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帮我介绍一些关于二战名将隆美尔的电影,什么时代拍的都行。
德国的《隆美尔》
美国的《沙漠之狐》
英国的《夜间的狐狸》
《袭击隆美尔》http://www.subom.com/sub/15963
还有像《最长的一天》《兄弟连》之类的,隆帅不是主角
Ⅱ 求隆美尔拍的电影
西线的胜利 Sieg im Westen (1941)
(这是一部禁片,油管上有,你会科学shangwang的话可以看到)
编剧: Konrad Liss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1941
片长: 114 分钟
又名: Victory in the West
IMDb链接: tt0197879
Ⅲ 电影里的隆美尔座机,是什么型号
是容克公司的Ju90.
Ⅳ 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拍的名字叫《回归》
You'll Be Back是不是英文名字?也是西班牙拍的,在02年上映
Ⅳ 生死格斗这部电影是在哪个国家拍的场景好漂亮哦!~
《生死格斗》虽然是一部由英国和德国联合拍摄的影片,但是导演元奎却向记者表示,用“Made in China”来形容这部影片也许更贴近。因为在导演的一再坚持下,影片的所有镜头都在中国拍摄。
Ⅵ 《秘密》的原版电影是哪个国家拍的,叫什么名字
西单图书大厦地下一层可能有
还有就是网上订购
。七七手机网,很好,去吧,别让人抢了
Ⅶ 电影隆美尔内容
隆美尔的剧情简介 · · · · · ·
埃尔文·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负盛名的将领,也是希特勒最为宠爱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隆美尔率领2个师的军队在北非仅仅用了2个星期就让英军之前2个月的战果丧失殆尽)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株连其中。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Ⅷ 这是哪个电影,哪个国家的
按照画面上的图案来看,那个电影应该是属于日本的电影。
Ⅸ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分别是由那个国家拍摄的
《哈利波特1-8》都是在英国拍摄。
英国是《哈利波特》的诞生地,无论是书中的故事和魔法世界,还是系列电影的取景,都发生在这里。
具体取景地:
1.艾维克城堡:
霍格沃茨城堡、魁地奇课霍格沃茨城堡的外形。
2.女贞路4号:
故事最开始的地方,德思礼一家的居住之地。哈利在这栋房子里睡在楼梯间,也是在这栋房子里收到了第一封来自霍格沃茨的信件。
3.伦敦动物园的爬虫类动物馆:
德思礼一家在达力11岁生日时,把哈利也带上一起去了动物园。哈利在那里,第一次发现自己拥有能和蛇对话的能力。
4.勒顿豪集市:
对角巷的取景地之一,现实中,勒顿豪集市是伦敦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早在14世纪就在卖肉类和鱼类食品
(9)电影隆美尔是哪个国家拍的扩展阅读
其中在《哈利波特》学校中,霍格沃茨大礼堂的取景地是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食堂,霍格沃茨图书馆取景地是牛津大学波德莱恩图书馆,霍格沃茨走廊取景地是格洛斯特教堂的回音廊,霍格莫德车站取景地哥斯兰德火车站。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是由美纳兄弟电影公司将JK罗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说改拍成的八部电影,讲述的是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部讲述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巫界大战中被迫逃亡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Ⅹ 第一部电影是哪个国家拍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