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剪辑技法
电影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下面给大家介绍影视剪辑实用技法,欢迎阅读!
影像剪辑者必备能力
1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动作的眼力;
2 剪辑素材并发现它们与下一画面连接的剪切的能力;
3 运用影像和选择音乐的能力,以及制造旋律和情节的创造力。
4 剪辑者还要赋予由连续的静止画面所组成的电影以跳动感,给影像注入生命。
5 剪辑者会自然而然地在众多的镜头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点是剪切点,这就是剪辑的旋律感。与此同时作品的全貌也会在许许多多的摄影素材中慢慢呈现出来。透过素材,看到作品应有的面貌。
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呢?寻找剪切点无疑是编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这就是画面的顶点。
所谓画面的顶点,是指画面是动作、表情的转折点,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收回笑容的瞬间等。
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运动,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旋律感的剪切点
让我们以翻书的动作为例,看一下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如果从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开始拍摄,忠实地将翻书的动作从一开始拍摄到结束,这样观众一看就能知道是翻书的动作。
但是,仅仅让人看明白是无法 体现出影像的美妙之处的,旋律感和舒适感同样不可缺少。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把最开始的剪切点选择在翻书动作已经开始的状态。若把翻书这个动作分解成1~24个画面,那么就把最前面的3~4个片断剪切掉,作为开始的剪切点。
这种改变对于理解翻书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能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和舒适感。这种剪辑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
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
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
根据作品的不同,前后画面的不同,剪切点可以有所变化。正确的剪辑方法不是唯一的。
当然,剪辑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几约定,它们可以说是剪辑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非常重要,但由于剪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时也会打破规则 ,进行一些新的尝试。
剪辑的目的
从物理制约中解放,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
·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
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
·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明确、强调想表达的内容
·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突出情节性要素
动作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被拍摄物体为移动时的剪辑方法
动作连接,是指对被拍摄物体的动作进行的剪辑。
从前,常常要因为更换胶卷而不得不中断对一个动作的拍摄,然而用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的同一个动作,看上去效果却出奇的流畅,给人以深刻印象。据说这就是这一剪辑方法的起源所在。
动作以 7 : 3 连接
首先看一下动作剪辑中的基本之基本,“动作连接”。
“动作连接”是指把一个动作用两个画面来连接的剪辑方法。
从理论上不说,这两组影像只是画面大小上的差别,描述的是同一时刻的同一动作,所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剪辑都可以。
但是,这时会出现动作不连贯或重复的现象。最终剪辑出来的影像缺少节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辑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来连接动作,以达到动作流畅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仅前后动作看起来连贯,节奏感和生动感也应运而生。
当然,按照7:3的比例连接并不是绝对的真理。根据素材和剪切点的不同,人眼有时会产生重复、跳越的错觉。
所以,故意将某些镜头剪切掉或是重叠起来,动作反而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 在不同的影像中尝试着改变剪切点来看看效果吧。
把两个动作连接成一个
将不同的被拍摄物体的多个动作连接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单个动作剪辑”。
下文是使用的范例是:被打出本垒打的投手和一垒手回头看着飞出去的球。两位选手在同一时刻完成“回首”这一动作。
要想充分运用甩有的素材,一定会采用这样的连接:打出全垒打->投手回头->垒手回头->远远飞出去的球。
但是,采用这种连接方法,两位选手回头的动作就重复了,会给观众赞成一种沉闷的印象。
单个动作剪辑会把这两个回头动作整合成一个,通过剪辑来消除时间差。
具体而言,就是在投手回头动作的前半部分进行剪切,连接上一垒手回头动作的后半部分,这样能加强速度感并使画面连贯。 动作连接的要点
两台摄像机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摄出了两种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这一规则来处理。
当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时拍摄而成的,只要改变一下角度,以某一动作的顶点(某一具特征性的动作)为剪切点,连接的方法会有很多种。例如,先拍摄球出手前的一瞬间,随后再拍摄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动作,然后把它们进行连接。
