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排第一的电影是那部电影
当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热热闹闹地刷新内地电影市场各项票房数据之时,2009年度中国内地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近日出炉。62.06亿元,这个截至2009年12月20日的年度总票房数字,较之2008年度的43.4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2.96%。位列2009年度票房榜前三位的影片《2012》、《变形金刚2》以及《建国大业》都实现了单片票房超4亿元。这在前几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而年产量456部故事片,不仅创造又一历史新高,也让国产片在年度票房比上,以56.6%的份额连续7年胜出进口片。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日前的媒体通气会上对200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总结认为:“以国产主流影片为支柱、以商业大片为龙头、以中小成本影片为必要补充的健康、良性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渐成形。”
4亿元票房俱乐部启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影片在内地市场票房过亿,“亿元导演/演员俱乐部”这个颇娱乐的排行榜也越来越为众人津津乐道。曾经,《英雄》的2.5亿元,《泰坦尼克号》的3.6亿元都是内地单片票房的标杆。但随着2008年,《赤壁(上)》、《非诚勿扰》等影片越过3亿元票房的高点,业内人士开始期待2009年度的电影会有更好的票房表现。
果不其然,在2009年度,进口大片《变形金刚2》率先在暑期档创造了4.5亿元的内地单片票房新高。之后,建国60周年献礼电影《建国大业》又以4.2亿元票房缔造了华语电影在内地市场的票房制高点。这两项纪录仅仅保持了几个月,2009年岁末,灾难大片《2012》一路上扬的票房走势,最终使其内地总票房定格在4.6亿元之上。
4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启动,是内地电影市场持续迅猛发展最好的写照。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内地市场平均每天增长1.7块银幕数,全年共计新增626块银幕。目前,我国主流院线银幕已然达到4723块。虽然这个数字与电影强国美国相比,还相去甚远,但有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市场在2009年无论是银幕数还是票房,增长速度都是全球第一。
国产片以量取胜
以往看到好莱坞票房统计中动辄过亿的数字,觉得那是难以企及的发达水平。但在2009年,“票房过亿”这四个字竟然扣在了近20部内地公映的电影头上——《2012》、《变形金刚2》、《冰川时代3》、《哈利·波特6》、《特种部队》、《博物馆之夜2》、《终结者2018》7部进口片,《建国大业》、《赤壁(下)》、《风声》、《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南京!南京!》、《疯狂的赛车》等12部国产电影。
从单片来看,光是《变形金刚2》和《2012》这两部好莱坞特效大片就轻松赚取内地超过9亿元的票房。不过国产片胜在片多力量大,加上年轻导演宁浩、陆川也加入亿元导演俱乐部,香港导演王晶凭借喜剧电影《大内密探零零狗》也跨过亿元票房的标杆,国产片在2009年整体贡献了超过30亿元的票房,最终让国产片与进口片在总票房的比例上呈现56.6%对43.4%的态势,国产片连续7年总票房超进口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进口片放映数量有限,但内地观众在2009年还是可以感受到与国际影坛越来越密切的接轨。不仅多部大片实现了同步公映,连已故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录片《就是这样》,内地影迷也在第一时间欣赏到。
档期效应依然强势
在2009年年初的多次业内论坛上,都曾提及中国内地的贺岁档战线越拉越长,几乎从前一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底都算在贺岁。更有影人笑言,内地电影档期就是贺岁档接着暑期档在循环。
在内地观众尚未完全培养起电影档期概念之前,内地电影的档期论还是有些笼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贺岁档和暑期档已经在内地电影市场扎根。以2009年为例,从6月《变形金刚2》公映开始启动的暑期档,曾创下连续11周周票房过亿的喜人成绩。而到了去年岁末,5部贺岁大片《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风云2》、《刺陵》、《花木兰》联手持续热映的《2012》,更缔造了六周票房突破12亿元、平均周票房达到2亿元、影院上座率平均保持85%以上,如此让人跌破眼镜的纪录。
在票房让人喜出望外之余,业内人士也指出,贺岁档的排片还是不够科学。过于集中的上映导致一段时间内票房分流,没有形成周与周之间合理的新片取代,使得一些原本可以实现更高票房收益的影片,潜力未能被充分挖掘。当中国电影的投资规模和票房收益开始呈阶梯式分布,中国电影的排片如何更科学合理,让每个月都有热点、亮点,让每部电影都不被“冤死”,是摆在电影人面前又一个新课题。
市场发展让规范化更迫切
在日前电影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中,除了年度城市总票房实现62.06亿元外,2009年的中国电影还实现了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16.89亿元,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06.65亿元,同比增幅26.47%。
