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30年这个八一电影制片厂写一个关于这个潘冬子的故事是哪部电影
潘冬子应该是《闪闪的红星》里面的主角,这部电影应该是在1974年拍摄的而不是1930年
❷ (闪闪的红星)上的潘冬子扮演者真实姓名叫什么
潘冬子的扮演者是祝新运,
1974年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一角,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童星。影片拍完他就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团里最小的演员。1980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深造,大学毕业后他继续回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演员。祝新运相继参加了一系列影视剧的拍摄,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但都不及“潘冬子”影响深远。
祝新运现在仍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并转入幕后开始导演工作。
❸ 老电影《闪闪的红星》:那个小红星“潘冬子”,你还记得吗
才子年少登科,大器何必晚成。有那么一群人总能在小小年纪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比如蒋方舟般的小才女、天生丽质的小童星,仪态甚至不需要岁月底蕴、诗书滋养就气质不凡。如今的网络时代,找到方向红极一时可真容易多了,至少门槛低多了。
童星在逐步发展的新媒体下也养育了一些,细数那些有声有色的小小形象,当年《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绝对算得上,而且几乎是中国当代首个如此大红大紫的童星。那样的年代成名也更为困难,不止要形象好气质好,还得导演见到你,被苛刻的慧眼识中,然后还得入得了中国人民的“法眼”才行,这个机会恰巧就落在饰演者祝新运身上。
祝新运的抉择是很好的一种挽救,他心也很大,舍弃了之前唾手已得的虚名"潘冬子"。反而做回了自己,努力去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奢求其他,尽己所能干好电影这一行业。但当他如此决定的时候,便已经摆脱了所谓的戏份、人生束缚了。了解了祝新运的人生,就会发现他与那个机智潘冬子形象相距甚远,已经不能相互牵绊了。
❹ 潘冬子是电影什么中的一个少年英雄
是《闪闪的红星》影片中的英雄。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剧情简介——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
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让他非常讲义气。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镇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4)八一电影厂潘冬子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潘冬子 演员祝新运
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终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2、胡汉三 演员刘江
胡汉三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凶恶的大土豪。当时,人们激烈反对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沦落,但“坏人活的长”,他总是一再恢复地位。
3、潘行义 演员赵汝平
潘冬子的父亲,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后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❺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1930是什么
是《闪闪的红星》,讲述了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在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祝新运饰)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刘江饰)的统治下。一天,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惶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
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赵汝平饰)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让他非常讲义气。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让潘冬子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5)八一电影厂潘冬子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重要人物介绍
1、潘冬子
演员:祝新运
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疾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最终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2、胡汉三
演员:刘江
胡汉三地主恶霸、返乡团头子、凶恶的大土豪。当时,人们激烈反对他搜刮民脂民膏。他一再沦落,但“坏人活的长”,他总是一再恢复地位。
3、椿伢子
演员:刘继忠
潘冬子的好朋友,他和潘冬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山计划。
4、潘行义
演员:赵汝平
潘冬子的父亲,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后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❻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是什么
1、《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王苹执导的剧情片,由孙道临、袁霞主演,于1958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
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❼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什么讲述了在1930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
故事讲述了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想参加红军的故事: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他的妈妈被敌人残酷地杀害,冬子发誓要为妈妈报仇。
怀着这个心愿他一心要参加红军,于是他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磨练自己……
(7)八一电影厂潘冬子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传唱至今的这首《红星歌》历经岁月的反复淘洗仍历久弥新。《闪闪的红星》里的三首歌曲《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皆传唱一时。
电影《闪闪的红星》伴随这些歌曲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人们追忆往事的符号之一。
这部彩色电影《闪闪的红星》一经上映便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观众的狂热使得《闪闪的红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在八个样板戏占领文艺舞台的艺术贫乏的年代,《闪闪的红星》以其清新、浓郁的抒情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并发自内心地喜爱它。
❽ 《红星闪闪》 潘冬子是谁演的。现在该多大了啊。
《红星闪闪》 潘冬子是祝新运演的,截止2020年11月27日,祝新运五十八岁。
祝新运,1962年生,1974年祝新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演潘冬子一角,出色地刻画了潘冬子机智勇敢,大胆果断,嫉恶如仇的性格特色,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山娃子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的经历,12岁的祝新运因该片一举成名,成为享誉中国影坛的著名童星。
影片拍完他就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成为团里最小的演员。他相继参加拍摄了《萨里玛珂》、《赣水苍茫》、《十天》等影片的拍摄,饰演了一个个真实自然、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形象。
(8)八一电影厂潘冬子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祝新运深情地回忆起往昔岁月。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筹拍《闪闪的红星》。导演李俊安排副导演师伟负责挑选和指导小演员,由于剧本已经把“潘冬子”定位为小英雄,全片几乎所有情节都要围绕“潘冬子”展开,找到能胜任“潘冬子”的小演员很不容易。
师伟在北京市内的一些小学看了100多个孩子,但是一无所获。正巧当时赶上“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汇演,电视台录制了祝新运所在学校排演的文艺节目。
播出时,《闪闪的红星》摄制组一眼看中了祝新运,感觉这个孩子从形象到气质都非常符合“潘冬子”的形象,总导演李俊当即拍板,就是他了。
不过,祝新运当时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进入拍摄现场后,祝新运总是无法入戏。在拍冬子妈被还乡团烧死在草房中的重头戏时,要求潘冬子望着熊熊烈火,流着泪,阻止试图冲进去救自己妈妈的乡亲。
师伟给祝新运说戏,说到伤心处,不禁哽咽起来,没想到祝新运却觉得好玩,一下子笑出声来,导演李俊严肃地批评了他。自那以后,祝新运再也不敢走神了。
❾ 以潘冬子为主角的是哪一部中国儿童红色经典电影
《闪闪的红星》是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由李昂,李俊执导,高宝成、刘继忠、祝新运主演。该影片讲述了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出品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
导 演:李昂 李俊
类 型:剧情
主 演:高保成,刘继忠,祝新运
上映时间:1974年7月
对白语言:普通话
色 彩:彩色
❿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什么讲述了在1930年
单项选择题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该片由李昂、李俊执导,祝新运、赵汝平、刘继忠主演主演。于1974年10月1日上映。
(10)八一电影厂潘冬子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该剧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该片利用电影手段,将许多画面点染成深远的意境,比如,用红军帽上的红星,象征革命和希望,寄托了少年主人公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