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看过比较好的贝多芬的详细的传记
你可以看《维也纳永远的灵魂》北岳文艺出版社 非常好
还有 《贝多芬传记小说》(德)费里克斯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贝多芬》 刘卫伟主编 远方出版社
《贝多芬外传》 近卫秀著
2. 请推荐几部关于音乐家的电影~
1.《莫扎特传》,人物传记片的顶峰之作,轰动世界的第一流的视听享受音乐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经典之作。我喜欢莫扎特的音乐,而且非常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不断响起莫扎特的曲子,台词,剧情,演员的演技,天哪!一定要看!
http://ke..com/view/471709.htm
2.《贝多芬传》又名《永恒的爱人Immortal Beloved》,加里奥德曼主演,演技派啊。也不错http://ke..com/view/457847.htm
3.《复制贝多芬》,这个只讲了贝多芬将近晚年的一段跟爱情有关的事(他的一个学生),其中贝多芬在剧院指挥第九交响乐那段不错(个人看法)。当然里面有很多贝多芬的曲子!
4.《海上钢琴师》,与以上不同,这大概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主要去看动人的故事,传记型,出生-》传奇的经历-》死亡... 我非常欣赏导演对他音乐天赋以及人格的刻画!
3. 贝多芬传记电影有哪些
复制贝多芬 Copying Beethoven (2006)
贝多芬传 Un grand amour de Beethoven (1936)
BBC 音乐的世界系列-贝多芬 BBC The Genius of Beethoven (2005)
4. 贝多芬简介
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生日:1770年12月16日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城市--波恩
地位: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 --贝多芬(1792年手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祖父叫鲁特维克,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团长,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亲是一个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分,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把他一人和提琴关在家里,或整天逼在羽管键琴旁边练习。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
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Christian Gottlob Neefe,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弗朗茨·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1732-1809)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Johann Albrechtsberger,1736-1809)和安东尼奥·萨列里(Antonio Salieri,1750-1825)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石膏面模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怆》、《月光》钢琴奏鸣曲和“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Pianoforte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聪;他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Desk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贝多芬的主要音乐作品
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Op.21 1794--1796 C大调
第二交响曲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第三交响曲“英雄”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第四交响曲 Op.60 1806.10 降B大调
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 1804-1808 C小调
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 1807---1808 F大调
第七交响曲 Op.92 1811-1812.6 A大调
第八交响曲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第九交响曲“合唱”Op.125 1824.2 D小调
第十交响曲 (遗稿)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协奏曲:
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3 降E大调
第六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钢琴与乐队的降B大调回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调
协奏曲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调
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调
浪漫曲两首 2 Romances Op.40 & Op.50 1802-1803 G大调和F大调
序曲:
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命名日庆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室内乐:
第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调
第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调
第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调
第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调
第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调
第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调
第七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调
第八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调
第九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调
第十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调
第十一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调
第十二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调
第十三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调
第十四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调
第十五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调
第十六号弦乐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调
大赋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调
弦乐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调
钢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第一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调
第二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调
第三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调
第四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调
第五号弦乐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调
第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调
第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调
第三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调
第四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调
第五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调
第六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调
第七钢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调
第八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调
第九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调
第十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调
第十一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调
第十二钢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调
