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和电影有关的大学专业有哪些
1、影视编导:是一门与影视有关联的学科。现代各类媒体方面的复合人型、多功能专业人才,重点是将艺术与技术的创新结合,具有较强策划与制作能力的影视,晚会以及各类综合活动编导人员,能全方位的将所需要内容通过形象、语言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并指导团队(演职员)进行工作的人员和机构。
2、影视剪辑: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从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开始,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对影片剪辑可形成平行蒙太奇、叙事蒙太奇、隐喻蒙太奇等特殊效果。
3、非线性编辑与特技合成: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线性编辑需要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电影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在非线性剪辑的过程中,原始的素材在剪接过程中不会丢失或修改。非线性剪辑是电影和电视后期制作中的一种现代剪接方式,它意味着能存取视频片段中的任意一帧。
4、录音:将声音转为模拟讯号或机械记录的过程。数字录音是指将模拟信号经由AD转换器将类比(analogy)取样成数字(digital)记录到数字储存装置再由,数字转换回模拟信号的过程,录音的质量受取样频率和取样分辨率影响。
5、配音:广义指影片加入声音的过程,狭义指配音演员替角色配制声音、为影视作品或电视动画等加入负责内容说明的旁白。此外,戏剧演员的话音、歌声转由别人配制的替代;现场收音出现错漏,由原演员重新为片段补回对白的过程皆属于此类,即时外语传译则除外。现今除了默剧动画,所有电视动画都会有配音。代替原本语言的配音最常出现在电影、动画或剧集里。
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配音演员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在银幕后、话筒前进行塑造和完善各种活生生的、性格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6、表演:由演员扮演角色,在摄影机前表演情节的艺术。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电影表演继承了戏剧表演中许多适合于电影表演的原则和方法,然而,又和戏剧表演不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并直接与观众交流,演员的表演是观众接受的最后形象。而电影演员的表演是通过银幕间接地与观众交流,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银幕上的最后形象须经摄影艺术处理和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段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成。特别是电影艺术的纪实性、综合性、时空观、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更为电影表演带来了种种特点,既要求电影表演真切、自然、生活化,同时还要求演员具有镜头感以及对于非连续创作的适应等。
7、化妆:指在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或娱乐场合中,塑造剧中人物外部形象的手段,如涂油彩、施脂粉、勾脸谱、变换服装、戴假面具等等。
8、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本称为剧作家,最著名及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亚。编剧的艺术素养要求较高,一般具有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熟悉影视、戏剧、广告、专题片运作的相关流程、表现手法等。
9、摄影:培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备电影、电视、广告、图片摄影摄像能力.能在电影厂、电视制作部门、广告宣传部门、音像出版部门从事摄影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0、影视美术:是将电影的故事进行视觉再现,是在电影拍摄环节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电影美术分工也很细,有电影美术指导,
副美术,
电影概念设计师,
道具设计师
,陈设师
,制景师,
服装设计等。
❷ 哪些学校招电影史的研究生
各地的艺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表演学院等等,你可以到你中意的学校主页上面查一下,在研究生课程,院系设置那边应该都会有
❸ 想考电影学的研究生,影视批评史、影视类型史、中国电影史,这三个里面哪个更有发展前途些
中国电影史好,新的东西,可以慢慢给你发展~~
❹ 和电影有关的专业有哪些呢
和电影有关的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类、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
1、戏剧学:戏剧学的毕业生主要到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以及文化管理机关等部门从事理论研究、编审与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2、表演: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录音艺术:该专业和影视艺术紧密结合,学习过程不像纯粹的音乐专业那样单调,而且文化课成绩要求不算高,招收人数不算少,亦不像播音与主持等艺术专业那样是考生趋之若鹜的大热门,竞争不太激烈。
4、电影学:电影学是把电影作为社会文化现象、艺术现象以及大众传播媒介加以研究的科学。在中国,电影学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界定和研究范围众说不一。
5、影视剪辑: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4)电影史研究是哪个专业扩展阅读
影视学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中,比较热门而且好就业的专业是表演专业。
表演专业就业前景不错,表演专业毕业生可在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剧组、文艺表演团体、教研单位、各单位党政共团、文化传播公司等从事表演、管理、策划、组织等工作。
参考资料网络——影视学专业
❺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都有什么专业啊跨专业可以考吗需要什么复习资料
文学系 电影学 电影剧本创作
及理论 黄丹 一级编剧
