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问卡萨布兰卡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即为“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更是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由于“卡萨布兰卡”实在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DarelBeida)的人反倒不多了。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从海上眺望这座城市,上下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和海水,中间夹着一条高高低低的白色轮廓线。
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安发故城,15世纪中叶遭葡萄牙人破坏。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占领,改名“卡萨布朗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后,改称达尔贝达。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在这个港口贸易的特权,称它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宫殿”的意思。20世纪初遭法国占领,摩洛哥独立后恢复了达尔贝达的名称。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卡萨布兰卡。
这座城市濒临大西洋,树木常青,气候宜人。有时候,大西洋上海浪滔天,港内却水波不兴。南北绵延几十公里的细沙海滩,是最好的天然游泳场。沿岸的旅馆、饭店和各种娱乐设施掩映在一排排整齐而高大的棕榈树和桔子树下,有它绮丽独特的引人之处。
卡萨布兰卡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览会闻名,一部好莱坞影片《卡萨布兰卡》(也译《北非谍影》)而使人印象深刻。它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商业也十分繁荣,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港口设备现代化,是非洲第二大商港,有货运、石油和磷酸盐3座码头,每年接待1万多艘船只,吞吐量达2000多万吨,为重要渔港、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
B. 卡萨布兰卡的演唱者是哪个国家的人
这首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者是著名音乐人Bertie
Higgins(贝特·希金斯),他是18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后代,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在他的青少年时期,著名电影演员和导演理查德·布尼发现了他的写作才能,指导他创作电影剧本,后来希金斯把这些才能运用到了他的歌曲创作中。当年,希金斯创作的歌曲《基拉戈》取得了美国歌曲排行榜第一名,被CBS和索尼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
中文名:贝蒂·希金斯外文名:Bertie Higgins国籍:美国出生地:佛罗里达州塔彭斯普林斯(Tarpon Sprins)出生日期:1944年12月8日
来自网络
C. 卡萨布兰卡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是摩洛哥王国历史名城。
卡萨布兰卡现在叫达尔贝达,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人口约290万。该市拥有全国70%的现代工业,市区和郊区有1000多座工厂。
达尔贝达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二的现代工业,工业产值占全国的80%(2006年)。商业也十分繁荣,是进出口商品的集散地。
达尔贝达是非洲最大人工港之一,港外筑有长3180米的纵向防波堤,港内风平浪静,平均水深12米,码头长约6公里,分为磷酸盐、柑橘、谷物、杂货等专用码头,可同时接纳20艘商船;其北25公里的穆罕默迪亚是石油专用港,可接纳10万吨级油轮。

(3)布兰卡电影哪个国家的扩展阅读:
达尔贝达主要景点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达尔贝达,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西北非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它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提议修建的,因此该寺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座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名穆斯林作祷告。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米歇尔·潘索承担了工程的设计任务,并在1987年8月11日破土动工兴建。
