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哪个电影上的人物
明朝刺客 (2017)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阉党专权。大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培养了三位武艺高强的女刺客冷、凌、影为其效命。锦衣卫指挥使欧阳寒为克制实力强大的东厂,亲自出手获得了扳倒魏忠贤的密函。三位女刺客奉命前去刺杀欧阳寒并夺回密函,岂料任务遭逢意外,刺客凌伪装成柔弱女子混入欧阳寒藏身的状元客栈,却遇到了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李不笑,而此时,真正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2. 这是哪个电影里面的人物
你去找金馆长,会有的
3. 这个是哪个电影里面的人物
拜托怎么知道是哪部电影里面的人物里面有个其实没有个图片,怎么只到了一个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吧?
4. 下面这个人物是哪一个电影里面的
电影霍比特人和魔戒中的凯兰崔尔,魔力强大,封印过那个反派的眼睛,是一位精灵女王,应该比同为精灵王的埃尔德隆,也就是埃隆王以及另外一个精灵王,瑟兰督伊,有的人翻译成瑟兰迪尔,还厉害
5. 请问这是哪部电影里的人物
惊情四百年
这是一部阴森诡异的吸血鬼传说,同时也是一个凄美感伤的爱情故事。
公元1462年,土耳其人入侵君士坦丁堡,并威胁到整个基督教。罗马尼亚大将军德古拉伯爵(加里•奥德曼 饰)临危受命征讨,不料就在他获胜之时,城内谣言四起, 盛传他已战死沙场。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薇诺娜•赖德 饰)因悲痛欲绝而投河自杀,班师回朝的德古拉看到的只是妻子的尸体。由此他迁怒于上帝,从而化身投入邪恶势力,以吸食鲜血延续生命,成了一个不死的吸血僵尸。
6. 电影比例是什么
4:3。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电影比例产生电影感的方法
要让影片直观产生「电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将比例修改为现在流行的2.39:1(宽比高)比例,让16:9的画面产生黑边,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会 看到一段对白介绍结束后,画面转到由很多空镜头(ex.景物)组成的桥段的时候,上下就会慢慢的跑出黑边来。
看到这边时,我们心中就会知道 ,有好戏可看了,甚至是电玩游戏,常常玩到一个关卡结束,就会跑出剧情的过场画面,这时候上下通常也会跑出黑边来,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来的画面不是 游戏,而是剧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种种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电影画面比例。
不过,不是每一次产生黑边都是在模仿电影感,有时是为了让画面不要超萤幕,像是早期电视通常为4:3,但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时 ,就得产生黑边来,避免画面超出萤幕范围,这也就是为何有时看电视时,画面会被整个黑框包围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_视频比例
7. 这些人物是哪个电影里的
1966年电影《虎口脱险》是一部经典的法国战争喜剧片,由杰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尔维尔主演。
讲述在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侦查任务中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机上的皇家空军中队长与四名飞行员被迫跳伞逃生的故事。
一个皇家空军轰炸机被击落在巴黎被德军。船员(特里·托马斯为飞行队长)地有跳伞。随着一些法国平民的帮助作用(路易·德·富内斯。
这个德国士兵是斗鸡眼,把自己的飞机打下来。
8. 电脑特效在电影中近几年所占的比例!急!
