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陈新的简历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参加革命,开始从事党的文艺宣传工作。先后在少共陕西省委唱歌队、陕西省锄头剧社、人民剧社任演员。
1939年—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学习戏剧、音乐。1941年2月调至延安县民众剧团分团。任党支部书记、剧务科长、生活管理大队长,兼导演、演员、音乐员。1948年调延属地委宣传部宣传组,与韩起祥同志合编了《胡匪暴行》、《救灾》,改编了《王贵与李香香》等陕北说书段子。1950年,第一次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陕北牧歌》的电影拍摄。1951年任延安文工团团长。
1956年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做筹建工作,后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学习电影工艺,参加了《党的女儿》、《地下尖兵》、《不拘小节的人》等摄制工作。
1958年学成归来同年建厂,任制片主任等职。组织参与拍摄了《雪海银山》、《碧空银花》、《巴山红浪》、《尚小云舞台艺术》、《红梅岭》、《奥金玛》、《渔岛怒潮》、《军歌嘹亮》、《黑面人》、《阿勇》、《三关点帅》、《李清照》······等影片,先后参演影视片20余部。
1949年至今先后在《延河》、《解放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文化》、《影协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十余篇。1985年离休后,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延河支队》、《南泥湾》。晚年撰写了万言回忆录《我心中的歌》。
Ⅱ 有一个叫二刁蛋的是哪一部老电影的人物
渔岛怒潮
《渔岛怒潮》是由张景隆导演、刘继与郭殿昌主演的一部电影。
故事梗概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1947年春天,龙王岛的人民欢庆丰收。赶小海的春华在礁石的沙窝里拾到一个红圈牌烟盒;儿童在小白鞋家又查出同样牌子的烟头;村中出现了迟龙章反攻倒算的黑帖子;王四江在海上捕鱼时又遇到了土匪。这前后发生的一切怪现象,使渔救会长王四江心中很不平静。迟龙章把民兵队长二虎抓去做人质,以此胁迫归还他的财物。王四江在思考着对策。他召集村民们开会,号召人们要以牙还牙。迟龙章的叔叔迟老拐被吓得愿只身去怪石岛领回二虎他们。迟龙章被迫放回二虎。根据战局需要,我们的部队暂时撤离了龙王岛。迟龙章随即配合敌海战连窜犯回岛,反攻倒算,顿时搞得龙王岛鸡犬不宁。铁蛋为营救被迟龙章抓走的儿童团团长王海生,炸死了小白鞋。村里的工作由刚入党的刘三嫂负责。铁蛋按刘三嫂的话,同儿童团一起贴传单,配合武工队严惩叛徒李慧生。迟龙章为查出村中的共产党,追查打死伪村长的人,将全村人抓到海边,声称不说出村中的“独立营”,就铡死大贵。老油工为救大贵,壮烈牺牲。迟龙章恼羞成怒,下令屠杀无辜的乡亲们,铁蛋毅然挺身而出,保护全村群众。铁蛋以假口供骗迟龙章派出大批兵力去“围剿”大龙山。敌人中计,铁蛋被迟龙章杀害。在龙王岛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解放军重登龙王岛,迟龙章中弹掉进大海。龙王岛回到了人民手中。
Ⅲ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春芽子的扮演者是谁
刘继忠
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6月出生在北京市。198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他从1973年进入八一厂演员剧团以来,曾参加了2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角色,如《闪闪的红星》中的春牙子、 《黄河少年》中的赵志雁、 《渔岛怒潮》中的海生等不同时期的少年小英雄形象。另外还在《预备役警官》中饰侯光,《今夜星光灿烂》中饰战士小郭等。在近10部电视连续剧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担任过几部电视剧的副导演。如电视剧《考场》中饰演主要角色马瑞生, 《狼孩》中饰主要角色阿仔,并兼副导演, 《火之情》担任副导演, 《采金人》饰采金工人并担任副导演。曾参加了多部影片的译制配音工作。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Ⅳ 电影鱼岛怒潮哪一年拍的
《渔岛怒潮》是1977年上映的中国战争、剧情片电影,由张景隆执导,达奇及刘继忠等主演。 《渔岛怒潮》讲述了1947年春天,龙王岛的人民欢庆丰收。赶小海的春花在礁石的沙窝里拾到一个红圈牌烟盒;老会长王四江的孙子,儿童团长王海生带领儿童团员在小白鞋家又查出同样牌子的烟头;村中出现了迟龙章反攻倒算的黑帖子;王四江在海上捕鱼时又遇到了土匪。 这前后发生的一切怪现象,之后的一系列故事 。
Ⅳ 渔岛怒潮电影是在荣成拍摄地吗
“ 在小说当中,故事的发生地是在“龙王岛”。不过,作者并没有明说龙王岛属于哪个县,这也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同名电影是主要在荣成县的大鱼岛村(石岛附近)取景拍摄,因此当时不少观众认为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半岛东部沿海……”
Ⅵ 饰演旧版封神榜中纣王的达奇的介绍现况如果可以,请找找有没有他的个人网站
达奇
达奇,原名齐福君,著名电影演员。1934年农历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里,他在长春市读完小学和中学。中学时代,在语文老师的诱导下,他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着迷的是那些情节离奇、人物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武侠小说。他经常将这些书中有趣的地方绘声绘色他讲给同学们听,从而锻炼了他的讲述和表演才能,为尔后走上艺术之路打下了基础。