副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剧本创作
④影片分析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张献民 教授
曹保平 副教授
薛晓路 副教授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
剧本创作及理论 丁 牧 教授
电影学 国际电影文化
传播 钟大丰 教授
潘若简 副教授
梅 峰 副教授
杜庆春 副教授
莱 瑞
(美国客座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
③电影历史与理论(中外)
④影片分析 只招收应届、往届本科
毕业生,以及已获得
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导
演
系 电影学 电影导演创作
及理论 田壮壮 一级导演
王红卫 副教授
周新霞一级剪辑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导演创作及理论
④电影剧本命题写作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纪录片导演创作及理论 谢晓晶 教授
杨 琳 教授
表
演
学
院 电影学 电影表演创作
及理论 陈 浥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表演艺术理论
④命题写作 只招收表演专业或
相关表演专业的
应届、往届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张 华 教授
陈 兵 副教授
张 辉 副教授
扈 强 副教授
摄
影
系 电影学 电影摄影创作
及理论 穆德远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电影摄影技术技巧理论
④电影摄影创作理论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蔡全永 副教授
雷载兴 副教授
王 竞 副教授
美术学 视觉概念
设计 高向明 副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美术造型理论
④绘画基础及命题创作
录
音
系 电影学 电影声音创作
及理论 黄英侠 教授
于 根 副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影视工艺、创作及声音
理论
④影片声音分析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姚国强 教授
吴 昊 副教授
李 伟 副教授
谷 毅 副教授
电影音乐创作
及理论 王黎光 一级作曲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音乐创作理论
④电影音乐创作
王宏民 副教授
杨宣华 副教授
艺术学 新媒体技术 甄 钊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信号与电子技术
④现代录音技术 只招收应届、往届本科
毕业生,以及已获得
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童 雷 副教授
俞 晓 副教授
美
术
系 艺术学 新媒体艺术 宫 林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德)
③素描
④命题创作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刘旭光 副教授
电影学 电影美术设计
创作及理论 全荣哲 副教授
毛怀清 副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素描
④命题创作
电影特技创作
及理论 刘 进 教授
聂春辉 副教授
刘晓清 副教授
设计
艺术学 虚拟空间设计 刘言韬 副教授
管理系 艺术学 文化市场研究 赵玉忠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法律基础理论
④文化艺术理论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电影学 电影市场营销 于 丽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影视制片与市场营销管理④经济管理综合知识
俞剑红 教授
聂海金 副教授
林晓霞 副教授
唐玲玲 副教授
广播电视艺术学 媒介经营
与管理 吴曼芳 副教授
电影学 电影制片 巩继程 副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影视制片与市场营销管理
④影片分析
季 伟 副教授
摄影
学院 美术学 图片摄影
创作
及理论 宿志刚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文艺理论
④图片摄影理论与创作 只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以及已获得
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宋 靖 教授
唐东平 副教授
曹 颋 副教授
动
画
学
院 电影学 动画创作
及理论 孙立军 教授
李晓彬 副教授
徐迎庆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命题创作
④影片分析 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已获得本科
毕业证书的专升本人员,
获得毕业证书满两年的
专科毕业生
陈廖宇 副教授
美术学 动漫策划 孙立军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命题写作
④影片分析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动画
制片 卢 斌 副教授
王乃真 副教授
电
影
研
究
所 电影学 电影理论 杨远婴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电影历史与理论(中外)
④影片分析
只招收应届、往届
本科毕业生,
以及已获得
本科毕业证书的
专升本人员
外国电影史 贺红英 教授
中国电影史 王海洲 教授
电影文化研究 陈晓云 教授
李 彬 副教授
儿童电影研究 侯克明 教授
刘 军 副研究员
广播电视艺术学 电视剧研究 张东钢 副教授
基础部 电影学 电影批评 叶远厚 教授
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 电影学 数字电影
技术 张会军 教授
刘戈三 教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影视制作基础
④数字媒体技术
注:每位导师可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论坛) 。最终录取数将根据教育部批准我院的招生规模数、实际报考各导师的考生人数、考生的考试成绩等情况进行调整。
❻ 电影专业有哪些课程
表演学院开设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有:
表演专业课
表演艺术课、表演理论课、电影表演艺术史研究、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研究、表演大师研究,表演教学研究