经过3.5万名劳工和技术人员的日夜修建,终于在1993年8月30日竣工并开放,总投资达5.4亿美元。哈桑二世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给庄重的清真寺平添了几分生机。
寺内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四面墙壁上镶出阿拉伯人喜爱的几何图形。大厅内铺着红地毯,拐角处巧妙地摆放着一些精品饰物,在高达20米的巨型水晶吊灯的照耀下,更显得整个寺院富堂皇。
再加上22扇铜制大门像肃立的卫士,散布在寺院内的1000个大小不一的喷泉似一群婀娜多姿的宫女,使进入哈桑二世清真寺的信徒仿佛置身于华丽的王宫之中。
D. 卡萨布兰卡是哪国首都
卡萨布兰卡是非洲中北部国家摩洛哥的最大的城市,并非首都。摩洛哥的首都应该是拉巴特
你是说《卡萨布兰卡》这首歌吗?是电影《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的插曲。
卡萨布兰卡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虽然摩洛哥首都是拉巴特(Rabat),不过论吸引力,卡萨布兰卡肯定更高更出名。这个摩洛哥经济中心,不但曾因电影《北非谍影》而扬名世界,这个非洲第二大城市,排名更仅在埃及的开罗之后。
F. casablanca在哪个国家,说的是什么故事
摩洛哥西部的一座城市。原称卡萨布兰卡,摩洛哥独立后改称达尔贝达。
Casablanca,是一部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影片
表现二战中男女爱情的惊世之作
好莱坞影史上惊险侦探片的里程碑之作
1942年出品
导 演:迈克尔·柯蒂斯
主 演:英格丽·褒曼
亨弗莱·鲍嘉
·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三项大奖
·美国电影十大佳片之一
·百部美国经典名片之一
·美国电影机构评选出的最伟大的爱情电影之一
《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是好莱坞在二战期间拍摄的最卖座的影片之一。著名影人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的成功合作、黑人歌星杜利·威尔逊演唱的《时光流转》、曲折离奇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它拥有银幕经典所该拥有的一切。
本片以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演绎出一种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的情怀。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相守?答案只有一个,相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奉献。当那个任谁也战胜不了的疯狂年代已成为过去,当所有的恩恩怨怨都随风消逝,人们只能祈求“时光流转”——
我猜想卡萨布兰卡有众多破碎的心,我知道我从未真正到过卡萨布兰卡,所以不知道伤心者有多少。
我猜想我们的爱情故事永远上不了巨大宽银幕,但当我看它升华时,也一样令人难受和痛心。
难忘一次次亲吻,在卡萨布兰卡,但那一切已成追忆,时过境迁。
我爱你,此心永不变,年复一年。
————————————————————
《卡萨不兰卡》真是一部经典巨片,人类的矛盾和真实、本能和升华都在片中尽至淋漓的体现,原来人是可以那样复杂的变化,甚至自己也预料不到某一天的某个决定会是由“我”作出的,我欣赏片中为国家为自由崇高的牺牲精神,但我更深深的为那放了手的爱情而感动。
在世界上找到真正相属人的有多么难,因为天注定的缘,她才能一次次的走进他的生命里如同走进他的酒馆。但在那个发怒的年代上帝还是戏弄了这对相爱的男女,无论怎样的相知和默契,执著到最后也只能是目送爱人远去,从此天涯海角,相见无期。静静的看完了电影,心也好象离开了身体的躯壳颤抖在主人公的无奈里,所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让那软弱的液体爬满了脸庞。片尾音乐响起,我问自己,到底相遇在茫茫人海或者只是流星般的擦肩哪个命运对他们更好些呢?相爱不能相守到底是怎样的痛苦,让两个善良的人终身都只能体味思念是种赐予还是惩罚呢?命运安排他们相遇,命运也注定了他们的结局。他们得到了爱情,体验了相爱,却为了正义、真理选择了放弃,在幸福旋风般的卷过生命后只能沉淀自己在回味的痛苦里。那么如果不相遇不相爱不用选择放弃不用体味痛苦是不是更仁慈些?感受真爱的幸福——哪怕短暂如流星,也要找到那份相属的默契;远离失去的痛苦——平静的生活在固有的轨迹,永远不需要承受失去的痛苦。我不知道如果让主人公有选择的机会他们会走哪一条路,但我宁愿轰轰烈烈的爱过活过感受过,也不要在这世上走一遭没有遇到爱情叹息的离去,哪怕在激情和痛苦里为爱沉沦。
说远了。其实我感动于主人公的爱情,他们幸福的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完全相属的彼此,在快乐和痛苦里反复沉淀爱情,在战乱和斗争中,他们仍旧爱的真挚、爱的伤痛,爱的无私。但爱到升华却正是放手,男女主人公的不得不分手的命运让这份爱得到了永恒。