1950年,达奇被学校保送到长春铁路业务所学报务。翌年,到长春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学习。由于他是业余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调到列车段文艺车班工作。是年,刚刚成立的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把他选中了,十九岁的达奇从此成为专业话剧演员。在铁路文工团里,达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参加了《四十年的愿望》、《二七风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车》、《西藏的枪声》等剧目的演出。这段时间,他随文工团沿着铁路干线巡回演出,跑过许多地方,不仅丰富了舞台实践经验,而且使他有机会在观摩其它的剧种中汲取营养,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生活。
1956年,长影著名电影导演林农执寻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他选中了达奇饰演男主角多隆。达奇做为外请演员,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水银灯下,但他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闪射着民族独特光彩的景颇族小伙子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细腻、生动,充溢着真情,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火辣辣的个性。当影片在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放映后,受到评论家们的赞许,授予达奇以青年艺术家奖。
在沛演多隆的过程中,寻演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给了达奇以深刻的影响。他首先要求达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颇青年的性情、了解他们的习俗,特别是景颇人民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进而要求他能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上下功夫。林农告诉他:做一名合格的电影演员,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和修养,一个没有理想和抱负的演员,是不会成为艺术家的。
饰演多隆的成功,使他产生了成为一名专业电影演员的愿望,并希冀自己能够塑造出各种各样性格的角色。
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从此,他成为专业电影演员,他在长影拍摄的影片《独立大队》和《景颇姑娘》中分别扮演中牯和文帅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务。
正当达奇壮志在怀,要在银幕上大展宏图的时候,空前的动乱使他同广大电影工作者一样,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兰县农村插队落户,直到1972年才回到长影。
1975年,经过将近十年的生活磨难,他又重新登上了银幕。在尹一青导演的影片《车轮滚滚》里,他成功地饰演了支前模范耿东山。“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后在影片《熊迹》和《渔岛怒潮》中扮演老魏爷和王四江。
自从扮演多隆之后,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烧。即便在“四害”横行的时候,他仍然坚持读书,研究文艺理论,浏览文艺作品;学习绘画、摄影、弹钢琴、打球、游泳、滑冰、击剑……以此来丰富自己并掌握演员应具备的各种技能。
达奇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终于来临了。1978年,导演李光惠和齐兴家,要把部队作家陈立德的电影文学剧本《吉鸿昌》搬上银幕,达奇读过剧本后,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形象所打动,他景仰那悲壮的业绩,喜爱那箭一样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么希望能饰演吉将军!然而,尽管导演对达奇有所了解,但是对他能否塑造好吉鸿昌这个感情幅度变化较大的艺术形象,还不敢轻易下结论。当达奇把对吉鸿昌这一形象的理解写成了一叠厚厚的材料送到导演的手里时,导演仍没最后下决心。直到经过三个月的“试戏”之后,几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场戏都试过了,导演最后决定由达奇来饰演,在一同试戏的五名演员中,导演认为:达奇不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饰演吉鸿昌这一角色的过程中,达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数来着意刻画人物的性格,既细腻地表现了吉鸿昌追求真理,忧国忧民,从善如流,疾恶如仇这些性格的本质方面;同时也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他固执粗暴、江湖义气、简单轻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确地展示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转变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摄制完成后,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鸿昌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着达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于1934年,而这时,达奇才刚刚出生。为了了解吉鸿昌生活战斗的特定环境和他为国为民探索、奋斗的一生,达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及有关书籍,拜访了许多老前辈,访问了吉鸿昌烈士的女儿吉瑞艺以及其他家属。然而,正如达奇所说:理解并不等于表现。他在表演上,能够准确地掌握人物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心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处理吉鸿昌出场的戏时,开始,达奇设计骑马赶到法场后,先勒马扬蹄,随即下马,迅速利落地解开披风,“刷”地甩给老周,旋即环视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练兵台等一连串“帅”的细节动作,来展示吉鸿昌久经戎马生涯的武将风度,可是后来他觉察到这种亮相忽略了吉鸿昌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当时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调到大别山与红军作战,他本来就想不通,加上屡吃败仗,心绪烦躁,又有士兵连连开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剧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实拍时,达奇把原来设计的动作改为表情严肃沉郁、心事重重,当吉鸿昌一出场,就让观众感到他心绪不宁、“一脑门子官司”的心境。