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辽宁春晚、百事可乐如何运用“猴王IP营销”
2月6日,美猴王六小龄童登上了辽宁春晚,也算是圆了大家一个情怀梦。辽宁春晚用3D投影技术,帮助六小龄童再现了西游记的诸多情景,效果实在惊艳。这种用全新技术与视角来诠释经典的做法,找到了传统与新潮的平衡点,有看点也有情怀。
其实,早于辽宁春晚前一个月,百事可乐就用类似的“传统与新潮”手法,重新诠释了猴王精神。百事将六小龄童(章金莱)的家族故事,拍成了《把乐带回家之猴王世家篇》微电影。
微电影用年轻人的新鲜角度,重新诠释了猴王精神,勾起了大家对六小龄童、西游记的怀念,也激起了大家对猴王精神的讨论。
此时,我们不妨思考,如何激活优质的IP,让其成为激发情怀的引爆点?如何赋予经典IP足够的现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群?
为此,周愔采访到百事可乐广告创意的操盘手——文明广告创始人及创意领袖骆耀明(Andrew Lok),一解其中奥秘。
Q:每到年末,都会涌现一大波“潸然泪下”式情感营销案例。在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到差异化的题材/内容??
??A: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做了很多采访调研。发现很多80、90、95后都有一种怀旧情怀,常走复古路线。而这几年春节恰恰缺乏一点传统的年味,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六小龄童这样的人物,希望通过他能带出一点年味。
Q:六小龄童作为86版《西游记》的扮演者,对80后人群影响较大,能打动90后一代吗?此前是否有过顾虑?
A:90后不一定认识六小龄童,但《西游记》作为寒暑假必播电视剧,想必很多95后都是知道的。我们希望通过六小龄童唤起大家的童年记忆。这个广告创意,正是由文明广告的一位90后同事提出的。
Q:您怎样看经典与潮流,传统与年轻?
A:百事可乐一直在倡导年轻精神,它伴随着每一代年轻人成长,也成为年轻精神的代表。我们希望用猴王的故事,打动现在的年轻人,以及曾经年轻过的人。但并不是说故事的主角一定是年轻人,也并不是说要完全迎合年轻人的胃口。
1、传统的季节就要做传统的东西:春节是非常传统的季节,我们为什么不能说好一个传统的故事,却非要迎合各种新传播趋势、技术形式?
2、不要为了追潮流而追潮流:抓年轻人眼球,并不是说年轻人最喜欢什么、年轻人中最流行什么,就要在广告中展现什么,拿这些点与其交流。而是要透过潮流的外表,观察年轻人真正在乎什么,并用新鲜的角度去呈现。品牌对潮流有自己的态度,才能吸引年轻人。
Q: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A:百事可乐已连续五年推出春节主题营销活动——“把乐带回家”。“乐”包含几层含义:把自己带回家、把自己的快乐带回家、把百事可乐带回家。
百事希望通过娱乐明星、表演艺术家,去传递这种快乐,把乐带给更多的家庭,同时也传递自己的品牌精神。
今年猴王世家系列作品,也将出发点放在,通过猴王世家的表演,给更多的家庭带去无限快乐。
Q:如何说服六小龄童,出演商业广告?
A:关键是要用特定的谈判方法。我们没有把艺人当做一个花瓶或工具,而是先做足功课,去了解他们对某个合作的态度和期待。从这个角度来谈,才有可能促成项目的落地。
六小龄童知道猴年会有很多品牌来找他,但他希望即便是商业广告,也能传递出文化意义,富有有艺术风采。我们的剧本重点讲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的故事,六小龄童很看重这点。
出身猴戏世家的六小龄童,是家族最后一个表演猴戏的人,没人传承他的艺术(猴戏传男不传女),他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把故事说出来,比如影片中在灯光下练眼神等情节,都是六小龄童自己补充的。
Q:猴王世家微电影播出后,获得了还不错的口碑,符合您的预期吗?
A:播出前,我们预计反响应该会很好,但不确定一定能打动年轻人。现在来看,网络上反应最大的就是90后,这点挺出乎意料的。如果让我猜其中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情怀故事讲的好吧。
Q:猴王是否应该上春晚”网络公关事件,是百事幕后策划的吗?
A:这个问题我不方便透露,持保留意见。我们也和品牌方(百事)讨论过,人算不如天算。
Q:您已经为百事操作了五年的“把乐带回家”贺岁广告,请问今年是您最满意的一年吗?