以动作为中心进行剪辑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以下就是要点所在。
①将时间看起来较长的镜头作为主要镜头。 ②考虑画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响动作的连续性。 ③大幅度改变运用和摄像机的位置会画面的气势。 ④按照实际时间进行的连接看上去会比较拖沓,因此要压缩过渡动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别是动作激烈的场面,镜头的长度要缩短。 ⑤同时拍摄而成的素材理论上可以在任意一点进行剪辑,但是选择不同的剪切点,重复或省略一些镜头,动作会更为流畅。 ⑥同一动作使用不同的画面连接时,要尽量在动作的顶点处进行连接。
有目的地重叠动作用以强调
通过有目的地重复,用以强调某一动作,这种方法被 称为双重动作或是三重动作。
范例影像中,把投手手臂举到最高点的镜头作为剪切点,连接从前方、后方拍摄到的这一动作,最后再连接出球后手向下收回的侧面全镜头。
这样一来,对于观众不说,动作可能并不是那么流畅,但是“出球”的动作重复了3次(三重动作),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双重动作,只有当有意识地想要突出某一动作时才有效,而且要尽量精短,以免冗长。
激烈的动作场面可能省略中间部分
剪辑的目的之一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省略。
如果按照实际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移动进行剪辑,再多的时间都不够表现,观众也会觉得冗长、乏味。
这时,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动作的部分中间镜头,然后连接组合。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中间抽去手法。
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缩减时间,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让观众百看不厌。
运用这种手法时,必须选择抽去哪些镜头,这是难点所在。
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动作的顶点(特征性动作)。手臂举到最高处、手臂放到最低点、最生气时的脸、笑得最灿烂时的脸等,如果抽去了这些顶点镜头,就无法了解动作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跳跃式剪辑发展了这一手法,它是中间抽去手法的一种,由戈达你创立,如唱机针般地对影像进行跳跃式的连接。
跳跃式剪辑敢于打破传统剪辑的禁忌,使制作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成为可能。
动作的中间抽去手法通过抽去中间镜头来省略时间并突出速度感时,必须注意选择应该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镜头,最初状态、投球时手臂位置达到最高时,手臂下垂,仅用这3个镜头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现了出投球的动作。
连接 FRAME IN 和 FRAME OUT 画面
被拍摄物体在拍摄框架中,这被 称为FRAMEIN。
反之,被拍摄物体离开拍摄范围,则称之为FRAME OUT。
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动物、小轿车、电车,这些移动中的物体都可以对它们进行剪辑。
我们一起来考虑一下怎样连接同一被拍摄物体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画面。
自行车从镜头前骑过的场面,在不同地点拍摄两组同样大小的镜头。
当然,我们可以按照从自行车驶入空舞台(镜头中只有背景,没有被 拍摄物体)到自行车驶出镜头的顺序连接。
这样的连接方法没有错,但是空间上显得过于空旷,而且动作不够流畅。
优秀的、有节奏感的动作连接方法是在前一组镜头是被拍摄物体即将离开拍摄范围时,然后连接上后一组镜头中物体刚刚进入拍摄范围的镜头。
要点是使用被拍摄物体一半在镜头中,一半在镜头外的画面。这样连接动作看上去会比较流畅。
如果被拍摄物体在前后两组镜头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间加入一帧空舞台镜头,画面前后会更为连贯。
用暗镜头或共同点连接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
不同被拍摄物体的动作怎样连接?
范例中是奔跑而来的人物和飞驰而去的汽车之间的连接,首先让奔跑而来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满整个画面,使画面变成黑色,然后连接上后续的镜头。 虽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车的速度不同,但是一来一往之间的黑屏(或者是光线很暗的镜头)成功地再现了流畅的动作。
对话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人物台词的剪辑方法,对话在这里就是指台词。
对话剪辑是指对登场人物的台词进行的剪辑。
它与动作剪辑并列为最具代表性的剪辑方法,是展示故事情节时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起来简单的对话剪辑,其实也是一些用来表现特殊效果的固定规则。
台词以 1 : 3 连接
台词与台词之间,除去SE和BGM等之外,余下的就是无声状态了。
对于影像剪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制造出这种无声状态,并利用它来表现影片的节奏。
范例中是两个人在车上对话的场景。剪辑的关键在于两人的对话之间应该有怎样的间隔。一个一个的对话镜头都是用摄像机代替另一个人物拍摄而成的,因此两个人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对话(=间隔)。剪辑时,如何制作出自然的对话间的间隔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对话与对话之间的间隔按照1:3的比例进行连接会比较连贯。
如果前组镜头中台词结束后所空的间隔为1个长度,那么在后续镜头中的对话开始前就要空出3个长度的间隔。
台词的上移下移,增加戏剧性效果
对话的上移下移,即将台词部分插入前一镜头(上移)或拖入后一镜头(下移)中。
它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因对话内容而产生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
