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那首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送别》中的歌词。由李叔同作词,约翰·奥特威作曲。
《送别》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奥特威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1)长亭外古道边是哪个电影插曲扩展阅读
这首歌的同名作曲有:
1、丰子恺版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歌词: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2、《怒潮》版
1963年八一厂摄制的故事片《怒潮》,反映的是平江起义背景下的湖南农民革命运动、彭德怀彭老总早年革命生涯,所以文革时被扣上“为彭德怀翻案”的帽子,插曲《送别》也被禁唱。《怒潮》中有两首电影插曲《一支人马强又壮》和《送别》,成为多年来久唱不衰的电影歌曲。
歌词: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地恩情永不忘
农友乡亲心里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送君送到大树下
心里几多知心话
出生入死闹革命
枪林弹雨把敌杀
半间屋前船水流
革命地友谊才开头
哪有利刀能劈水
哪有利剑能斩愁
送君送到江水边
知心地话儿说不完
风里浪里你行船
我持梭标望君还
3、周传雄版
歌曲:送别。歌手:周传雄(小刚)。作词: 陈信荣。编曲:周传雄(小刚)。编曲:Terence Teo。专辑:恋人创世纪。发行时间:2009年04月07日。
歌词:
车窗外无声的雨一直下
弄湿了记忆模糊的映像
那时候我们一心想占领天下
在季节的交替中不安的长大
长大了我们学会了张扬
率性的不顾一切不一样
这些年开始懂得孤单真叫人害怕
每当午夜梦回
把他乡变故乡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
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
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想要联络想要回到最单纯的那时候
谁来理解此刻慌乱的感受
我们曾经那么交心那么的无话不说
时光冻结了再也无法回头
噢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 古道边
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天之涯 旅人没有家
思念的夜伤感伴雨下
长亭外 隔天涯
过去的你还记得吗
天之涯 万般都放下
酒入愁肠再无需牵挂
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那个电影的插曲反正不是城南旧事
《厨子.戏子.痞子》的片尾曲《送别》。朴树演唱的。
❸ 长亭外古道边是哪个电视剧歌曲
是谢贤 刘松仁 米雪演的【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刘松仁看杨恭如 在学校里教小朋友唱歌 他们表演的就是这首歌 后来 在电视剧中反复播放这首歌
❹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曾经出现在哪部电视剧插曲里
【喜乐会】
主演:潘红 恬妞 罗慧娟 林熙蕾 王渝文 刘松仁 林俊贤 黄磊 方中信
主人公方乐遥(潘虹饰)与丈夫(张国柱饰)离婚后,独立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成人。长女宁静自幼对母亲怀有怨恨,认为母亲性格过强,而且因婚外情令父亲弃家而去,所以她为尽快摆脱母亲而匆匆结婚。向往富贵生活的她却处处不如意,丈夫的工厂起火,自己又患肝病,幸亏母亲全力帮助,并把肝脏移植给她,她终于感受到了母亲的真情。次女重生不但脾气性格与母亲相似,婚姻生活也与母亲当年一样,在两个男人之间不知何去何从。三女慕晴在缺乏父爱的单亲家庭长大,颇有恋父情结,与大学老师发生师生恋,热恋她的青年(黄磊饰)为保护她被刺杀……
【潘虹和刘松仁在剧中常唱此歌】
❺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影视作品里的插曲
城南旧事》电影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哪个电视剧的主题曲
《北平往事》 由江苏中天龙影视文化公司出品历史感情剧由王瑞执导,杨捷担任编剧,韩雪、杨若兮、蔡裴琳等人主演。该剧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柔情与战火交织的北平往事。该剧已于2007年10月29日在央视8套首播 。音乐原声:《大雁归》《送别》
❼ “长亭外,古道边.......”歌名是什么
这是李叔同1914年所作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采用美国通俗歌曲作者奥德威所谱《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借鉴了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旅愁》的悲秋思亲的部分底蕴,融入了我们自己的唐诗宋词的苍凉意境。
后来更是由于作为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而风靡至今。
楼上说的“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是林海英《城南旧事》里《爸爸得花儿落了》中的骊歌的一部分。
❽ 找一部电影 或电视剧 里面的插曲有《送别》 就是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头就有葛优和小刚唱的。。。
❾ 长亭外古道边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城南旧事
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影片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缠绕在影片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也就更加令人触目和深省,这也正是影片显得丰富厚重的关键之笔。 但这又不尽然,因为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城南旧事”已经不可能是原来的事情了。她有着小英子童年往事的烙印,但更多的是吴贻弓或者林海音想象中的“城南旧事”,是他们记忆中挥散不去的一瓣瓣心香,是他们情感深处发酵过的一坛陈年老酒,所以他们用自己的心滋润着孕育着那段“城南旧事”。 他们所描述的那个“大时代的小故事”,不再是以痛心疾首的忏悔意识来追忆,而是以一种豁达从容的祥和心态来体味。所以影片中许多的生活细节都洋溢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都保存了一份难得的温馨:像学校的阵阵钟声和孩子们的阵阵歌声,还有那辘轳井,那水车,以及在烈日下吐着舌头的狗和那条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经过他们的艺术渲染和升华便有了生命。
4.幕后制作
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在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英子与疯女秀贞、英子与小偷、英子与乳母宋妈3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 《城南旧事》中,导演对演员的选择和使用是得当的,英子(沈洁)的那双明亮、纯真、迷人、探索的眼睛足以使语言逊色;宋妈的朴实、含蓄、精湛的表演把人们带入那个痛苦的年代。导演没有刻意去追求直接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把力量放在影片的那个无言的结尾。其实影片只表达了两个字“离别”——一个个人物在生活的历程中偶然相遇了,熟识了,但最后都一一离去了。秀贞和妞儿是那样,小偷是那样,宋妈是那样,最后,连父亲也是那样。在影片最后的5分钟里没有一句对话,而且画面以静为主,没有大动作,也无所谓情节,然而却用色彩(大片的红叶)、用画面的节奏(一组快速的、运动方向相悖的红叶特写镜头)、用恰如其分的音乐以及在此时此刻能造成惆怅感的叠化技巧等等,充分地传达人物的情绪,构成一个情绪的高潮。在这种情绪的冲击下,观众会自然地去总结全片给予他们的感受,因而也就达到了感受上的高潮。这个“高潮”并不是导演直接给予观众的,而是在观众心中自然形成的。 清代文学家梁廷楠在《曲话》中说:“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影片《城南旧事》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追求的正是中国美学传统中这一最高境界。 主题曲有两首,知名的那首大家都知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还有一首,估计大家都不记得了。另外一首歌叫作《麻雀与小孩》,作者黎锦晖(1891---1967)。也许网络上还会有人因为相同的问题前来,希望他们在这里能找到他们要的答案。歌词如下: 麻雀与小孩 “小麻雀呀,小麻雀呀, 你的母亲,哪儿去啦。” “我的母亲飞去打食, 还没回头,饿得真难受。” “你是我的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 我家有许多小青豆, 我家有许多小虫肉, 你要吃吃喝喝和我一同走。 我的小麻雀。” “我的好朋友,” “走吧走吧走吧走吧走!”
5.获奖经历
·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 ·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厄瓜多尔第十届基多城国际电影节二等奖——赤道奖
[编辑本段]二、同名小说
1.图书信息
作 者: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 字 数: 99000 页 数: 141 开 本: 大32开 I S B N : 9787020066919 包 装: 平装 定价:13.00
内容简介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让实际不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选自《城南旧事》序言)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初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导演吴贻弓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