表演专业基础课
语言技巧课、声乐课、形体课、电影表演形体语言研究
基础课:电视剧作基础、电影导演基础、视听语言、电影造型、影片赏析、中外电影史、艺术概论。
基础课:电影剧作基础、电影导演基础、视听语言、电影造型、类型电影、影片赏析、中、外电影史。
共同课:外语、体育、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学、艺术概论、大学语文、名著选读、大学生修养、计算机基础。
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接、影视节目之作)
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
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电影美术设计、特技美术、广告制作、影视化妆)
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
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
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学生课程的3大主要类型:
❼ 全中国哪所大学的电影专业最好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院正在筹建之中)现设3个本科专业、3个硕士专业和1个博士专业,即影视编导本科专业,艺术学专业辅修本科,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本科;艺术学专业硕士点、电影学专业硕士点、美术学专业硕士点;艺术学专业博士点。此外,艺术学系还从1998年起,陆续开始文化艺术管理、古代艺术品鉴定、文化经纪人、媒介经营管理、美术管理等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艺术学系将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人文学科优势,力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于1997年4月宣告成立,这标志着北大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研究在北大揭开了一页新的历史篇章。
艺术学系设四个教研室: 艺术学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音乐学教研室、影视学教研室。 设有四个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书法研究所、京昆艺术研究所、戏剧研究所、电视研究中心等。
艺术学系还设有数字影像实验室、苹果电脑实验室和图书音像资料室。目前,艺术学系建设成一座较大规模的图书音像资料馆,国内最大的数字电影研究资料库。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还负责管理和辅导北京大学学生艺术团的工作。北大学生艺术团包括学生合唱团、学生管弦乐团、学生舞蹈团、学生民乐团等,近年来曾多次应邀出访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艺术学习将努力把北京大学艺术团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大学生艺术团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并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艺术学系还先后聘请一批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和艺术家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北大艺术学系致力于以下互相联系的四项目标:一, 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使他们具有较丰富的艺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趣味、格调和鉴赏力,从而成为有相当艺术修养的人才;
二, 培养一批艺术教育、艺术评论、艺术实践和艺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包括一批艺术研究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应在理论基础、专业训练、综合素质等三个方面都达到较高要求;
三, 积极组织基础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比较艺术和美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为创建具有国际水准和中国特色的艺术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 通过面向社会的艺术教育、艺术评论,以及在艺术产业、艺术科技、广告产业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最快将于年内成立,初期计划包括美术系、音乐系、影视艺术系、文化管理系四个系和戏剧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影视研究所等。
现有专业:本科(影视编导、艺术学、音乐学、文化艺术管理)
硕士(艺术学、电影学、美术学)
艺术硕士(MFA)
博士(艺术学)
可预计即将开设:本科(音乐表演、艺术设计)
硕士(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博士(电影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目前,艺术学院有电影学博士生导师1名:彭吉象 [教授],硕士生导师5名.影视学教研室 (主任:陈旭光 教授) 陈旭光 [教授] 俞 虹 [教授] 李道新 [副教授] 陈 宇 [副教授] 邱章红 [讲师] 陈宇[讲师]
彭吉象 教授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书记 副系主任
博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学术职务: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教美育研究常务副会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
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
开设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影视鉴赏、中国艺术精神、
美学原理、影视美学
当前主要工作领域:
1. 主编"影视艺术丛书"(首批共10本),其中包括本人撰写的《影视美学》(35万字),以及由国内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影视社会学》,《影视心理学》,《影视文化学》,《影视语言学》,《影视批评学》,《影视艺术传播学》等,此套丛书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末开始陆续出版.
