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摩托日记》中主人公骑摩托车都经过了哪些国家 各有什么见闻能列举一下么谢谢~
智利 阿根廷 秘鲁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应该是这个顺序,因为从前面看出,他是沿着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穿越的。
经过阿根廷和智利边境时,他们望着满眼山清水秀的美景,说着几时厌倦旅游时到此地开诊所的梦想,这时候镜头是明亮的,心情是开朗的,似乎更加美好乐观的前程正在逼人而来。只是到了那个重病的老妇人家里,色调突然变得灰暗起来,格瓦拉第一次在旅途中接触到这个世界悲哀无奈的一面,那一份闲情逸致也逐渐转变成为对南美人民苦难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在他们面对那对矿工夫妇迷茫伤感的眼神的时候,那种对习惯了健康向上的生活画面的心灵的巨大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感到“忽然间对这个世界陌生起来”。
在秘鲁麻风病区的那一段工作经历对他的人生无疑更具有启发和深省的意义,我甚至觉得这是导演在有意地与基督联系起来,因为基督也有过相似的与麻风病人相处的经历。格瓦拉的身份从此也被赋予了救赎者的神圣意义,从这一点上说,所有关注现实苦难的伟大人物都是一致的。当他奋力游过那条大河的时候,不仅仅完成了挑战个人极限的壮举,更进行了一次消除人为制造的鸿沟的精神之旅。
㈡ 摩托车的电影有哪些
暴走战士
剧情介绍:
阿华性格反叛,生活中唯一可以给予阿华满足感就只有赛电单车,但一次失误令他遭到一生中最严重的意外,昏迷了十天才苏醒。那次意外不仅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也使他信心尽失,无法重拾往日雄风。在康复期间,华明白女友阿仪才是他最关心的人,于是他厌弃赛车,与好友嘉乐合股经营电单车修理生意。但好景不长,嘉乐不幸意外身亡,要华悲痛欲绝之余产生重新面对自己的勇气。
车舞狂沙
剧情介绍:
在墨西哥的塔咖提,每年都会举行巴扎1000汽车拉力赛,虽然没有达喀尔拉力赛久负盛名,但这项以艰苦和危险著称的多车种拉力赛仍吸引了不少汽车运动爱好者的前往,并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Indy 500和Daytona24小时赛事齐名,在世界汽车竞技运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巴扎1000拉力赛整个比赛路程穿越墨西哥巴扎半岛,沿途路况崎岖、恶劣,如同近代蛮荒的美国西部,荆棘丛生,黄沙遍地,所有的危险都不可预知。为捕捉墨西哥沙漠和惊险比赛的珍贵镜头,摄制组动用了55部摄像机,4架直升机和4台车载摄像机,由80多人拍摄完成。
巴扎1000拉力赛有近千人参加,本片取材于2003年赛事,片中的车手不乏声明显赫的历届冠军,包括曾6次夺冠的罗比·戈登、被业内誉为“世纪车手”的马里奥·安德列蒂、年少时便步入车坛的吉米·瓦塞尔和和“摩托王子”麦克·麦考伊。他们的身手让比赛的精彩层出不穷。
越野狂飙
剧情介绍:
俩兄弟克服了生理和心里上的困难,同心协力在一场名为“suppercross(超越)”的摩托车赛车比赛中获得了胜利。但随后由于在对生活的选择和俩人是否要成为竞争者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卡莱尔要比他的弟弟基普小心谨慎的多。虽然基普很有天分,但却时常出危险。当哥哥卡莱尔成为了一名受全额赞助的车手后,兄弟二人的矛盾愈加明显。由于没有人赞助,基普只能独自一人训练。但当一场意外事故结束了基普的赛车生涯后,他和哥哥同时认识到了他们必须先将冲突放一边,共同努力帮助卡莱尔战胜其他选手,赢得比赛的冠军。
狂飙少年
剧情介绍:
斯缪克(劳伦斯·费许朋饰)是一名出色的摩托车手,被人尊称为“卡利之王”,他还开了一家地下的摩托车俱乐部,每到周末,那些白领们就来到这里,脱下他们的西装领带换上全套装备及头盔,享受飙速的快感。 但是今年不同了,一个年青的摩托车赛车手科德(德里克·卢克饰),正以惊人的表现挑战着斯缪克的领袖位置。一年一度的公路摩托车大赛就要开始了,斯缪克和科德都要在这次大赛上证明自己的实力。
恶灵骑士
剧情介绍:
曾经,为挽救垂危父亲的生命、保护青梅竹马的女孩洛克希安妮(伊娃·门德斯),他用灵魂为代价与恶魔进行了交易。而如今,已成为摩托车特技巨星的他,约翰尼·布雷泽(尼古拉斯·凯奇),却丝毫不知自己将为多年前的交易付出不可想像的代价,恶魔已经前来取回属于它的东西......
