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写保尔的片段并从片段中概括他的形象
保尔.柯察金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热爱的艺术形象和生活中的榜样,保尔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人,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后,保尔的生动形象便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永远的烙印。
保尔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保尔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非常艰辛的,12岁就被迫辍学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层。少年时救地下党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战斗中大腿受伤,头部炸伤,右眼失明。修筑铁路时带领同伴奋战在工地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满身伤残的保尔患了关节炎,严重的伤寒病几乎令他丧命。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后,保尔继续没命地工作。糟糕的身体让他进了疗养院,而后他又提前离开之后又再次因车祸住进医院。
收到抚恤金的同时,他还收到了残疾证明书,而此时保尔仅仅24岁.带着从未有过的绝望保尔坐在黑海港口公园里,抱着头,沉思着:失去了最可贵的战斗力,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他用抢对准了自己,然而保尔之所以成为英维,就在于坚强的保尔战胜了懦弱的保尔,他决心活下去,他要让生命绽放出全部的辉煌。怀着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新的理想,他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念完了函授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两腿完全瘫痪了.他只有右手还听使唤。接着,左眼也失明了。
但他很镇静,他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残疾。眼睛看不见,就借助无线广播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框中间卡出的缝限制铅笔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的心沸腾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保尔是个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爱情故事。但他对待爱情是充满理性的,甚至在革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毅然放弃了爱情。
保尔的奋斗历程是何等艰辛,他的美一步都激起我内心深处一种深深敬意。他的九死一生的历程向我们昭示着一个真理—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保尔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都演绎到了极至,他是一个纯粹的、完完全全的人,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我们的时代需要保尔,更需要新时代的中国保尔。保尔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留给我们的是青年人身上所应具有的积极进取、顽强勇敢、热爱生活、永不退缩的高贵品质。
保尔还告诉我们.生活永远偏爱勤奋、坚强的人。当生活需要你承受痛苦的时候,除了坚强,毫无选择。
比起保尔,我们幸运得多,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沐浴生活的阳光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长,因此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情,做出样子来,在新时代展示出我们当代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用青春的激情、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我们全部的聪明和才智。
② 保尔 柯察金的原型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原型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保尔·柯察金:是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自己的生活所描画出来的完美的青年革命战士的形象,他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教育了无数中国革命青年。1957年同名电影《保尔·柯察金》根据小说改编播出。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5岁上战场,16岁战斗中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1936年12月22日,年仅32岁便去世。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他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 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开头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家乡烈士墓前的一段独白,成为了千百万青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懊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③ 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42版本和1957和1975哪个版本接近原著或者好看
