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连杰拍的电影《少林寺》背景和主要情节
主 演: 李连杰、计春华、丁岚、于海、于承惠
影片类型: 电影 / 动作片
地 区: 香港
语言说明: 中文字幕
隋唐年间,群雄逐鹿中原,争为霸主。王世充拥兵东部(古洛阳)潜号郑王,行暴政,民怨沸腾。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为郑王侄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亡命嵩山,垂危时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小虎在义伤中,无意发现昙宗偕十一棍僧禁苑练武,各怀绝技,心喜复仇有望,恳请昙宗纳之为徒,遂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这期间,他邂逅一武功不凡的少女白无瑕,互通心曲,才知白竟是恩师之女,而昙宗等遁世为僧,亦有不可告人之隐…《少林寺》80年代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与许多其它武打影片使用替身与特技不同,李连杰所展现的多是他的真实功夫,因为他曾连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
影评:
张鑫炎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功夫片,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拍摄,多位全国顶尖的武术冠军出演,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武打风格虽不如徐克等后来的新武侠飘逸灵动赏心悦目,但当年那种万人空巷的轰动依然留存心间;本片在中国上映时依稀记得是俺小学三四年级,一毛三的票总共看了12遍,其中六遍为了精彩的武术三遍为了美丽的牧羊女还有三遍为了白无暇那半截雪白的大腿,及至后来读了鲁迅先生关于看到女人的一截皓腕马上联想到一丝不挂的香艳俺才蓦然醒悟原来意淫的毛病是从“少林寺"开始的;除此之外还学了“野性难训"这个成语和“不野就不够味儿了"这句流氓语言,由此深刻地领悟了邓丽君“路边野花不要采"与五讲四美全无干系的奥妙哲理,简直让俺在一帮混沌未开傻了吧唧的小孩子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哇!当然“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的隐讳含义俺还是不甚了了,因此与神童的距离还是蛮大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此片对70年代生人的人生历程意义重大,强烈推荐本片并强烈建议如今的修行条款除了不杀生不淫欲外一定要问一句“尽形寿不意淫,汝今能持否?"不能持的千万不能收哇,否则整天没完没了地意淫还怎么一心向佛啊,看来俺这辈子是出不了家啦!
背景资料:
八十年代初,我国一部分优秀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与香港中原电影公司在国内拍摄了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武打故事片《少林寺》。影片上映之后不仅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赞誉,同时一举轰动了国际影坛,观众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过了三千万人民币,香港突破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美国一映再映,这部电影让全世界认识到——武术的真功在中国。
《少林寺》是中国技击武侠电影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最大的特点是由过去的演员学武打发展为武术运动员直接上银幕。技击武侠片虽然在表现题材上有其自身的限制,它不能像其他类型的武侠影片那样神奇、那么多变,但就武侠电影本身而言,技击武侠片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一页颇为辉煌的篇章。自〈少林寺〉轰动世界之后,以国内实景、国内武术运动员所拍摄的武打片虽广受欢迎,但没有一部能超过〈少林寺〉所带来的影响。〈少〉片不仅使中国武侠电影走向了世界,而且也使武侠电影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精神在世界上得以传播。〈少林寺〉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作为电影史上一页重要的篇章而永远的载入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史册之中。
★花絮:
在拍摄师傅给小虎喂粥的这场戏时李连杰动了真感情,激动得泪流满面,在场的工作人员也为他的激情而吃惊,连导演张鑫炎都深有感触的说:“演员能感动拍摄工作人员是很不容易的事!”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当年的这一首〈牧羊曲〉红遍了大江南北。
少林僧人打水这一场戏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一个个尖尖的水桶。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一场戏是李连杰自己设计的。觉远刻苦习武的情景成为了武侠电影中千锤百炼的典型画面。
觉远率众棍僧跃马穷追王仁则。李连杰只在出国前练过三天骑马,但马背上的他灵巧稳当,泰然自若,这都得归功于李连杰扎实的武术基本功。
