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院里看电影最好的位置是坐在哪
大家都知道在影院看电影时,坐在不同的方位所感受到的观影效果是截然不同,那么如何才能挑选最佳的观景位置呢,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介绍以下几个小技巧。
一、根据影院放映厅的大小来选择观影位置。巨幕厅由于影厅空间较大,选择在中间排数靠前一点即可,一般最佳观影位置在9-10排前后居中位置即可。拥有150到200座位数的中幕厅,选座原则和大厅类似,同样是选择中间位置即可,最佳观影位置在7-8排前后居中位置;排数不到10排的小幕厅,由于影厅整体空间小,选座时要选中间稍靠后一些的位置。由于整体排数少,因此选靠后一些的排数,实际上距银幕的距离也并不算远,不会影响观影和视听效果。
由于每个影院甚至每个影厅都是不同的,与屏幕大小、屏幕角度,阶梯座椅角度乃至座椅靠背角度等等都有关系。从平行于屏幕的方向来说,正中间的位置是最佳的,由于银幕有涂层增强反射,但反射角度有限,因此正中亮度更高,反差更明显,细节更清晰。
2. 有没有好的看电影的地方啊推荐个!~
迅雷看看,优酷网,土豆网
Ж丰·寒Ж
2008-06-23
09:26
我来补充:
迅雷看看,http://kankan.xunlei.com
优点:高清晰度的,看着爽。
缺点:要开着迅雷才能看,这样,一般的网络,带宽让迅雷占光了,有的甚至只能看电影,QQ都要关掉了
注意:Windows
media
player这个软件要升到新版本,否则有时候会看不了
优酷网、土豆网:这一类视频网站这些年很流行,但貌似没怎么盈利。这类网站的网址可以看这里
http://www.hao123.com/wangmei.htm
优点:几乎什么电影都能找到,还可以自己上传视频,一边看一边干别的也没什么问题
缺点:不够清晰,看着迷迷糊糊
其它的免费电影网站,由于很多都不够稳定,甚至今天是电影网站,明天就变成挂木马的网站了,所以就不推荐了。。。
3. 邹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邹城有:三孟(孟庙、孟林、孟府)、天下第一奇山-峄山、地下宫殿-荒王陵、孔子出生地-尼山
4. 看电影哪个位置好,速度
楼主,您好! 5、6排的7、8、9、10、11这个几个座相对较好。 望上诉回答对楼主有所帮助,谢谢!
5. 邹城有哪些景点可以夜游呢推荐三个好去处,哪三个地方呢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山东省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大省,这个省份拥山抱海,旅游资源丰富。在山东有座县级市名叫邹城市,它是济宁市管辖下的县级市,邹城市它的旅游资源也是非常的丰富,邹城市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在邹城市大大小小的景点有很多,在邹城市夜晚该去哪里游玩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三处邹城市适合夜游的地方。
邹城的这三处景点都比较的知名,当地人都比较的熟悉,景色都不错,也有很多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追寻,好玩且不低调。
6. 电影院哪个位置看电影最好
看你的电影院多大了 一般6排到9排 合适
据电影院的数据统计,6排6号是最好的(有待考证)
7. 济宁 看电影的地方有哪里 有几家哪家环境最好位置
最好得地方是济宁影城 位置在古槐路与太白路交叉口 属于济宁最好的了 还有一家就是在运河商城最顶层 听说那里也不错 效果最好还是去济宁影城
8. 看电影时选什么位置比较好
看电影选择的位置首先要看影厅大小,假如是8-10排的小厅,五六排中间区域为最佳观影位。而300人的大厅,则7-10排中间区域位置最好。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好位置,其实无论影厅大小,都是大同小异,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好位,那就是倒数2~4排中间位置。
9. 看电影在什么地方看好
其他人推荐的我不知道 我推荐的是 风行网络电视 不介绍了我用了两年多了 周围的人也都用这个
10. 邹城哪里最好玩最喜欢哪
邹城是孟子的故乡,曲阜有“三孔”,邹城有“三孟”,即:孟府、孟庙、孟母林。此外还有石榴园、枣林 风景名胜
邹城市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故里,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样之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内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境内交通便利,京沪、新石铁路在此交汇、京福高速公路从市区经过,西距济宁机场仅70公里。邹城地理环境优越,凫峄名山耸其前,洙泗胜水环其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
邹城市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邹鲁圣地”。历史上人杰地灵、圣贤迭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古代良母——孟母,有“继往开来”的儒学大师——亚圣孟子,有“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丞相丰贤、韦玄成,有“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丞相匡衡以及“建安七子”的王粲,西晋军事家刘宝、医学家王叔和等。孔子、秦始皇、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赵孟頫;乾隆等也曾到过邹城,留下诸多诗词文赋,为邹城灿烂的文化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邹城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现有各类文物古迹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各类珍贵文物15000余件。驰名中外的“四孟”(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雄伟典雅;南北朝时期的“四山”(铁山、岗山、葛山、尖山)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历史文化名山峄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明鲁荒王陵,是山东省最大的地下宫殿。邹城文物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山·水·圣人”为主要特色的五大旅游景区,其内涵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
孟府位于孟庙西侧,是孟氏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始建于北宋晚期。孟府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前后由七进院落组成,前为大堂官衙,中部为内宅,后为花园,西路为孟氏家学“三迁书院”。现有楼、堂、亭、阁148间,是省内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1990年由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维修,按照清代中期布局恢复了原貌,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是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大门三楹,门楣正中悬有“亚圣府”贴金巨匾,黑漆大门上绘有两米多高的门神,手持金瓜,面目威严。门外建有高大影壁。门前一对明代石狮雄踞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二门又称礼门,门有三洞,正中门楣书“礼门仪路”大字,六扇黑漆大门上分别彩绘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和面目温雅、身着朝服的文官。三门又称“仪门”,单门悬山式建筑,前后有四个木雕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平时仪门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家族仪式时,鸣礼炮开启,故此门表现出森严的封建礼仪规范。