电影与小说相比,电影只是个腰斩版,革命胜利后的都没拍。拍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正值卫国战争,影片有鲜明的保卫国家抵抗外辱的色彩,因此在影片中革命的敌人只限于德奥联军和盖特曼伪政权,其余的,白军、民族主义者等全忽略了(有一部分原来的反革命流亡者,当时已经成了反法西斯的同盟者,这时候就不好再说他们坏了),而电影中的红军骑兵按照1918-1919相应的时间点,仍然是科托夫的军队,不是另对方闻风丧胆的第一骑兵军。舍佩托夫卡的共青团组织也比小说中提前建立了一年,团员们被德军杀害,而不是原著的波兰人。
至于人物设定,对阿尔焦姆和谢廖沙的塑造与原著接近,朱赫来比较亲和,但领导者气场不是太够。保尔的扮演者面容清癯,目光明亮且单纯,形象上很适合演青少年时期的保尔,如果演中后期的保尔就很有挑战。电影与原著设定最大的不同,就是保尔和冬妮娅在影片结束时幸福结合了。冬妮娅在电影中直接读《牛虻》(《钢铁》第一部,《牛虻》是保尔在战争时期才从营政委手中借到的。在他给侦察队员读《牛虻》片段时,还被上级误以为是侦察队的指导员。),还借给保尔看,而不是原著中提到的《萨什卡 日古廖夫》,不过也差不多,都是描写民粹派倾向的革命献身者,能算姊妹篇,两个人的感情也自此开始。影片中表现冬妮娅和保尔在思想倾向上的契合做得还可以,但没有表现原著中冲突的一面(见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1942年版电影版《钢铁》对冬妮娅进行了“左转”化改动,并非出自电影编剧的某种情怀,而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的生前意愿,这里面还有“事”。我详细说说来龙去脉。
在《钢铁》出话剧版时,奥氏认为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情节设定过于突兀,原因是小说中的一些暗示在舞台上表达效果差,于是加了一段,在不愉快的团员聚会后,冬妮娅声明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中与保尔冲突的一面:“我绝不会去附和众声”,还为挽回爱情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向保尔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一起离开基辅,去父亲所在的小城市生活,那里离政治中心有一定距离,两人的思想冲突受外界影响减少,还有可能慢慢解决。保尔拒绝,而且回答还是很伤人的,“已经成了生活的主人,却要退下去再受操控。”最终两人不得不选择分手,这段情节极有可能时奥氏取自亲身经历。我国人艺版《钢铁》话剧的母本(高莽译)就保留这段情节。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5年底,意外收到因理想冲突分手,已经联系中断十一年的女友别莲富斯寄来的和解信,别莲富斯赞扬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就,并承认虽然自己没完全接收奥氏的思想,但仍受到他的极大影响。奥斯特洛夫斯基当即回了信,认为他们是能够更深程度互相理解的。这个经历对奥斯特洛夫斯基1936年曾与敖德萨电影厂的编剧合作改编的《钢铁》电影剧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剧本的情节除了“托派”用间接方法带过外,大致依据原著,但女主角变动极大,可谓是化三为一的“魔改”,她与保尔早年相识,在内战中因同情和支持苏维埃方面,甚至被波兰人迫害和逮捕,后来参加工作,与保尔聚少离多,这间双方因一些理念磨得也很厉害,保尔车祸伤残后两人结婚,之后保尔病重、出书,她都陪在保尔身边。这个剧本最终未获通过(换成我,我也不支持),现在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里,还保存有几个预拍时的片段。后来影视、舞台作品大多有冬妮娅读《牛虻》的情节,而最早的来源就是这个电影本子。
与《钢铁》的早期改编作品对冬妮娅还算较友善的描写不同,1956年电影《保尔•柯察金》中冬妮娅的形象庸俗生硬、令人生厌,反映了当时官方对冬妮娅的定位,影片中冬妮娅和保尔甚至都没谈恋爱就吹了。后来在筑路时相见时,冬妮娅对保尔冷嘲热讽,吵急了最后还大力摔门,完全成为反面角色。有意思的是,1956年12月,奥斯特洛夫斯基文学研究机构在共青团员报上刊登了早期发行版中删除的关于冬妮娅的约5000字段落,展示了女主人公相当复杂的思想倾向,与电影形成强烈对比。《保尔•柯察金》偏重于小说第二部,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6年的电影剧本也有一定渊源,筑路和战胜轻生念头拿两段拍得很出色,但删除了农村工作和党内斗争的戏份。
至于孰优孰劣,以我个人评价,目前我所知《钢铁》改编的作品,其内容和思想都远远赶不上原著。
④ 保尔·柯察金是哪部名著的人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Павел Корчагин, 英文:Pavel Korchagin)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十分贫苦。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直到哥哥工作之后,才有所改善。后到省肃反委员会工作。妻子是达雅·柯察金娜,第三个恋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自己的生活所描画出来的完美的青年革命战士的形象,他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相信自己的力量,并有“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怕困难”的品质,教育了无数中国革命青年。1957年同名电影《保尔·柯察金》根据小说改编播出。
⑤ 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保尔柯察金是谁扮演的 很想知道
