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启示录>>残暴的画面怎么拍摄的
电脑制作的呗,杀人砍头鲜血祭奠什么的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了。。
不过外国人的道具也很厉害啊,像《泰塔尼克号》,人家能花4亿(好像是这个价)造个假船,那梅尔森做几个假人头也不是问题了。。。
呵呵,这种电影看看就好,也不要当真。。
不过梅尔森真是一代大师呢,Rudy Youngblood的演技也很好。~
2. 人们认为哪些成功的电影会因为制作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而失败
无论现代启示录和大白鲨是在包(传说中的偶数)的头部,当谈到困扰生产。
这两部电影的拍摄背后的故事都有可能超越电影本身。幸运的是,它们既是杰作,又在财务上有利可图。
现代启示录
“至少可以说,《现代启示录》的拍摄是多事的。它已成为有史以来最混乱,最可怕的噩梦。
此后,马丁·希恩(Martin Sheen)将《现代启示录》的制作描述为“混乱”,甚至告诉家中的朋友,他通常相信自己会死。
“制作了三种全尺寸的气动道具鲨,电影摄制组以斯皮尔伯格的律师布鲁斯·拉默(Bruce Ramer)的昵称为“布鲁斯” — [47]一种“海橇鲨”,一种带有腹部的全身道具一条被300英尺长的绳索拖走的失踪者,还有两条“平台鲨鱼”,其中一条从相机左移到了右。
在7月初,该平台曾经拖曳了两只下垂的鲨鱼,因为它们被降低到海底,这迫使一群潜水员将其收回。该模型需要14个操作员来控制所有活动部件。
3. 有谁知道《启示》电影的幕后制作
【再现失落的文明】
梅尔·吉布森,一个用电影创造神话的天才影人,总在不失时机的用花样繁多的影像奇观唤发观众的新奇。2004年,他的《耶稣受难记》成为空前成功的独立电影,拍摄投入仅为3000万美元,而全球票房收入竟超过6亿。时隔两年,这个注定惊世骇俗的中年男人又在开始兴风作浪,他在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厮守数月,重现失落的玛雅文明,准备用古老而神秘的尤卡特卡语讲述新的故事。
“你扮演的角色即将死去!”梅尔·吉布森在扬声器中大声喊道,“请注意!我们都在奔向死亡!”记者在墨西哥维拉克鲁斯附近的采石场看到他正在拍摄《启示录》中一段噩梦般的镜头,这部动作史诗片的故事发生在玛雅文明末期。现场有数百名来自当地的临时演员,其中大部分几乎没看过多少电影,他们在切割石块,以备建造祭祀用的神殿。吉布森也在他们中间,浑身挂满白色粉尘,咳嗽起来,而且显然他和这些人语言不通,沟通存在些障碍。
重拍了几次,吉布森开始有些恼火,忙去包里摸烟,翻译在努力让这些演员感受导演创造的气氛。吉布森必须容忍,因为这些演员无疑缺乏经验,而他为了让影片具有真实性,采用了尤卡特卡语,也就是玛雅方言。
“在这部影片中,即使是女主角也是第一次参加电影的拍摄。无论是最年长的还是年轻的都对玛雅语一窍不通,对高耸的玛雅建筑更是知之甚少,”梅尔·吉布森说,“我觉得我做的一切能够更好的阐释正直与诚实的概念,我的演员们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中美洲生活表现得非常贴切。我试图在这部影片中颠覆电影界已经约定俗成的动作片类型。你会在这部影片中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新鲜元素,虽然这些演员不会说玛雅语,但大多都是玛雅人的后裔,他们的表演无疑再现了祖先当年的情景。”
【探询与反思】
Apocalypto在希腊语是新的开端,拍摄《启示录》的初衷来源于吉布森参与的米拉多盆地计划,该计划旨在保护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和考古遗产,吉布森和编剧法哈德·赛菲尼亚被玛雅文明深深吸引,随后展开研究,逐渐认知是好战和违背生态规律加速了玛雅文明的突然灭亡。
玛雅文明末期,大祭祀们主张只有建立更多和神殿并用更多的活人祭祀才能确保收成,编剧希望影片的主题能为世人敲响警钟,赛菲尼亚称是破坏生态平衡和道德标准的衰退葬送了玛雅人,而吉布森甚至说布什政府的言论与此具有相似之处。
“我的故事开始于富裕但却非常腐朽的玛雅王国,”吉布森介绍说,“它的统治者坚持认为,如果不修建更多的神殿,不祭祀更多的活人,神灵们就不会安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就会枯萎。作为一个幸运儿,加格瓦(影片男主人公Jaguar Paw)因为擅长奔跑才逃脱了被活祭的命运。”
“我觉得环境和自然的失衡,以及混乱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玛雅文明的陷落。对我们当今的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启示,”编剧赛菲尼亚如是说。
