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地道战主要内容50字
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
(1)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怎么拍的扩展阅读:
《地道战》的创作背景:
《地道战》原本是一部“军事教学片”,主要针对广大民兵放映,但是八一厂拍摄时,要求按故事片编写,既要有情节,又要兼有演示战术技术的军事教学内容。
1965年拍摄,那时保留完好的地道已经很少,而且地道窄小的空间也无法拍摄,于是地道内景全部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摄制完成。
影片里唯一一个地道里的长镜头,还有太阳出来的镜头以及片头衬底的地道内长镜头,都是在河北焦庄户一个十几米长、保存比较好的原始地道拍的。
㈡ 军教片《地道战》故事,谁的原型牺牲了
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有一个特有名词“老三战”,分别是《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
其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地道战》了,除了这部电影发行拷贝多(3700个),观看人数多(超过30亿人次)之外,该片还有两首经典插曲,其中同名主题曲《地道战》简直就是每年大合唱比赛的常规曲目。
围绕着《地道战》也有很多故事,笔者就借着彩色修复高清版的截图说一说。
最后,《地道战》是电影的同时,也是一部军教片,教学和示范是它的重要任务,因此《地道战》的拍摄除了要保持客观真实之外当然还要保证胜利,总不能拿一部结果失败的作品去当教材吧。
不管怎么说,《地道战》这部军教片性质的电影不论从现实上还是艺术上都已经融入历史,现在该片也已经发布彩色高清修复版,大家可以重温一下了。
㈢ 地道战原址在什么地方
地道战原址:河北省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这个村《地道战》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地道战》影视作品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村庄的“合成”。
高平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距县城18公里,距乡政府4公里。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的高平村,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村中尚保留抗日战争时候的地道,并有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高平村的村民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地道战”等一系列抗日战争。
1963年初,军委总参指定八一电影制片厂来拍摄《地道战》的时候,是当作民兵传统教学片来拍的。拍片目的是要体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还要让观众看之后能学到一些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的方法,同时要求摄制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拍摄。
(3)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怎么拍的扩展阅读: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
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1942年,日寇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根据地人民为了抵御和打击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地道战》电影剧情就是其中之一。
《地道战》银幕上所有地道内的镜头画面都是在八一电源制片厂内搭景拍摄的。摄制组巧妙运用摄影镜头和剪辑,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的地道战斗网。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㈣ 地道战老电影的简介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剧情介绍:1942年,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冀中平原。俯首称臣只有死路一条,奋起反抗才是最终的出路,冀中的人民都动员起来共抗日军了,高家庄更是调集了大量民兵。为了对抗日军的飞机大炮,当地人民利用地貌开凿出了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地道。
民兵队长高传宝(朱龙广 饰)利用这些巧妙的地道,率领 民兵与日军展开迂回作战。虽然曾因队伍里的败类汤丙会的出卖而吃了不少苦头,但是智勇双全的高传宝最终率领队伍利用地道围剿了日军,清理了汤丙会,并活抓了日军领队山田。地道战的胜利奏响了冀中反日的最强音。
(4)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怎么拍的扩展阅读
《地道战》角色介绍:
1,高传宝
高家庄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叫刘傻子,是个农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很鲁、很愣。高传宝在赵区长的教育下顿时醒悟,带领游击队员们利用黑夜的掩护悄悄了将地窖改造成地道,形成了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
2,高老忠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与民兵队长高传宝领导村民,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掩护村民疏散逃离,不顾个人安危,孤身跑到村里的大槐树下为村民敲钟报警,不幸被日军发现,山田开枪打伤了高老忠,高老忠挣扎站起来后继续敲钟,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3,赵平原
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
㈤ 电影《地雷战》《地道战》的拍摄地点分别在哪里
《地道战》在河北保定冉庄取景拍摄,《地雷战》在山东海阳朱吴镇取纳滑景拍摄。
河北省模销正定县高平村是“抗日先锋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坏后,不具备外景拍摄条件,因而选择临近的冉庄、李庄、唐庄进行拍摄的,导演将这三个村庄合而为一,影片中的高家庄实际上是这三个旦茄游村庄的“合成”。
1943年春,中共海阳县武委会在小纪区南埠村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参谋杨兆龙传授了埋雷方法,并发给各区数颗铁制地雷,海阳民兵才开始认识了地雷,并同地雷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年5月,小纪区瑞宇村民兵副队长于凤鸣在瑞宇、东村庄之间公路上埋下两颗地雷,炸死炸伤从行村出来抢小麦的日伪军5名,揭开了海阳地雷战的序幕。
(5)电影地道战里的地道怎么拍的扩展阅读: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保定清苑的冉庄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
使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阻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地段。地道战曾在北京也有发现,说明这个战术,对保护广大的战区群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
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据历史遗物显示,地雷战战术形成并汇集成册是在民国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刘丁,书名叫《地雷课本》,全书共分十课,第一课《总说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区的地雷战概况,由此书可知,地雷战最初是在太南地区诞生。
至1941年,已经形成战术,汇编成册后流通至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