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人都叫好的韩国电影《隧道》到底怎么样值得一看吗
最近韩国的几部电影被炒得很热:丧尸片《釜山行》确实比较惊艳,韩国人居然能把西方那一套模仿得这么像模像样,并且还有所创新(丧尸行动敏捷,奔跑速度跟正常人类比肩),觉得不过瘾的又翻出《釜山行》的所谓前传《首尔站》,又炒了一遍,如今还有个灾难片《隧道》评价也颇高。
《釜山行》和《首尔站》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也都有共同的缺陷:节奏不行,尤其是《首尔站》,眼看着吃人不眨眼的丧尸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自己奔来,主角们先原地摆出个惊恐的表情,停顿一个节拍,然后才转身跑,仗着自己是主角不容易死也不用这么任性吧。这种剪辑和衔接,观众不仅看着捉急,恨不得跳起来跑,关键还非常跳戏啊。感觉他们都不是那么怕丧尸,逃命也不太拼,让人揪心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少了很多。
男主遭遇灾难回过神来的反应出奇地淡定,这可是差点就死掉了啊,九死一生啊,在这种情况下都不怎么慌张,打开车灯,然后慢条斯理找出手机打电话报警,心理素质强大到暴,佩服!接下来,男主想都不想就把救命用的矿泉水一口气喝了大半瓶,这绝壁是故意的,Come on,你不知道这是隧道坍塌,是一座大山压在头顶上啊?你平时不看新闻,不知道挖隧道救人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吗?喝口水压压惊也不是这么喝的。
⑵ 韩剧隧道剧情讲的什么内容
《隧道》剧情简介:
朴光浩(崔振赫饰)是一名重案组刑警,生活在1986年的他正在追查一宗连环凶杀案,然而案情破朔迷离,被害者数量不断增多,警察们却束手无策,结果他在追踪嫌疑人到达一个隧道中时被袭击,醒来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穿越到了30年后的2016年,并且意外顶替了一个出生在1988年的同名同姓警察的身份。于是光浩留在2016年继续他的“追凶之旅”。
(2)电影隧道人怎么活了三十五天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崔振赫饰演朴光浩
强有力的搜查达人,正直热血的重案组资深刑警,生活在1985年,正在追查连环杀人案,有一天,他进入最后一个案发地点:华阳邑隧道时,遇到了犯罪嫌疑人,光浩拼尽全力向前追击犯罪嫌疑人,当他放松警惕时,被嫌犯用石块砸伤,当他恢复了意识,已经是2016年了。
2、尹贤敏饰演金善载
金善载毕业于警察大学,是一位精英刑警,却自视甚高,做事我行我素。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子邮件、社交、监控、导航调查线索。因母亲在其幼时遭连环杀人犯杀害,下定决心要逮到凶手,而成为刑警。主动下放到华阳警署,只为第一时间抓到曾在他手中逃走的连环杀人犯
⑶ 韩剧《隧道》结局解析
电视剧《隧道》的最后结局是男主历经转折终于回到他的时代,并把罪犯绳之于法。
《隧道》是韩国OCN有线电视台于2017年3月25日起在周末档播出的科幻刑侦连续剧,由申勇辉执导,李恩美编剧,崔振赫、尹贤敏、李裕英主演。
剧情介绍:
朴光浩(崔振赫饰)是一名重案组刑警,生活在1986年的他正在追查一宗连环凶杀案,然而案情破朔迷离,被害者数量不断增多,警察们却束手无策,结果他在追踪嫌疑人到达一个隧道中时被袭击。
醒来后惊奇地发现自己穿越到了30年后的2016年,并且意外顶替了一个出生在1988年的同名同姓警察的身份。于是光浩留在2016年继续他的“追凶之旅”。
⑷ 10年前的电影 讲的是一群人被困隧道 找出路 寻找到一片地下城市类似的地方 后来涌出许多地下水
《十万火急》1997年上映,史泰龙主演。
剧情:一场交通意外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爆炸,一群无辜的市民受困于纽约市的隧道中。霎那间,隧道里一片火海,烟雾弥漫。巨大的水泥断板及扭曲的金属块遍布,一群幸存者聚集起来,在史泰龙的带领下,一起团结协作逃出生天。本片旨在探讨人性的善恶,情节紧凑紧张且富有深意,值得人们思考。
⑸ 有哪些不错的灾难片
说起灾难片,当然要数美国好莱坞制作最经典了,譬如《后天》,《2012》等,大场面制作,特效震撼人心,当然,今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其实也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灾难片,对标好莱坞水准,我们也是不差的。
一、后天
流浪地球大家都很熟悉了,吴京与一众小鲜肉出演,刷爆了春节档。作为中国科幻片的开元制作,无疑流浪地球的制作水准都十分精美,画面特效把握到位。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一部太阳要爆炸,人类把地球带走的影片,其实,它的核心也是一部灾难片。地球停止自转,洪水滔天,淹没了人类家园;全球温度降低,城市变成冰雕,普通人类只能生活在地下;地球流浪途中,又面对木星引力捕获,突破洛希极限,即将boom!人类存亡,乃至地球存亡,危在旦夕。这还不是一部灾难片吧。后天也好,2012也好,无论灾难如何大,如何恐怖,地球好歹还在,流浪地球可好,灾难来临,地球都自身难保。这明明是一部视野更大、灾难指数超标的灾难片。更何况,作为一部中国人制作的灾难片,我们的特效画面足够好,更别说电影的剧情了。美国灾难片中,无一例外的是男主带来一家人躲避灾难,所有人都在躲避灾难,然后最终安全;而我们的电影,所有的人都在拯救地球,即便绝望、即便失败,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曾放弃。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灾难片的内核,不抛弃不放弃,好好的活着!
