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面埋伏》是琵琶曲还是古筝曲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 ,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 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全称为《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萍琵琶谱》)。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② 电影十面埋伏中,琵琶独奏曲中是描写哪场战争呢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③ 电影《十面埋伏》中垓下之战琵琶演奏的曲子是什么
当认识十面埋伏喽
④ 琵琶曲《十面埋伏》讲的是什么
《十面埋伏》首先是“武曲”又叫《淮阳平楚》最早见于《华秋频琵琶谱》(1819)。一般认为描写的应该是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和霸王别虞姬,直至乌江自刎!描写的应该是“垓下之战”。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⑤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哪个电影主题曲
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不是外国那个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于2004年出品的一部武侠电影,由张艺谋执导,金城武、刘德华、章子怡领衔主演。该片于2004年7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两个捕快与一个歌妓的爱情故事。原本歌妓喜欢的是刘捕头,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歌妓发现自己最爱的竟是金捕头,刘捕头则因爱生恨,萌发了杀死歌妓的念头。最后歌妓为了保住金捕头的性命,与刘捕头同归于尽。
⑥ 电影《十面埋伏》里是用琵琶弹得那首《十面埋伏》吗 在线等
你好,你听的很对,不是的,
我也刚听了。这首是新创作的曲子,和琵琶曲十面埋伏没有关系。
如果说真的有关系就只有从2:06秒左右开始的音乐背景中的吉他扫弦伴奏是有些模仿琵琶《十面埋伏》开始的扫弦列阵感觉的的。
看来就是为了电影十面埋伏新创作的曲子
⑦ 电影十面埋伏里用到琵琶的背景音乐都有什么有《新编十面埋伏》么
名字我还真找不到,但是曲子我可以找到,告诉你一个方法吧,在酷狗里面搜索“十面埋伏 琵琶”,就可以了
⑧ 《十面埋伏》是琵琶曲吗
琵琶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简称《十面》。
⑨ 求十面埋伏琵琶曲("见龙卸甲"那个版本,就是有鼓声的)
建议你去中国古曲网找十面埋伏的曲子,中国古曲网里有很多网络里找不到的,曲子很好听。
⑩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谁作的
传统的说法,认为《十面》就是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的乐曲,这当然能够表明一种主观意图。我赞成冯文慈同志《略论十面埋伏》一文(载《音乐论丛》第1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中的观点:音乐作为反映生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应该区别开来。本曲的产生应该是明代边塞战争的历史时期。人们写古代题材却总是用自己对当前现实管理水平的体验和自己掌握的音乐素材来创作的。就其反映生活的客观性而言,作品实际上是反映了明代边塞战争的现实生活。根据之一是主要旋律带有维吾尔北疆《古典可见的特点(带降七度音的调式与曲调上的联系);根据之二是第一段落就有火炮声,而火炮用于军事则不早于宋代末年。不但楚汉相争时没有火炮,就连李芳园所假托的隋代也还没有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