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镜头中运动画面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需要留意是对象的运动可以是三维的,XYZ轴三个方向的运动可以让空间显得更饱满。如下图:阿甘的母亲面对摄影机走动轨迹的一个分析(这是影片第10:20秒开始的一个镜头,其实这不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摄影机还是有所运动)
这种方式的运动虽然镜头没太大动作,但通过演员的走位设计让画面显得丰富。人的走入走出,走近走远,运动方向都可以用来制造动感。
方式二:以摄影机的运动为主
摄影机在空间中运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它可以借助三角架,轨道,升降机,或人的身体进行各种轨迹的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更容易去交待事情,可以很好地控制观察的顺序。单从画面上看,如果你嫌摄影机前进太简单,可以同时加一个摇摄,并再用升降机升高。当然运动并不是越复杂越好。
方式三:摄影机和对象的同时运动
前两种方式常被结合起来,以创造更为流畅而丰富的影像。这种运动需要更为精心的场面调度的设计与控制。它常常带有这样一个特点:镜头中出现不同的角度与景别,产生各种层次的纵深效果。
Ⅱ 电影利用什么原理使一系列的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视觉后像 视觉暂留
Ⅲ 电影是利用什么原理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的
视觉暂留。人眼看到一幅影像之后的0.1到0.4秒大脑中仍保留着影像的信息,在下一幅影像到来的时候大脑中仍有上一幅,这个过程连续起来就会让人觉得画面在动。具体参考:http://ke..com/view/1004663.htm
Ⅳ 你知道电影的放映原理吗电影的胶片是一张张的照片,为什么观众看到的是一活动
只要胶片的放映速度小于0.1秒(从一个胶片开始进入镜头到下一个胶片开始进入镜头的时间),人眼的感觉就不会是一张一张的画面,而是连续的了。人眼反应时间是0.1秒,小于0.1秒时间的事,人眼无法区分。
电影是运用照相以及录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摄入速度(现代电影是每秒摄入24个画面),把景物活动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然后把这些景物各运动阶段的静止画面连续放映到银幕上,借助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在人的视觉中造成再现景物运动影像的效果。这就成了电影。
科学研究表明,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5~1/30秒。当电影画面换幅频率达到每秒15~30幅之间时,人就看不到每幅静止画面之间的停顿,而只看到这些连续放映的画面的活动影像了。电影发明初期,无声电影的标准换幅频率为每秒16幅,后有声电影改为每秒24幅。
Ⅳ 什么是动画动画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