这既表现了他久战疆场的将军风度,又展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吉鸿昌》是一部传记片,其中吉鸿昌个人的镜头几乎占二分之一以上,达奇深深感到,如果仅靠面部表情去刻画人物的性格,是颇为困难的,必须探寻更多的表现手段。如对道具“箫”的运用,“单骑”平叛徒立于马上的强烈动作,“偷酒喝”的细节,以及就义前吉鸿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对于吉鸿昌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声,达奇也赋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涵。如在大别山驻地,秘书聂庆鸣心怀忐忑地对吉鸿昌说:“南京有人说你都快赤化了!”吉鸿昌笑道:“叫他们去说好了,可我还不知赤化是什么样子呢!”这笑声是豪爽的大笑,表现出吉鸿昌襟怀坦荡、无所畏惧的性格。随后,他又对秘书聂庆鸣笑说:“庆鸣,你的性情太软了,你跟我这些年,光提笔杆,可别忘了腰杆!”这笑声,是亲呢的微笑,有关怀,更有提醒,体现出吉鸿昌对小兄弟的期望;当孙梅提醒吉鸿昌,国民党可能与日本人重新勾结时,吉鸿昌一笑,说:“勾结肯定是会有的,但在军事上不可能吧!”这笑声,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现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固执;当他被捕后叛徒林万鹏摆宴劝降时,吉鸿昌冷笑着喝道:“拿你的性命担保,我活着会比死更难受!”这笑声充满了鄙夷和藐视,表现了吉鸿昌疾恶如仇的可贵品质;刑场上看到刽子手惊恐万状的样子,吉鸿昌坐在椅子上放声大笑,这笑声是共产党人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笑,它充满着吉鸿昌对祖国和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
达奇十分赞同大诗人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认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饰演吉鸿昌时,特别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远探狱一场戏。开始,达奇一见到周光远,便热泪夺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表演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使人看到这种感情形成的过程,缺少层次。实拍时,他做了改正,见到周光远没有立即流泪,而是紧紧握住他的双手,直到读完中央的电报,抬起头来,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接着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虽是决别,却没有悲凄的哀叹,而是充满了对胜利的祝愿和向往,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坚定的信念,达奇说:“感情澎湃的戏,不怕不激动,就怕没节制,控制着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在饰演吉鸿昌的过程中,达奇对于如何准确地展示人物的感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东去,惊涛骇浪般的雄伟气概,又要有小桥流水,平湖如镜般的幽静典雅;有些场次得用大笔触去勾勒,浓浓地涂上几笔;有些场次需用工笔画的手法,细致入微,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个深沉的微笑,一个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确、质朴、逼真。
当人攀上一个山峰,会觉得心胸开阔;极目远望,顿时还会发现新的高峰,当达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形象,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之后,他深深懂得,艺术的峰峦是没有尽头的,要在银幕上塑造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须继续努力攀登。
1981年,达奇应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导演的历史题材的影片《海囚》(宽银幕上、下集)中,饰演男主角华工首领唐金龙,较好地刻画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宁死不屈的华工形象。
饰演唐金龙需要会武功,为此,他冒着酷暑学习拳术和剑术,饱尝了“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练功中,他受至很大启发,把练武功的一些要领,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为一体。比如南拳讲究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形神兼备。他觉得饰演唐金龙也应该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会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达人物的深刻本质。在影片中唐金龙有很多武打动作,但是达奇并不是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来刻画人物的。
达奇是一位艺术上的有心人,他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发愤图强、不断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断的成功是与他总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时又踏踏实实地去顽强奋斗连在一起的.
