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九艳阳天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故事发生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
2. 电影柳堡的故事,柳堡在什么地方
影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江苏省宝应县柳堡地区终于解放的故事。
3. 电影《柳堡的故事》演付班长的演员如今多大年龄了还在吗
四班副班长李进(廖有梁 饰)
廖有梁 Youliang Liao
性别: 男
生卒日期: 1937-10-28 至 1999-04-23
出生地: 中国,上海
职业: 演员 / 副导演
4. 悬赏20-电影《柳堡的故事》在哪可以下载
修改一下
mms://61.163.231.115/movie/movie20040819001.wmv
mms://61.163.231.115/movie/movie20040819002.wmv
5. <柳堡的故事>是在哪取景拍的
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
6. 电影柳堡的故事,柳堡在什么地方
影片改编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江苏省宝应县柳堡地区终于解放的故事。
7.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柳堡地名的来历
柳堡这个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叫留宝垛、留宝头。地方老百姓当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
柳堡本名留宝,从前只是水中一块很大的垛子,传说有位武状元前往镇江上任,船过运河忽遇恶浪,险些沉没。便改道内河,经留宝垛时风平浪息,状元郎抬头观看,见此地花香鸟语,水肥草美,是一个风水宝地,心中大喜,就留下腰佩的御赐宝剑,以镇邪避灾。从此,便有了“留宝”的名字,直至抗战年代,当地党组织领导人见留宝遍地柳树,宛如绿色堡垒,守卫家乡,遂改名叫“柳堡”。 柳堡镇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后来正式成为永久性的地名,这在中国当代还不多见。扬州拓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扬州市柳堡镇。
柳堡镇人文荟萃。民国16年,现代著名的佛学大师演培在柳堡镇福田庵为僧。演培先后多次在海内外弘法、讲学、著书,1963年定居新加坡。演培特别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在1986年和1992年两次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授予公共服务勋章和公共服务星章。1995年5月,他随新加坡佛教界代表团访华,受到了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热情接待。
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柳堡镇有154名先烈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如今走进柳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桥梁都冠有烈士的姓名。1992年10月,宝应县纪念建县1230周年时,《柳堡的故事》作者胡石言和电影中“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国家一级演员)重返柳堡时,胡石言介绍了《柳堡的故事》创作经过,为我们讲解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他说:“我写《柳堡的故事》完全是出于真人真事。1943年冬,我们新四军1师3旅7团在宝应开展抗日游击战。当时,19岁的副班长徐金成向我汇报:‘首长,我很想开小差。’‘为什么?’我十分诧异。他说:‘我爱上了房东家的姑娘二妹子,她也很爱人,我不想跟部队走了,我想留下当民兵。’我说:‘军人不能和老百姓谈恋爱,你们约定没有?’‘没有,我怕哪天吃颗花生米,牺牲了,害她白等。’1945年9月,这位侠骨柔肠的小战士在丁蜀山战役中牺牲了。1949年南下,他的战友特意绕道刘坝头告诉老房东,姑娘这才出嫁。每想起这件事,我就不能平静。我想,我们的战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不仅献出了自已的生命,也牺牲了他们的爱情。我决心用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创作了小说《柳堡的故事》。”胡石言老人还说:“柳堡这个地方原来叫留宝垛、留宝头。地方老百姓当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位状元南下赴任,因大运河上匪夷为患,改走东荡,行至此地突遇风雨,便在岸边插下宝剑系船,雨后开船把宝剑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宝。1943年我团驻军在这里时,名为刘坝头,沿河尽是大柳树。当时我任团《战斗报》主编,副班长徐金成是一营二连通讯组长。我创作小说认为这个故事的风格与标题应该既是战争的,又是抒情的。‘刘’便改为‘柳’,‘柳’字多情,但‘坝’字没有兵昧,所以改写成‘柳堡’。后来小说《柳堡的故事》于1956年拍成电影,导演王苹大姐问我柳堡是否真有其地,我说就是宝应的刘坝头,因而摄制组来这里拍了两个月的外景。”
柳堡镇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后来正式成为永久性的地名,这在中国当代还不多见。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由电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二妹子”而得名,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光荣集体。该民兵班成立于20纪纪50年代,已有40多年的光荣历史,全班现由11名女青年组成,其中党员2名,团员9名,平均年龄21岁。多年来,“二妹子”模范民兵班成员不断增加,班长先后换了12任。但她们牢记使命,按照“继承传统做新人,爱军习武做能人,两个文明建设做带头人”的要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绚丽的青春之歌,是全省基层组织的先进典型。《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东海民兵》,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县几十家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她们的先进事迹。全班先后86次受到省、市、县表彰,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2001年5月4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二妹子”民兵班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同年9月10日,共青团江苏省委、省军区政治部联合通报了她们的先进事迹。2001年12月4日又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授予“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荣誉称号。2002年7月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为省“三八”红旗集体标兵的荣誉称号。
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与“南京路上好八连”、天安门国旗班等先进集体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二妹子”模范民兵班的姑娘们踏着当年二妹子的足迹,用自己的情和爱、血和汗续写着一个个柳堡的新故事。
8. 电影《柳堡的故事》的主题曲九九艳阳天原唱是谁
《九九艳阳天》的原唱是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
九九艳阳天
歌曲原唱: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
填 词:胡石言,黄宗江
谱 曲:高如星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儿转哪,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
风车呀风车那个咿呀呀地个唱呀,小哥哥为什么呀不开言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想把军来参
风车呀跟着那个东风转哪,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
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哪,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告诉小英莲
这一去呀翻山又过海呀,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细听我小英莲
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
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只要你胸佩红花呀回家转
啊……啊……啊……
《九九艳阳天》是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黄宗江作词,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孙佩华演唱。
《九九艳阳天》是高如星24岁时为《柳堡的故事》写的插曲,歌曲描写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电影写出了爱情与军规的矛盾,所以遭到了批判。60年代初,政治气候有所回暖,本子就拍成了电影,但在“文革”前夜又遭到批判。
这部电影与《北国江南》一起成了政治气候的风向标。“文革”时,造反派对高如星突击审讯,威逼高如星交代“苏修特务”罪行,交代写《九九艳阳天》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肋骨被打断插进肺里,不久肺部感染化脓,创伤部位发生癌变。
《九九艳阳天》是超越一般电影的插曲,歌曲描写了冬九九结束时的初春美丽景色,成为纯朴、真挚、缠绵爱情的象征。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电影放映过程犹如起了教唱作用,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 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电影歌曲,其歌词大量运用了民间的素材和民歌中赋比兴、问答和重复等表现手法,让整首歌曲充满活泼的生命力,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