在拍摄最后觉远和王仁则的决斗时,两个演员吃尽了苦头,最惨的是李连杰,他被于承慧失足踢中了裆部,疼得满地打滚,半天爬不起来。
非常般配的一对金童玉女,可惜佛门有戒条:“尽行授,不淫欲,汝今能持否?”“能持。”
〈少林寺〉使少林武术名扬四海,不仅在国内兴起了一片习武热潮,同时吸引了国外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少林寺成为了中国一大旅游圣地,至今仍门庭若市。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越来越被更多人所熟知。
★人物介绍:
李连杰
影片中男主角觉远的扮演者李连杰曾是全国武术比赛的全能冠军。他在〈少林寺〉中的出色表演使其从此蜚声影坛,并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位武侠明星。当年李连杰只有18岁,人生道路因此而改变。
于承慧
扮演王仁则的于承慧是山东体育学院的教授,他在片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反派形象。
于海
扮演师傅的于海当时是山东体育技术学院的总教练,他是国内有名的螳螂拳名家,90年代香港所拍摄的多部武打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
胡坚强
胡坚强,浙江武术运动员。他在1982年的全国武术表演赛上获得了传统拳三类和传统器械两项第一名。其后与李连杰合演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两部影片。
计春华‘
计春华饰演的秃鹰给人印象极深,天生一副反派的造型。在我的印象中计春华好象从来都没有塑造过正面人物。
B. 他才是《少林寺》原定男主角,拍到一半换成李连杰,他是谁
要论功夫片,或是80、90年代的影片深受人喜爱。1976年,中国香港动作片电影《少林寺》一经开播就得到普遍五星好评,造就了当初影视界的电影票房纪录。影片中的武打电影情景选用实实在在的真人版互博,与以前的演出式武打电影姿势迥然不同,备受广大观众的钟爱。可以说《少林寺》这一部影片开辟了我国武打片电影的新时期,是在我国电影界上不可多得的划时代著作。
此片以1角钱的门票,创出了1.61亿人民币的电影票房。作为男主的李连杰,也因而火遍了大街小巷。
李连杰我国武侠片的代表角色之一,他素来以“侠客”“硬汉子”的品牌形象观人,营造了许多屏幕上的英雄人物,是初期武侠片趋之若鹜的男明星。而李连杰的武学并并不是为了更好地电影拍摄而电影拍摄,他的一招一式华丽如舞,含有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武功心法精粹,令人坐着屏幕前好像声临其境,一拳一掌间皆是情感与能量。
在进到娱乐圈以前,李连杰早已训练传统武术很多年,而且在多种全球赛事上得到武术冠军,1979年,他有伤参与第四届全运会,得到5块冠军,同一年,因伤撤出武术界。但老天爷怎很有可能让李连杰明珠暗投呢?仅隔一年时间,李连杰就参演了人生道路中第一部电影著作,一下变成当初的武打明星,此片便是少林寺。
李连杰参演《少林寺》以后,当然火遍了千万家,而吴刚的工作却骤变。那时候临时性被换人对他的严厉打击是致命性的,之后他也没什么好点的著作拿得下手,一直靠商业演出谋生,长此以往的也就退隐于演艺界。
由此他以前试着过做餐馆做生意还开过一家酒楼,与演艺圈再无纠葛,而针对当初被更换人物角色一事,他迄今情难断,常常提到都不可以学会放下。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终须,针对观众们而言,李连杰才算是更合适《少林寺》的人选吧!
C. 李连杰主演的第一部影片《少林寺》,当时的票价是多少
李连杰被誉为文娱圈里面的功夫巨星,而且他进入到这个文娱圈里面,还是以主角身份出演了第一部作品,那么你们关于他所主演的第一部作品是什么晓得吗?就是《少林寺》,这部《少林寺》能够说奠定了李连杰在文娱圈里的位置,此部作品累计票房到达了上亿。那么你们能否晓得,当时这部作品的票价是几吗?仅仅只要一毛钱,一毛钱的票价到达了上亿票房,这是多么优秀的一个成果。
当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能够说曾经是一部难以复制的经典影片。为什么这么说呢?仅仅从当时《少林寺》票价的一毛钱,能够发明1亿以上的票房,这样一个出色的成果,你们说可以复制吗?假如把当时的这个票价,依照如今这个票价计算,那会是几呢,这曾经是一个无法答复的问题。
D. 电影少林寺是哪一年拍的
少林寺》是1979年开拍的,《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
《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
1、李连杰饰演觉远,电影的主角,一位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武僧。
2、于承惠饰演王仁则,隋末唐初郑国皇帝王世充的哥哥齐王王世恽的儿子。619年,被王世充封为唐王。王世恽劝说王世充杀死隋朝的皇泰主杨侗,王世充派王仁则及家奴梁百年毒死皇泰主。
3、王光权饰演李世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E. 少林寺电影是几几年的
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的中原公司来到内地拍摄功夫影片《少林寺》。因为第一版拍摄的影片不成功,公司决定派人重拍,于是张鑫炎来到了河南。
张鑫炎说,他当时就是想用一群新人,就在国内的武术学校中寻找新人。
在北京什刹海体校,张鑫炎发现了长相英俊的武术冠军李连杰。虽然李连杰试镜时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流露出明星风采,但是张鑫炎却不露声色。他和李连杰的教练吴彬认为,这个孩子还需要磨练。一心想走上的银幕的李连杰却有些自卑起来,难道自己没有被导演相中,是不是因为自己个子矮?
