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生十大必看电影。
1、《魔戒三部曲》(美国)
内容:比尔伯。巴金斯是位年事已高的哈比族人,在111岁生日那天,他决定离开故乡,并将所有财产都移交给他的侄子弗罗多。巴金斯。不过,比尔伯唯一难舍的是一只可以让持有者隐身的魔戒,可据他说这只不过是个不值钱的小玩意。哈比族的守护者——灰袍巫师甘道夫却对这戒指起了疑心,他拼命研究大量的史册,结果证实他最大的恐惧已经成真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了弗罗多。
2、《放牛班的春天》(法德瑞合拍)
内容: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3、《听见天堂》(意大利)
内容:一个从小失明的孩子,如何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声音剪接师?米可出生于托斯卡尼,从小就热爱电影,因为一次意外,让他必须永远与黑暗为伍,只能到政府规定的盲人的特殊学校就读,然而这一切的挫折直到他在学校找到一台老旧的录音机开始转变,一个崭新的世界为他而展开。然而这个生命中重新点燃的希望却被主张盲人不该拥有梦想的校长硬生生地打断。即使不被认同,米可仍是朝着梦想迈进,他的热情逐渐感染周围的同学,引导着他们重新定义视障者的梦想与能力。
4、《大卫科波菲尔》(英国)
内容:故事描述一位早年丧父的小男孩,因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怕事,童年时受尽继父的虐待,生活苦不堪言。当母亲突然病逝后,他更是历尽艰辛,迫于无奈投身社会,辛劳地工作,饱受旁人的冷言冷语。不过,他披荆斩棘、凭着顽强奋斗的精神,终于名成利就,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到底这位主角怎样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改变坎坷的命运,活出生命的彩虹呢?
5、《怦然心动》(美国)
内容:朱莉·贝克虔诚地相信三件事:树是圣洁的、她在后院里饲养的鸡生出来的鸡蛋是最卫生的、以及总有一天她会和布莱斯·罗斯基接吻。二年级时在看到布莱斯的蓝眼睛那一瞬间,朱莉的心就被他击中了。不幸的是,布莱斯对她从来没有感觉。而且,他认为朱莉有点怪,怎么会有人把养鸡和坐在树下看成乐趣呢?没想到,到了八年级,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对于家庭的自豪感使她显得很有魅力。而朱莉则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也许和他本人一样其实很空洞,毕竟,怎么会有人不把别人对树和鸡的感情当回事呢?
6、《阿甘正传》(美国
B. 有哪些国防教育类影片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拍摄创作的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国防军事题材电影中精心遴选,其中包括《建国大业》《霓虹灯下的哨兵》《南昌起义》《南征北战》《离开雷锋的日子》。
1、《建国大业》是由韩三平、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并执导,唐国强、张国立、许晴、刘劲、陈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09年9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5、《离开雷锋的日子》是由康宁、雷献禾联合执导,吴军、刘佩琦、方子哥、宋春丽主演的剧情片,于1996年3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因一次意外车祸造成雷锋死亡。随后乔安山留下一系列不是雷锋又恰似雷锋的事迹的故事。
C. 找几部适合小学生看的爱国电影
1.《建党伟业》:
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2.《决胜时刻》:
该片讲述了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故事。
3.《我和我的祖国》:
该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于2019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4.《建国大业》:
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5.《飘扬的红领巾》:
影片讲述了二十世纪20年代,香港童子团的团员与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革命考验的故事。
D. 谁能介绍几部好看的儿童军事题材的影片
马其顿电影 洪水 但不能完全算军事题材诶。。
E. 请大家推荐国产的适合小学生看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回看《一个都不能少》 - 电影影评
初中时,在亚洲电视看了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大陆普遍的失学现象是难以有切身理解的,我们的同情也只能是短暂的寄籍,透过无数次的学校集体捐款、参与义工活动、饥馑运动,对中国大陆有需要的人民伸出援手,仅此而已,谈不上有深刻的心灵震颤。在物质丰厚的社会,我们过着便利的城市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大部分人看不见更大部分的社会现实,而我就压根忽略了这部电影中的艰涩、朴拙的生活与面对着的许多没有实则经验的生活问题。《一个都不能少》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切面,这样一个切面不偏不倚落在中国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上,而这个现状是非常可怕且严重的。初看这样的电影并没有甚么东西把我吸引过来,平时看的大制作多了,故对这样电影接触不多,但这绝不是我谢绝现实电影的口实,反而因为我对文化的深爱,在看完贾平凹、苏同、余华的一大堆文字后,对中国大陆贫困农村有更进一步的好奇与探勘的欲望。
