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摘要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
2. 《八佰》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了什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让无数观众泪奔的电影《八佰》,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3. 八佰杜淳讲的什么话
杜淳坦言,扮演谢晋元很有压力,由于同盟同伴都是好演员,导演又把如许一个脚色交给本人。
本人影像很深入的脚色杜淳说由欧豪扮演的端午让他影像很深,在影戏首先,端午或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到了影片后半段,端午实现了本人的改革,拎着枪大胆出去作战,而欧豪悲壮的终局一样让本人感动。
(3)电影八佰说哪个地方方言扩展阅读
剧中杜淳饰演的“谢晋元”身骑高头白马气宇轩昂。而影片结束处身背战士撤离,目睹同胞手足血洒疆场,让人泪流满面。从当年《汉武大帝》少年“汉武帝”到《八佰》“谢晋元”,他完成自我蜕变,成长为真正性格演员。
杜淳本人否决方法性的饮泣,他以为感觉脚色际遇,发自心里地堕泪才气感动他人。对张译哭戏的评估杜淳说张译固然没有泪如雨下,不过作为观众没有不疼爱他的,演员很紧张的是经历演出让你的观众发生共识。《八佰》在本人专业生计的分外性杜淳报告记者,往后大概不会再碰到这么大的影戏了,由于这种戏是可遇不行求的。
4. 八佰电影都有哪些方言
有天津方言,有广东方言
5. 对于电影八佰的评价
八月底这部影片总票房突破20亿,于是乎这几天在各大营销号下都能看到对该影片的无限夸奖,无视影片的缺点,大捧这场斥巨资拍摄而成的“大片”。
人的铺陈过多,导致后面烈士们自杀式跳入敌方阵地的片段,显得过于刻意渲染,正是这种过于刻意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失去了战争片本应该有的深度。
槽点三:影片的线性叙事也在最后收尾的地方被打断,本是为了推波助澜,掀起整部影片的高潮,但似乎毫无帮助,历史的事实也在影片的结尾被修改,未立足于史实的片段自然很难打动期待值颇高的观众,最后只能借助强行的牺牲和煽情的配乐来升华影片主题。
战争片题材的影片有很多,《八佰》真的不能称为一部杰作,但就国内影片的横向对比来看,这样的中国历史,中国电影确实有了进步,爱国情怀也正对大部分观众的胃口,但离真正的好电影,还差那么几步,仍有着上升的空间。
6. 八佰这部电影究竟讲了怎样的剧情
《八佰》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战争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画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没有国,哪有家。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日双方交战三个月,为了保存军事力量,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号称有800人,而“八百壮士”因此得名。在这一战中,没有人退却,没有人逃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们誓死守护四行仓库阵地,力战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六进攻,可歌可泣。
《八佰》给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大家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7. 八佰为什么说四川话
片中对省籍与方言的强调,旨在彰显民族意识觉醒下的全民抗战历史。
谢晋元的广普、端午叔侄的湖北话,羊拐的西北话,老铁的东北话,老算盘的江浙话,乃至南岸民众中的上海话、四川话等,既是对真实历史的还原,也具有政治象征的意义。
评价:
在某种意义上,《八佰》是一个关于中国人确立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寓言。影片最重要的一个改写,是引入了由端午叔侄、羊拐、老铁、老算盘等组成的溃兵群体。
这些地方保安团或杂牌军部队的溃兵,或是未经战斗的生瓜蛋子,或是混迹部队的老兵油子,在被动卷入这场轰动中外的保卫战后,不得不经历一场肉体与心灵的炼狱。
8. 八佰开头老奶奶说的话是哪里话
八佰开头老奶奶说的话是上海话。
开头老奶奶的话:我七岁那年,跟着大人看对面楼打仗,整个岸边挤满的人,都在看那座楼,我父亲对我讲,楼里面的人都是英雄。
他们在拼了性命在保护大家,那时候,我不晓得发生了啥事,只记得那里的酒酿圆子特别好吃,后来父亲每年都会去仓库,点支蜡烛,摆一碗酒酿圆子,现在父亲不在了,但是我还会去,我一直忘不了父亲对我说的这句话:“楼里的人在保护咱们呢”对吧。
剧本创作
该片的故事背景选择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这一时间点的意义以及影片的创作初衷是在1937年10月,我们民族经历了最为惨痛的灾难、它和我们现今每一个人密切相关。导演希望我们不负众望做好这件事、不计代价拍好这个故事。
拍摄过程:该片原本计划于2017年1月在苏州开机;后因搭景一直耗费了很长时间,计划推迟到10月。
最终该片于2017年9月9日,在苏州开机,2018年4月,历时230天的拍摄,该片正式杀青。为了形态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将士,400多名跟组演员在开拍前统一进行7个月的军事训练。
9. 《八佰》电影讲的故事是什么
《八佰》电影讲的故事是: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电影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