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影评 > 拍电影怎么补光

拍电影怎么补光

发布时间:2023-01-03 17:50:52

⑴ 摄影中用光的技巧

广园对光环境的氛围和情感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那么摄影中如何用光呢?下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的用光知识。供大家参考!

一、光源

光源指的是供摄影用的光线来源,主要分为自然光、环境光和人造光三种。

1、自然光

自然光又称为“天然光”,是太阳照射至地球上的光线,以及月光和星光。自然光的强度和方向是不能由摄影者任意调节和控制的,只能选择改变被摄体的角度和等待时机,因此,摄影人在拍摄前,应去了解自然光的变化和对摄影用光的影响。

2、环境光

环境光其实也是人造光源的一种,如室内的照明灯,室外的路灯、霓虹灯、车灯,此类人造的灯光,却又不是专用于摄影的灯光,都属于环境光。

3、人造光

这里所说的人

二、光质

光质是指拍摄所用光线的软硬性质,可分为硬质光和软质光。

1、硬光(直射光)

硬光即是强烈的直射光,如没有云彩遮挡的太阳光,或直接照射在人或物体上的人造光,如闪光灯、照明灯光等。直射光照下的人或物体受光面和阴影部分光比较大,亮部清晰,阴影浓重,画面反差强烈,立体感强。多用于表现硬朗、粗糙或质感强的物体或人物。在自然光照下,晴天或中午时,光线较硬。

2、软光(散射光)

软光也可称为柔光,软光是一种漫散射性质的光,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在被照物上不留明显的阴影。其反差较小,明暗过渡比较柔和,表现层次变化细腻,色调层次丰富,一般多云或阴天就会产生软光的效果。由于软光比较柔和细腻,所以经常被用于女性和儿童题材的拍摄中。

三、光 位

1、顺光

顺光是摄影时最常使用的采光手法,是从被摄体正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的特点是能把被摄体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得非常到位。因此,顺光最常被使用在风景摄影领域,不仅可充分展现地形、地貌,顺光下湛蓝、饱满的天空也是衬托各种风景的最佳背景。

但顺光拍摄时,被摄体侧面不容易产生阴影,缺乏立体感,画面会显得平淡,缺乏艺术性。在使用顺光拍摄人像时,应尽量寻找深色背景或能突出主体的表现形式,有时候为了表现出人物背景天空的湛蓝色或细节,也会采用顺光。

2、侧光

拍照时,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侧光千变万化,只要在拍摄时稍微改变光源角度,就能为整张照片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戏剧性。此外,侧光能够依据被摄物的型态特征,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摄影领域中应用甚广。

一般来说,侧光适合应用在表现被摄物的质感、轮廓、形状和纹理,或是用来强调甚至夸大被摄物的立体感,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同时,拍摄男子肖像多采用侧光,给人以硬朗的感觉。

3、逆光

逆光即是从被摄体后方照射过来的光线。从被摄体正面看,被摄体轮廓光显得非常明亮,闪烁的光辉很漂亮。这是最具戏剧张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创造富有戏剧感或意境的影像,却也可能让被摄主体的面貌与细节完全看不清,拍摄时要特别注意。然而,如果能妥善运用逆光,可以为被摄主体增添更多细节,例如表现模特儿轻柔的发丝、昆虫身上的纤毛,甚至是空气中飘扬着的尘埃。

逆光拍摄人物时,由于人的正面处于阴影中会显得很暗,因此,要做的是尽量让脸部曝光准确,这样的效果或许会让背景曝光过度,光晕严重,但如果控制得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还可以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正面补光,平衡画面曝光,或者用逆光表现剪影的`效果。

4、顶光

顶光即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在顶光的条件下拍摄,人物的鼻下人中处和脖子处容易产生阴影,甚至很容易产生黑眼袋,显得模特不怎么好看,一般来说,运用顶光是不容易进行拍摄的,但使用得当一样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比如让模特抬头来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

而在拍摄风景时,顶光却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营造明朗、活泼、热情的气氛。

5、底光

底光和顶光正好相反,它是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显得阴森、恐怖和刻板。底光更多出现在舞台戏剧照明中,而在人像拍摄中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广场的地灯、地面的反光等也带有底光的性质,可作为补光效果。

6、伦勃朗光

伦勃朗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其中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亮区,因此也被称为三角光。伦勃朗光塑造出来的脸部,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7、蝴蝶光

蝴蝶光也叫派拉蒙光,由于鼻下所呈现出的影子为蝴蝶形,因此被称为蝴蝶光。它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早期在影片或剧照中拍美女、影星惯用的布光法。蝴蝶光的光源设定在人脸的正斜上方,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需要使用反光板在人脸底下补光,消除掉较重的阴影。