国际影帝(1958年获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墨尔本的中国导演 如果大家看过电影“吉鸿昌” 或者电影“封神榜”,还记得剧中扮演吉鸿昌或者商纣王的角色的男主角, 就是达奇。这位从艺多年的黑龙江籍的老艺人, 早在10几年前就移民到了澳洲,开始在澳洲进行他新的演艺道路。
从70年代起,他早就开始演电影了,90年代初, 他移民到了墨尔本,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活。尤其在澳洲发展他的影视中心, 开办了一些演艺培训斑, 话剧团。
澳大利亚达奇影业有限公司现名为澳大利亚达奇影视工作室。是由侨居澳大利亚的华裔名导演兼制作人达奇先生创办的一家专门从事电视、电影制作的机构。
2004年,达奇先生作为上海澳大利亚电影节的澳方代表赴中国参加了该电影节的开幕式。此间,由达奇先生主创的电影剧本“勿忘悉尼”在电影节中脱颖而出。将成为两国首次合拍的电影作品。
在以后的洽谈中,达奇先生表示,如果想完成最好的艺术构思和创意,目前中澳双方商定的出资总额还有缺口。希望有更多的资金注入。经过了Tigerson董事局主席与达奇先生在北京的面晤后,郭先生表示愿意出资200-300万澳币,入股达奇先生将要成立的--澳大利亚达奇影业有限公司。协助达奇先生成功的完成这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影视作品的拍摄及将来更有潜力的艺术创作工作。
(butterfly, 2004, “Tigerson将于2005年入股澳大利亚达奇影业公司
下面是他的个人博客
Ⅶ 达奇的演艺经历
1956年,达奇出演长影电影导演林农执导的国内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饰演男主角多隆。作为外请演员,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闪射着民族独特光彩的景颇族小伙子的艺术形象,并由此获得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艺术家奖。
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专业电影演员,他出演《独立大队》扮演牛牯和《景颇姑娘》扮演文帅老人。
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兰县农村插队落户,直到1972年才回到长影。
1975年,经过将近十年的生活磨难,他又重新登上了银幕。出演尹一青导演的影片《车轮滚滚》饰演了支前模范耿东山。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到1978年,他出演《熊迹》扮演老魏爷和《渔岛怒潮》扮演王四江。
1979年8月,达奇出演导演李光惠和齐兴家执导的《吉鸿昌》,饰演了吉鸿昌这一角色。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摄制完成后,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
1981年,达奇应邀去北影,出演李文化导演的历史题材的影片《海囚》(宽银幕上、下集)饰演男主角华工首领唐金龙。
1982年,达奇调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担任副厂长,导演并主演了电影《倔强的女人》,导演了电视剧《桥隆飙》。
1990年,达奇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塑造了“纣王”这个形象。
1990年以后,达奇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2005年六月中旬,达奇曾从澳洲回国,先后到福州、西安、上海等地,为他自己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勿忘悉尼》拍摄做筹备工作。
Ⅷ 刘继忠的演戏生涯
闪闪的红星中椿伢子
刘继忠祖籍天津 宝坻,和相声演员马季,电影演员里坡,作家浩然是同乡。1960年6月,他出生于北京。1973年,还是小学生的他和同班同学兼好朋友英达都是学校里的文艺活跃分子。后来,八一厂演员师伟挑中刘继忠扮演《闪闪的红星》中小主人公潘冬子的童年玩伴椿伢子,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剧组的儿童演员。而英达却在此时转学了,因此痛失了一次成名的机会。和聪明伶俐的冬子比起来,椿伢子是个有点丑,有点迟钝,但是很可爱的角色。大家一定还记得他的那些经典台词吧?“比······比他大”“叫我当土豪,叫我当坏蛋,我才不干呢!”为了把两个人区分开来,师伟还让化妆师用锅灰把伢子的脸涂黑些。(如果看过他后来拍的电影,就会发现原来他没有那么丑的)。1974年10月,《闪闪的红星》一经上映便获得巨大成功,两位小演员,祝新运和刘继忠也开始了演艺生涯。那段时间,祝新运被派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刘继忠则马不停蹄地进了《激战无名川》剧组,扮演了主人公郭铁的少年时代。
黄河少年中的赵志燕