认定李连杰日后大有出息的张导实际上已经在为李连杰设计角色。为了弥补李连杰身高的不足,他设计了一个小和尚,这个角色是专门为李连杰量身定做的。
独闯好莱坞也有辛酸
成名之后的李连杰并没有忘记自己生活中的这个“伯乐”和老师,经常会打电话和张鑫炎进行沟通。
刚刚来到好莱坞的李连杰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很多片商不愿意把片中的主要角色给他来演。黄皮肤成为李连杰事业发展的一个障碍。他接演的影片也没有什么大的制作和投资,而且还有很多角色是反面角色。
李连杰有苦闷,有辛酸,也有很多委屈,但是为了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他只能委曲求全,接演一些他并不喜欢的角色。张导说,他最欣慰的是李连杰的转变,从当年的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男人、一个英雄。
F. 少林寺电影是哪一年拍的
《少林寺》是1979年开拍的,《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
《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
(6)哪个功夫明星第一部电影拍的少林寺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李连杰饰演觉远,电影的主角,一位武功高强、匡扶正义的武僧。
2、于承惠饰演王仁则,隋末唐初郑国皇帝王世充的哥哥齐王王世恽的儿子。619年,被王世充封为唐王。王世恽劝说王世充杀死隋朝的皇泰主杨侗,王世充派王仁则及家奴梁百年毒死皇泰主。
3、王光权饰演李世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今陕西武功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
G. 李连杰靠着《少林寺》成名,为什么却说后悔拍《少林寺》
电影《少林寺》是李连杰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因为李连杰一举成名。凭借《少林寺》走红的李连杰,在此后的演艺生涯可谓是一帆风顺,成为现今的功夫巨星。相信很多明星在成名后,基本都会感谢当年的成名之作,然而,李连杰却对成名作《少林寺》不是感激,反而后悔拍了《少林寺》,让人甚是不解。关于李连杰为何会后悔拍《少林寺》,曾经的《出彩中国人》中,李连杰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李连杰进入娱乐圈后,也面临过许多困境,曾经他的经纪人不明不白的离去,或许他的心里也是很难过的。所以说,李连杰虽然进入娱乐圈,获得了风光名利,但也失去了许多。年长后的感慨,也是一种长情。所以,李连杰后悔拍《少林寺》。主要还是因为当年这部电影的走红,掀起的一阵少林武术热,误导了许多青少年迷失方向,而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光。由他主演的电视剧,让他倍感自责。
H. 第一部电影少林寺拍于何时
《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
《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
I. 电影《少林寺》初映于八十年代初期,播出之后那时的你看过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在我个人看来,《少林寺》创下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创下了同一部电影反复观看的最高纪录,连续看了十几遍《少林寺》的观众不在少数。那个时候,对《少林寺》的热情是全民性的,口口相传、妇孺皆知,人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影院门口场面沸腾,由于观众不惜一切地去电影院反复温习这部影片,《少林寺》仅以当时一毛钱左右的票价,竟然达到了上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时代。
怎么样?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给我留言点赞哦~
J. 《少林寺》走出个李连杰 不知电影是如何拍的
