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黄河哪个渡口拍过电影

黄河哪个渡口拍过电影

发布时间:2021-07-20 02:56:18

㈠ 黄河哪里有古渡口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内,从上流到下流,相继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三大著名渡口。自古到今,为晋陕豫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风陵渡位于黄河从北到南,继而从西折东的转折处,南同蒲铁路的终点,即今芮城县西南35公里的风陵渡镇。这里,相传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大禹渡在芮城县东南的神柏峪。相传大禹治水时,休息于柏树之下俯察河势,并乘船东下,凿开三门,导河入海。后人将此树称为神柏,并建庙以祀,其地则称“大禹渡”。茅津渡在平陆县城南四公里处。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戍邑也,津亦取名”。故名茅津渡,又叫陕津渡。

㈡ 你能说出黄河上几处著名渡口以及渡口名称的来历吗

扎陵湖渡,是黄河源头的第一个渡口。河运任务比较繁忙,是两岸人畜往来的唯一水道。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于1970年在扎陵湖鱼场支线经过处建造了扎陵湖黄河木桥,使往来客商车辆,畅通无阻。

㈢ 黄河四大古渡口

1、扎陵湖渡口

扎陵湖渡口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西部。据历史记载,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从长安西行,经天水、兰州、入青海民和到乐都县、西宁市,又过湟中县镇海堡,湟源县日月山。

达共和县倒淌河、切吉草原、再由黄河北岸西上,来到黄河源头鄂陵湖、扎陵湖(柏海),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相会,然后渡黄河经玉树地区,再西南行,过藏北黑河,迳达拉萨,开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蕃古道”。

2、黄河沿渡口

继扎陵湖渡口之下,黄河上源的第二个渡口就是黄河沿渡口。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政府所在地黄河沿镇。它是自唐代开始,我国从内地通往西藏的重要驿站和古渡口,千百年来人们只靠牛、羊皮筏子过渡。

解放后,于1966年在此渡口处建造了黄河源头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黄河沿公路大桥。它把两岸的山川草原连接在一起。大桥北端,绵延的玛拉驿山在草原上宛如一只马蹄窝窝,黄河沿就居其间。

3、拉加寺渡口

是九曲黄河第一曲——玛沁县的一个文明古渡。它位于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乡黄河北岸,原属同德县。历史上同德县是青海南部的交通要道,果洛地区的牧民到贵德、湟中、西宁等贸易集散地必经之路。

是那里的畜产品和内地的工、商、农产品的运输要道,又因在同德南部的黄河北岸拉加地方,是青南各地的贸易集散交易点,加之黄河两岸有许多牧业区和农产区及古文化遗址,拉加盛产砂金。故牧民称此地为“拉加从兰木”(即拉加商道)。因此在拉加寺附近的黄河上势必开辟渡口。

4、尕马羊曲渡口

尕马羊曲渡口处九曲黄河第二弯,即位于青海省兴海县与贵南县交界处的黄河上,西岸为兴海羊曲地方,东岸为贵南县境。尕马羊曲渡口是自古贯通兴海与贵南,乃至海南州及青海各地的黄河关津渡口。

(3)黄河哪个渡口拍过电影扩展阅读: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㈣ 黄河古渡口的兴县古渡口