我心中的经典——结尾处鲍嘉亲自护送爱人离去。无声的画面,千言万语丝丝缕缕纠缠在四目的交集里,眼睁睁的目送爱情远去,埋葬自己的幸福,谁能做出象鲍嘉一样强撑的男子气;明知是此生不能再见,明知是从此再也无爱,明知再也找不到幸福的痕迹,谁能做的象鲍嘉一样抽刀断水般的决毅。但我相信此情此景,换做成男主人公,恐怕很多人都会作出如是选择。爱情的结局有很多种,相守到老最幸福,相爱不能相守最残酷,看着自己最心的爱人流泪是什么感觉?亲手葬送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感受?男主人公没有表情的脸却写满了天下最多情的深情,好象古龙小说中大多英雄无奈是多情的悲壮和凄凉,于是两人默默无言的分手谱写了天下最哀伤凄美的旋律。
G. ·卡萨布兰卡是以什么背景创作的是哪里的地名
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北部城市,电影《卡萨布兰卡》,拍摄于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白热化阶段。卡萨布兰卡这个位于非洲摩洛哥西部的港口是个奇特的通道,它被假想成二次大战时,欧洲难民从烽火燎天的欧洲逃向自由天地的跳板。在苦难的时代里,许多有钱有办法的人纷纷逃出断瓦残垣的欧洲大陆,那些没有能力的平民只有留在家乡任受凌割。可是这些从四方各处集合在卡萨布兰卡这块中立窄缝的有钱人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呢?诚如影片中那位纳粹少校所认为的:"在这里,人命是低贱的。"
在卡萨布兰卡,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做交易,当然也包括了尊严。人们所求的只是苟且一命而已,每个人无所不用其极--欺诈、谋杀、出卖肉体、生命的孤注一掷……街头上,在法国贝当将军的画像前就有人被枪杀。在这个乱世里,卡萨布兰卡到处都充满了真实而悲惨的戏剧。
在徨乱的世界边缘,一间美国人里克开的酒馆就是故事的中心。这间酒馆的对面就是前往自由天堂的飞机场,天天交替着前来的人群和离开的人群。人们要探听消息,等候班机,甚至想求得通行证都要涌向这里。虽然这间狭小却具有着无比权威的酒馆外表只是个夜总会,而里面却暗藏着赌场、黑市买卖、各种阴谋伎俩、法国游击队、革命领袖……一个名叫山姆的黑人歌手用钢琴弹唱着怀旧的歌曲,俄罗斯轮盘上聚精会神的赌徒永远都不晓得轮盘仅是一架被暗中操纵的机器。在这里没有所谓的道德标准,当然也包括了酒馆老板里克,而这也成了电影的趣味中心。
《卡萨布兰卡》是好莱坞40年代末至今还令人记得的电影之一。电影中那种浪漫混合着危险的异国情调把男女主角在乱世重逢时各自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矛盾挣扎渲染得令人迷炫不已。亨弗莱·鲍嘉那种外冷内热的沧桑男子形象和英格丽·褒曼的娇柔个性,都立下了后来好莱坞浪漫类型电影的角色典范。而在电影故事架构上,民族大义与儿女私情间"大我"与"小我"的矛盾冲突,更加重了本片深入人性心理的感性色彩
H. 简介《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力克是前美国驻巴黎情报员。在巴黎和伊尔莎相遇,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并计划结婚。但由于德军攻入巴黎,他们只好改变计划,决定乘火车到马赛再结婚。然而就在登车前,力克收到伊尔莎的字条,说她无法跟随力克而去。力克只好辗转来到卡萨布兰卡,并在那里经营了一家咖啡店。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咖啡店里遇到了和丈夫逃离到卡萨布兰卡的伊尔莎。他们希望能在这里得到出境证后逃离到美洲新大陆去。开始,力克无法原谅伊尔莎当初违背誓言的行为,拒绝帮助他们得到出境证。听到这个消息,伊尔莎决定单独找力克谈一次…… 然后伊尔莎告诉力克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事实上,在遇见力克前,她已经嫁给了法国地下军领袖拉兹洛。但婚后不久,拉兹洛就被盖世太保抓走了。很快有消息说拉兹洛在逃离集中营的时候被枪杀了。当伊尔莎遇到力克时,发现他才是自己的所爱。但当他们计划离开巴黎时,有个朋友告诉他拉兹洛还活着而且病得很严重,非常需要她。所以她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和力克不辞而别。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敢告诉任何人自己嫁给了拉兹洛,一个重要的法国反抗军领袖。如果盖世太保知道她是拉兹洛的妻子,那对她自己和力克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知道了这些后,力克原谅了伊尔莎。看到拉兹洛也是深深爱着伊尔莎,也为了他们更重要的事业,力克决定牺牲自己的爱情。他冒险帮助拉兹洛夫妇搞到出境证。在飞机场,力克目送自己心爱的人和她的丈夫离开卡萨布兰卡……
I.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
摩洛哥
J. 卡萨布兰卡是哪国电影
卡萨布兰卡 美国
《卡萨布兰卡》是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一部爱情电影。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保罗·亨雷德等主演。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1944年该片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