作为一个片种,武侠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争论颇多,遭遇最多坎坷但也得到了最多观众的拥护,一部《少林寺》引发了新中国武侠电影的“狂飙突进运动”。对于内地观众来说,《少林寺》让他们看到了一种真正娱乐化的电影,而这部影片的成功使得李连杰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又一颗闪亮的武打明星。 《少林寺》之后,这个地方成为中国功夫片中最常出现的故事发生地,更重要的是它的成功使得李连杰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又一颗闪亮的功夫明星。李连杰与昆汀·塔伦蒂诺。《少林寺》导演张鑫炎。李连杰:从武术明星到电影明星 今天的李连杰是一位扬威好莱坞的东方功夫巨星,在他的电影履历中,《英雄》是锦上添花的,《黄飞鸿》系列是必不可少的,但《少林寺》无疑有着它独特的地位,因为它记录着李连杰从武术明星到电影明星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不知道电影是如何拍的 我们并不知道一部电影是如何拍摄完成的,而当时也没有什么武术指导,所以惟一的方法就是导演告我们故事的内容,我们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部分来设计属于自己的武打画面,当我们表演给导演看我们所想出来的部分,然后,他说:“很好!在这段剧情里,你是占上风的。”或者“你的角色应该还要有更多的弱点,现在是反派占上风的时候。” 两年时间去演一部电影 我的记忆里,电影工作陪伴我度过了春夏秋冬,因为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演出这部电影,真的!的的确确超过了十二个月,这个角色需要我们全部都剔光头,在冬天的时候,就感觉特别的冷,羊毛帽成了我们的必需品,但到了严热的夏天,我们又要把帽子抛在一旁,再过几个月,我们还没有完成拍摄的工作,冬天又再度来临了,八十年代的电影在拍摄的时候,都是非常耗时而且进度缓慢。 在拍摄电影中最棒的部分就是———我们不用接受训练!可以跟一天八小时的强制训练和练习说再见。 比较起过去这几年所受的痛苦,电影工作真的轻松多了!虽然我们还是要在早上五六点的时候起床就定位,早上八点钟开始工作到太阳下山,但这根本没有什么,非常的轻松。 脱离了疼痛的心跳 在拍摄过程中最糟的部分,我一定要说,那是很不合理的。就像我说的,一天的拍摄工作超过了十个小时,这不算是什么问题,河南在十二月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而我们必须沿着黄河河岸拍摄,冬天的时候,河里的浮冰顺流漂浮着,有一场戏叫演员们跳入河中,爬上岸后再开始打斗。我的天啊! 穿着单薄的衣服,然后自己跳到冰河中,以前不曾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这种冷到骨子里的经验。你跳入河中,时间到了后再浮出水面,你已经完全冻僵了,想像你的全身上下都失去了知觉,完全感觉不到自己,已经脱离了可以感觉到疼痛的阶段,什么都没有了,在水里惟一能感觉到的只剩下脉搏,噗通、噗通的———那一定是我的心跳声。 在看这部电影时,这个武打镜头可能只有两分钟,但在拍摄的时候,要花上我们三到四天的时间。哦!这是很艰难的,再回顾那些日子,我们没有任何保护衣物,像现在,我们有暖气和防水布等物品,在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东西,也没有这么多的预算,惟一有的就是我们的精力。在拍摄后的第四天,我再也没有办法把手指伸直,我引人注目的手掌已经干枯得像爪子一般,花了一个星期在中药的治疗下,才恢复到可以使用整只手,我猜大概是因为肌腱在不断的冷热交替下开始萎缩的缘故。 “看了李小龙和成龙” 当时有机会看到了所有李小龙和成龙的影片,我认为他们各有特长。李小龙的特点是刚健有力,有实战感,腿功尤其好,很好看;成龙的腰功和腹肌都很好,出人意外的动作诙谐有趣、笑料很多。他们很少使用兵器,都以拳术为主。共同的长处是有丰富的电影拍摄经验,会非常巧妙地运用电影镜头和技巧。《少林寺》是我第一次拍电影,缺乏经验,尤其是影片中的“文”戏部分感到不太满意。 整理 张文伯 ■回眸导演张鑫炎:李连杰拥有很好的观众缘 选择李连杰 李连杰10岁的时候我就认识他,当年我们在北京拍运动会纪录片时,他有时候过来看,说他很想拍电影。我们说:“走走走!