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中国的恐怖片不能出现鬼
因为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而共产党是一个无神论者党派。所以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国家广电总局有规定,不可以出现有关神鬼之类的迷信的东西,如果出现有关于鬼这类的东西都必须要剪掉,所以中国的恐怖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结尾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似乎也是在像观众传达的无神论者的思想,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些鬼啊神啊这类的。
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很多人都会吐槽说没意思啊,一点都不精彩之类的。其实我觉得这也反映了是一个国家特色吧,可以把这个作为一种中国特色向外界宣传啊,说不定歪果仁会喜欢这样的风格,因为他们也许看的也很无感对于他们自己国家的恐怖片,因为我也是一个挺喜欢看恐怖片的人,但是一般国产的还是很少看的,原因都懂的,一方面是真的不吓人,另一方面是因为质量水准问题,和国外有一点的差距。但是比如有些搞笑类型的国产鬼片还是不错呢,我比较推荐开心鬼系列的,那个是童年时候比较可以接受的鬼片。但是像一些什么碟仙啊笔仙之类的,真的很难恭维。
这里也是想要希望国产恐怖片可以稍微提高一下自己的作品质量啊喂,你不能因为国家是无神论者然后你就破罐子破摔吧,至少得做出个样子来呀,因为有些真的太让人无法接受了,道具太假,人物演技太烂。然后还上映,当我们观众的脑子秀逗了吗,我觉得正常人都不会去看这类的电影在电影院吧
B. 《你好!李焕英》一部童年回忆杀的电影,太好哭了!
贾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已经突破40亿票房,影片之所以成功,因为这是一个缅怀妈妈的感人故事,是讲述一个妈妈永远要比你想象中更爱你的故事,更是发生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故事。
早在几年前,就看过她和张小斐合作演过这个小品,当时短短的十几分钟,已经让我泪流满面。
如今,小品被贾玲搬上了大银幕,说实话一直没勇气去看,我知道我一定是电影院里哭的最惨痛的那一个。
但是熬不住小女儿的软磨硬泡,她可是贾玲沈腾的小粉丝,我只能揣着纸巾,陪她坐到了电影院。
电影开始没多久贾晓玲穿越回1981年,江叔背着她往卫生所去,一路上的景象在她眼中渐渐褪去黑白,恢复了时代的色彩。
他们行走在1981年的胜利化工厂厂区,孩子们在跳皮筋,工人骑着二八自行车,手提铝皮饭盒去职工食堂打饭。水龙头下职工们一边聊天一边洗刷……
我想起了儿时口渴,就会跑去水池边对着水龙头没命喝水的情形,那个水池简直和我童年记忆中一模一样。又仿佛看到当年去爸爸食堂吃饭的情景,瞬间好像闻到了铝皮饭盒里,当年阵阵饭菜的香味。
卫生所,商店,单身宿舍场景的高度还原,一下子让我泪湿眼眶,勾起了当年妈妈带着我去商店买鞋子的记忆。
在当年买什么都要屏票的年代,我只记得粮票。影片中买电视凭票,买到的小黑白电视,成了厂区里最光荣的事,整个厂的人围坐一起看女排,是八十年代最时髦最火爆的事情。
我依稀记得,爸爸给我家小黑白电视,贴上只有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并兴高采烈的说,这是他们厂第一部彩色电视机,我们是第一个看到彩色电视机的孩子。
小时候就住在厂周围的平房家属区,总能听到厂里大喇叭和广播站里传出的各种声音。上下班都会有广播播报放音乐。父母上班我和弟弟被反锁在家里,我们总喜欢爬出院墙跑出去玩,听到广播声,在悄悄爬回院墙,装作父母眼中的乖宝宝。胜利化工厂的广播站和大喇叭,一下子把我尘封已久的童年记忆激活。
那个穿着中山装,口袋插只钢笔的厂长,那个背着木箱头戴草帽叫卖冰棍的人,还有李焕英身穿白色的确凉衬衣,和淡蓝色过膝盖裙子的身影,都是我童年美好的回忆,我依稀记得妈妈衣柜也有这样的衣服。当年那个美美的妈妈又浮现在我脑海。
电影票根,分单双号的电影院,带盖的搪瓷茶缸,绿色铁皮镂空暖水瓶,冷特手里小竹棍上的糖稀糊糊,红白相间长长的公交车老是有挤不完的人,《路灯下的小姑娘》背景音乐……每一个细节都勾起了无限回忆,眼泪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电影的最后,贾晓玲在狂奔中的哭喊,和看到李焕英扭头眼泪滑落的那一声:“我宝”,我就沦陷在自己失控的眼泪中。父母从来的愿望都是要我们健康快乐,而不是要我们为他们挣得多少荣誉和脸面。
影片的细节回忆杀和高度还原的场景,是70.80后的温暖回忆,《你好!李焕英》是一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讲故事的电影,我能从中看到贾玲的真诚。这是贾玲掏心的作品,更是一部歌颂伟大母亲的良心之作。
《你好!李焕英》让我也时光倒流重新回到了童年,去细品童年那些模糊的往事,也看到辛劳母亲的年轻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