从北至南有裴家津、黑峪口、巡检司、大峪口、罗峪口等渡口,专以引渡人畜,短途航运等。
万里黄河渡口多
“九曲黄河万里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往今来,大量有关黄河的诗歌,为我们记录了黄河的兴衰,作为曾经承载中华民族兴衰的大河,今天它留给我们的依然是无尽的未解之谜。
长达万里的黄河究竟有多少个古渡口呢?这些古渡口究竟有什么样的传说呢?它们是怎样来的呢?这些问题,无疑是值得人们追寻的。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一条巨龙,那么黄河沿岸的古渡口就是龙身上的鳞甲。其实,这句话还应该这样说,古渡口,跨越大河的基石。如果没有黄河上难以数计的渡口,黄河充其量不过是一渠死水,没有太大的生命。
黄河割断两岸,渡口让天堑近在咫尺。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来的黄河究竟要经过多少古渡口,谁也说不清。渡口,作为连接两岸、沟通不同人群的支点,它给人们带来的作用是无法形容的。
第一个黄河渡口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一个人们都想知道、但又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它或许是原始人群之间因为放牧的需要,或许是战争的缘由。实际上自古以来,万物起源就是一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黄河上的第一个渡口在鄂陵湖和扎陵湖的交界处。我曾经到过那里,那里的河水极浅,藏族同胞的牛羊能轻而易举地踏过黄河。看着自由自在的牛羊漫不经心地来往于黄河两岸,不由得就想起中下游人们过河的情形,两者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交界处的渡口也不是黄河的第一个渡口。万里黄河第一渡究竟在何处?谁也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就没有说的必要了。
说起黄河上的古渡口,不能不说青海省玛多县,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地方,因为有黄河源标志的牛头碑。这里也被一些人称之为黄河第一县。
黄河上游的第一个大型渡口就在玛多县城边上。只不过过去的渡口,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公路桥。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稳稳地跨过了黄河,南下果洛,北上西宁的车辆都由此经过。然而,在黄河上没有修建桥梁之前,人们过黄河就只有靠摆渡,或者用木船,或者用皮筏,将各种货物,将走亲访友的路人,运过了黄河。所以也有人将这个地方称之为“黄河第一渡”。
“万里黄河万里沙”。不同的渡口,留下了不同的故事。虽然许多渡口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公路和桥梁取代,但这并不影响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流传。黄河上渡口的名字也充满了浪漫色彩,莲花渡缘自那个地方如同莲花的地形;青石渡则是因为那里的青色石头而得名;君子渡则缘自于那个地方流传的民间传说;索桥渡则是因为那个地方曾经修过一座铁索桥。
不同的古渡口流传着不同的故事,在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黄河沿岸每个古渡都和战争密切相关,甚至有些与少数民族相关。可见,黄河渡口不仅为汉民族所独有,它也是所有生活在黄河两岸人的渡口。
其实,一般而言黄河古渡口都比较平静,尽管黄河水面很宽,但很少波涛汹涌的激流。唯有如此,才能够方便人们渡河。比如位于甘肃靖远境内的小口渡虽然在红山峡内,但是人们将渡口选择在黄河的拐弯处,这里河道狭窄,水深且缓,是置舟渡河的好地方。
今天黄河上还保存着大量的古渡口遗址,临津渡、金城渡、横城渡、风陵渡、孙口渡、大禹渡、茅津渡等大批古渡,都是延续使用了几千年的古渡口。“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古人笔下的古渡景象。其实,黄河上的不少古渡自古已经就是交通要道,很少存在清冷的景象。
渡口是人们跨越大河的基石,它和大河相互依存。河造就了渡口,渡口带活了大河。
西部现状
古渡见证了烽火硝烟
在今天的青海、宁夏、内蒙、陕北、山西等地保留了大量的黄河古渡口遗迹。仅是在宁夏境内黄河河段上就有16处古代渡口遗址,而在青海境内黄河上的渡口遗址则达到30多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生活在内蒙古、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就是通过这些黄河古渡口而“南下牧马”的。
许多时候,黄河上往往实行关津并存的情况,官渡设有木船、皮筏之类的运输工具,有的渡口还配有水手或船夫,并有管理渡口的士兵和水手、船夫等人员。一切工薪和费用由官府拨专款发放。
据记载,明清时期宁夏境内的古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
横城渡口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有专家考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这里有个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畅通无阻而修筑的防卫设施。这个台高 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周长90余丈,高 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记载说“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
位于今天甘肃永靖县城莲花寨炳灵寺附近的莲花渡,又名黄河下渡。唐代这里被称为凤林渡,北宋时易名为安乡关渡。明初,这里设置千户一名常年驻守,明嘉靖年间,知州刘卓奏请清朝廷批准允许动用官银,选官工只设水夫名,并更名莲花寨渡口。
在几千年的烽火岁月中,这些古渡见证了一次次的战争。尽管它们沉默无语,但是在黄河一圈涟漪背后,就是一个民族的兴亡历史。
古渡故事
君子津
这是一个黄河岸边的市镇,在市镇外面就是黄河古渡君子津。小镇的名字叫做河口镇,滚滚黄河在这个地方掉头南下进入晋陕峡谷区。
君子津的名称来自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刘志(公元 147至167年)到西部榆中(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一带)去巡视,而后又转向东行到代地(今河北省北部)。随行队伍中有一名来自洛阳的商人,因为迷了路,就投奔君子津渡口,津长于是安排他住宿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津长推门叫他起来赶路的时候,他已经直挺挺地死在了炕上。没有办法,津长只好将他就地掩埋。后来,这个人的儿子从洛阳赶到这里寻找父亲,得知父亲去世,便决定运遗骸回乡,打开棺木后发现他父亲带的金银货物原封不动,没有丝毫损失。于是桓帝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君子津。
阴口渡口
这是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这个渡口位于靖远县城东,祖厉河入黄河的河段上。据传说,在汉武帝时,当时这里就有渡口存在,叫做鹯阴口。由于其交通位置重要,所以几千年来,这里一直兴盛不衰。先后有匈奴、鲜卑、羌、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在这里放牧。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均有提及,但只寥寥数笔。其中《三国志·魏志》中记载,东汉后期,凉州的卢水胡(匈奴的一支)起兵骚扰河西,曹操命令张既率领几千人马过河去平叛,张既率领人马到达金城后,手下建议兵少道险不可深入,卢水胡知道消息后,就在阴口渡口埋伏了七千骑兵,张既知道后,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派遣了少数骑兵制造了在阴口渡口渡河的假象,结果却率领大军从金城过河直捣凉州卢水胡大本营,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靖远索桥渡
这里位于靖远县境内的黄河上。据《靖远志》记载:“隆庆初创设船桥以通往来。”后来因河水上涨而冲走,仍然以船渡河,这里也被人们称之为小口子渡口,因为在距离小口子村2公里的黄河岸边。公元 1614年,人们又修了河西索桥,以缆索系舟在河面上,上面铺着木板,供人们通行。这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在古代黄河上有不少桥梁,其中比较集中的在青海境内,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黄河置渡,湟水建桥。”可见,古代青海境内的桥梁不少。
不论是桥梁,还是津渡,其目的是沟通两岸,都是为了解决黄河上丝绸之路干线上交通问题而修建的。

