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洗胶卷的步骤
我以前经常冲洗彩色胶卷,没有楼上说得那么复杂,冲洗黑白胶卷就更简单了。我说一下彩色胶卷的冲洗方法,彩色胶卷一般是使用C-41工艺,药品成分就不说了,也没必要,摄影器材店里有现成的套药卖,你买一套来用就可以了,其过程如下: 第1步:彩显 把彩显影液倒入显影罐,时间是3分15秒,温度是37.8度正负0.5度。 第2步:水洗 把水倒进显影罐里去。30秒之后把水倒出来,温度是34-39度。 第3步:漂定 把漂定液倒入显影罐,时间是6-8分钟,温度是34-39度。 第4步:水洗 把水倒进显影罐里去。2分钟每分钟一次之后把水倒出来,温度是34-39度。 第5步:稳定 把胶片进行稳定,到入稳定液不需搅动,时间是1分钟,常温。 第6步:水洗 常温 30分钟(或用水洗器加水洗促进液10分钟) 第7步:晾干 把它晾干。温度不要超过50度。温度过高胶片会卷曲。
B. 电影银幕怎么清洗
用专用清洗剂和抹布擦!
C. 电影洗印的制作大量发行拷贝
在翻底制作完毕并作出标准翻底拷贝后,转入大量拷贝制作阶段。
大量拷贝的主要印制过程是:决定印片条件、印片、洗片、质量检验与鉴定、整理包装。贯穿整个过程的检验工作有技术条件监测与控制。
一部影片需使用许多轴号的正片来印制大量拷贝,在印片前,必须连续不断地为即将使用的各不同轴号的正片定出最佳印片条件(这一工作叫做接轴号),使所印出的拷贝尽量与标准拷贝一致。
工艺条件的监控包括:印片光源及光号的检查,药液成分的分析调整,洗片温度、时间、药液循环和补充量的控制,洗印条件感光测定检查。洗印工作应在洁净无尘的空调环境中进行,对所用的设备和器物必须十分注意其完好及清洁,以防脏物聚集污染影片和造成划伤。所用的底片,在印一定数量拷贝后,应进行清洗(一般在超声波洁片机中进行),以除去积尘。
印制过程要有中间检查(包括对所用底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工完毕的成品,要逐本通过放映鉴定(可采取快速放映检查方式),以防止不合格的影片出厂。通过鉴定的影片,最后由成品整理部门包装发行。
电影洗印技术的发展动向时代的进展对电影洗印的要求集中于两点──优质、快速。把计算机应用于洗印加工的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是洗印工艺控制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标志,也是实现优质、快速的重要保证。
微机在感光测定、电子配光、印片条件存储与变换启、停控制等方面以及在洗片机设备上的应用已较常见,在洗印工艺控制方面的应用还在发展,在感光测定与洗印加工条件的测算输出方面的应用已较定型。随着洗印加工速度的提高与工艺控制、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计算在洗印机工作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影洗印工作的另一发展是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磁性录像技术开始成熟以来,感光胶片不再是记录影像的唯一媒介,电视部门在逐渐用磁性记录材料取代传统的感光胶片。70年代以后视频影像与感光影像互转设备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视频技术渗入电影的进程 因此在一些电影洗印厂逐渐增设了胶(感光)、磁(视频)影像互转的制作业务 80年代已有具备一定质量水平的转换制作方式与设备供生产使用,从感光胶片到录像磁带的影像转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所转录的影像质量已可满足在电视屏幕上播映的要求,许多电影洗印部门已正式并大量地开展了这项业务。至于从录像磁带到感光胶片的转换技术,由于受到视频制式的限制,所转印的影片质量一般还不能满足专业电影的要求。近几年来,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成功,使视频影像质量大为提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应用于影片的摄制工作,高清晰度磁转胶技术也会随之在洗印部门得到相应的采用。
D. 彩色胶卷冲洗步骤
所有感光胶片的冲洗流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第一步显影,把胶卷放入显影液中,不断搅拌使其感光乳剂面能更好地接触到显影液,并排空气泡。第二步停显,可以用停显液,也可以用纯净水,第三步定影,用定影液定影。第四步用纯净水清洗并晾干。
当然不同的胶卷有不同的工艺,主要区别在药液成分、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搅拌强度等方面。如普通彩色负片采用C41工艺,反转片采用E2工艺,黑白卷则多采用D76工艺。电影胶片则需要ECN2工艺。
另,电影胶片的冲洗过程还多一步洗炭黑。由于电影摄影机运转速度快(每秒最少24帧画面),胶片高速运行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火花,为了消除静电,电影胶片后背都有一层炭黑作为保护,当然冲洗时一定会先把他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