电影的背景是中国河北一农村,一个老头儿(高老师)教一班穷苦的农村学生,因要回放假回乡一个月,村长找来只有十三岁的魏敏芝担任代课老师,并答应给她工钱五十块。电影的故事结构极为简单,只有一条发展线,起点是其中一个学生因为她跑得快被拔尖去参加运动会了,魏敏芝硬是不给人,因为她答应了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她被拔去了,这件事令她的心就是放不下来;而另一个学生长张慧科到城里打工去了,又失了一个学生,魏敏芝一连不见了两个学生,不知如何向高老师交代好,于是就决定到城里找张慧科。故事因此由农村场景转移到城里去,展开了魏敏芝寻人的故事。故事十分简单,但所探讨的问题却极为沉重。首先,电影带出了一班纯真的农村儿童,他们没见过世面,在农村里受教,这里有一点很有趣,他们学的东西就是「抄课文」,这还是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的,抄完了再抄,我会问:「这样除了练字外,还能学到些甚么更实质的东西?」,因此可想而知,高老师的学历不高,他所教的就只是把课文一五一十地抄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五一十地抄录,这就算一节课了。这让我难以想象,我们平时修的科目加上课外的有十多科之多,而且老师都经过极为严格的考核才能拿到文凭开课,师资优良,因此对于影片中的高老师的封建式教育觉得极之迂腐,但这或许就是电影所要反映的一个问题:农村教师的学历不足。而让只有十三岁的魏敏芝来当代课老师,这个问题也就更显而易见了。况且,以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带一班学生是不合理的,出了问题难以应付,而本身就会引出更多的问题来,影片中,魏敏芝要到城里去找张慧科,没钱乘公交车出城去,因此领着一班学生去搬砖块赚取车费,这就是一个问题。
另外,影片所勾勒出来的城市面目也令人看了不安,尤其是中国大陆那种习惯成自然的上下级身份,即使是对一个乡村来的小孩子也是如此,影片中魏敏芝到电视台要见台长,那个接待处的女职员对她说话的口气和态度就表明了就种社会阶级性,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这活龙活现就是大陆社会上下级的例子。以前到内地我就有这样的一种经验,我们向一个蹲在路边的「公安」问路,他蹲着抽他的烟,完全把我们当透明的看;更不能容忍的一点是去厕所要收钱,而那个看门口的人口气又大,没钱滚开的嘴脸让我哭笑不得,也不就一元,不是我付不起,而是你不觉得这种现象十分可笑吗?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说:「我们是这样大的一个国家,有资源,有人口,八亿或者十亿,能够同心协力的话,我们在亚洲的情况,哪里会不及日本?由于长期的专制封建社会制度的斫丧,中国人在这个酱缸里酱得太久,我们的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年代久远下来,使我们多数人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气,一切事情只凭情绪和直觉反应,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为价值,都以酱缸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为标准。因此,没有是非曲直,没有对错黑白。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事物的认识,很少去进一步地了解分析。」这种「酱缸」文化即是所有中国人共有的弊病,从这部电影里你就能领教不少,或者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能领教上不少不少不少了。
如想了解中国社会如今的怪诞,可去图书馆找专著来研读,可到研究所听讲师的漫长的讲座,或者更便利的方法是去看看余华的小说《兄弟》,那种中国社会由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光怪陆离,在这本小说中一露无遗。我不想在此谈中国社会问题,这种问题太沉重、太大了,大到我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交给大学的社会系去深讨吧。我们说到电影,电影是以一种纪录的形式呈现社会上的各形各色的问题,像我们身上的第三只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看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一个都不能少》十分简单,它要反映的是如今中国农村的教育问题,当中可看见更多更多的中国问题,这就是电影所能做到的,也是观众所能发现的。影片的结局是个好的结束,魏敏芝的寻人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得到了许多捐献,张艺谋似乎不想抹煞中国人性的存在还没在时代的转变中倾向于麻木,但这不是所有中国贫穷农村所能得到的幸运,还有无数的中国农村儿童在失学与工作之间浮沉。
《美丽的大脚》
丈夫因无知犯罪,被毙了,孩子因病,夭折了。面临人生的苦难,西部农村少妇张美丽悟出了一些道理,她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孩子们身上,请求村长,当上了“孩子王”。
张美丽热情达观、自然真诚、侠骨柔肠、视学生为已出,在土房子里教着一帮子“泥孩子”。她用她那浓厚的地方话教他们识字、造句;她用那跑了调的嗓子笨拙的姿势领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她用她那寸寸柔肠感动和影响了都市丽人夏雨;她用她那铮铮的侠骨给孩子们赢来了资助;她用她那“并遮面”的“情感琵琶”弹奏了一曲爱情的绝唱;她用自己一双“美丽的大脚”谱写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丽的人生”!