白天,约翰尼是个强悍的特技骑士,不断挑战史无前例的飞跃距离,是万千观众欢呼的对象;但到了夜晚,在血之契约的诅咒下,他则被魔鬼附身,被迫化身为恶灵骑士,世上唯一一个自如通行于人间与地狱的异类。一身皮装,身体化为骷髅,布满刺钉的肩头斜披着熊熊燃烧的锁链,约翰尼在黑夜中骑乘着闪耀地狱之火的摩托车横行街头,替恶魔追捕那些溢出地下世界的穷凶极恶之徒。
痛苦万分的约翰尼虽然被迫为恶魔执行任务,并远离一生挚爱--已经成为新闻记者的洛克希安妮,但胆气十足的他毅然决定直面自己的悲剧命运,让地狱的诅咒成为力量之源,向那些早该下地狱的混蛋索命,保护无辜的平民!猎捕恶鬼的新一代赏金骑士由此诞生,他将用自己的生命誓死执行非法正义……
阿郎的故事
剧情介绍:
影片故事比较简单,却充满了浪漫的悲剧色彩,极富戏剧张力。剧情讲述富家女波波不顾家庭反对,嫁给了摩托车手阿郎。后发现阿郎沉迷于赛车根本无暇顾及她,在她临产时,阿郎却因非法赛车撞死警察而入狱。波波母亲串通医生假称婴儿已死,把她骗去美国。阿郎出狱后为以前的行为深为后悔,于是从孤儿院找回儿子波仔,二人相依为命。10年后,已有未婚夫的波波回港做生意,始知儿子已长成一个少年赛车健将,她欲征得阿郎同意带儿子赴美。内心仍然爱着波波的阿郎为争取和波波复婚的诚意,不顾年纪和身体状况参加车赛,却在即将胜利之际因旧病复发而车祸身亡……扮演阿郎的周润发在本片中的演技十分老练,细腻地演出了对儿子的一腔父爱,以及渴望与妻子复婚的美好愿望,获第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摩托日记
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有关于年轻时的格瓦拉的真实的故事,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
1952年1月,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罗德里格·德拉·塞纳)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
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的颠簸与艰苦,但他们仍继续前行,体验着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员。这段旅程最开始也许还只是新奇的冒险,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们旅行的基调也就完全改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异的事物不断地转变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的所见又使他们质疑所谓的被经济定义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对格瓦拉日后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直接激发了他日后成为一位叱咤一时的革命者。
㈢ 摩托日记的剧情简介
电影讲述了一次南美旅程如何激发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观,使得革命热情开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长。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Gael García Bernal 饰)当年23岁,意气风发,踌躇满怀,是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他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和朋友艾伯特踏上了拉丁美洲的长长一串旅途中。他们骑上摩托车,风驰电掣的出发了,却不料摩托车很快就报了废。但这却一点没有影响年轻人的激情,二人靠搭便车来完成剩下的旅程。穿过拉丁美洲古老的文明遗址,穿梭于各个国家各色人群中间,他们开始真切感受到社会的真相、生活的苦难。当深入到亚马逊河流域的麻风病人区时,他们被所见所闻深深震撼。切格瓦拉开始思考宏大深奥的命题:人类、社会、经济、文明,人类的苦难、快乐的定义.