《黄河少年》中的赵志燕。1975年,长影《黄河少年》剧组决定临时换将,让刘继忠替代原先的人选吴若甫,出演主人公赵志燕。这一变动,令吴若甫第一次尝到人生的挫折,也让他晚成名了将近30年。虽然是第一次当主角,刘继忠却超水平发挥,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黄河边上的抗日小英雄形象。他那高超的游泳技术和骑马技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影片结尾那段精彩的骑马打枪镜头更令人难忘。许多看过的人都认为这部电影的战斗场面比《闪闪的红星》多,看起来更过瘾。但是《闪闪的红星》光芒太强了,盖过了当时所有的儿童电影。
其他
1976年,刘继忠在电影《反击》中扮演主人公江涛的童年时代。这部电影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从未公开上映过。
1977年,刘继忠在根据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渔岛怒潮》改编的同名电影中扮演了渔家少年英雄王海生。这是他非常成功的一次演出。他的表演非常到位,不温不火,立体化地表现了海生多方面的性格。他既是个会闹情绪,耍小脾气的孩子,又是一个面对敌人酷刑,坚贞不屈的英雄。这里有一个贴子介绍得比较详细。
1979年,刘继忠在《蒙根花》中扮演一个蒙古王爷府里的汉族小奴隶。
1980年刘继忠开始以成年人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这一年他在八一厂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单本剧《考场》中扮演主要角色马瑞生。同年,他在《今夜星光灿烂》中饰演通讯员小郭。这是他成年之后最成功的演出。在片中,小郭是个爱开玩笑,又喜欢玩鸟的大孩子,但是在战场上他是一名勇猛的战士,他勇敢地和敌人的坦克搏斗,最后炸毁了坦克,自己也光荣牺牲。导演在处理人物的牺牲时很唯美。这部电影在当时曾轰动一时,也因为艺术上有新的探索而引起很大争论。
1981年,他在《解放石家庄》中扮演了小战士孙永,虽然戏份不多,却让人难忘。在那个年代的电影中,英雄人物牺牲前都要罗里罗嗦讲很多话,还要看红旗,交党费,没完没了。而这部电影中,导演在处理孙永牺牲时却不落俗套:背景是黑色的天幕,熊熊的烈火,孙永面容平静地倒在连长怀中。这样无声的处理反而产生强大的震撼力。许多年以后,大家可能记不得片中的其它人物了,但是都会记得这个鲜明的形象。
1982年是刘继忠非常繁忙的一年,除了在《天山行》和《最后一个军礼》中客串通讯员外,还在反映复员军人回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影片《布谷催春》中扮演男二号——农村青年虎子。这部电影因为紧随当时的形势,获得了当年文化部的优秀影片奖。
1983年,刘继忠主演了他成年以后的第一部电影——反映警校学员生活的《预备警官》。这是老一辈电影演员蒋锐(演过《鸡毛信》和《南海潮》等许多老电影)编导的作品。在片中他扮演的主人公侯光是个自由散漫,浑身毛病的学员,经过一系列的考验,终于成为一名以鲜血捍卫国徽尊严的缉私英雄。由于剧本本身的缺陷和当时创作的局限,这部电影并未引起多大反响。
1985年,刘继忠和其它二十几名当红的青春偶像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明星班,开始系统学习电影理论知识。1987年他以《演员与角色的对话》为论文毕业。这是颇有争议的一班。他们的毕业作品《鸳鸯楼》遭到恶评。有人说他们上学前都是优秀演员,毕业了反而不会演戏了。更尴尬的是,在他们入学前,中国电影还是处于繁盛时期,毕业时,却开始滑坡了。他们错过了演戏的黄金时代。毕业后,这批学员出国的出国,改行的改行,如今只有少数几位仍然活跃在影视圈。19年之后,2004年的五四青年节,央视《流金岁月》节目为这班学员办了聚会活动,人到中年的他们为这些年的沧桑感慨不已。
2002年,天津宝坻成为经济开发区。为了宣传宝坻,春节期间,天津电视台拍摄了《故土名人专访》节目,其中一个小节是专访刘继忠的。这一年,他还在根据聊斋改编的22集电视连续剧《人鬼情缘》中扮演了宁采臣的同窗桑子明,一个经不住美色诱惑,被厉鬼吸血害死的书生。同年六一,他和祝新运上了《流金岁月》节目,讲述了当年拍摄《闪闪的红星》的趣闻。八一建军节时,他和祝新运参加了庆祝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50周年晚会《今夜红星灿烂》,并表演了诗朗诵《永做党的好孩子》。2002年11月28日,他和祝新运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江西萍乡慰问演出。回到当年拍摄《闪闪的红星》的外景地,他们两人触景生情,为当地乡亲再次演唱一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
2003年1月21日,他和祝新运参加了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同年,他还演出了情景喜剧《老威的X计划》,在第13集到16集中扮演警察。2003年8月30日,他为第9届中国电影华表优秀儿童演员奖颁奖。
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为暑假里的小朋友举办“少年英雄电影展播月”,作为童星代表,刘继忠有3部作品入选,《闪闪的红星》、《黄河少年》和《渔岛怒潮》,是所有童星中入选作品最多的。
2004年7月31日22时42分,央视7套《国防时空》栏目播出了“八一”特别节目——大型军事益智节目《走进军旅电影传奇》。祝新运和刘继忠分率红军蓝军两队人马,以电影知识竞赛的形式,带领观众走进八一电影制片厂,感知52年的军旅电影传奇,领略人民解放军77年风雨征程。