【大投入与大争议】
正如赛菲尼亚所说,他们企图表现一些与众不同而更有深意的东西,很多细节都一丝不苟。曾因《与狼共舞》获奥斯卡奖的摄影师迪安·塞姆勒在影片中使用了一种新型数字摄影机Panavision Genesis,以体现难以置信的速度感。在影片关键桥段,加格瓦在森林中狂奔的场景中,这种摄影机得到充分运用。
影片的布景师是曾担纲《吸血惊情四百年》的汤姆·桑德斯,他说《启示录》是个巨大的挑战,影片的拍摄涉及历史、考古和民俗等方方面面,当时的头饰、货币和武士的耳环都必须悉数重现。另外,如同在维拉克鲁斯一个大仓库里堆积的大量考古书籍一样,化妆师和服装师也为数众多,他们甚至耗费了6个月的时间建造了金字塔群,这些共投入了将近5000万美元,是《耶稣受难记》的20倍。
吉布森吸取了《耶稣受难记》引起争议的教训,《启示录》的剧组成员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人,并向维拉克鲁斯地区遭受去年斯坦飓风袭击的难民捐助了100万美元。但据墨西哥籍演员说,由于影片涉及玛雅文明中的活人祭祀,在墨西哥社会引起非议不可避免。
不过,吉布森还是非常坦然的预测说:“根据《耶稣受难记》的经验,评论家们对我的这部作品同样不会轻易放过。”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启示录》持批评态度,爱达河州立大学教授、玛雅文化学者理查德·汉森评价道:“我对吉布森的拍摄细节充满了惊喜感,对已经消失的玛雅文明来说,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4. 电影启示录为什么拍那么真实
因为拍摄仪器好等等。
拍摄仪器好,剪辑的也好所以看起来很真实。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
5. 现代启示录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早在拍摄1969年的《雨人》时,时任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助手的乔治·卢卡斯就鼓动约翰·米利厄斯写出一部越战电影,后者想到改编约瑟夫·康德拉的小说《黑暗之心》,只是他无意执导,而是希望卢卡斯担纲。不过,导演拉罗尔·巴尔兰德曾称他在1967年就产生了拍摄《现代启示录》的想法,当时米利厄斯还没开始动笔,他和制作人乔尔·兰登达成协议,可二人最终没能得到康德拉小说的改编权。
科波拉支付给米利厄斯15000美元编写剧本。米利厄斯的剧本初稿完成于1969年,原定片名为“迷幻战士”。虽说影片剧本改编自《黑暗之心》,却明显与原著大相径庭。康德拉在《黑暗之心》中融入了自己在非洲的亲身经历,当时他曾在一艘蒸汽轮船上任船长。米利厄斯希望将康德拉的小说当作一种寓言,因为小说情节过于简单,根本无法完全遵从。在构思人物时,他还借鉴了身边的第一手素材。
筹备工作
乔治·卢卡斯起初有意执导本片,但要排在《五百年后》之后,在1971年才能开拍。他计划在加州斯托克顿与萨克拉曼多之间的稻田中拍摄本片,他的好友、制作人加里·库尔茨还曾特地前往菲律宾物色拍摄地。按照两人的最初构想,影片拍摄预算为200万美元,采用纪录片风格,使用16mm摄影机,雇用真正的士兵。不过,后来卢卡斯开始投身于《美国风情画》,于是耽误了《现代启示录》的拍摄。1974年春,科波拉开始同制作人弗雷德·鲁斯和加里·弗雷德里克森商谈影片的拍摄事宜。
拍摄过程
1976年3月1日,科波拉率全家飞赴马尼拉,为了长达5个月的拍摄,他们在那里租住了一套大房子。3周后,影片正式开拍。1976年5月26日,剧组在菲律宾的Iba遭遇了热带暴雨,滂沱大雨毁掉了影片布景,剧组不得不停止拍摄。1976年6月,回到美国的科波拉看到了一本关于成吉思汗的书,随即产生了完善库尔茨角色的新想法。马龙·白兰度抵达马尼拉,他和科波拉一起重新改写了片尾。1976年圣诞节过后,科波拉粗略观看了已经完成的所有胶片,结尾依然悬而未决。1977年初,科波拉返回菲律宾继续拍摄。3月5日,心脏病突发的马丁·辛苦苦挣扎了400米才得到救助,4月19日,病情痊愈的辛重返片场。
上映遭遇
1977年5月21日,《现代启示录》终于杀青。科波拉告诉剪辑、音效师沃尔特·默齐只能给他4个月时间完成影片音效,默齐发现剧本使用了旁白,可科波拉在拍摄中未予采纳。最终,他决定一改初衷,亲自为影片录制旁白。1977年9月,科波拉向妻子坦言,影片如期上映的几率只有20%。科波拉找到联美电影公司上层,要求将首映日期从1978年5月推延至10月。在承受影片巨大压力的同时,科波拉还因婚外恋而陷入了一场家庭危机。到了1978年5月,科波拉决定再将影片映期推迟到翌年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