上个世纪的迪斯尼公司曾代表了全球手绘动化的最高水准,并制作了诸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和《幻想曲》等流传久远的经典作品。到了2005年初,迪斯尼公司关闭了其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传统动画工作室,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工作室的绝大部分员工下岗,只有极少数制作人员有可能转到位于加州的迪斯尼公司总部。电脑特效,给迪斯尼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样,对于整个电影工业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最近30年里,电脑数字特效的普遍应用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包括在电脑特效起步很晚的中国,张艺谋在拍摄《十面埋伏》时说过:“很多时候都是电脑导演说了算,他来支配我。”这种服从来自对技术应用的陌生,但这并非中国导演才有的问题,即使对很多美国导演来说,特效技术也是个陌生的领域。
由于应用方向的不同,特效可以按产生方式与真实影像的关系分为三类:补充合成型、创造合成型、特殊处理型。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片基本上是“3合1的结果。
象被影迷津津乐道的《阿甘正传》中阿甘与肯尼迪总统握手的画面,就属于补充合成型。创作者利用抠像技术将一个真实影像与另一个影像合成为一个画面,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是数字特效应用最早也是最多的方式,从早期的《星球大传》、《侏罗纪公园》到后来的《加勒比海盗》。
不过,像新版的《金刚》那样8米高的大猩猩,抠像技术显然不灵,需要用到创造合成特效,即创作者先用3D软件建模、利用动作跟踪软件赋予生成物体的动作和运动轨迹,然后与实景拍摄的镜头合成。这方面,斯皮尔伯格与彼得.杰克逊显然最有发言权,前者的《侏罗纪公园》复活了恐龙王国,而后者则开创了魔幻史诗《指环王》的特效新时代。《指环王》中的咕噜被认为是CG史上最棒的角色。无论是剧组的设计人员还是CG工作组都应当感到庆幸,他们如此完美地将这个变异的哈比人融入到了电影当中;在咕噜仅仅出现两分钟后,观众就完全接受咕噜是剧中一个重要人物角色,并随着三部曲的发展,咕噜的形象也在不断进步。到了《指环王3》,特效镜头高达1400多个,堪称影坛之最。仅过了一年,影迷又看到了危机四伏、阴森恐怖骷髅岛的一幕:8米多高的大黑猩猩与自己块头相当的三只史前巨龙精彩的打斗。精益求精的模型制作充分展现了彼得.杰克逊对新老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深厚功力。
最后一种属于特殊处理型,最典型的要算《黑客帝国》中“尼奥躲避子弹”的神奇场面。镜头不断地转动,从360度让我们观察了这段优美的慢动作。我们欣赏这段镜头,认为这理所当然就该是这样的,但只有沃卓斯基兄弟知道这是怎样生成的。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将小型的发射器绑在摄像机上,这样摄像机就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动。但实验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摄像机在半途中突然爆炸。后来特效总监约翰.加塔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是在拍摄目标周围摆满一圈的摄像机,这能让摄像机连续地快速捕捉每个镜头,然后再对这些镜头进行处理。之前的特效几乎全部仿照电视广告、音乐录影带或其它电影中的方法,而这个特效不同。它不仅显示了独特魅力,也成就了《黑客帝国》中最佳的特技时刻。而去年风格独特的动画电影《暗黑扫描》则是利用插值软件,加快了将真实影像渲染成油画质感的处理速度,尽管劳动量比之前类似影片《半梦半醒的人生》大为减轻,但每位动画师每周仍要完成大约100帧的工作任务,这100帧只相当于影片中的4秒,完成整部电影耗费了50名动画师近一年半的时间。
到了《加勒比海盗2》时,整部影片就是三合一的标准典范,维塔与工业光魔共同创造了片中近1100个特效镜头。数字绘景技术把多米尼加岛变成了一座食人岛,并且造出了一座土耳其监狱,前者是补充,后者则是创造。片中杰克船长的那座“黑珍珠”号海盗船其实是三个“分身”:真实的海盗船,工业光魔制作的缩小比例模型(补充),以及完全数字化的模型(创造),不仅如此,片中许多镜头中的人物角色都是数字化替身,比如荷兰鬼船上的船员,以及不死的寄生水手。当然,全片最出色的特效技术,均体现在了他们的头目戴维.琼斯这个角色的身上。创造这个人物,使用了《金刚》、《木乃伊》等很多大片使用的(三维)运动捕捉仪(当然这套东西造价不菲,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光是租赁使用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想玩就玩的,目前租赁使用的市价一般是6000元人民币/工作日,系统操作人员一人50元/天)。
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曾在去年的国际电脑展览会上预言,新一代的电影将是资讯科技和人性文化的结合。由科技创造出来的角色,将完全取代了由人类塑造的角色。那时,电脑特效将完全改变拍电影的方式。
9. 求电影里的几个人物
《东京审判》表现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作为远东国际大法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飞抵东京。东京的中国同仁及朋友为梅汝璈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席间,顾毓秀郑重地赠送了一把宝剑给梅汝璈。《大公报》记者肖南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在宴会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但他却预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艰难……
大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的审判团遭受了种种挑战和挫折,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日本右翼势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后,立即赶往告知,最终挫败了刺杀计划。最后的审判到来了。远东国际大法庭做出判决,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名战犯被处以绞刑……
