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刘三姐》故事,主角背后另有什么高人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马季曾有一个很好玩的相声《打电话》,这段相声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讽刺辛辣又很接地气。
有意思的是,有一种说法是,马季写这段相声其实是为了打广告,当然是自发自愿的,其广而告之的“广告主”则是歌剧《刘三姐》。
影片末尾刘三姐和阿牛哥抛绣球的那颗大榕树,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一个著名景点,在景点附近有个制作和售卖绣球的杜老太,她也曾经是《刘三姐》剧组的群众演员,还参加过合唱。
当年剧组拍摄这场戏时,刘三姐抛了好多次绣球都不成功,导演一急把她给骂哭了。后来等剧组走了,当年还是杜小妹的杜老太捡到了剧组落下的那个绣球,她回家后将绣球拆开研究,后来就学会了制作一模一样的绣球,一开始只是做着玩送人用,再后来就成了自己的谋生手段。
电影《刘三姐》上映后迅速风靡全国,同时也在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爆红,据说在新加坡曾连续上映120天,在马来西亚更是一票难求。香港的院线还为《刘三姐》做了大幅的广告,广告词是:誉满东南亚,风靡全港九,山歌片王之王。
㈡ 刘三姐电影什么时候拍出来的
1960年上映的
㈢ 电影《刘三姐》 拍摄地点的是在桂林的哪个具体位置
中国广西、桂林、柳州。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在中国广西、桂林、柳州进行拍摄。
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自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她十二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自编自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不失音律,故在当地有“歌仙”的美誉。
(3)刘三姐怎么拍新电影扩展阅读
评价:
作为文艺作品,《刘三姐》的主题仍是劳动人民与压迫阶级之间的对抗,只是这种对抗却没有了血与火的残酷,而是巧妙地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充满了机智、诙谐、娱乐的元素,以及广西民族歌舞艺术本身所特有的优美。
这使得《刘三姐》从诞生之初就有别于当时多数文艺作品苦大仇深的特点,与生俱来地带有轻松、优美的喜剧血统。正是这一特色,使得《刘三姐》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
㈣ 著名导演张艺谋是什么时候到桂林拍摄《印象刘三姐》的
印象·刘三姐[1]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历经5年零5个月、1 .654平方公里水域、12座著名山峰、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
这部作品于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过演出后如是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议为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最佳-休闲度假推荐景区;2004年11月以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核心项目的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原刘三姐歌圩)荣获国家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