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贺绿汀是哪个时代的
贺绿汀(1903-1999) ,原名贺楷,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⑵ 贺绿汀创作《幽思》的历史背景
这首曲子创作于1937年初上海(1903年出生,当时他34岁),当时国内形势应该还算较为缓和(7月7日才爆发卢沟桥事变),特别是贺绿汀在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从事电影配乐工作,应该算个人职业生涯非常辉煌的时期,收入、地位应该很体面。
贺绿汀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34年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他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一曲成名,学校将他改为公费。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译著。百代唱片公司为他的得奖作品灌制唱片发行海内外。
1937年初,时任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从事电影配乐工作的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出了一首优美的长笛独奏《幽思》。这首乐曲采用了传统的中国五声调式旋律与典型的奏鸣曲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结构完整、旋律优美、情趣高雅,表现出情景交融的极高艺术境界。乐曲中插有两处极为精彩的华彩乐段(cadenza),其内涵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流畅自如的演奏形式充分地展现了长笛高超的演奏技艺,美轮美奂,至今仍是中国长笛音乐华彩乐段创作与演奏的典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即1938年后,贺绿汀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郑州、西安等地演出,宣传抗日。在山西临汾,他在煤油灯下创作了不朽的抗日战歌《游击队歌》等一系列曲目,鼓舞了抗日热情。
⑶ 贺绿汀创作了什么歌曲
贺绿汀,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作品体裁多样,在中国有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伟唱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等。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仍家喻户昴,久唱不衰。贺绿汀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他作的,根据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为ABA再现三段体。A段幽悠潇洒,两支结合在一起的复调旋律,犹如两位牧童在骑牛温游,信口对吹,无拘无束。B段活泼欢愉,A段复调定法改变为和声音型伴奏的主调音乐。这首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中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贺绿汀童年时接触民间乐器和风琴。
年表
1924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钢琴、小提琴及音乐理论。
1926年毕业后在中学任音乐教员。
1927年参加广州、海丰起义。
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黄自学习作曲。
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别获俄籍作曲家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二等奖。
1936年任明星电影公司音乐科科长,为《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10多部电影写配乐与插曲。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华北和重庆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有《游击队歌》、《保家乡》、《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
1940年在重庆任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
1941年参加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
1943年到延安任五省联防军宣传队音乐教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团长,创作有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创作有歌剧《长征》(合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库》、小提琴曲《百灵鸟》、电影音乐《宋景诗》等。贺绿汀创作的音乐体裁广泛,艺术性强,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在音乐创作的同时他还译著《和声学理论与实践》,撰写了大量富于建设性的音乐评论和理论著作。
⑷ 盗墓笔记电影葬礼上唱的戏曲叫什么
盗墓笔记电影葬礼上唱的戏曲调子是四季歌的调子,只是把歌词改了,歌词如下:
浮生若梦梦浮生,真作假时假亦真。
人生如镜镜映人,但愿是影避凡尘。
花开花落为常道,镜花水月不需寻。
回首空门圣灵起,本是无邪带点真。
《盗墓笔记》是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南派泛娱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动作探险片,由李仁港执导,井柏然、鹿晗、王景春、马思纯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醉心于古建筑的吴邪在三叔的带领下,与张起灵、阿宁、潘子、王胖子,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冒险故事。
⑸ 贺绿汀介绍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在近80年的音乐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乐活动与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 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歌曲创作,其亲切上口的旋律与鲜明的时代感使他成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贺渌汀,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 、贺揩等。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东乡。1923年春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音乐 、绘画 。并与同好组织国乐研究会、国乐团,开始了早期的音乐活动。1927年参加了广州起义 。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澎湃领导的东江特委会宣传部工作,创作了《暴动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1934年,以《 牧童短笛》、《摇篮曲》获俄罗斯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比赛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从此为乐坛瞩目 。同年应明星影片公司之聘,进入电影界 。此后,他一面在音专继续学习,一面以电影音乐工作为中心,为左翼进步影片《船家女》、《乡愁》、《都市风光》、《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以及话剧《复活》、《武则天》等配乐,创作了《摇船歌》、 《春天里》、《秋 水伊人》、《怨离别》等电影、话剧插曲,以及《心头恨》、《谁说我们年纪小》、《清流》等歌曲。这一时期的电影歌曲创作显示了贺绿汀在旋律创作上的天赋以及他良好的学院派作曲基础。如电影《马路天使》主题歌《天涯歌女》,采用了江苏民歌的因素,听起来委婉清丽,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女的纯情。《春天里》的旋律非常简洁,节奏明快,情趣盎然,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失业青年的乐观精神。《秋水伊人》的旋律则优美典雅,具有浓烈的都市气息和抒情性,是当时风靡上海的“流行歌曲”。这些作品反映出贺绿汀在作曲方面的突出才华。