2004年9月,央视重点剧目——表现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电视剧《我们都是好朋友》开拍。据悉,祝新运和刘继忠将继《闪闪的红星》之后再度合作,在此剧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名为霞光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机构决定把《闪闪的红星》改编成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还邀请祝新运做导演,并且在网上公开招考小演员,很是热闹了一阵子,最后却无疾而终。剧本据说黄了,因为改编太大,还给潘冬子弄出了个小女朋友,让大家接受不了。今天的人们改编红色经典还是以商业利益为主,如果不加些低俗的佐料,收视率就无法上去。不过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定不能容忍新一代的编导这样糟蹋他们心目中神圣无比的红色经典。
Ⅸ 达其除了出演纣王外还演过别的么
达奇,原名齐福君,著名电影演员。1934年农历3月18日出生在吉林省阜丰山下怀德县的一个铁路工人的家里,他在长春市读完小学和中学。中学时代,在语文老师的诱导下,他阅读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尤使他着迷的是那些情节离奇、人物颇有些传奇色彩的武侠小说。他经常将这些书中有趣的地方绘声绘色他讲给同学们听,从而锻炼了他的讲述和表演才能,为之后走上艺术之路打下了基础。
1950年,达奇被学校保送到长春铁路业务所学报务。翌年,到长春邮电高级职业学校学习。由于他是业余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一些演出,1953年被调到列车段文艺车班工作。是年,刚刚成立的哈尔滨铁路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的前身)把他选中了,十九岁的达奇从此成为专业话剧演员。在铁路文工团里,达奇接受了表演基本功的训练,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参加了《四十年的愿望》、《二七风暴》、《三千里江山》、《十二次列车》、《西藏的枪声》等剧目的演出。这段时间,他随文工团沿着铁路干线巡回演出,跑过许多地方,不仅丰富了舞台实践经验,而且使他有机会在观摩其它的剧种中汲取营养,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生活。
1956年,长影著名电影导演林农执导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他选中了达奇饰演男主角多隆。达奇做为外请演员,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水银灯下,但他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勇猛剽悍,闪射着民族独特光彩的景颇族小伙子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细腻、生动,充溢着真情,比较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火辣辣的个性。当影片在第十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放映后,受到评论家们的赞许,授予达奇以青年艺术家奖。
在饰演多隆的过程中,导演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给了达奇以深刻的影响。他首先要求达奇深入生活,了解景颇青年的性情、了解他们的习俗,特别是景颇人民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进而要求他能够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上下功夫。林农告诉他:做一名合格的电影演员,要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和修养,一个没有理想和抱负的演员,是不会成为艺术家的。
饰演多隆的成功,使他产生了成为一名专业电影演员的愿望,并希冀自己能够塑造出各种各样性格的角色。
1961年,达奇正式从铁路文工团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从此,他成为专业电影演员,他在长影拍摄的影片《独立大队》和《景颇姑娘》中分别扮演牛牯和文帅老人,很好地完成了角色任务。
正当达奇壮志在怀,要在银幕上大展宏图的时候,空前的动乱使他同广大电影工作者一样,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1969年,他被下放到吉林省舒兰县农村插队落户,直到1972年才回到长影。
1975年,经过将近十年的生活磨难,他又重新登上了银幕。在尹一青导演的影片《车轮滚滚》里,他成功地饰演了支前模范耿东山。“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和1978年,他又先后在影片《熊迹》和《渔岛怒潮》中扮演老魏爷和王四江。
