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北逃反应的是一个真实的北朝鲜吗
韩国拍朝鲜,你认为会有多好!!夸张抹黑成分比较多。。
『贰』 朝鲜如此猖獗留它有何用
没办法,它在我们家门口,可以起到一点作用
『叁』 50年代朝鲜电影片有哪些
战后的1954~1960年,是朝鲜电影创作繁荣的时期。各类题材的影片大量涌现出来,如有战争片《游击队姑娘》(1954,尹龙奎导演)、《渔郎川》(1957,尹龙奎导演)、《战友》(1958,闵定植导演);现实题材影片《新婚夫妇》(1954,尹龙奎导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导演);喜剧片《我的女婿,我的儿媳》(1958,崔男先导演);侦探片《9时正》(1959,崔男先导演);历史片《春香传》(1959,尹龙奎导演);儿童片《小船厂》(1958,李基成导演)、《母亲的怀抱》(1958,全同民导演)等。 60年代,随着朝鲜千里马运动的蓬勃开展,影坛上出现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和新人的影片。如《红色宣传员》(1962,朴学导演)、《细纱工》(1964,吴炳初导演)、《人民教师》(1964,韩尚云导演)、《海鸥号船员》(1961,韩尚云导演)、《百日红》(1963,千相仁导演)等。
『肆』 朝鲜电影的发展历史
1945年日本投降,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
1946年2月,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电影班,当年即拍摄出《我们的建设》和《民主选举》两部纪录片。1947年初,根据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在平壤建起占地 5万平方米的北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前身)。建厂初期,即推出一批表现人民建设新朝鲜和反映国际友谊等内容的新闻纪录片,代表作如《民主建国》(1949)、《人民委员会》(1947)、《友谊之歌(1949)等;故事影片《我的故乡》(1949,姜弘植导演)和《熔矿炉》(1949,闵定植导演)。《我的故乡》真实地再现了朝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悲惨生活,表现了人民热爱自己的故乡、渴望祖国独立的美好愿望,深得观众好评。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鲜电影创作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有崔亿奎导演的《血海》(1969)、《卖花姑娘》(1972),后者曾在第1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奖;严吉善导演的《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1979)等。
以反映金日成和其亲属的革命活动为内容。有朴学、严吉善合作导演的《大地烈火》(1977);严吉善导演的《第一支武装队伍的故事》(1978)、《白头山》(1980)、《朝鲜的启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有金英浩导演的《鲜花盛开的村庄》(1970)、《农民英雄》(1975);刘浩顺导演的《劳动家庭》(1971)、《轧钢工人》(1972)、《摘苹果的时候》(1971)、《青春的心脏》(1982)等。
描写朝鲜地下工作者敌后斗争。有郑基模导演的《木兰花》(1~3集,1971)、刘浩孙导演的《无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针砭社会生活中某些落后面和不良风气。有《在某一工厂》、《试制品事件》、《车间主任和两个姑娘》、《不能等闲视之》、《两个作业班长》、《婚礼日》等。这类干预生活、比较轻松活泼的喜剧短片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
以南北统一为主题。有严吉善导演的《金姬银姬的命运》(1974)、闵正植导演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进驻南朝鲜,美国影片随之而来。电影市场基本上被美国电影所垄断。
1954年始,南朝鲜当局对电影采取免税等措施,电影创作渐趋活跃。到1959年电影制片公司达到了71家。影片年产量达到108部。题材也较为广泛,如有社会片、历史片、战争片、喜剧片、通俗片、武打片等等。
这时期,电影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拍出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如描写战后初期社会动乱的《失去的青春》(1957,俞贤穆导演)、揭露赌博现象的《钱》(1958,金苏东导演)反映少年犯罪问题的少年的反抗(1959,金绮泳导演)等。这些影片直接取材于50年代南朝鲜的社会生活,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重大矛盾。
这时期较有影响的影片还有历史片春香传(1955,李奎焕导演)、《出嫁的这一天》(1958,金昌根导演);通俗片《自由夫人》(1955,韩滢模导演);武打片《魔人》(1957,韩滢模导演)等。
60年代是南朝鲜社会政治动荡的年代,当局加紧了对文化的控制和检查,因而这一时期电影创作的主要倾向是逃避现实,出现“青春电影”热。这类影片主要描写一些青年人对动荡的生活感到失望、苦闷,进而以性和斗殴来麻醉自己。如《年轻人的表情》(1960,李星究导演)、《青春似火》(1964,朴商吴导演)、《黑麦》(1965,李晚熙导演)、《初恋》(1966,郑镇宇导演)等。
进入70年代,随着南朝鲜社会经济的增长,电视、录像日益普及,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电影在南朝鲜的大量放映和大众的娱乐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电影观众锐减,一些制片公司倒闭。1975年,金应天拍摄了一部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故事片《女高中毕业班》,大受欢迎,各家公司乃竞步后尘,于是在70年代末形成一股“中学生电影”热这类影片主要直接触及到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早恋和因父母离异后带来的各种心理影响等问题。作品有《高校优秀少年》(1977,金应天导演)、《同学们!高校决战现在开始》(1977,郑仁烨导演)、《真的,真的,不要忘记》(1976,文如松导演)等。
70年代电影创作的另一个倾向是出现了一批被称作“国策电影”的反共影片。此类影片一般都具有明显的为南朝鲜当局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服务的特点。如《证言》(1973,林权泽导演)、《山菊花开了》(1974,李晚熙导演)、《太白山脉》(1975,权宁纯导演)等。
这时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影片有根据现代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走在去三浦的路上》(1975,李晚熙导演)和《冷情女》(1977,金镐善导演)。流行于南朝鲜影坛的纯消遣娱乐片,以表现色情和暴力的居多,进入80年代以来,有增无减。
『伍』 7o年代我国放映的朝鲜电影都有哪竭
《卖花姑娘》《在哪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六百工分》优酷上都有找那个探索朝鲜的发布者
『陆』 电影中的朝鲜人
韩国拍的:
北逃
生死谍变
朝鲜男人在韩国
共同警备区JSA
太极旗飘扬
欢迎来到东莫村
美国的:
深入敌后2:邪恶轴心
再生侠
『柒』 朝鲜80年代有个电视剧叫什么_两个字的.是打入内部的电影
八十年代(翻译成中文)朝鲜电影在国内放映,电影里有个叫永哲的孩子,我不记得是什么电影了。
『捌』 朝鲜电影与中国电影相辅相成红极一时在哪个年代
在70 年代,朝鲜电影和中国电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红极一时。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玖』 在哪个年代朝鲜电影与中国电影相辅相成,红极一时
上世纪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