⑹ 人性的启示——电影《隧道》
前几天闲来无事,看了部韩国电影《隧道》,整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既有对人性的真实展现,又有对官僚作风的讽刺。
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剧情
整部电影情节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接下来让我为大家评点下电影中的精彩点。
进入隧道前加油赠送两瓶矿泉水,就是这两瓶水为男主人公的获救提供了巨大帮助。
加油站的可爱老爷爷,即使耳朵不好使,加油时频频出错,却依然记得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为加油车辆赠送矿泉水。
事故发生后,几经周转才报警成功,可是接线员却总是机械式地询问和回答。在无法理解男主人公所诉事情后,将电话转给119本部了事。可见不负责任,好在最后报警成功。
第一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男主人公被困后,首先打来询问电话的不是政府救援人员,而是新闻记者。政府对于人民的关心和应急响应速度还不如新闻机构,真是一种讽刺。
搜救队长发现了与男主人公通话的新闻记者。
搜救队长对记者的一番咨询,不仅让记者,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此时此刻通讯对于救援工作的重要性。通话可以让被困者增强获救信心,不至于陷入恐慌,毫不夸张地说无法获取通话之时,也就是被困者“死亡”之时。
当搜救队长查看搜救手册时,才发现针对此种事故的搜救手册全是英文版,韩文版的仍在翻译中,足可见平时对于搜救的准备工作十分不到位。没办法接下来搜救工作只能在毫无参考的前提下进行了。
第二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在搜救队的无人探测飞机起飞后,众多的媒体单位纷纷操控各自的无人飞机紧随其后。
这不得不让搜救队担心无人飞机相互碰撞,影响搜救工作的开展。
在搜救队开展搜救考察工作的同时,女一号领导面对新闻采访做出了倾尽全力救出男主人公的承诺与保证。
第三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当男主人公的妻子女主人公到达事故现场后,女一号领导只是简单慰问几句,随后就忙着与其面对新闻媒体合影拍照,全然不顾女主人公作为被困者家属的感受。
女部长合影后,二号领导也出来与女主人公合影,女主人公感觉很无奈。
随后三、四号领导也出来与女主人公合影,女主人公只能继续表示无奈。
最后还得来一个大合影,深深地无奈......
这是“时不我待”的救援一线吗?不仅让我想起现实中各类事故新闻报道中时常也可以看到各级领导干部手握着受灾群众的手,脸对着镜头嘘寒问暖,可往往镜头一换就又是另一姿态了。
水对于受困的男主人公极其珍贵,水直接决定了男主人公生存时间是否能够“跑赢”搜救时间,此时的水毫不夸张地说就等同于生命。
可当男主人公发现隧道塌方时还有一个女孩和自己同时被困于此,当女孩提出喝水时,此时男主人公面对着最大考验。
车上一共就只有加油时送的两瓶水,自己被困之初就喝了半瓶水,剩下的一瓶半水得坚持最少7天时间。在此时多一点点水,自己就会多一点点生的希望。
男主人公先前听从搜救队长的意见,按照7天时间对水进行了划分,对自己每一天的饮水量进行了严格定量。
男主人公将自己小半瓶的水拿给女孩喝,这种危机关头其人性中的善仍未泯灭。
被困女孩在喝过水后,又对男主人公提出了给她的宠物狗“糖糖”喂水的要求。不知该怎么评价被困女孩的行为,是对“糖糖”感情之深,还是事情不分轻重呢?
此时我只能对她的行为表示“狂晕”。
男主人公不想回绝被困女孩的请求,但同时心理也清楚,在这种情形下凭借自己剩下的水,人想活命都难,也就顾不上宠物狗“糖糖”了,于是只是摊出手掌假装喂水。
被困女孩接着提出了第三个请求,想借手机打下电话。此时我又是“狂晕”,女孩的请求时一个接一个呀!
