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拍电影需要什么(电影开拍前都需要准备些什么)
我电影在拍摄前,就已经完成了,拍摄只不过是把它们抄成画面而已。
——希区柯克
在电影业内,如果说制片负责整部电影从艺术质量到票房成绩的 全盘成就 ,那么导演便是电影 影音样貌 的负责人。
在电影的剧本撰写和集资工作大致完成后,电影制作进入开拍前的准备阶段, 导演 成为了核心角色。
从逻辑上来说,导演是为制片服务的,但是电影毕竟是文艺产业,作为艺术创作的 主脑 ,导演的思路和想法应当得到制片最大程度的重视。导演与制片只有通力协作,才能最大化电影的 成片效果 。
李安(右)和他的金牌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詹叔”
来想象一下,如果你准备拍摄一部世界级史诗电影,资金和剧本已经就位,那么在开机之前需要考虑哪些要素呢?
一,谁拍?这是 剧组 。
二,拍谁?这是 演员 。
三,拍什么?这是 剧本 。
四,在哪里拍?这是 场景 。
五,怎么拍?要用 分镜表 。
拍摄片场
前两个问题,谁拍与拍谁。
就是我们所说的 雇佣剧组 与 演员选拔 ,这由 导演 和 制片 共同负责。
重要角色 需要主要导演和总制片人共同商议;对于普通角色,主要由 选角导演 负责挑选。
荷兰弟参加《蜘蛛侠》选角海选时的试镜视频
第三个问题,拍什么—— 剧本 。
剧本在立项初期就已经有了 毛坯样本 ,在正式开拍前的这一阶段,编剧忙于准备 修改 剧本,继续为正式拍摄做准备。
路遥《人生》电影文学剧本手稿
四,在哪里拍—— 场景 是开拍前要准备好的重点工作。
场景包含两方面,一是拍摄 地点 ,二是场景 内容 。
《阿凡达》电影场景概念设定
在决定拍摄地点时,剧情、预算、拍摄难度都必须考量在内,由制片和导演共同决定。
由于电影是由剪辑而成,所以为了拍摄方便,同一地点的所有场景一般 一次性 拍完;对于偏困难的场景,一般会排在拍摄进度单上 较早 的日程,以便安排演员与调配剧组。
《指环王》拍摄地之一
新西兰麦肯齐山区
而场景内容,则需要 场景组 主要负责。这关系到场景内建筑,道具,陈设,服装,还有整体 色调 和 风格 的把控。
电影《Call Me by Your Name》中的浴室置景
第五个问题,怎么拍?这与 分镜表 密切相关。
分镜表是导演的 施工蓝图 ,多是由 手绘 制成的草图,将文字转换成可视画面,展现场景拍摄的 预效果 ,各个部门依此理解导演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意图。
绘图师 会负责分镜表的制作,但也有很多导演是亲自动手。
有些导演是速写大师——
张艺谋《英雄》分镜表
有些导演是色彩艺术家——
黑泽明《乱》分镜表与实拍
也有些导演是灵魂画手——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分镜表
现如今计算机绘图技术将分镜表可以用三维空间 动画 呈现出来,这一技术特别运用于 复杂动作 和 特效 。
动态预视化脚本&实拍
另,由于电脑的预视化效果的制作 成本 比起手绘更高,故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手绘或是电脑效果动画制作分镜表。
以上便是电影开拍前期必备的工作,我们下期再见!