自从扮演多隆之后,他心中的理想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烧。即便在“四害”横行的时候,他仍然坚持读书,研究文艺理论,浏览文艺作品;学习绘画、摄影、弹钢琴、打球、游泳、滑冰、击剑……以此来丰富自己并掌握演员应具备的各种技能。
达奇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终于来临了。1978年,导演李光惠和齐兴家,要把部队作家陈立德的电影文学剧本《吉鸿昌》搬上银幕,达奇读过剧本后,深深地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形象所打动,他景仰那悲壮的业绩,喜爱那箭一样勇往直前的性格。他多么希望能饰演吉将军!然而,尽管导演对达奇有所了解,但是对他能否塑造好吉鸿昌这个感情幅度变化较大的艺术形象,还不敢轻易下结论。当达奇把对吉鸿昌这一形象的理解写成了一叠厚厚的材料送到导演的手里时,导演仍没最后下决心。直到经过三个月的“试戏”之后,几乎把影片中的全部重场戏都试过了,导演最后决定由达奇来饰演,在一同试戏的五名演员中,导演认为:达奇不仅形似,而且接近神似。
在饰演吉鸿昌这一角色的过程中,达奇使用了全身的解数来着意刻画人物的性格,既细腻地表现了吉鸿昌追求真理,忧国忧民,从善如流,疾恶如仇这些性格的本质方面;同时也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他固执粗暴、江湖义气、简单轻信等性格的另一面,准确地展示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转变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性格的发展过程。
1979年8月,彩色故事片《吉鸿昌》(上、下集)摄制完成后,作为国庆三十周年的献礼片在全国上映,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被评为最佳故事片之一。
吉鸿昌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凝聚着达奇的心血和汗水。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牺牲于1934年,而这时,达奇才刚刚出生。为了了解吉鸿昌生活战斗的特定环境和他为国为民探索、奋斗的一生,达奇研究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及有关书籍,拜访了许多老前辈,访问了吉鸿昌烈士的女儿吉瑞艺以及其他家属。然而,正如达奇所说:理解并不等于表现。他在表演上,能够准确地掌握人物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情绪和心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处理吉鸿昌出场的戏时,开始,达奇设计骑马赶到法场后,先勒马扬蹄,随即下马,迅速利落地解开披风,“刷”地甩给老周,旋即环视四周,“咔、咔、咔”地虎步登上练兵台等一连串“帅”的细节动作,来展示吉鸿昌久经戎马生涯的武将风度,可是后来他觉察到这种亮相忽略了吉鸿昌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当时吉鸿昌奉蒋介石之命调到大别山与红军作战,他本来就想不通,加上屡吃败仗,心绪烦躁,又有士兵连连开小差和倒戈,就更加剧了他心中的矛盾。在实拍时,达奇把原来设计的动作改为表情严肃沉郁、心事重重,当吉鸿昌一出场,就让观众感到他心绪不宁、“一脑门子官司”的心境。这既表现了他久战疆场的将军风度,又展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吉鸿昌》是一部传记片,其中吉鸿昌个人的镜头几乎占二分之一以上,达奇深深感到,如果仅靠面部表情去刻画人物的性格,是颇为困难的,必须探寻更多的表现手段。如对道具“箫”的运用,“单骑”平叛徒立于马上的强烈动作,“偷酒喝”的细节,以及就义前吉鸿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他都非常用心地去思索,使得表演真切感人。
对于吉鸿昌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的不同笑声,达奇也赋予角色以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内涵。如在大别山驻地,秘书聂庆鸣心怀忐忑地对吉鸿昌说:“南京有人说你都快赤化了!”吉鸿昌笑道:“叫他们去说好了,可我还不知赤化是什么样子呢!”这笑声是豪爽的大笑,表现出吉鸿昌襟怀坦荡、无所畏惧的性格。随后,他又对秘书聂庆鸣笑说:“庆鸣,你的性情太软了,你跟我这些年,光提笔杆,可别忘了腰杆!”这笑声,是亲呢的微笑,有关怀,更有提醒,体现出吉鸿昌对小兄弟的期望;当孙梅提醒吉鸿昌,国民党可能与日本人重新勾结时,吉鸿昌一笑,说:“勾结肯定是会有的,但在军事上不可能吧!”这笑声,是十分自信的笑,表现出他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固执;当他被捕后叛徒林万鹏摆宴劝降时,吉鸿昌冷笑着喝道:“拿你的性命担保,我活着会比死更难受!”这笑声充满了鄙夷和藐视,表现了吉鸿昌疾恶如仇的可贵品质;刑场上看到刽子手惊恐万状的样子,吉鸿昌坐在椅子上放声大笑,这笑声是共产党人的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笑,它充满着吉鸿昌对祖国和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胆忠心。