A:应该是最顺利的一年。创意提出来之后,一次性就通过了。包括百事的中高层,以及不同年龄层次的同事都没有提出异议。
❷ 有哪些影视题材是IP占绝对优势的
我觉得现在最佳的影视题材便是生化类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进入科技社会,也就意味着人类在这一领域展开的步伐。
❸ 什么是电影ip
电影ip是指电影的知识产权吧,如果你没有拿到这个电影的ip,你就不能改变这个电影。我觉得网上天天说什么ip ip的,直接爽快的说,电影的知识产权不就得了吗?。
❹ 上美影经典IP跨界案例哪些最值得学习
我觉得上美影入驻京东这个跨界合作就很不错啊,先是推出微电影来造势,诠释了上美影与京东“不负每一份热爱”的共同理念,让大家重新认识上美影,加深品牌印象。之后又在京东上新了很多经典IP的产品,正版授权的玩具谁不想要,何况还是自己小时候就想要的呢。
❺ 什么平台的IP影视授权衍生产品销售有水平
摘星楼这平台可以,在官网看过不少次了。
❻ 中国电影是从哪部电影开始走上不注重电影品质走流量营销的路线
没有具体说是从哪部电影开始走上这个路线,是从市场上来看的,现在电影市场比较浮躁,只会想走流量路线,不会注重电影品质。
❼ 营销百科:IP 和品牌有什么区别
品牌和IP一个最大差别在于:品牌过于依附于一个或一种类型的具体产品,而IP不会依附于某种具体的形态。
也就是说,不会有人凭空想一个品牌的名字、品牌的内涵、品牌的理念,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产品? 通常的思考顺序是:人们想到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呢?——因为我想在这个产品里融入我的这些理念等。
而IP没有具体的形态,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情感寄托。 IP不会依附于某种具体的形态。 IP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价值和文化认同。也就是说:IP提供给消费者的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所以,只要产品本身能够体现出特定的情感和文化元素,至于其具体形式是什么,消费者不会过于在意。
❽ ip影视化除了利用粉丝营销还有其他的营销方式吗
还有一些是潜力IP,月票。但有些情感价值的衡量就比较含糊,作品的传世程度等都是这方面的考量标准。
营销价值,当年在推盗墓小说的时候可能也只是有这样一个直觉告诉自己这类题材会火,人情非数字:也可以理解为粉丝价值,比如像西游记,孙悟空这样的IP就是陪伴我们几十年成长的IP,比如故事性,特别是像阅文旗下的诸多网络文学平台:就是作品本身作为小说的价值:作品和作家的影响力如何,权作参考,这个故事是否出色,收藏数等等都是情感价值的一个侧面,情节如何,不要说是资本。
影响力价值,阅读数,这个地方通常有可以量化的部分,资本不一定有眼力把这些作品挖掘出来。情感于生活中无处不在,这里提一个粗略的公式?IP蕴含的价值观与品牌气质是否相契合,小说的文字,一出来就被资本疯抢,推荐票,可以从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力和作家所受的荣誉。比如金庸老爷子,以及后续与改编端的兼容性大IP 是僧多粥少:IP的粉丝是否与目标消费者有重叠:
IP价值=内容价值+情感价值+影响力价值+营销价值
内容价值,就是这样一个超越政治和文化阶层的存在,就是阅文集团的编辑。
情感价值,恐怕想不到该作能火到这两年霸屏的地步,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IP价值的估值是资本尤其看重的?是小众IP还是大众文化IP,都有一套数据机制
❾ 请问网络营销中提到的软IP、IP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首先这2个词语都诞生在技术领域,最终被一群搞销售的用热,但这时词语的含义已经出现了偏差。
最原始的IP=知识产权(例如:把魔兽世界游戏角色印在产品包装上,游戏角色本身是有知识产权的,这是个‘硬IP’的例子),后来逐渐引申到“可复制的热点事件”,最终成为“能带来客户流量,并且能通过简单复制而广泛推广的Anything”。(例如:脏脏包,每个面包店都挂个牌子卖脏脏包,‘脏脏包’这3个字就是个IP,而且他是有知识产权的!这个IP的发起者和幕后推手会独占这个产权,这是个‘软IP’的例子)
软IP和硬IP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硬IP有前置产品做支撑(例如:电影IP你得把电影拍出来,游戏IP你得把游戏运营起来,明星IP你得把明星先捧红)可以简单的认为先要有自带流量的产品出来然后才能做IP营销。
软IP则没有前置产品的限制,直接炒作即可~(举个例子:不生二胎就额外缴纳生育基金是个成功的软IP<你瞬间知道了二胎的重要性对不对?>;再举个例子:红芯浏览器自主知识产权<现在各个主流媒体都免费给他做广告宣传对不对?一夜成名对不对?而商家付出的只不过是2家合伙公司间互相转个账而已,靠实打实的版本开发+用户积累+广告投入的资金投入跟转账手续费相比,这是个空前成功的软IP案例!><并且我猜测如果顺利,没被相关部门约谈,则红芯浏览器必有下一步的IP营销宣传>)
软IP因为没有前置产品(实业)支持,所以更多依靠类似女明星918穿侵华日军军装、与某老板酒店开房夜不归宿、这类越能挑战公众良知和价值观的雷人、雷语、雷事来吸引眼球,制造热点,换取商业价值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