Ⅱ 电影拍摄前,摄影师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
摄影团队由:摄影指导(摄影师,Dp),掌机(A机掌机同时负责整个摄影组的琐事),助理(大助,跟焦等等都算。)
作为摄影师,一切与画面相关的工作都是你的职责范围,也是除了导演外另一个可以喊cut的人。
前期工作主要有:熟读剧本,故事版制作(与导演一起),勘景(与导演一起),分镜表制作(与导演一起,画分镜可能有分镜师代劳),与美术沟通置景和色彩风格,与灯光师(Gaffer)沟通灯光要求,确认使用器材(必要时拍摄测试片),确认大型设备/辅助设备的选用。
开机后:提前看天气预报。提前看通告。与掌机(也要熟读剧本)沟通。检查美术制作情况。检查演员表演情绪(协助导演)。必要时指导掌机布置机位。必要时指导gaffer布置灯光及选择灯光类型。必要时亲自掌机拍摄。必要时替代导演。必要时指导美术发现掌机没有发现的穿帮点。
杀青后:与调色师沟通色彩倾向和情感表达。(调色师同样需要熟读剧本)
摄影组要做到:
摄影指导必要时可以替代导演,A机掌机必要时可替代摄影指导,第一摄影助理必要时可以进行掌机工作。
理论上来说没有灯光指导这个工种,不过鉴于国内大多数摄影指导(网大等)灯光功底并不扎实/想多要钱等一系列理由,你很有可能会见到这个职位。
Ⅲ 分镜头稿本怎么排
分镜头稿本
由许多不同镜头的说明文字合成的稿本,叫分镜头稿本。因为它是供导演和摄制拍片工作用的,所以又叫导演稿本或工作台本。分镜头稿本一般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如表2—1、表2—2所示:
编写分镜头稿本最主要的任务,是将文学形象变成视觉形象。它要求导演和摄制组人员在认真分析、研究文学稿本及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能够善于以电影电视手段,把稿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使这一切都可以在银(屏)幕上看到和听到,而且赋予影视教材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编写分镜头稿本,以文学稿本为基础,但决不是对文学稿本的简单分解,而是复杂细致的艺术再创造,直接关系到影视教材的成败。
镜号。标明某镜头的排号。排号多以稿本的情节发展为序。在拍摄时,导演多把场景相同的镜头抽出组在一起拍,而场记只要记住镜号就可以了。后期的剪辑,可根据镜号查找某一场景的镜头,这样就方便了影片的拍摄与剪辑。
镜位。导演分镜头稿本中常出现的术语,它是标明各场景镜头远近的处理方法,又称景别。在“景别”一栏中,导演将标明“中景”、“远景”、“近景”、“特写”等,作为拍摄时对镜头处理的提示。
长度。分镜头稿本中的术语,表明拍摄一个镜头所需的胶片米数(几米、十几米以至几十米,指在电影分镜头稿本中)。在电视分镜头稿本中,长度用时间代替,即拍摄一个镜头所需的时间(几秒、十几秒以至几十秒)。
格。影片伍度计算的最小单位。影片长度一度是以英尺或米来计算的。16个画格为一英尺,52个画格为一米,英尺与米的余数用格来表示。为了精确表明镜头长度,有时就需要注明格数。
画格。电影拷贝上那些有连续动作的各个瞬间静止的小照片,叫做画格。简言之,画格是胶片上静止的影像。电影摄影机正常的速率是每秒24个画格。按此计算,一米长的胶片有52个画格,通常放映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大约有13万个画格。每部影片都是由许许多多个画格组成的。
镜头记录本。又叫完成台本。它是摄制影视教材每一个镜头准确而简略的记录。在形式上,它与分镜头稿本很相似,也是采用表格,逐个地具体说明每个镜头的内容。不同的是,分镜头稿本是未来影视教材的设想,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往往会变动原来的设想,而镜头记录本是完成影视教材的记录,它准确地记录了每个镜头内空、景别、摄法、长度,在每本的结尾注有镜头数和长度,最后是影视教材的总镜头数和总长度。
镜头记录本主要供影视教材的宣传、评论和研究工作参考,并可供放映单位查对拷贝有无错漏。
Ⅳ 拍摄微电影需要哪些准备呢
一般情况,先要有剧本,剧本是一个剧的灵魂,确定拍什么题材的,写出剧本,如果有专业一些的人的,再写分镜头,方便拍摄。当然,对于团队来说,也可以先组建团队。组建团队,一般至少要演员,编剧,导演,摄像,后期,以及其他助理,如果要专业的,化妆、监制、灯光、录音等等都需要。开始拍摄,设备至少要摄像机或者单反,最好有录音设备,打光板,室内的时候尽量用灯光,有些场景可能还会用到轨道和摇臂等等。拍摄可能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如果是新手的话,可能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全部场景拍摄好之后进行后期编辑。
微电影拍摄是一个循序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匆忙赶工,一味求快的结果只会造成微电影的粗制滥造,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引发一连串的不良后果,所以微电影拍摄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工作做到位,不但能提高微电影的质量,还能让整个微电影拍摄工作流程脉络清晰,利于拍摄进度的加快,真正实现又快又好。明晰参演微电影的人员和器材配置一般情况下参与微电影拍摄过程的人员包括微电影创意负责人、微电影制作人、微电影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美工师、作曲、音响编辑、模特、演员、化妆师、配音演员。同时,对微电影拍摄器材有必要提前配备齐全,否则一旦开拍,浪费时间去找缺少的器材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
Ⅳ 进行微电影拍摄前期要哪些准备
第一,你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找好人以后再进行分工,你是总导演,他是副导演,她是编剧等等。
第二,剧本,剧本是一个作品的灵魂,有位大神曾说,剧本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第三,分镜头脚本,导演需要把剧本分解成分镜头。
第四,拍照设备,相机、麦克风、三脚架、 肩架、滑轨、吊杆等,能借就借,能租就租。
第五,演员角色分配,导演需要综合考虑剧本的需求和演员特点以及演员自身的意愿,进行角色分配。
Ⅵ 要想掌握特效电影流程,这些东西必须了解!