1937年“八一三”前后,贺绿汀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入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后随厂迁重庆。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员期间他创作了《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游击队歌》、《干一场》等,特别是作为演剧一队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游击队歌》,在敌后根据地和大后方得到广泛流传。从武汉到重庆以后的两年间,他的创作又取得新的进展,并趋于多样化。除为影片《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等配乐外,还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合唱《胜利进行曲》(之二),格调清新、富于泥土气息的无伴奏合唱《垦春泥》,戏剧性的朗诵调《嘉陵江上》,民谣风的抒情曲《阿侬曲》以及笛子独奏曲《幽思》,管弦乐《晚会》等。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题材上更加贴近时代的脚步,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革命热情与强烈的使命感,也使他成为左翼文化阵营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如著名的《嘉陵江上》,曲作者运用了西洋歌剧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写法,并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寄托了对失去的家乡---东北三省的怀念,表达了坚决打回老家去的抗日决心。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前往华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部、新四军鲁艺文工团工作。1943年夏抵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随后又负责筹建中央管弦乐团及华北文工团等。在新四军和初到延安的近三年中,他把音乐活动的重点放在培训音乐干部方面。到联政宣传队后,他的创作以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斗争、新型的官兵关系为主要内容,追求音乐的通俗性和对歌舞剧形式的探索,以及用专业手法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构成了他在这个阶段的创作特色。《前进,人民的解放军》、《露营歌》等战士歌曲,以及管弦乐《森吉德玛》都曾受到战士和群众的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从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1999年4月27日二十时十五分,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六岁。他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在中华大地。
⑹ 贺绿汀的作品有哪些
《牧童短笛》、《摇篮曲》、《游击队歌》、《森吉德玛》、《晚会》等。
1、《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
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2、《摇篮曲》
作于1934年,原为钢琴独奏曲。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母亲在婴儿的摇篮边,轻轻地吟唱摇篮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入睡的情景,给你以温暖之感。
第二段仿佛描写母亲因为想到孩子未来的生活情景而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把婴儿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描绘得十分形象。获得二等奖。后来作者曾把它改编为大提琴独奏曲。
3、《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是上海乐团合唱的歌曲、贺绿汀作词及编曲,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曲。
1993年6月5日,该歌曲获得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优秀曲目。
歌词: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4、《森吉德玛》
《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流行于内蒙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森吉德玛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对姑娘坚贞不渝的爱情。
歌词:
从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乐曲嗬,从你的内心里倾吐出温存细语嗬,想起了你的聪明智慧,啊,森吉德玛纵然提着黄金的水桶,何处寻觅。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东海的水还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获得再生,啊,森吉德玛但愿我们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还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聪明才智。啊,森吉德玛就是从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还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聪明灵巧。啊,森吉德玛今生不能相聚来世也要同欢。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5、《晚会》
原名《闹新年》,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1940年改编为管弦乐曲,并通过电台对苏联播出,深获好评。1943年作者在延安对乐曲作了修改。
1949年作者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编成一部管弦乐组曲,《晚会》为其中一首。乐曲如标题所示,描绘了人们欢天喜地举行晚会庆祝胜利的情景。
全曲共分为六段,后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复。在第三段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间锣鼓的节奏,使欢乐的情绪达到高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贺绿汀
⑺ 贺绿汀的个人经历以及代表作是怎样的
(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曾在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随黄自学理论、作曲,选修钢琴。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俄国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获头奖和名誉二等奖。同年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电影《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配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在当时广为流传。抗战时期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至重庆从事音乐工作,此时创作的《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歌曲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43年赴延安,筹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又创作了管弦乐小品《森吉德马》、《晚会》及合唱、秧歌剧等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继续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在创作上也有各类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问世,并出版了《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⑻ 贺绿汀简介
贺绿汀,(1903-1999) 湖南邵阳市邵东县人。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抗战期间,他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艺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是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