㈣ 摩托日记电影
摩托日记_hd.mp4
㈤ 电影《摩托日记》
盖尔·加西亚·埃布尔纳 Gael García Bernal
男,生于1978年11月30日,墨西哥
星座:射手座
㈥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分别是由那个国家拍摄的
《哈利波特1-8》都是在英国拍摄。
英国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无论是书中的故事和魔法世界,还是系列电影的取景,都发生在这里。
具体取景地:
1.艾维克城堡:
霍格沃茨城堡、魁地奇课霍格沃茨城堡的外形。
2.女贞路4号:
故事最开始的地方,德思礼一家的居住之地。哈利在这栋房子里睡在楼梯间,也是在这栋房子里收到了第一封来自霍格沃茨的信件。
3.伦敦动物园的爬虫类动物馆:
德思礼一家在达力11岁生日时,把哈利也带上一起去了动物园。哈利在那里,第一次发现自己拥有能和蛇对话的能力。
4.勒顿豪集市:
对角巷的取景地之一,现实中,勒顿豪集市是伦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早在14世纪就在卖肉类和鱼类食品
(6)摩托日记哪个国家拍的电影扩展阅读
其中在《哈利波特》学校中,霍格沃茨大礼堂的取景地是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食堂,霍格沃茨图书馆取景地是牛津大学波德莱恩图书馆,霍格沃茨走廊取景地是格洛斯特教堂的回音廊,霍格莫德车站取景地哥斯兰德火车站。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由美纳兄弟电影公司将JK罗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说改拍成的八部电影,讲述的是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部讲述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巫界大战中被迫逃亡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㈦ 需求电影 《摩托日记》和《切格瓦拉》 预告片
摩托日记
http://video..com/v?word=%C4%A6%CD%D0%C8%D5%BC%C7+%D4%A4%B8%E6&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切格瓦拉
http://video..com/v?word=%C7%D0%B8%F1%CD%DF%C0%AD+%D4%A4%B8%E6&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㈧ 电影《骑士日记》(又名摩托日记)的故事背景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阿根迁的罗萨里奥市,少年时代曾与当地名门闺秀奇奇娜相知相恋。随后,他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大学毕业后,在墨西哥行医期间,切的生活发生了转变--因为他结识了古巴革命者菲德尔·卡斯特罗。
1956年11月25日,切作为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远征古巴。经过2年多奋战,起义军终于夺取了古巴全国政权,切·格瓦拉先后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他出席联合国大会,并出访世界各国,成为当时全世界关注的新闻人物。在访问中国期间,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和彭真等领导人。然而,就在切成为风云人物之际,他却突然从政坛神秘地消失了--此时是1965年4月。
1952年1月,年轻的格瓦拉和他的朋友艾伯特从阿根廷开始了他们漫游拉丁美洲的旅程。那个时候的格瓦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只有23岁,还是一个主攻麻风学的医学院学生。而艾伯特(罗德里格·德拉·塞纳)是一个只有29岁的生物化学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的兴趣使他们驾着诺顿500开始了八个月的旅程。
尽管一路上经历了不少的颠簸与艰苦,但他们仍继续前行,体验着旅途中的欢乐与艰辛,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救火做消防员。这段旅程最开始也许还只是新奇的冒险,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他们旅行的基调也就完全改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各异的事物不断地转变着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而在亚马逊河深处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的所见又使他们质疑所谓的被经济定义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对格瓦拉日后的转变有着一定的影响,也直接激发了他日后成为一位叱咤一时的革命者。
㈨ 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拍的名字叫《回归》
You'll Be Back是不是英文名字?也是西班牙拍的,在02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