奏鸣曲: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调
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调
第三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调
第四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调
第五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调
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第1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1 1795 D大调
第2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2 1795 A大调
第3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3 1795 降E大调
第4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23 1800 A小调
第5号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Violin Sonata No.1 Op.24 1800 F大调
第6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1 1802 A大调
第7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2 C小调
第8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3 G大调
第9号小提琴奏鸣曲(克莱采) Violin Sonata No.1 Op.47 1803 A大调
第10号小提琴奏鸣曲 Violin Sonata No.1 Op.96 1811-1812 G大调
第1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调
第2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调
第3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3 Op.2.3 1795 C小调
第4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4 Op.7 1796-1797 E大调
第5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5 Op.10.1 1796-1798 C小调
第6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6 Op.10.2 F大调
第7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调
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Op.13 1798-1799 C小调
第9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9 Op.14.1 1798-1799 E大调
第10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0 Op.14.2 G大调
第11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1 Op.22 1800 降B大调
第12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2 Op.26 1800-1801 降A大调
第13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3 Op.27.1 1800-1801 降E大调
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Op.27.2 1801 升C小调
第15号钢琴奏鸣曲(田园) Piano Sonata No.15 Op.28 1801 D大调
第16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6 Op.31.1 1801-1802 G大调
第17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Piano Sonata No.17 Op.31.2 D小调
第18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8 Op.31.3 降E大调
第19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9 Op.49.1 1805 G大调
第20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0 Op.49.2 G大调
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尔斯坦) Piano Sonata No.21 Op.53 1803-1804 C大调
第22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2 Op.54 1804 F大调
第23号钢琴奏鸣曲(热情)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 F小调
第24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4 Op.78 1809 升F大调
第25号钢琴奏鸣曲(杜鹃) Piano Sonata No.25 Op.79 1809 G大调
第26号钢琴奏鸣曲(告别) Piano Sonata No.26 Op.81a 1809 降E大调
第27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7 Op.90 1814 E小调
第28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8 Op.101 1815-1816 A大调
第29号钢琴奏鸣曲(钢琴) Piano Sonata No.29 Op.106 1818-1819 降B大调
第30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30 Op.109 1818 E大调
第31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31 Op.110 1821 降A大调
第32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32 Op.111 1819-1822 E小调
为选帝候而作的奏鸣曲 Kurfursten Sonates WoD.47 1782-1783 降E大调
变奏曲 英雄变奏曲 Eroica Variations Op.35 降E大调
变奏曲 狄亚贝里变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 1823 C大调
变奏曲 32段变奏曲 32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C minor WoD.80 1806-1807 C小调
变奏曲 为钢琴而作的变奏曲(14首) Variationen for Piano
变奏曲 根据德莱斯勒的进行曲主题的变奏曲9首 9 Variationen uber einen Marsch Von E. C. Dressler WoD.63 1781 C小调
声乐作品:
神剧 基督在橄榄山上 Oratorium “Christus am olberg” Op.85 1803 降E小调
弥撒曲 庄严大弥撒 Missa Solemnis Op.123 1818-1823 D大调
弥撒曲 弥撒曲 Mass in C Op.86 1807 C大调
清唱剧 <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Kantate “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 Op.112 1814-1815 D大调
合唱曲 合唱曲13首 Choral Works Op.121b
歌剧 费德里奥 Fidelio Op.72 1802-1805
歌曲 1 五月之歌
2 土拨鼠
3 自由人
4 阿黛拉伊黛
5 失恋者的悲叹——相亲相爱
6 我爱你
7 啊!负心人!
8 来自自然的颂赞
9 鹌鹑
10 置身阴暗的坟墓
11 思恋
12 迷娘之歌
13 新的爱情,新的生活
14 跳蚤之歌
15 战鼓声声动地
16 欢乐和痛苦
17 悲中有喜
18 思恋
19 彩绘的花带
20 致爱人
21 致爱人
22 战士的告别
23 大声哀鸣
24 致远方的爱人
25 晚歌——在星空下
………………
[编辑本段]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
1、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著)
2、传记《名人传》(罗曼·罗兰著)
3、《音乐巨人贝多芬》(被载入中国中学课本)
4、《贝多芬百年祭》(被载入中国高中课本)
5、《月光》 (被载入中国小学课本)
若干相关电影电视剧:
1、《贝多芬传》1936
2、《永恒的爱人/贝多芬传》1994
3、《复制贝多芬/重现贝多芬》2006
4、《寻找贝多芬》2007(央视音乐台《经典》栏目出品)
5、《情迷贝多芬》(又名贝多芬病毒)2008
英文:
Ludwig van Beethoven (IPA: [ˈlʊtvɪç va:n ˈbe:tovən], baptized December 17, 1770[1] – March 26, 1827) was a German composer.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and was the predominant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ra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His reputation and genius have inspired — and in many cases intimidated — ensuing generations of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audiences. While primarily known today as a composer, he was also a celebrated virtuoso pianist and conctor, and an accomplished violinist.