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脚步让人欣喜,但同时也暴露了电影业的种种弊端。去年10月,《阿童木》首周末票房虚报事件揭露出行业内一直存在的票房注水问题。中国电影何时才能有准确的票房数据?对这个问题,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目前的答案只能是:“现在我们的技术还很滞后,正在进行软件升级,争取尽快能够实时公开票房数字。”
此外,2009年度的国产片尽管有了《疯狂的赛车》、《非常完美》、《风声》、《南京!南京!》诸多不同题材,但现实题材电影的数量依然让人觉得“不够”,而像《2012》、《变形金刚2》、《阿凡达》这般高科技含量的电影更是稀缺。这也直接导致了2009年度最高票房的两部电影都是进口片。对于这个问题,张宏森副局长认为,“学习好莱坞电影在科技上的进步,通过学习和成长来抗衡进口片”,是国产电影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不过,在被问及现实题材电影在送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何时才能通过电影分级制度得到解决时,张宏森副局长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
⑵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什么
《难夫难妻》
相关介绍:
《难夫难妻》是于1913年上映的剧情电影,由张石川、郑正秋执导,由丁楚鹤等主演。《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该片共四本)。剧中角色由文明戏演员扮演。
电影讲述了一户姓刘的小康之家要娶媳妇, 请来了媒婆, 她的成人之美, 使她在城镇上很出名。黄花闺女出嫁要找她;富裕人家娶童养媳要找她;达官绅士娶小妾也要找她。尽管她在做媒时有言过其实的现象,请她做媒的人家还是很多。
(2)中国性戏观第一段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虽然从1895年12月28日起,世界各国公认的电影时代正式开始了。但中国人自己拍摄电影,学界基本认定是从1905年才开始。
这一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主人任景丰因对拍电影感兴趣,便自购摄影机等器材,真正开始拍摄影片了。丰泰照相馆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短片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而中国人自己摄制的故事片却姗姗来迟,直到1913年秋,才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组成的新民公司,由郑正秋执笔为亚细亚影戏公司编写了一个抨击社会现实的电影剧本,即《难夫难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难夫难妻
⑶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哪部
国电影史上的N个第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放电影: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重镇法国问世。第二年,这一西方最新的技术成果就传入了中国。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 中国的第一批电影院 中国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为1908年西班牙商人马雷斯所建。 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 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中国的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 中国的第一家电影制作公司是1909年由外国人创办的。这一年,来自美国的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资创办了一家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这也成为建立在中国的第一家电影摄制公司。 第一部国产短故事片 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了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剧情的短故事片。 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庄子试妻》导演黎民伟的妻子严姗姗在片中扮演了庄周妻子的使女。《阎瑞生》一片问世,由王彩云扮演了妓女王莲英一角,中国电影才首次出现由女性担任女主角,而这位王彩云,早年也曾是青楼女子。 中国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问世于1925年,即电影在中国诞生后整整20年后。它是由洪深编写的历史题材剧《申屠氏》,发表于当年《东方杂志》22卷1-3月号上。 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中国“第一”电影插曲 有声电影在中国问世后,银幕上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1934年胡蝶主演的《姊妹花》和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先后上映,两部电影的插曲《催眠歌》和《渔光曲》迅速流行,并反过来带动电影市场,特别是《渔光曲》的成功促使电影制作商把目光投向了电影歌曲,《大路歌》(影片《大路》插曲)、《毕业歌》(影片《桃李劫》插曲)、《夜半歌声》(影片《夜半歌声》插曲)„„一大批电影歌曲和电影一起流行,在早期电影娱乐元素比较简单的情况下,电影歌曲不但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成为电影吸引大众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来自上海明星公司的胡蝶 。