8、分割光

分割布光就是将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使人脸表现出一面亮、一面暗的效果。这种布光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或气质。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也常常被用来拍摄男性以表现出硬朗的感觉。同时,用黑白画面来表现,明暗对比会显得更强烈,能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9、环形光

环形布光是在蝴蝶光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的,非常适合拍摄常见的椭圆形面孔。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用环形采光布光法时,主要强调人物轮廓和立体感。

造光是指摄影专用的灯光,它与环境光的区别在于,它是可以被摄影师控制的。如闪光灯、LED拍摄灯等等。

⑵ 电影拍摄时的照明需要考虑哪些基本元素( )

电影照明技术可以令商业短片、电影或电视节目看起来更加电影化,以及帮助故事跳出屏幕。照明技术对任何一个级别的电影人来说都是无价的。对于导演来说,照明技术可以帮助其与摄影师更加高效的交流。对于一名作家来说,照明技术可以帮助其在纸张上更加精心地设计文字来设定故事基调。而对于片场的其他工作人员来说,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等待每个人都把电影的照明调好。所以了解电影的照明技术对片场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1. 自然采光。首先来看不用人工移动的光,这些光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天然的电影照明技术的定义是利用现有的光线。大多数情况下,一部影片在拍摄前会先找一个外景勘察员,然后得到场地相关的信息,在拍摄前还需要考虑一下每天在外景拍摄的时间。
2. 主光照明。主光是场景的主要光源,它是最强烈和最直接的光源。一般来说,主光会照亮拍摄对象。
3.高调照明。高调照明的定义是电影、电视或摄影的一种照明方式,它降低了场景中的照明比例。在最初的电影中,高调照明是为了处理照明的对比度,但现在它被电影制作者用来调整一个场景的情绪和色调。
4. 低调照明。低调照明的定义是一种电影照明风格,使用硬光源将场景包围在阴影中。低调照明的灯光需要对比和黑暗。
5. 补光照明。补光灯填补了由主光造成的阴影。补光放在主光的另一面,通常没有主光那么强。
6. 背光照明。背光指的是从后面演员或物体的背后照射光线。它被放置在比它所照明的物体更高的位置。背光是用来从背景中分离物体或演员的,并且背光让画面有了立体感。
7. 实用光源。如果想在一个位置内使用光源怎么办?考虑一下像灯,蜡烛,甚至电视机之类的东西,在使用时通常会把这些称为实用光源。这些装备中的大多数都是由布景设计师添加到布景中的,以帮助营造氛围。

⑶ 在黑暗条件下,单反如何设置才能拍清晰、拍明亮

在黑暗的埸景下自动对焦拍摄,相机在没对上焦的情况下你按下快门钮,机相是没反应的,按不下的,切换成手动对焦就随便你了。

在影院对着观众拍摄,并不会很黑暗,屏幕反射的光足够你对焦的了,特别是对靠前排的人。

在农村空旷场地放电影拍观众,屏幕的反光可能弱些,可以利用抽烟人的烟头火,玩手机的亮屏或电影放映机镜头光束对焦。

如何在黑暗的环境下拍出明亮清晰的照片?



如果拍静物静景的话你就可以小光圈低ISO慢门上架慢慢拍。

在弱光中拍摄放映场里的观众,因为观众是会晃动的,那么你最好上架,需要把相机快门设置为60/1秒以上,光圈要开大,ISO也要提高。



近景小埸景可以打闪光灯,大埸景打闪效果不好。

以上只是个人拍摄的一些操作交流,谢谢悟空邀请!

在黑暗条件下,单反如何设置才能拍清晰、拍明亮?

相信不少人都碰到过你这样由于光线过暗而出现的对焦难题“拉风箱”,即镜头来回伸缩,一直对不上焦,无法全按快门拍照。不仅容易错失拍摄时机,也很大程度上消磨了拍摄中的创作情绪。

先来说 对焦难题 ,我们知道目前主流的相机自动对焦计算方式还是“反差对焦”,而弱光环境下画面整体的反差不足,可以采用 手动对焦、寻找亮处对焦、辅助照亮、先对焦后构图、手动对焦 + 实时取景(Live View)、增加景深 等方法。可参见前文暗光环境中,如何实现准确对焦?7个技巧让对焦“一击即中”

那么,在黑暗条件下, 单反如何设置才能拍明亮?也就是不欠曝。

1、 提高ISO感光度

提高感光度,但是越高的感光度,会增加照片的噪点,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使用大光圈镜头