㈤ 黄河上的一道奇景为何能成为电影的取景处

黄河石林北面是黄河干流龙湾河曲,南承绵延不绝的风蚀丘陵,这种纯天然的风化现象造就了“国内独有、世界罕见”的黄河水上的石林绝景。胡八一一行人的陕北之旅中,两次深入龙岭,多次跌落陕北群山的“土壳子”,层层险境中唯有相互扶持方能走出危难。剧中的“铁三角”一行人多次面对的两难抉择,不仅是惊险故事情节中的一抹柔和色彩,也描绘了极限境况下人性深处的闪光点,更体现了人内心深处所共通的情感与本能,让“铁三角”三人组脚踏着陕北的黄土,成为了真正的生死之交。

㈥ 神秘的黄河上有三大古渡口,它们哪个最古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此波澜壮阔的诗歌,记载了黄河奔腾的盛况,同时,黄河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未解之谜。万丈狂澜的黄河有多少个古渡口?这些古渡口的传说你知道吗?这其中,最后古老的渡口是哪一支,你又了解吗?

毕竟,“万里黄河万里沙”,黄河古渡口每一段的走向都带来了不同的传说和故事。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这三大古渡口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为古老的渡口?其实已经不可考了。

㈦ 黄河到底有多少个古渡口

“九曲黄河万里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往今来,大量有关黄河的诗歌,为我们记录了黄河的兴衰,作为曾经承载中华民族兴衰的大河,今天它留给我们的依然是无尽的未解之谜。长达万里的黄河究竟有多少个古渡口呢?这些古渡口究竟有什么样的传说呢?它们是怎样来的呢?

民国老照片:禹门口黄河古渡口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一条巨龙,那么黄河沿岸的古渡口就是龙身上的鳞甲。其实,这句话还应该这样说,古渡口,跨越大河的基石。如果没有黄河上难以数计的渡口,黄河充其量不过是一渠死水,没有太大的生命。
黄河割断两岸,渡口让天堑近在咫尺。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来的黄河究竟要经过多少古渡口,谁也说不清。渡口,作为连接两岸、沟通不同人群的支点,它给人们带来的作用是无法形容的。

扎陵湖渡口
第一个黄河渡口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一个人们都想知道、但又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它或许是原始人群之间因为放牧的需要,或许是战争的缘由。实际上自古以来,万物起源就是一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黄河上的第一个渡口在鄂陵湖和扎陵湖的交界处。我曾经到过那里,那里的河水极浅,藏族同胞的牛羊能轻而易举地踏过黄河。看着自由自在的牛羊漫不经心地来往于黄河两岸,不由得就想起中下游人们过河的情形,两者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扎陵湖渡口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交界处的渡口也不是黄河的第一个渡口。万里黄河第一渡究竟在何处?谁也说不清楚,既然说不清楚,就没有说的必要了。
说起黄河上的古渡口,不能不说青海省玛多县,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地方,因为有黄河源标志的牛头碑。这里也被一些人称之为黄河第一县。