你太小了!”给《少林寺》找小虎这个主要角色时,我就直接想到了他,因为从他的武术表演可以发现,他端正纯洁的外形能让他拥有很好的观众缘。 没经验不是问题 演员基本都是运动员,他们虽然没有演戏经验,但运动员见到的大场面多,经常在超过万人的观众面前表演,不会怯场。但是普通人对着镜头还是容易发抖,有时拍一个只有两三句对白的近景要拍两三个小时,因此我们只要求演员表现自然,由摄影师去适应演员。但我们拍摄的时候要求真实,都是在硬地上硬摔。 那个年代的预告片 我们那个年代的电影预告片都是有了成品之后才根据电影内容编写出来的,而且,我们本来没有打算在国内找市场,剪辑的预告片也是为了照顾海外的观众,因为拍摄《少林寺》的初衷就是因为国内风景在海外是很受欢迎的,海外华侨希望看看中国的风土人情,也希望看到真正的少林寺在哪。 真功夫和现在的武侠片现在的武侠电影运用 电脑特效之后更加丰富化,谁都可以来演,但我觉得它反映的不是中国武术,《少林寺》标榜真功夫,是为了推广中华武术,并且刻意强调就是要让观众看清楚武术动作。也许会有人怀念真功夫电影,但现在条件不允许了,电影公司找不到那么多运动员来表演真功夫,武术运动员也没有当初那么多种风格。再说,看惯电脑化的武侠电影的观众,看真正打得辛苦的武术电影会觉得视觉上得不到满足。 女主角会丰富剧情 剧本本身讲的就是十三棍僧的故事,或者说是关于一个叫小虎的男孩子的成长过程,女性在其中起到的是推动情节、丰富剧情的作用。但是它仍然是一部男性电影,在丁岚之前,我们看过很多女孩,但感觉都不对。后来与丁岚见面一看就觉得感觉对了。而且她是戏剧学校出来的,不要担心表演的问题。 ■电影笔记后悔重看《少林寺》 1982年诞生了两部“特打”的电影,一部是史泰龙的《第一滴血》,另一部是李连杰的《少林寺》。 两部电影都堪称“风魔万千”,而且同样讲述了“官逼民反”的故事。越战英雄、绿色“贝雷帽”兰波同学在小镇警方的驱逐和羞辱下绝地大反攻,用各种近身搏击技巧及重武器的一亿发子弹出了一口恶气;而英雄之后、苦工“小虎”则在隋朝昏官的追逼压迫下遁入空门,用各种拳法、刀法和棍法报了杀父杀师之仇。两部电影都打得“有破坏没建设”,但见各路硬汉血脉贲张、浑身是汗,让无数小朋友看傻了眼。 不同的是,那会儿史泰龙已经36岁了,李连杰才19岁。 但可能由于录像带启蒙期较早到来的原因,我对兰波手中闪着寒光的匕首印象更深。关于《少林寺》,我只记得电影院里很多汹涌的人头,以及日光下、松林边,在潺潺小溪上空飘荡的《牧羊曲》。 重看一遍《少林寺》之后,我发现那时的李连杰很像现在的妻夫木聪(尤其是眉毛、嘴角和眼神),更不靠谱的是随着影片不断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方向上一路狂奔,一个“光头孙悟空”的联想在我心头浮现出来。真的,那会儿的武打片、枪战片全都那么苦大仇深,《少林寺》里的帅哥“觉远”完全就是一个从马倌转职为和尚的齐天大圣,大大咧咧、毛手毛脚,吃了人家狗肉还到处犯混,连那一度将他逐出师门的“于海”师傅都像极了循循善诱的唐僧:“你我断了佛缘吧!” 按说《少林寺》的故事还是满有追求的,那里的和尚从上到下都不太守规矩,不仅看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道理,而且开起杀戒来风卷残云,不必“放下屠刀”,降妖除魔也能立地成佛。让觉远和尚和“逃亡期”的李世民混到一起也颇有韦小宝遇到历史名人的感觉,但可惜啊,当觉远在树上目送“theone”策马奔逃而去、并在“春夏秋冬又一春”的修行之后再次看到李世民骑着同一匹宝马、以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路线仓皇躲避追兵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笑了。 行文至此,我好像说了很多《少林寺》的坏话,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包袱要抖。前一阵有些美国的阿诺fans放出话来,说年过半百的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约翰·特拉沃尔塔等一票过气儿“打星”将联手参演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可耻的杂种》。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看成假新闻,但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