安德烈-萨米宁
⑥ 这是哪个电影
这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18岁的郑微(杨子姗饰)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之旅。原来,郑微从小便与邻家的林静(韩庚饰)大哥哥青梅竹马,此次终于如愿考上林静所在学校的邻校,可以开诚布公地与之交往了。谁想迎接她的不是心上人的怀抱,而是命运的捉弄--林静出国留学,杳无音信。郑微倍受打击,患难时刻却与室友阮莞(江疏影饰)、朱小北(刘雅瑟饰)、黎维娟(张瑶饰)及师哥老张(包贝尔饰)结下深厚友谊,在他们陪伴下慢慢走出心结。
崭新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启,在这个男多女少的理工院校,郑微和阮莞两大美女很受瞩目。富家公子许开阳(郑恺饰)便是郑微众多追求者中很有实力的一位,而阮莞用她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于爱情的忠贞。一次偶然的误会使郑微与老张室友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怀旧版剧照(20张)
孝正(赵又廷饰)结为死敌,在一次次地反击中,郑微惊讶地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于是疯狂地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地追求,而陈孝正也终于在强攻之下缴械投降,欢喜冤家终成甜蜜恋人。
大学四年时光匆匆流逝,毕业在即的郑微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再一次遭遇晴天霹雳:陈孝正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留学,却迟迟不敢告诉郑微。感觉再次被欺骗的郑微痛苦地离开陈孝正,却遇到搂着新欢的许开阳,两下对比更觉世界的荒凉,但大家终于四散。
多年以后的新世纪,郑微已蜕变为职场上的白领丽人,竟再次品尝命运的无常:带着悔意和爱意的林静和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郑微,这个昔日的玉面小飞龙,将怎样面对生活和青春赐予她的迷雾和抉择…
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电影吗
有。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1942年苏联根据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由马克·顿斯阔依执导。该片原著影响过整整一代人,故事塑造了一个逐渐成长中的年轻布尔什维克战士的形象——保尔·柯察金,描写他从一个年轻无知的少年,在不断的社会历练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革命战士。
2、1956年由阿剁洛臃夫导演的《保尔·柯察金》,中国观众对此有更深刻的情结。2001年国内还推出了与俄罗斯合拍的连续剧版本,用的是俄罗斯的演员,还有中国的制作班底,试图将革命精神传授给新一代青年。除此之外,1975年苏联还拍过一个玛胆申克驯执导的版本。
(7)保尔柯察冀是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保尔·柯察金》剧情简介:
影片反映了狂风暴雨的年代,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为人类的解放事业献出全部精力的布尔什维克崇高形象。编剧班达连柯(前苏联),根据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讲一个苏俄革命者保尔·柯察金奋斗的故事。他的苦难的童年,战争的烽火和艰苦的劳动,锤炼了他的意志。当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后,仍坚持工作,为青年写书,为着一个崇高的理想而献身,自己的生命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⑧ 保尔柯察金出自哪个影视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⑨ 保尔柯察
保尔·柯察金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所描绘出来的完美的青年革命战士的形象。
⑩ 保尔柯察金扮演者感染新冠去世
2021年1月31日,娱乐圈再次传来了一个噩耗。据外媒报道,俄罗斯著名演员瓦西里·兰诺沃伊因感染新冠病毒于28日去世,享年87岁。
据悉兰诺沃伊是去年12月底确诊的,同时被感染的还有他的妻子。今年1月中旬,兰诺沃伊状态还算不错,谁料到28号的时候突然恶化,最终没能抢救过来。就在去世的12天前,1月16日,兰诺沃伊才刚刚度过自己的87岁生日。
对于这个名字,或许大多数人不了解,但是他饰演过的角色却算是家喻户晓,他最知名的一部作品就是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饰演男主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算是许多8090后的启蒙书籍之一了,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力,男主保尔·柯察金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后,也引起了一阵风潮。
兰诺沃伊饰演保尔·柯察金的时候,才只有23岁。世界名著加上角色影响力之大,兰诺沃伊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还是凭借高超的演技,把保尔自强不息的精神完美诠释了出来,也从此奠定了他演艺之路的基础。
在之后的几年里,兰诺沃伊接连出演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三个火枪手》等多部经典影视剧,获得过“苏联人民演员”“列宁奖章”等荣誉,在俄罗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80大寿的时候,俄罗斯领导人都送上了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