青海玛多的黄河源标志——牛头碑
黄河上游的第一个大型渡口就在玛多县城边上。只不过过去的渡口,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公路桥。现代化的钢筋水泥桥,稳稳地跨过了黄河,南下果洛,北上西宁的车辆都由此经过。然而,在黄河上没有修建桥梁之前,人们过黄河就只有靠摆渡,或者用木船,或者用皮筏,将各种货物,将走亲访友的路人,运过了黄河。所以也有人将这个地方称之为“黄河第一渡”。
“万里黄河万里沙”。不同的渡口,留下了不同的故事。虽然许多渡口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公路和桥梁取代,但这并不影响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流传。黄河上渡口的名字也充满了浪漫色彩,莲花渡缘自那个地方如同莲花的地形;青石渡则是因为那里的青色石头而得名;君子渡则缘自于那个地方流传的民间传说;索桥渡则是因为那个地方曾经修过一座铁索桥。

茅津渡
不同的古渡口流传着不同的故事,在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文化。黄河沿岸每个古渡都和战争密切相关,甚至有些与少数民族相关。可见,黄河渡口不仅为汉民族所独有,它也是所有生活在黄河两岸人的渡口。
其实,一般而言黄河古渡口都比较平静,尽管黄河水面很宽,但很少波涛汹涌的激流。唯有如此,才能够方便人们渡河。比如位于甘肃靖远境内的小口渡虽然在红山峡内,但是人们将渡口选择在黄河的拐弯处,这里河道狭窄,水深且缓,是置舟渡河的好地方。

青石渡

汉代青石津遗址
今天黄河上还保存着大量的古渡口遗址,临津渡、金城渡、横城渡、风陵渡、孙口渡、大禹渡、茅津渡等大批古渡,都是延续使用了几千年的古渡口。“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古人笔下的古渡景象。其实,黄河上的不少古渡自古已经就是交通要道,很少存在清冷的景象。
渡口是人们跨越大河的基石,它和大河相互依存。河造就了渡口,渡口带活了大河。

临津渡
在今天的青海、宁夏、内蒙、陕北、山西等地保留了大量的黄河古渡口遗迹。仅是在宁夏境内黄河河段上就有16处古代渡口遗址,而在青海境内黄河上的渡口遗址则达到30多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许多生活在内蒙古、青藏高原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就是通过这些黄河古渡口而“南下牧马”的。
许多时候,黄河上往往实行关津并存的情况,官渡设有木船、皮筏之类的运输工具,有的渡口还配有水手或船夫,并有管理渡口的士兵和水手、船夫等人员。一切工薪和费用由官府拨专款发放。

横城渡

横城渡石碑
据记载,明清时期宁夏境内的古渡有横城、高崖、李祥、马头、临河、永康、常乐、新墩、宁安堡、广武、老鼠嘴、张义、青铜峡、冰沟、泉眼山和田家滩南等16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横城渡口。
横城渡口位于银川市东30余里的黄河东岸,这里登高东望,是浩瀚无垠的黄沙,隔河西眺,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有专家考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就是这个地方。横城渡口是一处古老的黄河渡口,这里有个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畅通无阻而修筑的防卫设施。这个台高 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周长90余丈,高 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记载说“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

莲花渡

莲花渡
位于今天甘肃永靖县城莲花寨炳灵寺附近的莲花渡,又名黄河下渡。唐代这里被称为凤林渡,北宋时易名为安乡关渡。明初,这里设置千户一名常年驻守,明嘉靖年间,知州刘卓奏请清朝廷批准允许动用官银,选官工只设水夫名,并更名莲花寨渡口。
在几千年的烽火岁月中,这些古渡见证了一次次的战争。尽管它们沉默无语,但是在黄河一圈涟漪背后,就是一个民族的兴亡历史。

风陵渡
君子津是一个黄河岸边的市镇,在市镇外面就是黄河古渡君子津。小镇的名字叫做河口镇,滚滚黄河在这个地方掉头南下进入晋陕峡谷区。
君子津的名称来自于一个古老的故事。《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刘志(公元 147至167年)到西部榆中(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一带)去巡视,而后又转向东行到代地(今河北省北部)。随行队伍中有一名来自洛阳的商人,因为迷了路,就投奔君子津渡口,津长于是安排他住宿了一夜。

