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德伯家的苔丝电影哪个版本最接近原著

德伯家的苔丝电影哪个版本最接近原著

发布时间:2021-07-19 04:08:34

❶ 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42版本和1957和1975哪个版本接近原著或者好看

电影与小说相比,电影只是个腰斩版,革命胜利后的都没拍。拍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值卫国战争,影片有鲜明的保卫国家抵抗外辱的色彩,因此在影片中革命的敌人只限于德奥联军和盖特曼伪政权,其余的,白军、民族主义者等全忽略了(有一部分原来的反革命流亡者,当时已经成了反法西斯的同盟者,这时候就不好再说他们坏了),而电影中的红军骑兵按照1918-1919相应的时间点,仍然是科托夫的军队,不是另对方闻风丧胆的第一骑兵军。舍佩托夫卡的共青团组织也比小说中提前建立了一年,团员们被德军杀害,而不是原著的波兰人。
至于人物设定,对阿尔焦姆和谢廖沙的塑造与原著接近,朱赫来比较亲和,但领导者气场不是太够。保尔的扮演者面容清癯,目光明亮且单纯,形象上很适合演青少年时期的保尔,如果演中后期的保尔就很有挑战。电影与原著设定最大的不同,就是保尔和冬妮娅在影片结束时幸福结合了。冬妮娅在电影中直接读《牛虻》(《钢铁》第一部,《牛虻》是保尔在战争时期才从营政委手中借到的。在他给侦察队员读《牛虻》片段时,还被上级误以为是侦察队的指导员。),还借给保尔看,而不是原著中提到的《萨什卡 日古廖夫》,不过也差不多,都是描写民粹派倾向的革命献身者,能算姊妹篇,两个人的感情也自此开始。影片中表现冬妮娅和保尔在思想倾向上的契合做得还可以,但没有表现原著中冲突的一面(见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1942年版电影版《钢铁》对冬妮娅进行了“左转”化改动,并非出自电影编剧的某种情怀,而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生前意愿,这里面还有“事”。我详细说说来龙去脉。
在《钢铁》出话剧版时,奥氏认为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情节设定过于突兀,原因是小说中的一些暗示在舞台上表达效果差,于是加了一段,在不愉快的团员聚会后,冬妮娅声明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中与保尔冲突的一面:“我绝不会去附和众声”,还为挽回爱情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向保尔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一起离开基辅,去父亲所在的小城市生活,那里离政治中心有一定距离,两人的思想冲突受外界影响减少,还有可能慢慢解决。保尔拒绝,而且回答还是很伤人的,“已经成了生活的主人,却要退下去再受操控。”最终两人不得不选择分手,这段情节极有可能时奥氏取自亲身经历。我国人艺版《钢铁》话剧的母本(高莽译)就保留这段情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5年底,意外收到因理想冲突分手,已经联系中断十一年的女友别莲富斯寄来的和解信,别莲富斯赞扬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就,并承认虽然自己没完全接收奥氏的思想,但仍受到他的极大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当即回了信,认为他们是能够更深程度互相理解的。这个经历对奥斯特洛夫斯基1936年曾与敖德萨电影厂的编剧合作改编的《钢铁》电影剧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剧本的情节除了“托派”用间接方法带过外,大致依据原著,但女主角变动极大,可谓是化三为一的“魔改”,她与保尔早年相识,在内战中因同情和支持苏维埃方面,甚至被波兰人迫害和逮捕,后来参加工作,与保尔聚少离多,这间双方因一些理念磨得也很厉害,保尔车祸伤残后两人结婚,之后保尔病重、出书,她都陪在保尔身边。这个剧本最终未获通过(换成我,我也不支持),现在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里,还保存有几个预拍时的片段。后来影视、舞台作品大多有冬妮娅读《牛虻》的情节,而最早的来源就是这个电影本子。
与《钢铁》的早期改编作品对冬妮娅还算较友善的描写不同,1956年电影《保尔•柯察金》中冬妮娅的形象庸俗生硬、令人生厌,反映了当时官方对冬妮娅的定位,影片中冬妮娅和保尔甚至都没谈恋爱就吹了。后来在筑路时相见时,冬妮娅对保尔冷嘲热讽,吵急了最后还大力摔门,完全成为反面角色。有意思的是,1956年12月,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学研究机构在共青团员报上刊登了早期发行版中删除的关于冬妮娅的约5000字段落,展示了女主人公相当复杂的思想倾向,与电影形成强烈对比。《保尔•柯察金》偏重于小说第二部,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6年的电影剧本也有一定渊源,筑路和战胜轻生念头拿两段拍得很出色,但删除了农村工作和党内斗争的戏份。
至于孰优孰劣,以我个人评价,目前我所知《钢铁》改编的作品,其内容和思想都远远赶不上原著。