⑷ 春娇与志明观看顺序
《春娇与志明》系列电影共三部,为《志明与春娇》,《春娇与志明》,《春娇救志明》。
1,第一部,《志明与春娇》
《志明与春娇》由彭浩翔、麦曦茵编剧,杨千嬅、余文乐主演,于2010年3月25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香港禁烟的环境下,两个吸烟男女张志明(余文乐饰)与余春娇(杨千嬅饰)在后巷展开的爱情故事。本片获得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奖。
2,第二部,《春娇与志明》
《春娇与志明》是香港导演彭浩翔执导的一部浪漫爱情喜剧,由余文乐、杨千嬅、杨幂、徐峥等主演。
影片故事接力《志明与春娇》,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张志明(余文乐饰)与余春娇(杨千嬅饰)分手后双双来到北京,张志明邂逅了身材玲珑浮凸、温柔体贴的火辣空姐优优(杨幂饰),而余春娇则钟情于成熟男人SAM(徐峥饰)。当二人重逢后,感情又陷入了又一段扑朔迷离,最终终于走到了一起。
3,第三部,《春娇救志明》
《春娇救志明》由彭浩翔执导,杨千嬅、余文乐主演的爱情片,于2017年4月2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余春娇和张志明在一起5年之后,对两个人的未来产生疑惑,以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并且经过分手后最终又决定结婚在一起的爱情故事。
(4)中国性戏观第一段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1,第一部,《志明与春娇》剧情介绍:一纸戒烟令让狭窄的后巷成为新型社交区域,无数抽数的男男女女不得不躲进那里抽烟。无论身居何位,所为何事,在那里他们都只是一个烟民,大家所做的无非是一起吞云吐雾、一起科插打诨。
来自广告公司的志明(余文乐 饰)和在化妆品专柜工作的春娇(杨千嬅 饰)在那里相识,志明的不幸遭遇以及为春娇点烟的举动让春娇对这个斯文的男人略生好感。在接下来的几个日日夜夜,两人不时的传送短信和相约街角吸烟。
感情通过拇指传送,爱情在烟雾之中滋生,最终一条暧昧的短信导致春娇和男友家豪(黄德斌 饰)分手。就当春娇准备全身心投入与志明的恋情时,志明的态度却变得含混不清。烟雾继续在街角后巷萦绕,但却不能弥合二人之间出现的隔阂。
伴随着增加烟草税的决意颁发,广大烟民们开始搜寻和囤积香烟。在寻烟过程中,志明和春娇在他们第一次遇见的便利商店重逢,这晚,两人相约一起去找烟
2,第二部,《春娇与志明》剧情介绍:张志明(余文乐饰)与余春娇(杨千嬅饰)成为恋人后,很快两人在邂逅时的激情,已被彼此各异的价值观渐渐冲淡。两人也要忍受对方的缺点,恋情进入冷静期。
此时二人分别被上司派到北京公干,志明遇到空中小姐尚优优,她身材玲珑浮凸、温柔体贴;春娇亦意外认识成熟稳重的SAM,在生活细节上照顾得她无微不至。但当春娇与志明竟在北京再次重遇时,早前冷却的爱火又重燃,二人藕断丝连,不知如何选择。
3,第三部,《春娇救志明》剧情介绍:在余春娇(杨千嬅饰)与张志明(余文乐饰)复合后的第五年,两人的生活趋于安稳平静,但志明好像继续长不大,喜欢结识女性朋友,也可能是所有女孩子都主动追求志明,他想避都避不开。
现在的春娇要发挥女人本色,誓要用尽所有力气捍卫这段八年情。但日防夜防,邪花入宅。志明带狗着狗“跟住”同一班兄弟放狗,竟然都会引来全港倾慕的各式美女搭讪,有青春无敌又健康的欧铠淳、性感到喷血的陈静DADA、和喜爱夜蒲的连诗雅。
不过志明也是一个很会做人的男人,他除了有无限异性搭讪之外,也有花时间跟春娇爸妈相处。志明与春娇母(邵音音饰)在街市买菜,与未来岳母饮茶又有说有笑,还会教长辈手机知识。
千嬅与爸爸PAUL哥(秦沛饰)这对父女关系不太好,因为PAUL哥这个父亲消失多年,突然出现,还带著自己的未婚妻来,令春娇不知所措。幸好志明非常大方得体,令PAUL哥心花怒放。
⑸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⑹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剧郑正秋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其电影观念也秉承着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的内涵,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部影片是郑正秋电影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社会片”。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在《孤儿救祖记》问世之前,已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陷于低谷之中。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电影对西方电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袭摹仿,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观念外,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引人入胜,这使得影片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非常契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片。影片公映之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获得了生机,并在此后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此后数年间,国产制片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导致了电影产量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汉伦(1903-1978)。