Born in Bonn, Germany, he moved to Vienna, Austria, in his early twenties, and settled there, studying with Joseph Haydn and quickly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virtuoso pianist. In his late twenties he began to lose his hearing graally, and yet he continued to proce notable masterpieces throughout his life, even when his deafness was almost total. Beethoven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osers who worked as a freelance — arranging subscription concerts, selling his compositions to publishers, and g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a number of wealthy patrons — rather than being permanently employed by the church or by an aristocratic court.
5. 有关贝多芬的电影都有哪些
猎奇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奇心理。因为人自从出生就具备了思想,尽管早期只是一种意识,但已经具备了好奇的本能
6. 找一部关于贝多芬电影
复制贝多芬 Copying Beethoven
导演: Agnieszka Holland
主演: Ed Harris / Diane Kruger
本片讲述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丧失听力后的夕阳韵事,旨在披露《命运》交响曲背后不为人知的美丽乐章。身心承受着莫大痛苦而倍感孤独的天才,与立志成为音乐家的作曲助理日久生情。最终,爱的力量让贝多芬再次体味久违的幸福,为其渐趋褪色的生命重新涂上希望的色彩……。
7. 复制贝多芬影评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艾德·哈里斯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黛安·克鲁格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
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
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乔·安德森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尽管《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非常成功,但贝多芬却因侄子倒卖掉门票而沮丧不已。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马修·古迪饰)争风吃醋。分分合合之间,贝多芬与安娜之间微妙的关系开始让两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艾德·哈里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演员设置——由海报可见,哈里斯借助高超的化妆术大变身。若仅仅这样描述,未免对演技派不敬(丹泽尔·华盛顿为妮可颁奥斯卡奖时,便犯过此类错误),谈到这位饱受小金人冷遇的实力男星,无数影迷均有“轮也该轮到他了!”的愤愤不平之感。只要《知音》品质过硬,以艾德·哈里斯精湛、稳健的技艺,定能迎来出头之日。
搭档哈里斯的女演员是德国原装的“海伦美女”黛安·克鲁格。在《特洛伊》中出任花瓶上位后,克鲁格于入围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圣诞快乐》中高调亮相,进境神速的演技令影评人刮目相看。小金人尊重音乐家,有《莫扎特传》、《钢琴师》为证;小金人尊重身残志坚的强者,有《我的左脚》、《美丽心灵》为证;小金人尊重共患难的忠诚眷属,有《携手人生》、《一往无前》为证。因此,尽管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爱情个案,《知遇知音》仍具极强的奥斯卡相。
8. 一部贝多芬在现代的电影
阿比阿弟的冒险
在线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xNjczMzY=.html
阿比和阿弟是两个连自家名字都没法拼对的高中生,平常虚混度日的他们,这次若没通过历史课的话,就没法毕业了。某日一位来自未来世界的痞子鲁佛斯搭乘著时光机,来到当下帮助他们“温习”历史大事。林肯建国、蒙古入侵中国等史实,在编剧“无厘头”的诠释,让人笑破了破了肚皮!
【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
西元1805年 奥地利 拿破仑
西元1879年 新墨西哥 比利小子
西元前410年 希腊雅典 苏格拉底
1901年 奥地利维也纳 佛洛依德
1810年 德国卡塞尔 贝多芬
1429年 法国奥尔良 贞德
1209年 中国蒙古 成吉思汗
1863年 美国白宫 林肯
9. 关于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7.-1827.3.26.)