手机电量本已不多,在这种情形下保持通讯和饮用水同样重要。可男主人公仍选择了让女孩拨打电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男主人公又分水又同意通话的行为等同于是在与被困女孩分享生的希望。
电影中比较搞笑的一件事情,当男主人公发现宠物狗“糖糖”把仅有的食物(女儿的生日蛋糕)偷吃完后,不禁能发出惊呼。
可当被困女孩询问男主人公发生什么事情时,男主人公只是说没事,刚才做梦而已。即便发生了这么糟糕的事情,也不想让女孩心生愧疚。在这里给男主人公点个赞!
女主人公作为男主人公的妻子也并没有“闲着”等待救援,而是主动肩负起了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女主人公竭尽全力为搜救人员做好饮食保障,以这种方式默默地为救援工作做着贡献。
被困女孩第二次向男主人公请求喝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人性挑战。
被困女孩对自己没有节制把小半瓶水那么快喝完表示歉意。
面对仅剩的一点水,男主人公陷入了矛盾之中,算来算去剩下的日子里仅有的水已经无法支撑两个人的饮水了。
可男主人公依然选择分出水给女孩,哪怕是当他返还女孩被困车辆时发现女孩已经死亡时,也是幻想着女孩喝了水后能活过来。可最终女孩还是因为塌方的钢筋穿透前胸而死。
没有了水成为男主人公要面对的最大困难问题,当他询问搜救队长时,队长提出可以喝自己的尿液。
男主人公暴躁地质问队长“你喝过自己的尿液吗?”
当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后又质问队长“既然你都没有尝试过,凭什么让我尝试呢?”
就因为男主人公的质问,队长选择了自我尝试。
第四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在男主人公即将被解困之时,各路新闻媒体蜂拥而至。此时先前与男子人公通话的记者不禁发出“要是再等一天就能打破记录了”的感慨,不禁让人可笑之极。好像这次营救就是场游戏,全然不顾及被困人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想创造更多地新闻素材。
搜救队长的回答也是亮点。
当大家翘首以盼男主人公被救出时,得到的结果却是因为隧道施工方未严格按照隧道图纸按照隧道通风系统导致搜救地点判断失误,男主人公苦等17天无果,搜救任务需要从头再来。
突然降雪导致搜救器材无法运达搜救地点。
搜救队长与有关部门沟通后得到却是“那里不是只有一个人吗?现在城里这么多人出行都受大雪影响甚至出现了交通死亡”的回答。
队长一再强调男主人公急等救援。
最后队长再次请求派出扫雪车。
由于手机电量耗完,在与男主人公多日失去联系后,救援部分召开了讨论会,商议是否通过毗邻的另一条隧道实施爆破施工。(爆破会造成男主人公所在隧道进一步坍塌)
商议过程中,救援现场一名救援者因为事故死亡。这让在不知男主人公生死的情况下的救援越发受到争议。
死亡的救援者。
第五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最终65%的人投票选择了对毗邻隧道进行爆破,并停止救援。
让女主人公签署同意书,这也就是让其选择放弃救援。
来访人员假惺惺表示理解。
第六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针对大家提出男主人公按照科学推测已经死亡而选择停止搜救重启毗邻隧道施工,女主人公抛出一个句反问“我的老公要是活着你又该怎么办?”。是呀!尽管科学推测是死亡,可又没有实际证据表示已经死亡,此时做出这样选择就与杀人无疑!
女主人公质疑来访者。
最终女主人公不得不签字同意。她来到广播电台,希望能通过广播将事情告诉男主人公这一决定。
女主人公伤心欲绝。
男主人公通过汽车广播得知此事时惊讶不已。
女主人公说如果男主人公依然活着并听到广播后不要再等了,救援不会到。
最后,幸亏搜救队长的不懈坚持,听到了男主人公发出的求教信号。
男主人公在毗邻隧道爆破后,通过按压被困女孩的车辆喇叭释放求教信号。
第七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当男主人公最终被救出后急等送往医院救治之时,直升飞机却迟迟不起飞。
原来还在等一号领导前来与男主人公合影。此时,我又是“狂晕”,领导爱作秀可见一般。
一号领导是姗姗来迟。
此时新闻记者发现男主人公似乎有话要说。
搜救队长代为传达男主人公所说之话。感觉太解气了。
男主人公对搜救队长所说之话表示感谢。
第八个戏剧性看点 出现,事后非主流新闻媒体质疑此次搜救的工作。
而官方新闻媒体却是一片“赞歌”,并对男主人公竖大拇指行为就行了重新解读。
领导又是集体亮相,好像自己在此次搜救中起到了多么大的关键作用。其实如果没有搜救队长的坚持,这次搜救任务早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男主人公的善良人性,可以看到搜救队长的高度责任感,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的深沉挚爱,同时也可以看到新闻媒体只求焦点的无良与政府机关庸庸无为的行径。
⑺ 如何评价《隧道》这部韩国电影
隧道这部电影是一部韩国剧情灾难电影,根据苏在元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电影男主在回家的路上行经隧道时突然坍塌,他被孤立与外部隔绝,危机四伏。灾难片以末日奇观为卖点,场景人物并不多,影篇直接刺中了显示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