姓是印度古代的一种社会阶级制度。印度社会共有四大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农民)、首陀罗(无技艺的劳动者和奴仆,或称不可接触者),可见达摩的社会地位是高贵的,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他自称是释迦牟尼的第28代徒孙,即是印度禅宗的第28代祖。
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或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把他接到南京传法。但是当时南朝的佛教重视讲义理,与达摩的禅宗重坐禅,提倡“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理论不合。于是他便于同年到北魏,开始在洛阳一带游历,传习禅宗。后来入嵩山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坐禅时,面壁九年,一天到晚默然而坐。他的这种修行方法,又被称作“壁观”。后来传法于僧慧可,死后葬熊耳山。据说他到南京以后,梁武帝同他说佛理,问他:“我修建了这么多佛寺,写了这么多经卷,度了这么多僧人,有何功德”?达摩回答说:“都无公德”。武帝问他“何以无公德”?他说:“这都是有求而做的,虽有非实”。由于他同梁武帝话不投机,于是便离开南京北上。达摩传说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过江的。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因为《诗经》里面有一首《河广》,诗中说:“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人孔颖达解释说: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看来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科学的。
“衣钵真传”也是关于达摩的故事,后人把这一成语用于得到老师的真本领的意思。据说达摩有一件棉布袈裟,一个吃饭的钵盂,是从印度带来的。这两件东西,佛门认为是传法的凭证,非常重视。那时有一个原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出家的和尚,叫做僧可,又叫神光。他到少林寺访达摩,希望达摩授予真传。但是达摩闭门面壁,不理他。他便站立在门外不走,以表达自己的诚意。恰好天下大雪,神光站立在雪地不动。到天明时已积雪至膝深。达摩仍不许入室,他用刀把自己的左臂断下,表示求道诚意。达摩问他做什么,他说:“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摩见他心诚,可以传法,便传衣钵,改名为慧可。这就是“立雪传经”、“断臂传经”的故事。慧可于是取得了禅宗二祖的资格。在少林寺西南少室山半腰的钵盂峰上,有殿房数间,内塑二祖慧可像,据说是他断臂后养伤的地方,所以又名“养臂台”、“觅心台”、“练魔台”等。慧可传下来的衣钵,传到六祖慧能,他是广东人,衣钵也就带到了广东,到了明嘉靖年间,被一个提学副使名叫魏校的焚毁。
据史籍记载,达摩死后,还有灵验。北魏有一个使臣宋云从西域回国时,并不知道达摩已死。路过葱岭(以前对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脉西部诸山脉的总称,古代中国与西域之间的交通常经葱岭山道)时,见到达摩手里提着一只鞋,向西而去。宋云认识他,便问:“和尚到那里去?”达摩说:“回西天去。”宋云回京,向皇帝报告了此事,皇帝觉得奇怪,便命令把达摩的棺材起出来看。据说,棺材里面只剩下一只鞋了。由此,又产生了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
Ⅳ 渡江战役的了那个江叫什么名字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和谈代表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于4月20日签字。但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于4月20日晚发起渡江作战,首由中集团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登船起渡,于次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21日,东西两突击集团,在解放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他们在强大炮兵掩护下,击破了国民党军水上障碍,粉碎了南岸守军抵抗、突破江防。东集团在突破江防时,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守军7000余人,在中共地下党员唐秉琳等人率领下,宣布起义,于是江阴炮台立即掉转炮口向国民党军开炮。至22日,渡江部队均占领并扩大了滩头阵地。至此,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达三个月之久的长江防线完全崩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Ⅳ 电影渡江侦察记指的渡哪条江有多宽
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区江面宽度在1.5Km到2Km左右。
Ⅵ “渡江侦察记”的“江”是那条江主要讲(写)什么
那条江是长江,影片主要讲述我人民解放军在渡江战役前夕,某部一支侦察小分队,先遣渡江,深入江南敌占区,在当地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侦察任务,配合了大军渡江作战。
Ⅶ 渡江侦察记是哪条江
《渡江侦察记》片中有江南游击队,所以应该是在长江湖南、湖北段。
《渡江侦察记》描写渡江战役前夕,解放军某部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与江南游击队接上关系,敌人发现江防有疑,令情报处长会同保安队长侯登科率人马搜捕。吴老贵巧妙地通过封锁线,击毙侯登科。在游击队的配合下,侦察员以民工身份混入敌江防要塞,巧取江防工事图。敌情有变,为探明虚实,侦察员们机警应变,摸清榴弹炮阵地布署,驱车返回途中,被敌情报处长识破,周长喜壮烈牺牲。敌人张网搜索,吴老贵与小马乘天黑过江传送情报,吴老贵为掩护小马牺牲,小马不辱使命,及时送回情报。
Ⅷ 当年百万雄师渡长江是在那里渡的江拜托各位大神
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 1949年4月21日晨,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央军委的命令下,于发起横渡长江的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遵照毛泽东和朱德“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命令,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他们以木帆船为主要渡航工具,迅速突破敌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羌湖、无锡和镇江等城镇。仅用两天两夜,就彻底粉碎了敌人自称“不可超越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垮台。渡江战役包括解放上海,共歼灭敌军40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凭借长江天暂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的企图,共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120多座城市,彻底粉碎了中外反动派“划江而治”的阴谋。
Ⅸ 渡江战役渡了哪条江河占领了哪座重要城市
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
Ⅹ 电影<<渡江侦察记>>的渡江是我国的哪个江
安徽繁昌县荻港镇+无为县拍摄,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在板子矶,现在开发成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