一七九二年,二十二岁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从波恩来到维也纳,一直到他一八二七年逝世,他就从未离开过这座对音乐家特别有吸引力的城市。贝多芬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九部交响曲全都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演式。一八零五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创作《费德里奥》也在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举行了首演。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的《英雄交响曲》充满了激情。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於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辉煌的创作并不能掩饰贝多芬多难的一生。一八零二年,贝多芬由於逐渐丧失听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封可能是给他兄弟的遗嘱。激情满腔的禀性迫使他频繁地搬家。他在维也纳市区北部有温泉的地方留下了几十处居所。但是温泉最终还是无法挽救他的失聪,一八一九年,贝多芬的听力彻底丧失了。一八二七年,人们在Waehringer Friedhof 魏林格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八八八年,贝多芬的遗骨被安放到维也纳中央陵园。
造访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晚年频繁迁居,虽然留下了众多的故居,但是很多故居未能作为展览馆向游客开放。贝多芬当年喜欢居住在名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的地方,离市区很远,在市区的正北方。一八零二年,贝多芬居住这个城区,在这里创作了他第二部交响曲。同年十月,贝多芬在这里写下了《海里根施塔特遗嘱》,这是一封他写给两个兄弟的信,这封信并未寄出,如今仍然完好地被保存在这里。贝多芬的这处遗址如今被称作为「海里根施塔特遗嘱屋」,周二至周日向游客开放。
地址:Probusgasse 6, 1190 Wien
帕斯克瓦尔蒂楼房(Paqualitihaus)是贝多芬居住时间较长的一处住所。一八零四年至一八一五年间,贝多芬虽然数次离开这个居所,但是最后却又返回到此地。楼房的主人帕斯克瓦尔蒂是贝多芬的好朋友,每次贝多芬出走,他都吩咐佣人不要出租贝多芬的房间,因为“他总是会回来的”。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四、五、六部交响曲,第四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地址:Moelkerbastei 8, 1010 Wien
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於是他就远离了众人。”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
地址:W ringer Stra呈, 1180 Wien
一八八八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如今,贝多芬被埋葬在中央陵园名人墓地32A的第29号墓穴中。
地址:Zentralfriedhof, Simmeringer Hauptstra呈 234, 1110 Wien
一八八零年,崇拜贝多芬的人们还为其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从此,这个地方更名为贝多芬广场。贝多芬塑像的周围围绕著九个小天使,象徵音乐大师不朽的九部交响曲。
地址:Beethovenplatz, 1010 Wien
10. 关于贝多芬的电影
贝多芬的故事第一章: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
上天又偏偏赐给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貌使他从小就遭人讥笑,成年后也难于幸免。
清贫的家庭,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贝多芬被许多同时代的人描述成“粗鲁、固执、脾气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随时随地乱吐痰。”
大约在十二岁左右,小贝多芬在波恩遇见了一位相当好的导师-尼弗。正是尼弗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没有厌恶音乐,并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乐风格,使他十三岁就成为管风琴师,并创作了三首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连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对这个年经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一俟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经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接着似乎该是一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然而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随后传来了贝多芬的母亲辞世的噩耗。这使两位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令人遗憾地分手,从此再未谋面。四年后,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以35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而此时二十一岁的贝多芬尚在波恩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在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爱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记忆,十七岁丧母对贝多芬的打击非同一般。与此同时,他还要担起这个无人照管的家庭--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和一个不争气的父亲。
在艰辛的日子里,只有在与布朗宁一家的交往中,贝多芬才得到一点安慰和支持。伊丽奥诺.布朗宁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两岁,贝多芬对她怀有温柔的感情。当她后来与一位善良的医生结婚后,贝多芬就将这种感情转为永恒的友谊并保持终生。贝多芬也从乡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鲜花满枝,绿树成荫的小径,经及壮丽浩瀚的莱茵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这个日渐忧郁的年轻音乐家。贝多芬终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情感,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