张美丽带着一群孩子们连走连唱,跳着飞扬的黄土迎来了北京的志愿者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夏雨。黄土地上的生活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夏雨的人生轨迹,同时也逐步地改变了“美丽的大脚”的足迹。
夏雨不适应穷乡僻壤的艰苦生活,山村里缺水的严重程度令她惊讶,而张美丽的朴实热情常常让她哭笑不得甚至火冒三丈,因为张美丽洗坏了她的名贵大衣。看到真诚而乐观的张美丽,夏雨简直无法想象张美丽的苦难经历。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个女人之间的误会、冲突、理解、感动通过一件件平静如水,细腻入微的小事展开,张美丽的形象也随之丰满和生动,夏雨在不知不觉中被张美丽的美丽的心灵所震撼。当丈夫来接她回北京的时候,夏雨终于选择了黄土地,选择了朴素和真诚,因此跟丈夫闹得不欢而散。夏雨怀孕后,张美丽送夏雨回北京生孩子,可是夏雨却悄悄做掉了孩子返回了山村学校,张美丽把夏雨背在背上,边哭边骂。作为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农村妇女,能有自己的孩子是最大的幸福,张美丽无论如何想不通,夏雨怎么会不要这个孩子;夏雨趴在张美丽的背上也哭了,她无法把自己对婚姻前景的不祥预感告诉这个淳朴的女人,正是为了避免孩子将来的不幸,自己才不得不忍痛放弃。两个生活经历完全不同的女人,此时,却用相同的泪水述说着心中相同的痛苦,表达着对孩子,对生命同样的渴望,那一刻,她们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心灵中最本质的情感完全融合在了一起,闪耀出最美丽的人性光芒。
为了给孩子们买电脑,她四处求人,好话说尽。当她求到村里的一名“大款”时,“大款”说只要她一口喝下一瓶白酒就可以资助时,张美丽毫不犹豫,一口气喝下一瓶“二锅头”,此时的张美丽绝对是一名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女英雄。
志愿活动结束了,夏雨也从“黄土大学”“大脚班”毕业了,她在这里,体验了情感的秘密,理解了生活的本质,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出于感激,夏雨请张美丽和孩子们去北京看看。张美丽带着孩子们也带着自尊和自卑混杂心情来到了北京。面对都市的现代化和都市一些人的例慢和偏见,张美丽情绪激动,语重心长地给孩子们讲了一番改变贫穷,改变人生命运的话语。
在世俗和文化的桎梏里,作为“第三者”的张美丽和电影放映员王树之间的感情也表现得颇为辛酸和有趣。随着剧情的发展,张美丽无可奈何地诀别了那段甜蜜而苦涩的爱情。
一次偶然事故,张美丽生命垂危。张美丽像平静地接受人生苦难一样接受了死亡,面对死神,她微笑地说,人,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一定要笑着离开……
孩子们用哭哑的嗓子唱着凄凉的儿歌为她送行;夏雨用满面泪水和她告别;王树雕塑般地坐在村口,默默地为她守墓……“美丽的大脚”足声远逝了,余音无穷……
她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乐观。
http://ke..com/view/298295.htm#4
F. 有普及青少年国防教育知识的儿童系列电影推荐吗
周永旗导演的《大国小兵》
G. 急求适合小学生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
1、《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
2、《林则徐》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3、《闪闪的红星》八一电影制片厂
4、《万水千山》 八一电影制片厂
5、《革命家庭》 北京电影制片厂
6、《狼牙山五壮士》 八一电影制片厂
7、《鸡毛信》上海电影制片厂
8、《平原游击队》长春电影制片厂
9、《铁道游击队》上海电影制片厂
10、《地道战》 八一电影制片厂
11、《地雷战》 八一电影制片厂
12、《红色娘子军》 八一电影制片厂
13、《英雄儿女》长春电影制片厂
14、《甲午风云》长春电影制片厂
15、《上甘岭》 八一电影制片厂
16、《南征北战》八一电影制片厂
17、《烈火中永生》 北京电影制片厂
18、《洪湖赤卫队》 北京电影制片厂
19、《渡江侦察记》 八一电影制片厂
20、《白求恩大夫》 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
21、《野火春风斗古城》八一电影制片厂
22、《啊摇篮》 上海电影制片厂
23、《火烧圆明园》中国电影合拍公司、香港新昆仑影业公司
24、《开天辟地》上海电影制片厂
25、《南昌起义》上海电影制片厂
26、《长征》广西电影制片厂
27、《西安事变》西安电影制片厂
28、《开国大典》长春电影制片厂
29、《毛泽东和他的儿子》 潇湘电影制片厂
30、《雷锋》八一电影制片厂
31、《周恩来》 广西电影制片厂
32、《孙中山》 珠江电影制片厂
33、《焦裕禄》 峨眉电影制片厂
34、《蒋筑英》 长春电影制片厂
35、《聂耳》上海电影制片厂
36、《大转折》 八一电影制片厂
H. 小学低年级小朋友推荐看什么军事题材的影片