❷ <基督山伯爵>拍过几个版本哪个跟接近原著

十几个呢~1999年法国拍的4集连续剧比较好~~ 1955年
外文名称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更多外文片名: Tesoro di Montecristo, Il.....(Italy)
导演: Robert Vernay
编剧:
亚历山大·仲马 Alexandre Dumas père ....novel Le Comte de Monte-Cristo
Daniel Ivernel
Georges Neveux
Robert Vernay
主演:
让·马莱 Jean Marais ....Edmond Dantès, Comte de MonteCristo
Lia Amanda ....Mercédès
Daniel Ivernel ....Caderousse
影片类型: 冒险
片长:France:183 min (2 parts)
国家/地区: 法国 / 意大利
对白语言: 法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单声道
级别:Finland:K-8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剧情
该片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描写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船的年轻大副唐泰斯受船长临终之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一封信,遭两个卑鄙小人和阴险检查官维尔福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阳光、爱情和前程。十八年后,他带着狱友法里亚教士临死前告诉他的秘密,越狱逃生,找到法里亚藏的匿的宝藏后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他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三个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并向恩人报了恩。

电影版·基督山伯爵

法文名称:La Counte de Monte-Cristo
英文别名: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基督山伯爵法国电影版剧照
资源类型:DVDRip
版本:中法双语(全4集)
发行时间:1999年
演员:热拉尔·德帕迪约 Gerard Depardieu
地区:法国
语言:普通话,法语
内容提要
该片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描写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船的年轻大副唐泰斯受船长临终之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一封信,遭两个卑鄙小人和阴险检查官维尔福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阳光、爱情和前程。十八年后,他带着狱友法里亚教士临死前告诉他的秘密,越狱逃生,找到法里亚藏的匿的宝藏后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他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三个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版本说明
90年代末,法国电视四台邀德帕迪约主演了三部他们斥巨资拍摄的短篇电视剧集:《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巴尔扎克》。本碟就是D自法国TFI发行的本套电视剧的二区版本。中央一台曾多次播放过本片,中国国际广播公司发行了本片的VCD和DVD,这个D5版本中采用了这个央视版的配音,水平很不错,音轨质量也很好!但字幕不佳,有多处错误。

有声版:基督山伯爵

中文名: 基督山伯爵
[3]英文名: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英语有声读物,包括BBC广播版本
发行时间: 2005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by Alexandre Dumas
Narrated by Richard Matthews
The story takes place in France, Italy, and islands in the Mediterranean ring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1815? (from just before the Hundred Days through the reign of Louis-Philippe of France). It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mes of justice, vengeance, mercy and forgiveness, and is told in the style of an adventure story.
Dumas got the idea for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from a true story, which he found in a memoir written by a man named Jacques Peuchet. Peuchet related the story of a shoemaker named Pierre Picaud, who was living in Paris in 1807. Picaud was engaged to marry a rich woman, but four jealous friends falsely accused him of being a spy for England. He was imprisoned for seven years. During his imprisonment a dying fellow prisoner bequeathed him a treasure hidden in Milan. When Picaud was released in 1814, he took possession of the treasure, returned under another name to Paris and spent ten years plotting his successful revenge against his former friends.
作者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
《基督山伯爵》是一本极其优秀的小说,其主人公非常灿烂而优雅,其经历让人难忘。其中最著名的句子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章:世界上并无所谓的快乐 也无所谓的痛苦 唯有两种处境的比较罢了 唯有经历过最大厄运磨难的人 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所在 尽情的享受生命的快乐吧 永远记住 在上帝揭开人类未来的图景前 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内容介绍
法老号大副堂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堂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❸ 最贴近原著小说情节的简爱电影是哪一版的

简爱Jane Eyre (1996) 导演: 佛朗哥·泽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 主演: 朱利安·费罗斯 Julian Fellowes 琼·普莱怀特 Joan Plowright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类型:爱情 / 剧情 片长:116 min 国家/地区:法国 / 意大利 / 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 法语 发行公司:Aquarius TV 上映日期:1996年2月9日 西班牙 近看了96年那一部的,感觉不错,尤其是jane在散步遇到罗的那一幕,电影的配乐让我心醉

❹ 有什么可以与《德伯家的苔丝》比较的作品吗

建议比较1:

爱米丽和苔丝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爱米丽》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新旧制度交替期间约克纳帕塌法县的爱情悲剧;《苔丝》则取材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威塞克斯乡村的一幕人间悲剧。可以从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入手,对爱米丽和苔
丝这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研究。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从语场来看,造成爱米丽和苔丝悲剧的间接原因是:
1.她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
美国南北战争后南北新旧制度交替。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工业崛起,小农经济解体的时代大背景,造成了她们的悲剧。
2.她们所处的经济条件
经济贫困是最先导致她们不幸命运的首要原因"爱米丽和苔丝在家世背景上极为相似:爱米丽出身于南方贵族家庭,但家道中落,家境贫寒,苔丝其祖先曾是显赫一时的爵士世家,但名门世家早已败落,她的两度失身均由于经济贫困。

从语旨看,造成她们悲剧的直接原因是:
1.她们的父母亲
代表南方旧势力的爱米丽的父亲生前死后都死死地束缚着爱米丽;苔丝的父亲
也是陶醉于那没用的古老贵族头衔,而终日游手好闲,贪酒而误工。
2.人言可畏
势力强大无比的乡邻乡亲代表了传统习俗和道德,像一张巨大的罗网将她们无情地扼杀。
3.她们的恋人
对爱情不忠的荷马·巴伦直接导致了爱米丽的悲剧结果;亚雷从肉体上造成了苔丝的悲剧,克莱则从精神上残酷地摧残了苔丝,苔丝因他而杀人,他是参与和酿制苔丝悲剧的帮凶。

《爱米丽》和《苔丝》两部作品国别不同,时代各异,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各有差异"但是,通过从情景语境的角度对这两个小说语篇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存在相似性。

建议比较2:

哈代的 “性格与环境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与 《卡斯特桥市长》以幻灭为主题,讲述了悲惨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苔丝与亨察尔鲜活的人物形象,充分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悲剧精神。
西方文化的悲剧精神弘扬的是人的价值。虽然人被打败了,但是并没有被征服。抗争的过程已经尽现了人的伟大价值。苔丝这样一个鲜活的悲剧形象对死亡的坦然面对,正是人类对命运之神的最大的抗争,从而尽现了人的伟大价值。而 《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从一名酒徒,后来竟然成为市长。他的这一段奋斗历程,同样展示了人的伟大价值:奋斗可以改变处境,生活总会有希望。最后,他破产了,所有的恨,都转化为对女儿的爱,虽然知道女儿不是自己的。因此,在悲剧故事里,真爱依然存在。人间毕竟还有真情,社会总会有希望。

建议比较3:

嘉莉与苔丝是世界文学作品中两个较突出的女性,前者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的女主人公,后者则是哈代笔下的悲剧女性。她们最终的
结局截然不同:嘉莉成了走红演员,拥有了所梦想的一切:地位、金钱和名誉;而苔丝在一怒之下杀死了仇敌亚雷之后,走上了绞刑架。比较可以发现,同为女人,她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建议比较4:

《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分别出自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和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之手。《红字》取材于1642 —1649 年间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则取材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发生在“威塞克斯”乡村的一幕人间悲剧。两部作品国别不同,时代各异,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各有差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部小说的艺术写作手法却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小说从整体上都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使普普通通的人与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出非常奇妙的光彩,充满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两位大师在小说中所体现的象征主义冲破了现实主义常用的陈述事物的手法,把人们的视线从只注重描写外部物质世界引向着重通过象征的物象,来挖掘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从人的本质的角度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了外在表象的底下所隐蔽着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激情以及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可以从两部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来对比分析两个作者使用象征手法的同样绝妙之处。

建议比较5:

苔丝与翠翠形象之比较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边城》中的翠翠,生命里都凸显出鲜明的自然之美、爱情之美和悲剧之美,其共通之处折射出哈代和沈从文两位作家独特的审理想和审美追求,表现了个体生命超越了纯粹的自我,真正实现了生命本质的充盈。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和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长于写爱情悲剧的作家,并且创作题材都以乡土小说为主。尽管两人国籍、年代、生活环境不同,但他们的作品中都弥散着一种淡淡的朦胧而忧伤的味道,都寄寓着作者对女性和人类命运的执著关注和思索。以他们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苔丝与翠翠进行比较,尝试对两位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做一对比分析,探寻他们蕴藏在作品中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建议比较6:

以许地山的《缀网劳蛛》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为例,探讨两位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追求与社会现实的邪恶、圣女与“贞女” 以及世俗化的人生观照与宗教化的人生归宿的矛盾。

❺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的电视剧和电影

不算无声片,有三个电影和电视电影版本.最著名的是1979年的版本,也就是波兰斯基导演的版本.