孙口渡

孙口渡石碑
第二天早上津长推门叫他起来赶路的时候,他已经直挺挺地死在了炕上。没有办法,津长只好将他就地掩埋。后来,这个人的儿子从洛阳赶到这里寻找父亲,得知父亲去世,便决定运遗骸回乡,打开棺木后发现他父亲带的金银货物原封不动,没有丝毫损失。于是桓帝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君子津。
阴口渡口是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这个渡口位于靖远县城东,祖厉河入黄河的河段上。据传说,在汉武帝时,当时这里就有渡口存在,叫做鹯阴口。由于其交通位置重要,所以几千年来,这里一直兴盛不衰。先后有匈奴、鲜卑、羌、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在这里放牧。

大禹渡

大禹渡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均有提及,但只寥寥数笔。其中《三国志·魏志》中记载,东汉后期,凉州的卢水胡(匈奴的一支)起兵骚扰河西,曹操命令张既率领几千人马过河去平叛,张既率领人马到达金城后,手下建议兵少道险不可深入,卢水胡知道消息后,就在阴口渡口埋伏了七千骑兵,张既知道后,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派遣了少数骑兵制造了在阴口渡口渡河的假象,结果却率领大军从金城过河直捣凉州卢水胡大本营,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靖远索桥渡位于靖远县境内的黄河上。据《靖远志》记载:“隆庆初创设船桥以通往来。”后来因河水上涨而冲走,仍然以船渡河,这里也被人们称之为小口子渡口,因为在距离小口子村2公里的黄河岸边。公元 1614年,人们又修了河西索桥,以缆索系舟在河面上,上面铺着木板,供人们通行。这里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大禹像
在古代黄河上有不少桥梁,其中比较集中的在青海境内,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黄河置渡,湟水建桥。”可见,古代青海境内的桥梁不少。
不论是桥梁,还是津渡,其目的是沟通两岸,都是为了解决黄河上丝绸之路干线上交通问题而修建的。

㈧ 电影《关云长》里,关羽一行在黄河渡口遭箭客截杀的那片槐树林是在哪取的景啊

有才

㈨ 在济源黄河渡口发生过哪些战争

1947年8月23日拂晓,陈谢兵团前委一声令下,第四纵队十旅旅长周希汉和二十九团团长吴效闵率领突击营开始强渡。至河中央,被敌察觉,敌人在集中火力疯狂扫射的同时,又出动巡逻船逼进拦截。我突击部队和地方武装奋起还击,但由于敌人火力过猛,战船一时难以前进。24日拂晓,陈赓将军渡过黄河,指挥大军接连攻下了三座县城,歼敌4000余人。

㈩ 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影视资料!!!!!!!!!!急!!!!!!!!!

61年前,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12万大军,以台前县孙口为中心渡口,在东西长150公里河段上,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当地群众把刘邓首长乘船渡河的孙口渡口亲切地称为“将军渡”。
“将军飞渡处,后人缅怀情。”在当年大军渡河旧址,台前县委、县政府2005年底开始筹资建设“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目前已建成开馆。纪念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展出有珍贵历史图片240余幅,历史文物30余件,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资料及实物,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动人场景,再现了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和子弟兵鱼水深情。在“将军渡”景区,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和干部群众到此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辈丰

阅读全文

与黄河哪个渡口拍过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圾电影有哪些 浏览:754
爱看电影网怎么看不了 浏览:798
万达电影如何绑定换票券 浏览:92
如何写抗战电影观后感 浏览:885
老师强迫男学生爱爱美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393
九河龙妖电影免费看 浏览:487
英语动画拿图腾的是什么电影 浏览:914
mp4电影如何切换国粤语 浏览:131
手机上的电影怎么在电脑上播不出来了 浏览:211
摔跤吧老爸电影影评怎么写300 浏览:510
毒战黑警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755
超好看的喜剧爱情电影 浏览:349
教父免费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影片 浏览:815
如何向同事要电影票的钱 浏览:607
会飞僵尸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118
有哪些能看台湾电影网站大全 浏览:358
好看电影2021中国 浏览:340
好看的印度真枪实弹电影 浏览:885
人类住在怪兽是什么电影 浏览:862
我将如何生存电影 浏览: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