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之一,当时为一外资企业的英文打字员。影片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前往应试,颇得张石川的满意,从此进入影坛。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也成为享誉一时的中国第一位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火烧红莲寺》取材于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现在湖南乡村械斗复仇的背景中,浏阳县把头陆风阳之子陆小青学得高超武艺,返乡中误入妖魔潜伏的红莲古寺,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及被残害的良家妇女,并将红莲寺一把火烧掉。
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兴盛的背景下问世的。其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潮流。《火烧红莲寺》在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异技”斗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内容,成为“武侠神怪片”的开创者。例如影片的核心为“昆仑派”和“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争斗,这使影片从以往武侠片拍摄武打场面转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镜头和机关布景来表现武林高手们的“飞剑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门妖术,同时并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动作性强,又很热闹。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及神怪片热,许多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火烧”为题材的影片就层出不穷,如《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依托于商业电影的系列片也在当时成为一种热潮。稍后于这部影片问世的系列片还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侠》(13集)。
⑺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7)中国性戏观第一段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⑻ 第一部中国电影大片是什么电影
我来回答中国电影大片是什么电影?
中国电影大片儿在1907年由法国产的木壳儿摄影机和胶片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叫做定居山,
该片儿是由大观园戏院上映的,由北京城万人空巷争相观看,这是我国的第—部影片。
⑼ 中国的最早的电影院是哪里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哈尔滨首座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西十二道街拐角处。创建人是俄国摄影技术师考布切夫。
这家电影院的历史,在中国比北京、上海最早的电影院分别早四至六年,比光绪年西太后七十大寿第一次看电影还早两年。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则和号称“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国洛杉矶电影院同年所建。
哈尔滨继中央大街创建首座影院之后,又在中央大街、新商业街(今奋斗路)和乌查斯街(今地段街)繁华街区相继开办了马迭尔(1950)、敖连特(1908)、托尔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开影戏院(1911)五处,清末之前哈尔滨已有影院六处。
哈尔滨首座、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创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还摄制过三部记录电影:
第一部记录片《旅顺之战》(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摄于1905年,由法国商人瑗杂斯带去京、津、沪放映后,于1906年经黑龙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齐齐哈尔租用阔米萨尔戏园放映一月,“皆日俄战攻真迹,枪击炮轰,马驰人行,与生者地无异”。
第二部记录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摄于1909年。据地方文献记载:伊藤之死,系被复国仇、雪国耻跟踪而至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所杀。伊藤来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两天的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不料想刚下火车未走出站台,即遭狙击。当时安重根连发三枪,伊藤博文胸、肋、腹三处中弹,遂即倒地毙命。
第三部记录片《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音xun4)巡狩过哈》,摄于1911年,当时放映于中央大街电影院,从摄制到放映不出旬日。《远东报》称:“每当夕阳西下,公园散后仕女游人相偕去中国大街之电影园聚兴,所演皆赵督来哈新片‘真情毕露’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