如果是看动画片,看《帽儿山的鬼子兵》也是不错的!
I. 有那些适合小学生看的抗日题材的电影
一,七七事变 该片有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95年拍摄,讲述了60多年前那场打响抗战第一枪的战役。1937年7月7日日本的中国驻屯军在未通知中国北平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在国民革命军驻地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入夜后声称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国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遂于晚上八时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219团(团长吉星文)反击。事件后第二天共产党便发表抗日通电,要求中华民国政府尽快履行在西安事变时的承诺。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宣布准备应战和必要时守土抗战到底的决心。7月28日、7月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中国抗日战争(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影片成功的塑造了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一批爱国将领的形象,表现初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用于反抗的精神。
二,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调集大量部队涌向了津浦路和陇海路的枢纽、中国南北交通的中心之一——徐州。著名的徐州会战就此打响。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台儿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既是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一个战略据点,又是运河的一个咽喉要道,是徐州的门户。
日本人深知台儿庄的重要性,派出矶谷师团从山东的徐州南侵,企图迅速拿下台儿庄,然后渡过运河包抄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的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附近集中了40万人的优势兵力。
3月下旬,矶谷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国民党守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日军猛攻三天三夜,才冲进城内。城内中国守军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
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翁中捉鳖。
4月初,外围部队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并集中优势兵力向矶谷师团发动猛攻。城内的日寇一面疯狂抵抗,一面向板垣师团求救。但赶来救援的板垣师团在向城一带遭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被歼灭3000余人。
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竟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4月6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了全线出击。由于中国军队的优势兵力难以在城内展开,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矶谷见大势以去,便率残兵仓皇逃走。
台儿庄战役以国民党军队的胜利宣告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人左右,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取得的一次大胜利。
三,铁血昆仑关 昆仑关之战是中国最为精锐的德式机械化第五军与日本彪悍的第五师团间进行的一场巅峰的对决。
四,太行山上
故事:太行山上浴血杀寇
电影《太行山上》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领刚刚改编完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程。
J. 适合孩子 国防题材的电影
扶我上战马的人、少年彭@德@怀,少年邓恩铭,小骑兵历险记,都是很不错的,适合小孩子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