❻ 包法利夫人哪个版本的电影更接近原著

1934年让·雷诺阿导演的版本在发行时遭到了删剪长达一个小时。 电影1991法语版,这部由fa国新浪潮大师查布洛尔执导的1991年版相当忠实原著,但处理得十分沉闷,女主角于佩尔的表演太冷,连孩子出生的场景都没有显示一丝生气。影片显露出早期雷诺阿作品的痕迹,深焦距摄影同时表现了法国乡村的美丽和单调,但女主角似乎选错了演员。1949年的mei国版由文森特·明奈利导演,舞会的场景已成经典 。
电影2000年英语版,阿 根 廷版的《包法利夫人》电影,几个人物的演员都选得不错。我心目中的爱玛一定要是娴静中有俏皮的女子。演爱玛的女演员很有气质,也很有灵气。少女爱玛的纯真、少妇爱玛的风韵都表现得不错,查理一看也是个老实人,不过那络腮胡子把我惊到了,爱玛心目中的三位完美情人也都各有特色。按照我个人对南美的痴迷,我觉得1947这个阿 根廷版本是所有《包法利夫人》电影版中最好的一本。

❼ 《苔丝》电影的版本有两个!谁知道新版的名字

德伯家的苔丝

英国作家狄更斯和哈代。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代表作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为《雾都孤儿》,写于1838年)通过主人公奥列佛·特维斯特的苦难生活旅程以及那些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压扁了的流浪儿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出伦敦贫民窟的悲惨情景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式的长篇小说,它以科波菲尔的经历为主线,融进了多种类型的人物和生活际遇,反映了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的社会状况。哈代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郡的一个村庄里。哈代最有成就的作品是总名为“威塞克斯小说”(威塞克斯是多塞郡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的14部长篇小说,都以其故乡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其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德伯家的苔丝》(也译为《苔丝》)。小说通过农村姑娘苔丝一家的遭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侵入英国农村后小农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的中心人物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在不幸命运中坚持反抗的光辉的女性形象,哈代通过她屡遭迫害以至于毁灭的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但也流露出他的一种信念:人类是无情命运的玩物。哈代的优秀作品还有《卡斯特桥市长》(1896年)、《无名的裘德》(1896年)等

❽ 德伯家的苔丝哪个版本翻译的最好

我看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忠祥译本,很连贯,不像有些,整体断断续续。
推荐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忠祥译本。
希望采纳!

❾ 求电影《德伯家的苔丝》1998版的。

有它呀

❿ 哪个电影版本《简爱》最好,最接近原著

夏洛蒂·勃朗特1847年这部旷世名作被多个导演搬上荧幕,而1970年这个版本的简爱应该是空前绝后的出色.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

英国作家Charlotte Brinte的传世经典,自问世以来不断地被搬上舞台和荧屏。电影人对这个故事颇为热衷,从早年的Orson Welles版本到近期的威廉.赫特版本,在历时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7、8个版本简爱影片的诞生,不同的电影人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推动了这部经典名著在全球的普及。

1970年的George C. Scott饰演的版本历来被认为是所有版本中改编得最恰到好处的--既忠实于原著精神,且故事结构更为紧凑,爱情主题更加突出。苍凉静谧的英国荒原,神秘诡异的古堡,阴郁迷离的气氛,加上“老戏骨”George C. Scott的表演,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歌特式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凄美动人。George C. Scott的表演无疑是本片的一大看点,他的激情演绎使其他版本的Rochester黯然失色,其锋芒直逼早年的Orson Welles。而Susannah York外表沉静,含蓄内敛的风格也被评为最接近原著简爱的精神气质。本片的主题音乐更是大手笔,它出自著名音乐人约翰.威廉姆斯之手,这一主题曲把本片的爱情主题推向高潮,更成为该版本的标签,至今仍在不同的音乐会上被演奏。

这是一部特殊的电影,观众可以闭上眼睛,倾听这来自灵魂的声音。

阅读全文

与德伯家的苔丝电影哪个版本最接近原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霸道总裁类型的电影 浏览:990
适合情侣的18禁电影有哪些 浏览:727
有什么好看的复古爱情电影 浏览:133
恐怖片全集大全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737
兰陵王有什么电影 浏览:632
苹果手机如何从电脑上传电影 浏览:851
唐山大地震是什么时候出的电影 浏览:275
电影院的自动座椅是多少瓦 浏览:219
天才盲童寻母记是什么电影 浏览:146
电影亲吻怎么拍的 浏览:562
一般电影票门票多少钱 浏览:777
推荐几部超级好看的电影电视剧 浏览:268
特别大的鲨鱼电影有哪些 浏览:527
最好看的情电影 浏览:338
腾讯视频丧尸电影好看的电影下载 浏览:643
一张照片如何找到一个电影 浏览:10
为什么有的好电影评分很低 浏览:161
在法国怎么下载电影网站 浏览:171
电影特效动物怎么制作 浏览:472
宁波集士港奥特莱斯电影院叫什么 浏览: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