2. 研究课题《艺术学原理》拟在本人原来主编的《中国艺术学》(80万字)与《艺术学概论》(30万字)的基础上,努力用现代观念来阐述中国艺术传统理论,运用打通学科、打通中西、打通古今的研究方法来进行。
3. 承担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4.本人目前正在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一套影视艺术译丛,其中包括本人带领2000级影视专业研究生共同翻译的〈Film Art >(第五版),该书是美国著名大学均采用的电影教材,而且是美国影视专业学生必修课的指定教科书。该书将于2001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发行的还将有另外两本著作《电影文化》、《电影简史》等。
研究课题:
1. 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艺术学》,本人为课题负责人。该项目在"八五"期间全国艺术科研10个重点项目中名列第二位,研究成果为《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5位教授共同撰写,历时5年完成,共80万字。
2 .中央电视台研究课题《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1 .《中国艺术学》(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于97年12月出版,80万字)1998年获"中国图书奖";1999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全国文科最高奖,即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成果二等奖。
2 .《影视鉴赏》(本人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1998年被列为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1998年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普通高校美育与艺术教育重点教材(共四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岚清同志为这套重点教材写序,倡导高校普及美育与艺术教育。1999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第一批重点教材(共41本)之一。2001年先后被北京市评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和《艺术学概论》(北大出版社1994年版)分别获得北京大学第四届与第六届科研成果奖。
主要学术著作:
1. 《中国艺术学》,主编,高教出版社97年12月出版,80万字。
2. 《影视鉴赏》,主编,高教出版社98年7月出版,30万字。
3. 《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91年版,25万字。
4.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著,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35万字。
5. 《影视美学》,彭吉象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35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
1. 《散文诗电影的美学特色》,载《电影艺术》,1985年第7期
2. 《惊险片段的美学追求》,载《当代电影》1988年第3期
3. 《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2期
4. 《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性比较略论》,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4期
5. 《跨文化交流中的华语电影》,载《电影艺术》2000年第1期,《北京日报》2001年2月18日转载摘要,《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转载
6.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2期
7. 《中华民族影视艺术与WTO》,载《电影创作》2001年第3期
李道新 副教授 博士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
开设主要课程: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传播
主要学术获奖情况:
《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万字)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教学获奖情况:
2003年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主要学术著作(均为独立署名):
1. 《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1万字。
2. 《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27万字。
3. 《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64万字。
4. 《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4万字。
5. 《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3万字。
6. 《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34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均为独立署名):
1. 《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文艺研究》2005年第5期。
2. 《以光影追寻光明——沈浮早期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
3.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 《建构中国电影文化史》《当代电影》2005年第1期。
5. 《意识形态氛围与中国恐怖电影的不可预期》,《电影新作》2004年第5期。
6. 《电影学术:无人喝彩的尴尬与渴望超越的焦虑》,《中华读书报》2004年8月11日。
7. 《电影启蒙与启蒙电影--郑正秋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4年第2期。
8.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3期(连载)。
9. 《新中国喜剧电影的历史境遇及其观念转型》,《电影艺术》2003年第6期。
10. 《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影片<跆拳道>文化阐释》,《当代电影》2003年第6期。
11. 《市场经济呼唤重构中国电影类型生态》(记者专访),《中国文化报》2003年8月26日。
12. 《从中国电影的类型传统看当前中国电影的发展机缘》,《文艺报》2003年7月17日。
13. 《心灵探询与价值重建--影片<和你在一起>的文化读解》,《当代电影》2003年第2期。
14. 《中国早期电影史:类型研究的引入与垦拓》,《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5. 《第四代导演的历史意识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上、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连载)。
16. 《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对侯孝贤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种读解》,《电影新作》2002年第6期。
17.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父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艺术》2002年第6期。
18. 《物恋悲剧与生存困境--影片<寻枪>的文化读解》,《电影艺术》2002年第3期。
19. 《历史·文化与个体·尘世--夏钢影片<玻璃是透明的>评析》,《当代电影》2002年第1期。
20.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独特处境及历史命运》,《当代电影》2001年第6期。
21. 《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2. 《王家卫电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义》,《当代电影》2001年第3期。
23. 《选择与坚持: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批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1期。
24.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歌唱片》,《当代电影》2000年第6期。
25. 《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6.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
27. 《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50年》(上、下),《电影艺术》1999年第5、6期(连载)。
28. 《建构中国电影批评史》,《电影艺术》1998年第4期。
❽ 电影学研究生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电影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 01. 电影理论与批评
02. 中外电影史
03. 电影制片管理
04. 电影导演研究
初试科目: 1. 101政治
2. 201英语
3. 647电影理论
4. 881中外电影史
5. 影片分析(研究方向01、02、04)(复试科目),影视制片管理(研究方向03)(复试科目)
复试备注: 报考电影(电视)导演研究方向的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导演、表演、摄影实践基础。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881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史》陆弘石 舒晓鸣 文化艺术出版社
《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 李少白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 大卫·波德维尔著 陈旭光 何一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
647电影理论
《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陈犀禾 吴小丽 上海大学出版社
《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丁亚平 文化艺术出版社
《电影艺术新论——交叉与分离》潘秀通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 中国电影出版社(参考)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电影学
南京大学文学院电影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 01电影理论与批评
02电影史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6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
④978评论写作
复试:电影学专题
复试备注: 在艺术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招生计划8人,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电影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 01中国电影史
02电影理论批评
03电影美学
04新闻记录电影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5文学语言综合知识
④811电影史与电影理论
❾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史研究生的参考书目是什么
①政治
②外语(英、日、俄)
③电影历史与理论(中外)
④影片分析
没有参考书目,就考这些,请看原文“我院的专业考试更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防止考生将复习备考的重点仅仅局限在参考书的范围内,为了避免误导考生,并且更有利于对艺术人才的选拔,我院不提供任何参考书目,也不划定考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