《东京审判》表现的是在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情况,是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尊严的故事。
当时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最终是怎么样将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送上绞刑架的呢?影片创作者经过大量的历史调查,为观众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因为该片故事全部发生在1946年的东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刘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达均一口流利的英语;扮演中国记者肖南和日本恋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语汉语;而凭《南海十三郎》成为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曾志伟的对白是日语;再加上由日本演员扮演的律师广濑一郎、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由美国百老汇著名演员扮演的盟国检察官季南、法庭庭长卫勃,无论叙述风格还是制作气势均强烈透出导演高群书深受好莱坞主流商业片的影响,是国产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莱坞气象的大片。摘自世纪环球在线
◇ 幕后故事:
《东京审判》是导演高群书的首部电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导演以几乎全外语的形式拍摄国际题材。
《东京审判》是一部检讨战争以及战争责任的电影。该片以发生在1946年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为背景,许多从未曝光的历史密闻将在片中解密。在当时绝大多数不同意判处战犯死刑的多国法官会议上,中国法官上演了一场场思辩缜密撼人心魄的法庭传奇,才艰难扭转了局面,以六票对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战犯的绞刑告慰了在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冤魂。中国法官终于在长达两年818次的开庭中,写下了奇迹。
《东京审判》明星云集,刘松仁、英达和曾江分别饰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英达发挥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盘驳日本战犯的戏慷慨激昂,非常过瘾。朱孝天和林熙蕾饰演一对因为战乱而分别的恋人。朱孝天接拍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南京人”。因《南海十三郎》而斩获金马影帝的谢君豪和实力派明星曾志伟都在片中有精彩表现。曾志伟更是一改往日的谐星和反派的路线,在片中饰演一个从中国战场回家的老兵,最后的疯狂让人震撼。
影片由于题材的缘故,该片更是动用了国际明星阵容,在片中饰演庭长卫勃的美国演员是百老汇的实力派演员丹尼尔热斯基,他沉著并极具爆发力的表演在拍摄时常常获得全场热烈鼓掌。此外日本战犯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远贤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师广濑一郎均由日籍演员出演。多国演员演绎六十年前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传奇,锐利生动,浑然天成,也显示了导演高群书把握演员的深厚功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当时的远东军事法庭,当电影中的故事与纪录片悄悄重合的时候,观众都惊叹难以区分历史和现实。《东京审判》的音乐更被乐评人认为是“《辛德勒名单》一样悲悯的作品”,非常让人震撼。在这部电影中,高群书除了坚持他一贯的纪实主义,更将电影技术的色彩运用、叙事技巧不著痕迹地融化在这个史诗题材的故事中,被海外片商赞为有著“象《刺杀肯尼迪》一样精彩”的法庭戏的大片。
好莱坞有《纽伦堡审判》,日本也有一部同样题材但以东条英机为视角表现这次审判的电影《荣誉》。几十年后,中国终于有了以中国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浚,倪征燠,中国记者肖南为主角的《东京审判》,就像一个网友在评论中的一句话:“花拳绣腿在电影的江湖里大行其道的时代,拍这样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块硬骨头。” 摘自世纪环球在线
◇ 影片看点: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原样复制,60年前惊天历史首度揭密。
法庭上激烈PK,唇枪舌战,满足正义压倒邪恶的极大快感。
导演高群书3000万元打造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主流史诗大片。
两岸三地明星与十国演员全力再现历史上淋漓痛快的一刻。
刘松仁、曾志伟、曾江、英达、朱孝天、林熙蕾、谢君豪众星集合,倾情掀起情感波澜。
完成了电影题材从打击日本侵略者向审判侵略者元凶的飞跃。弘扬爱国热情,满足人们鞭挞至今犹存的军国主义气焰。
一部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部国际司法教育的详实教材。
◇ 宣传词语:
首度揭密:远东国际大审判全景再现。
《东京审判》:振荡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正义之声。
《东京审判》:激昂讨伐侩子手的正义檄文。
绞刑架,叫东条英机罪恶的心灵颤抖。
中国法官威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东京审判》:看侵略者傲慢的头颅向正义低垂。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侵华元凶,一网打尽。
加个开头,结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