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说“你好,A先生”,将这一部分上移,随后出现B先生的镜头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词,“这不是B先生吗!”。
这样一来,整个场面就显得更为流畅和连贯了。
例如:将前一镜头中的“我有了喜欢的人”这一关键名下移,突出表现在这句话的影响下男主角的表情变化。这是这一技巧的意图所在。
例如: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请兜风的前后表情的变化,将男主角的台词上移,和女主角的脸部镜头一起出现。如果不上移台词,画面中中有女主角无声的脸部镜头,影片会显得很长,而且没有节奏感。
并不是台词的长短决定镜头的剪切,而是要一边考虑情节一边进行有目的的剪切,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现心情
要想让上面的场面更戏剧化,可以使用在台词之间插入其他镜头的方法。比如,露出一点后续的镜头,这样也是可以的。 前组镜头中女主角的台词说到一半时,插入男主角的`脸部镜头,这样不仅能表现出男主角在听了女友的回答后强烈的表情的变化,更是能强调之前平静愉快的状态。
非动作和台词的剪辑方法 场景转换和制造连接点
初学者可以使用传统的 O.L 方法柔和地过渡镜头
O.L(OVER LAP重叠摄影)与淡入、淡出一样,是非常常见的过渡效果。
表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移动,也可用于表现心情。
类似的过渡方法还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用遮蔽物连接不同场景!换窗
换窗是指被拍摄对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时,通过用遮蔽物遮挡画面的方法来过渡到后续镜头的剪辑方法。
遮蔽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可动遮蔽物(墙壁或是其他很大的东西)和行人等可以动的对象。
两者本来都是可以直接连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连接显得更加自然。
用模糊画面连接不同的场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图像渐渐合成清晰的图像,或把清楚的图像渐渐变为模糊的图像。
因为它是非常抽象的画面,所以用它来连接两个不同镜头时非常自然。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图像和后面的图像在颜色和图像上没有共同之处,最后做出的结果看上去会很不和谐。
比如说,从红色的玫瑰转到警车的信号灯,或是从一个人的脸转到另一个的脸等,模糊画面连接的应该是具体的场面,在舞台或被拍摄对象在颜色和形式上有共同点时才能使用。
用运动造成的模糊效果连接镜头
快速移动拍摄是用极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动摄像机进行拍摄。
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会出现模糊的效果,连接不同的镜头。
这种手法给人以重视空间移动的印象,注意应该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镜头。如果使用了冗长的镜头,就很难作为场景转换的连接镜头来使用了。
注意不同场景中的背景也应有较大变化。
用一样的风景来连接镜头
空切是在连接同时进行的两个不同场景时,在前面的镜头中将摄影机抬起拍摄天空,再将摄影机落下变为其他场景的镜头剪辑方法,不是蓝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阳、星星等。
两个镜头中的场景可以离得很远,但是一定要有共通点(如大海)。
用曝光效果连接镜头
像用强烈的闪光灯来拍摄一样,用闪光(快速闪光出现的完全白色的镜头)来连接不同,镜头的方法叫做闪光效果
即使连接毫无共通点的镜头也能做到完全没有不和谐感。
广告和音乐电视中经常用到这一手法。
用分割画面过渡到后续镜头
一般做法是将同时进行的镜头分割后放在一起。如果不这样做,观众会很难理解画面。
将镜头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镜头来构成整个画面的。在表现同步的事件时非常管用。
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辑方法 影像产品可以说是蒙太奇的集合
最后介绍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辑方法,剪辑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剪辑方法,使情节、登场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义等有很大的改变,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蒙太奇就是通过画面的组合来产生出故事性的,这里向大家介绍这种效果非常好的剪辑方法。
让同时进行的不同镜头交替出现
让在不同场所同时发生的事情交替出现,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
回切在强调场面连续性的同时,增强紧张感和表现力。
通过改变镜头的摄影速度(慢动作),可以使情节表现力更强。
在回切中让不同场所的镜头交替了出现,最后双方出现于同一场所,这种方法效果会更好。
例,约会迟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镜头与在约定地点等待的女性镜头交替出现。最后,无论是两人最终见面,还是男性没有赶到,女性一个人去逛街,镜头效果都会很好。
与回切相近的剪辑方法还有回闪(FLASH BACK)。
回闪是在表现登场人物的回忆或心里描写时,插入很多超短镜头。
当连接很困难时,插入黏合剂似的画面
切出(CUT AWAY) 是像黏合剂一样连接前后镜头的剪辑方法。它是一种反传统理论的方法,在连接尺寸相同的两幅画面时全观众以很大的震撼力。
例如,拍摄两个人在咖啡厅的情景时,并不是把两个人的特定镜头连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间插入咖啡方糖的镜头,这样影片显得更有节奏感。
只要插入的镜头拍摄的是前面镜头中出现过的物体就可以。
例,把女性看宝石的镜头、宝石的特写镜头和她在其他商店购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请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宝石的镜头,在节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给观众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用不同框架的镜头连接,产生节奏感!
