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影方式 > 茶馆电影和剧本哪个结尾好

茶馆电影和剧本哪个结尾好

发布时间:2021-06-24 18:27:25

Ⅰ 《茶馆》剧本以“你完了”作为这一幕的结局,有何深意请选择��

。。。。。。一类的精神

Ⅱ 关于剧本老舍《茶馆》的评析与鉴赏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它是老舍骄傲的作品,是一位成熟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馆》的故事全部都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流,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抓住了这个场景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的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基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茶馆》的成功也在与语言的成功。话剧全凭借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局自然也成功了。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及至。《茶馆》中的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的非常传神,富有个性,同时简洁凝练,意韵深长。
其实,老舍这样炉火纯青的语言既归功于艺术锤炼,又来自于生活的积累。出生贫寒的老舍非常熟悉茶馆里的小人物,他既知道他们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怎样说。因此使得文章具有真实性,给人一种融入当时社会的感觉。然而历史的前进是曲折的。茶馆的两次演出都受到了“左”的指责。更加不辛,作家本人在文革动乱之初含冤去世。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了远远超过他生前所获得的赞赏和推崇,未能听到《茶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所赢得的空前掌声。相信大家都感觉到有点遗憾吧!

Ⅲ 《茶馆》的结局是什么

老舍原著中最后的结局是:小刘麻子与沈处长准备将王利发的茶馆“没收”,然后改造成一家俱乐部,实则是用来收集情报的,就在小刘麻子跑去向王利发说这个“好消息”时,发现王利发已经上吊死了。

在谢添1982年拍摄的电影版中的最终结局是:落魄并且对今后生活毫无期盼的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人,在给自己洒完纸钱后,镜头画面定格于纷扬飘落的纸钱,然后全剧终。

Ⅳ 老舍的《茶馆》结局是怎样的

老舍的《茶馆》结局是: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

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

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

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4)茶馆电影和剧本哪个结尾好扩展阅读:

茶馆背后故事: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老舍先生从小就熟悉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

十分喜爱流传于北京市井和茶馆中的曲艺戏剧。老舍的出生地是北京小杨家胡同附近,在那里附近有家茶馆,他总爱驻足观看里面的热闹景象。成年后,他喜欢与朋友一起上茶馆啜茗谈天。

他对北京茶馆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老舍对茶的兴趣很浓,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黑茶,他都爱品尝,一边写作一边品茶更是他的工作习惯,他的茶瘾很大,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老舍曾回答为什么写《茶馆》,他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

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Ⅳ 《茶馆》话剧和电影哪个好,哪个更切合原著

原著就是话剧剧本,电影是改编版而已。

Ⅵ 电影版的《茶馆》和话剧版的有何区别

首先我们说说原著,看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写的著作小说《茶馆》之后,使人受益匪浅。对故事里的人物,发生的事件,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变革,历史的再现等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读了书后,只是自己的一些联想。通过对电影版和话剧版《茶馆》的观看使人更加回味无穷。这里就对《茶馆》的电影版和话剧版两部不同形式且同一内容的故事表现做一个分析,看看它们有何不同?

第一从戏剧表演形式上说,电影版的《茶馆》演员们表演的都很接近人们的联想,感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带我们观众到了那个年代和到了那个茶馆里。演员们的表演也是十分接近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的情节,很自然,也很平和的。而话剧《茶馆》拥有了除以上电影化表演的特征外,笔者觉着还有对故事,事件,人物性格的充分再现,夸张其人物的性格较强,比原故事中的人物表现要夸张的多,主要反映在人物的动作幅度较大,声音叫大,也较有戏剧化表情等多变的特点,较丰富,较生动,更容易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电影版的作品一般在拍摄完以后和观众交流,比较固定了拍摄模式。而话剧版的作品就可以当场一边表演一边和场下的观众相交流。演员随时可以根据场下观众的反应程度来做出调整。我们也会时不时的听到观众的掌声,笑声,甚至叹息声等。所以说,不同的表演形式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主要是源于表演环境的需要和不同艺术表现的展示。他们不同的风格都会带给我们观众美的享受。叫我们尽情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没有任何遗憾!

Ⅶ 《茶馆》电影讲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茶馆》这部影片

国内比较经典的老电影《茶馆》,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部影片确实同导演谢添所说的那样:它是一个“新片种”,既不是舞台纪录片,亦非一般艺术片,更不应笼统地称为故事片。原因大概就在于影片导演在严格保留《茶馆》舞台精华的同时,较好地运用了电影的特有手段。它以镜头引导观众去对《茶馆》主要人物的传神表演和重要细节加以过细观察。它在融合话剧、电影两大艺术特性的努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堪称经典之作。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虽然通篇妙语如珠,十分诙谐风趣,但其主题严肃,结构极其严谨。这是一部为三个时代(清朝、民初、国民党统治)送葬的剧作,它为旧社会唱出一阕怆凉的挽歌。自然,为垂死者唱挽歌和迎接新生儿的降生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表现了历史时代新旧替换的必然。


还有影片中郑榕同志塑造的硬汉子、爱国心切的常四爷,在三个时代中的性格被勾勒得线条清晰、棱角分明。那种正气在胸、铁骨铮铮的劲头,感人至深。蓝天野以光彩夺目的台风,在“第一幕”戊戌年间出场,俨然一位倨傲不凡的“浊世佳公子”。但到“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拖着羸弱、疲惫的步子走进老裕泰茶馆时,那眼神、那语气,那身躯姿态,早已判若两人了。这位家财万贯、矢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者,早已被日寇、国民党和“四大家族”压得奄奄一息。当年那个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不可一世的秦仲义,而今安在哉?!作为“人贩子”的两代刘麻子,是个不齿于正派人物的社会渣滓,但,他和那些唐铁嘴、二德子、“灰大褂”之类的家伙一样,除去起到渲染时代、烘托气氛的作用外,还和贯串全剧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被出卖的贫农之女康顺子(程中、胡宗温饰)形成纠葛,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典型。英若诚在精确显示两代刘麻子肮脏的灵魂,以及这类人物丑恶的嘴脸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非常值得称赞!

最后再看看影片《茶馆》中的音乐(彭修文作曲、指挥)和音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一般性地辅助了作品的主题,强化了主人公王利发的感情潮汐的感染力,还成功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反映了昔日北京的市声,进一步为影片《茶馆》增添更强的感染力。

阅读全文

与茶馆电影和剧本哪个结尾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熊猫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 浏览:655
咋下载免费电影 浏览:582
漂亮的蜈蚣精是什么电影 浏览:593
美团买票猫眼电影怎么评分 浏览:338
美女与野兽免费电影 浏览:879
美国片好看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650
现在看电影多用什么机器 浏览:551
怎么用电报买电影 浏览:363
中学生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895
一部1g电影要多少流量 浏览:286
喋血双雄这部电影投资多少钱 浏览:114
全球公认最好看的25部电影 浏览:50
熊出没总共出过多少部电影 浏览:939
上车走吧电影在线免费 浏览:905
台湾打真军古装电影有哪些 浏览:490
最好看的亚洲电影 浏览:477
电影万箭穿心讲的什么 浏览:259
没有引进的欧美好看电影 浏览:438
新疆电影院娱乐场所什么时候开放 浏览:298
电影节评审费一般多少 浏览: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