大堂在仪门内,共五楹。前有宽敞的露台,两侧有精雕夔龙石栏,东南角置“日晷”,西南角置“嘉量”。堂正中楣门上悬有清世宗雍正三年御书“七篇贻矩”匾额,檐下明柱门上悬有“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巨幅对联。大堂内设有木制暖阁,案上放置文房四宝、签筒、印盒。大堂左右两侧陈列各种“肃静”、“回避”、“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亚圣奉祀官”等牌匾,并有旗、锣、伞、扇等各种仪仗。在封建社会里,孟府大堂是孟氏家族申饬家法、宣读圣旨、颁布孟氏家谱、族规的场所,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缩影。
孟府大堂后是内宅院,由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院内东南有一株古老的荼 艹縻花,每年春夏之交,满树遍开白色小花,如雪似玉,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另有古老苍劲的石榴、核桃,年年硕果累累。几株芭蕉、紫荆将庭院点缀的典雅幽静。正房“世恩堂”是孟氏嫡裔居住之处,堂内明间悬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巨匾。五间厅堂内陈列着古木家具、古玩字画、钟表照片等文物,供人们参观。世恩堂后面还有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是当年存放皇帝墨宝、圣旨诰封、古版书籍、家谱档案、文物字画等珍贵文物的场所。孟府第七进院落是占地十余亩地的花园,由于在清代晚期就已荒芜,到现在还没有恢复。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城市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诸多不便,乃于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邹城市南关,西与孟府毗邻。其后对孟庙不断增修扩建,直至明代才具有现在规模。
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棂星门是孟庙正南门。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亚圣庙石坊,为亚圣庙第二进院落门坊,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石坊通高5.2米,四柱三门,柱顶饰以宝瓶、穿云板,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亚圣庙"金字楷书。左右坊心镌以"云中翼龙"、"海水蛟龙"图案,极为精美。东庑、西庑位于承圣门内("庑",即古代堂下走廊、房屋)。东、西庑内供奉孟子弟子及11位对孟子学说有贡献的学者,各设神龛木主用于供奉。这些供奉者有公都子、高子、盆成括、屋庐连、浩考不害、公孙丑、陈臻、钱唐、子叔疑、孙爽、彭更、徐辟、咸邱蒙、孟仲子、万章、充虞、季孙氏、桃应、孔道辅。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殿七楹,高17米,横宽27.7米,纵深20.48米,为绿琉璃瓦覆顶的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殿下竖立26根八棱水磨石柱,柱下托以覆莲状础座。前廊下8根柱上饰以翱游的双翅翼龙、宝相牡丹、西蕃莲等图案,技艺精湛。殿外梁坊斗拱饰以宫殿和玺彩绘,金碧辉煌。殿正中门楣上悬有清高宗乾隆御书"道阐尼山"雕龙巨匾,殿内迎门金柱上悬巨幅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亦为乾隆手书。亚圣殿正中为雕龙贴金神龛,内供奉孟子塑像,服饰采用宋代元佑年间礼制:着九族九章(冠有九族,服饰有九种图案),为公爵之服、正一品服饰。殿内东侧神龛内供奉孟子高足利国侯乐正子塑像。殿内西侧竖有北宋宣和三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刻。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重要的碑刻有西汉《莱子侯刻石》、《秦峄山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元文宗八思巴文《封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明《孟氏宗传祖图》碑等,是研究我国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内各种树木430株,其主要树种为柏、桧,还有少量的古槐、银杏、紫藤等。这些古树多栽种于宋、元时期,至今仍参天拔地、青翠翁郁、森然茂盛。孟庙古树名木中有四大自然奇观:"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桧寓枸杞"。孟庙的古树景观在明代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吟颂五言律诗一首:"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每年有大批中外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峄山,又名东山,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
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放翁、赵孟頫、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峄山有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美。一是石美。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的海蚀石,自不待说,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难怪游人无不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故峄山与中华五岳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巧。二是洞穴、泉水美。山上,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据考察,有名洞穴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
三是神话传说美。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而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梁山伯、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贞妇明志的“舍身台”;“金钟化作石”;“骑鹤隐仙”升天去……千百年来,人们借物寄情,把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变成种种神话传说,曲折离奇,令人陶醉。峄山还是道家活动的场所,甚得历代达官显贵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资修山之人。经过历代惨淡经营,山上建有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宫殿庙庵数百楹,瓦缝参差,错落山间,碧瓦红墙,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