放大和缩小是给普通镜头带来新奇感的很常见的方法。
将框架不同的心情镜头(一般是可以表现人物心情的特写镜头)与场景镜头(状况镜头,一般是远镜头或超远镜头)阶段性地连接起来,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个阶段,注意不同镜头的框架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分3次接近一个吸烟男性的镜头(放大)。也可以分3次将镜头逐渐拉远。
如果使用同样的框架单调,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从电影看“回切”的奇妙之处回切,就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场景镜头以某种关联*****错出现的剪辑技巧。
这种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难,实际上,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剧与电影中看到,它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剪辑手法。
比如,打电话的男人和女人交错出现,这是很常见的镜头,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
回切的优点是让时间的流逝重复出现,给人以更加接近电影的时间感。
比如描写杀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时候,用回切的手法会使影片进入**,提高速度感,给观众以更高的紧张感《沉默的羔羊》中的**情节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开的。
回切的手法可以赋予镜头新的含义。
比如希区柯克的电影《捉贼记》中的情景:凯力.布兰德和格蕾斯.凯莉在旅馆的房间里交谈的时候,窗外放起了烟火为。这里烟火为了隐喻两人的恋情。这里对烟火煌镜头进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节更有表现力。
在克波拉的影片《地狱默示录》中,回切又变得有几分哲学意味了。
在温拉德刺杀卡特大佐的画面中插入了原住民用牛祭神的镜头。这个镜头冰大容易理解,但是克拉波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制作这个场景的。
来自 拍电影网|作者 aoxilisi
2. 我做了一个微电影,但时间太短,怎么把时间拖长点啊,还要再拖2分钟,我现在真正演的部分4分钟不到,我
方法一是:把视频放在视频轨,右键点击,出现的对话框有个选项“速度\时间流逝”,点击它,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拉杆,向慢的一头拉时间就变长,反之变短。
另一种方法二是:把视频放在视频轨,按住shift键,然后点击右键并左右
拖动素材的终点(黄色边)也可以改动素材的时长。
3. 六个转场技巧,拍出属于你的电影!
1、远近切换转场
远近切换转场是通过前一个镜头是近景或者特写画面,随后紧接一个远景或全景镜头,由远及及近,由局部到全貌的转场方式。这样的转场方式可以通过镜头的快速推进或者拉升来实现,远近场景的交替会使影片更富有张力。
2、摇镜转场
摇镜转场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变,通过镜头变动的方式调整拍摄角度,进而实现拍摄主体的切换或者拍摄主体视野变化。在录制视频时,摇动镜头定向拍摄,然后再次摇动镜头,然后结束拍摄;依次类推,多次重复然后进行拼接。
这个转场的关键在于前一条素材结束时的摇动方向需要和后一条素材开始时的摇动方向一致,这样才能完美地衔接,给人一种自然转换的流畅感。
3、同一主体转场
同一主体转场是指镜头跟随拍摄主体不变,但是主体所处的时间、空间却发生变化的转场方式。前一个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拍摄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主体走入画面,前后两个场景用同一主体来衔接,上下镜头有一种承接关系。
4、相似场景转场
相似场景转场是指镜头运动方向大体一致,镜头拍摄主体利用雷同场景实现画面的自由衔接。比方说很多影视作品中表现时间流逝的画面,有点类似于延时摄影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实现日夜画面的自然转换。
5、遮挡转场
遮挡转场其实就是通过手或者其他方式遮挡镜头制造一个黑场,通过这个黑场来实现转场。点击相机快门开始录制,然后把手盖在镜头上,把手收回来,最后把手盖回去就可以完成一个素材了。通过不同场景的转换和拍摄主体的动作变化,最后拼接起来就是一段很酷炫的影片。