在晚上、室内等弱光条件下,大光圈镜头可以让拍摄变得事半功倍,能增加相机的进光量,提高手持拍摄的快门速度,保证手持拍摄不虚。

3、 减慢快门速度

减慢快门速度,让更多的光进入到相机里,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快门的使用。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有的人1/10秒内能拍清晰,有的人1/100秒也是模糊的。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三脚架、蓝牙遥控、定时拍摄等手法,可以有效减少抖动,让画面更加清晰。

4、充分利用光源

可以选择使用闪光灯等补光设备,对画面进行补光,从而得到比较自然的补光效果。此外,要充分利用这环境光源,使画面看起来清爽而干净、 画质更好。

所谓“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有应对之法这些技巧看似简单,却很有效果。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呢?



第二个就是开大光圈,大光圈的优势就是可以增加快门速度,所以,就不用设置太高感光也可以留住画面!要是拍人像什么的用大光圈在夜晚还可以照出光晕的感觉,大光圈也是非常不错的。



再有一个办法就是,手持住相机不动,当然手不是铁做的,所以很不适用,所以可以找个软衣服或者地面把相机放在上面,控制好角度在进行拍摄,这个就不是动相机的设置了,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你的相机噢!



所以在黑的时候用这几种方法,很实用,很简单,一次快门,只为了留住那几秒钟精彩的回忆!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请下方留言。

就拿这个要求在放映电影的时候拍照的任务来说吧,如果是为了社团搞一个活动的展板,需要这次电影的图片素材,表现出来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观看电影的活动,那你就可以在放映电影前在影院还亮灯的情况下,拍一下影院的全景,然后电影开始后拍一张电影名字的放映图片,期间可以等到电影有比较强亮度的镜头时,找几个人拍一下人物面部特写,等到电影放映完毕后灯亮了,再拍几张人物特写,主要抓住刚看完电影时候还没有从电影故事中出来的那种人物表情,找准女生下手即可。

在拍摄时最好使用外置闪光灯,灯头朝向上45度角不要直射,加柔光板。相机设置上在影院灯亮的时候你可以ISO设置在800-1600,快门125分之一,在放映期间因为光线非常弱,你就尽可能把ISO调整到最高,快门速度保持60分之一以上,拍摄格式统一使用RAW格式。

最后提一下一场电影下来最多不超过10张即可,与会议拍摄一样,你不要一个劲的拍起来没完,因为最后的照片使用也顶多就用3张,你拍那么多也没用。放映电影之前你要提前来现场根据现场环境设置相机参数,做到心里有数。

在弱光环境下拍摄,要用手动档M档,光圈调大,ISO调高,快门视情况可以适当调慢一些,但也不要太慢了造成模糊。用闪光灯或新闻灯打灯,视情况打反光板。

但是,电影院里电影放映时的光线,那都不是一般的弱光,实在是非常弱的光了。所以,如果你是想拍宣传照的话,建议你在电影临开场前或电影快结束出字幕时,让影院把灯开着你拍几张宣传照,这个时候拍观众是坐满了的,而且也不会影响观众的观看情绪。这样就不会出现你说的对焦对不上的情况了,照片拍出来效果还是可以的。很多电影的宣传照片都是这样摆拍的。

如果你就是想观影中间拍,那是很难拍出效果好的照片的。光线实在太暗了,打闪光灯的话只能照亮局部,难以照亮全局,效果不好,而且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用红外照相机。这个可以把观众的表情、观影的反映拍得比较清楚,而且不会影响观众的情绪。但红外相机拍出来是黑白的,用做记录合适,用作宣传照的话不见得合适。

这种情况下简单说就是三点:1,对焦可以用手动模式,黑暗环境你自动对焦相机会发光照到拍摄物体辅助对焦!这样不太好 2,用M档拍摄,忽明忽暗光比较大的环境下,用M档曝光比较稳妥,当然也不是一个M档从头拍到尾 3,拍摄用jpg raw格式,后期可以弥补一些前期拍摄的缺憾,如果是全画幅单反,iOS开到1000 2000左右后期降噪都不是问题

拍摄夜景 有以下几个重点

1.正确的曝光 避免过曝或欠曝

2. 提升你的感光度。夜间感光度真的很重要。其次利用拍摄现场的光源 作为辅助光

3.稳定 这点意味着 夜间拍摄 多数情况下 你需要准备一只三脚架 以确保画面的稳定

把握以下原则:高感光度,大光圈,手动对焦,M档。以星空拍摄为例,应当设置iso3200及以上感光度,f值2.8(最小不能小于4),手动对焦到 再稍微回拧1-2mm,快门设置为25一30秒(超过30秒星星会拖尾)。注意光圈值和快门速度保持不动,只调整iso值,多拍几张就可以获得正确的参数了。其它暗光环境也按这种方法拍,如果距离比较近,可以尝试自动对焦或估焦。