达奇十分赞同大诗人白居易所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认为有情方能感人。他在饰演吉鸿昌时,特别注意自己的感情分寸。如周光远探狱一场戏。开始,达奇一见到周光远,便热泪夺眶而出。但他很快意识到,这种表演是不准确的,因为它没有使人看到这种感情形成的过程,缺少层次。实拍时,他做了改正,见到周光远没有立即流泪,而是紧紧握住他的双手,直到读完中央的电报,抬起头来,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接着倾吐了一腔肺腑之言。虽是诀别,却没有悲凄的哀叹,而是充满了对胜利的祝愿和向往,准确地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坚定的信念,达奇说:“感情澎湃的戏,不怕不激动,就怕没节制,控制着的感情,才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在饰演吉鸿昌的过程中,达奇对于如何准确地展示人物的感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他要求自己:既要有大江东去,惊涛骇浪般的雄伟气概,又要有小桥流水,平湖如镜般的幽静典雅;有些场次得用大笔触去勾勒,浓浓地涂上几笔;有些场次需用工笔画的手法,细致入微,一声轻轻的叹息,一个深沉的微笑,一个凝思的眼神,都要做到准确、质朴、逼真。
当人攀上一个山峰,会觉得心胸开阔;极目远望,顿时还会发现新的高峰,当达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英雄吉鸿昌的形象,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之后,他深深懂得,艺术的峰峦是没有尽头的,要在银幕上塑造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须继续努力攀登。
1981年,达奇应邀去北影,在李文化导演的历史题材的影片《海囚》(宽银幕上、下集)中,饰演男主角华工首领唐金龙,较好地刻画了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宁死不屈的华工形象。
饰演唐金龙需要会武功,为此,他冒着酷暑学习拳术和剑术,饱尝了“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的甘苦。在练功中,他受至很大启发,把练武功的一些要领,巧妙地同塑造人物融为一体。比如南拳讲究以形为拳,以意为神,形神兼备。他觉得饰演唐金龙也应该如此。如果在表演中只注意形的美,忽略了神的真,就会徒有其表;只注意了神的真,忽略了形的美,也不能表达人物的深刻本质。在影片中唐金龙有很多武打动作,但是达奇并不是为打而打,他的一招一式都是用来刻画人物的。
达奇是一位艺术上的有心人,他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发愤图强、不断求索的道路。他的不断的成功是与他总是抱有信心,既不妄自菲薄,同时又踏踏实实地去顽强奋斗连在一起的。
1982年,达奇调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担任副厂长,导演并主演了电影《倔强的女人》,导演了电视剧《桥隆飙》
90年代初期,达奇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塑造的“纣王”形象亦深入人心。
后来,达奇移民到澳大利亚悉尼,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
Ⅹ 国产老片电影,故事传说的,名字。
越剧故事片《追鱼》
《追鱼》是根据康德改编的湘剧移植整理,是一出优美的神话故事。1956年11月21日由上海越剧院二团首演。京剧赵燕侠根据传统戏《金鳞记》、《双包案》创作改编的京剧《碧波仙子》,也参照了湘剧和越剧《追鱼》的部分情节。
该剧说的是:张珍与丞相金宠之女牡丹幼年订婚。后张父母相继去世,相府投亲。金宠命张珍碧波潭畔草庐中读书,伺机退婚。张珍常于夜深潭边哀叹心事。惹得碧波潭里的鲤鱼精的垂怜,变作牡丹小姐,书房相会。两人一见倾心,以后每夜后花园相会。光阴如梭,来年新春,正值梅花开放,张珍与鲤鱼精共同游园赏梅,金宠一家也来梅园赏梅。张珍不知其中道理,对金牡丹口呼娘子,牡丹高喊捉贼。金宠借口张珍伤风败俗,将他逐出相府。鲤鱼精急忙追赶张珍,并与张珍和好。二人来到街上观看花灯,不料被金宠撞见,将他们抓回府中。真假牡丹相遇,真伪难辨,丞相夫妇也无法辨认。金宠准备请包拯来府断案。鲤鱼精急回水府求援。龟精等各显神通,变作包公等也赶往相府,又弄出个真假包公大闹相府的事来,金宠无奈请张天师作法降妖。鲤鱼精知情不妙,带着张珍逃至荒郊,并将真实身世告诉张珍。张珍不嫌弃,反爱定情坚。此时天兵天将紧追而至,危难之时,观音前来搭救。鲤鱼为了张珍精甘愿丢弃千年道行,忍痛拨除金鳞,脱胎为凡人,与张珍永结同心。
1959年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应云卫,主演:徐玉兰饰张珍、王文娟饰鲤鱼精和金牡丹、郑忠梅饰金宠、周宝奎饰金夫人、钱妙花饰乌龟精和假包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wNjAxMjA=.html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