6、特效转场
除了前期的镜头拍摄转场,通过后期的PS或者pr的处理,可以在影片画面中以缩放、旋转、模糊等特效实现转场。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转场技巧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影视制作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
4. 电影中时间跨度如何体现
电影中时间跨度的体现和处理分为很多种方式结构:
压缩的时间:这个电影在处理时间时常用的方法,一般用分镜头和蒙太奇来处理,在叙事时间是短于现实时间,但在心理时间上则是合理的。
被尊重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处理,叙事时间的跨度和现实时间以及心理时间是一致的。
被取消的时间:这个在电影中一般直接用镜头场景的切换来实现,直接跳过叙事时间和现实时间,在心理时间上制造一种时间流逝的错觉。
被打乱的时间:这种时间叙事基本是以倒序镜头和闪回镜头为基础来处理的,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的影片中很流行。
综上所述,电影中时间跨度基本是用分镜头的剪接、场景镜头的切换、蒙太奇的处理等造成心理时间的错觉来体现的。
5. Premiere 怎么做时间流逝的效果呀
建议插上两段视频(视频可以用AE做: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和特写手表,并伴随着ti—ta声,当然也可以用PR做)来突出时间的流逝。运用画中画——左右两个画面各50%,让两个人在画面同时出现,对比突出。
其实时光飞逝,用天空的流云来比较好表现。流云快速游动,太阳西下,用张(建筑的)图片素材(分辨率很高的),通过缩放效果做个切换,这样就连接到了室内的内容了。速度通过关键帧设置,调节缩放速度(建议用AE做)。《家有儿女》和《爱情公寓》中这样的镜头很多,可以借鉴一下呢!
6. 电影中,物体突然慢速静止的特效是怎么做出来的
慢镜头(电影艺术手法)
正常情况下,电影放映机和摄影机转换频率是同步的,即每秒拍24幅,放映时也是每秒24幅。这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速度。如果摄影师在拍摄时,加快拍摄频率,如每秒拍48幅,那么,放映时,仍为每秒24幅,银幕上就会出现慢动作,这就是通常叫的“慢镜头”。
慢镜头中的特殊效果之一子弹时间(Bullet time),子弹时间是一种使用在电影、电视广告或电脑游戏中,用计算机辅助的摄影技术模拟变速特效,例如强化的慢镜头、时间静止等效果。
“子弹时间”效果因在好莱坞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骇客帝国》中大量使用名声大噪。其中男主角Neo仰身躲子弹的慢动作镜头堪称经典,“子弹时间”也因此得名。
后来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广告,创意活动等领域。
关于子弹时间的拍法,相机阵列、单相机拍摄、场景静止、CG动画、多机位重复拍摄有五种。子弹时间最初是用一系列围绕物体的静止照相机(而非摄影机)实现的。这些照相机阵列通常被同时或者顺序触发快门。把每个照相机拍摄的每一帧照片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对静止物体的视角旋转效果,或者超级慢镜头效果。理论上虚拟摄影机可以达到无限的视角和帧刷新率,但用静止相机实现起来却通常受到拍摄路径的限制。
7. 电影主角回忆过去的镜头怎样表现或者怎样切换
可以用淡入淡出。
现实镜头和回忆镜头上下通过先淡入场景后淡出人物的处理手法进行回忆的转场过渡。比如在电影《少年派的漂流记》中成年派在回忆小时候家乡的历史背景时就利用了这种手法。
人物以讲述、回想自己的经历或者某个自己所目睹发生的事件,通过艺术手法切换到回忆的场景中所运用的镜头语言。
人物叠化式处理:指以同一主体人物在同角度同景别的基础上镜头的处理。
直切式处理:镜头直接由说话者表情,直切到回忆,由要表达的内容运动到人物。
其他回忆手法:
思考式回忆
所谓思考式回忆主要是指人物思考的方式回想起过去所发生的事,这类回忆方式主要运用在人物内心活动或情感思绪上,主要体现出人物的内心思想。他相对于讲述式回忆在塑造人物内心世界上更具有张力,情感色彩更浓。
触景生情式回忆
所谓触景生情式回忆,故名思义就是指人物在接触到的一些特殊人事物时,勾起人物内心世界的回忆,可以是美好的,或者是一段难忘的往事,要么刻骨铭心,要么不堪回首,总之必需是以前所发生过的特殊事件才能适合这类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