一、【分镜故事版、前期概念设计】
分镜故事版:分析完剧本,需要做分镜故事版,包括特效镜头的分镜前期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也是在项目立项,勘景,筹拍的早起就开始了,有场景的设计,角色的设计,道具的设计,武器设计,特效设计等对于场景设计,涉及到实景拍摄的或者实拍加场景延伸的,把勘景的时候带回来的照片交由概念设计师去创作适合于电影气氛的设计图,这个环节导演和视效总监需要充分自己的想法,同时视效总监也会找大量参考,跟导演确认是哪种感觉以保证给概念设计师一个具体分反馈。
特效设计:比如说做火,火的形态;什么样的光效,什么样的爆炸等等,根据剧情需要和拍摄素材,这个环节不仅涉及RD,而且还决定了最后看到的视效是不是高级。
二、【PREVIS】
PREVIS:简单来说就是镜头预演,分析完剧本后,再CG环境粗糙的还原场景内容,把里边涉及到的镜头语言,特效素材等等都放进去,让人明白故事的原委,同时可以让导演和制片人更好的估计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当然此部分是根据预算和需要才会做的部分,做的时候可以是全CG的也可以是拍摄素材加CG,这一部分主要完成是的设计镜头,讲好故事,为后面拍摄做好原算参考,设计相机拍摄的速度和走位以及演员的位置。
三、【跟组拍摄 ON-SET】
ON-SET:对于特效部分的ON-SET,就是跟踪点的set,采集精确的HDR信息,记录拍摄摄像机和镜头参数等等,后期特效制作时需要什么的信息,就在前期set好。做好ON-SET,可以避免后期无法制作造成的补拍;为后期特效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实现前后期数据无缝对接;减少后期无意义的工作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省钱,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有意义的工作上。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特效电影流程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视制作的相关内容,欢迎关注我们!
Ⅶ 拍摄微电影的大概流程
1.视频设备:尼康D7000,镜头是18-105的套头,以及50 1.8G的标定。外接麦克是飞利浦的SHM1000,70块钱,随便接一个效果都会好很多。
2.准备阶段:verycd上面可以下个vegas,然后破解。破解程序需要用管理员身份运行,否则报错。准备一个三脚架,如果是视频用三脚架最好,摄影三脚架其次。云台不好用,不容易找平衡。为了找平衡方便,最好是能只左右摆动、只上下摆动的脚架,最好带水平仪。
写好剧本,主线一定要准备好,有哪些主要场景,如何保证衔接、呼应。台词设计好。如果有时间最好有分镜头剧本,提前想好每个场景有哪些镜头,机位如何摆放、人物的基本动作。
做好动员,安排好拍摄顺序。虽然视频可以补拍,但是天气、光线、衣服、演员心情等的变换,让后期补拍难度较大,基本补就是补一个场景。所以尽量多拍几遍,争取减少补拍可能。
3.拍摄阶段:尽量使用三脚架,保证视频稳定。如果是需要加强紧凑感,可以手持,让镜头有呼吸感,比较容易营造紧张气氛。
使用手动对焦,或者干脆避免二次对焦。D7000虽然是有自动对焦功能,但基本是废柴功能,会不停产生拉风箱情况,对焦缓慢。所以尽量少拍摄物距的变化,用分镜头来代替。
4.注意景深。拍对话的时候,如果使用正反打,定焦头的浅景深是必须的,注意不要跳轴。单机位拍正反打,只能是拍两遍再做后期,有条件的话尽量双机位吧。
注意麦克风离演员的距离。同期声是比较省事的做法,后期配音实在麻烦,所以尽量选择指向性较好的麦克风,同时保证麦克风离演员的距离相差不大,而且对于说话声音小的演员,要适当将麦克风放的近一些,或让演员适当提高音量。
预演也记得要拍下来,很可能第一遍反而是最好的。NG也不必早早停掉录像,后期拿来做花絮也是很有意思的。
5.后期阶段:拍摄记得选好格式。我用的是高清1280*720的,最后压缩一次要花一个小时,如果是高清1080的,后期压缩会很痛苦。如果没有特别的高清需求,720的足够用了。
vegas剪辑的教程、视频不少。记得用好“跟随”功能和“忽略分组”功能。作为微电影,为了追求比较快的节奏,除非大场景切换,可以尽量少的使用转场特效。前期多拍,后期多剪,凡是不好的镜头或者情节,就大刀阔斧的删,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最初剧本来做。
微电影一般不需要太多音乐,否则会显得杂乱。选用一首曲子,不断重复、强化,效果反而更好。用好包络线很关键,好的音效就是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去调试。
vegas压缩出来的avi会非常的大,4分钟就有20G了,然后可以用格式工厂压缩。生成视频以及格式压缩各需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