1.按快门却不照,是没有对上焦。在放电影时拍照,如果是拍屏幕,可以在屏幕亮的时候对屏幕对焦,然后改为手动对焦模式,固定焦点。

2.如果拍摄主题不会快速移动或者变化,可以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延长快门时间,可以变亮。

3.如果拍摄主题不是屏幕,距离不固定,还移动,那没什么好办法,改为快门优先,即使对不上焦,也可以拍。拍出来什么算什么吧。

既然题主问的是放映电影途中拍照,那闪光灯就可以pass掉了。

先来说说如何拍清晰,弱光环境下拍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精准对焦。

- 首先拍照的时候,建议题主用单反的取景器而不是液晶显示屏,这样能更清楚的观察被拍的人/物体。

- 在对焦的时候,尽量找高对比度的边缘来对焦

- 暗光下摄影为了保证照片不欠曝往往会用比较慢的快门速度,手持难免会抖动,这样照片就会模糊,建议准备一个三脚架。

黑咕隆咚的地方拍照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不欠曝,也就是题主问的怎么拍明亮。

- 提高ISO感光度 (但是越高的感光度,会增加照片的噪点,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过像题主这样的特殊拍照环境,可以忽略这个,可以拍完后期ps减少噪点)

- 如果有大光圈镜头(比如性价比很高的50mm F1·8)最好(但是也要考虑景深问题,毕竟光圈越大,景深小,具体因为不知道题主拍摄目标是什么,所以抱歉没法给出准确建议)

- 减慢快门速度,让更多的光进入到相机里(但是一定要用三脚,实在没有可以找个稳定的能放相机的地方,但是尽量不要手持)

综上,电影院拍照可以尝试:

大光圈(视拍摄对象而定)+ 高感光度 + 慢速快门 + 三脚架(保持相机稳定)

希望能帮到你

⑷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导语:如何正确的用好光线拍出电影感觉的旅拍呢,下面我给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小伙伴们赶紧学习起来吧!

运用光线拍出电影感人像旅拍

很多人都说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种电影的画面感。简单分析,我认为主要源于以下三点:

一、真实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线,学会寻找有魅力的光线,充分运用现场光,调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环境光下得到最真实、自然地呈现,即便补光,也要学会“隐藏”和“融入”;

二、丰富且重点突出的构图,尽量运用标准视角或长焦镜头,避免镜头畸变和刻意营造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画面元素和镜头景深特点,在环境中去展现人物,营造氛围;

三、自然并由心而发的情绪,使画面传递出心灵的共鸣,摄影师的引导和情境设定很重要,这种技巧更多是来自经验。

接下来我将分三期详细介绍,本期先从光线讲起。

▲瑞士卢塞恩夏季的傍晚,顺光环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后景会被压暗。忘情的亲吻,倾斜的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低色温的夕阳和金黄色的座椅将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后期降低了饱和度,增加了黄色调成分,使画面更具复古味,呈现出胶片质感的电影风。

一、不同光照条件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以下三张照片,全部是夏季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拍摄的。体会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画面呈现出的不同氛围。

图一,傍晚五点,顺光角度,夕阳温暖而强烈,将大地涂满一片金黄,光比较大,景物色彩饱和且浓烈,人物皮肤明亮、温暖;

光圈:f/2.8,快门: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强烈的顺光下拍摄,以人物为主调整好曝光即可。拍摄时注意婚纱与教堂不能过曝,这时天空被压得很暗,呈现一种怀旧的复古味道,较低的色温让人物肤色自然呈现一种金黄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摄,需要注意相机的感光度与快门的极限。

图二,傍晚七点,落日快接近地平线,逆光角度,此时光线已经变得很柔美,将麦穗映得闪闪发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环境氛围感很强;

光圈:f/11,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阳从人物身后穿过头顶,此时无需任何补光,人物面部也能获得较为正常的曝光。后期压暗了天空,呈现梦幻意境。顺光拍摄时画质高,色彩还原好,后期无需过多处理,逆光拍摄时,需要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

图三,日落后,借助天光拍摄,散射光下人物肤色自然、柔和,画面反差小,细节丰富,整体感觉平静温润。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后天光未全暗,此时明暗反差已经很不明显,整体呈现出散射光状态,细节丰富,人物肤质还原好,肤色自然。此时的背景与人物的反差小,为了突出人物,后期对背景环境做了压暗处理。

顺光

顺光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好、饱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画面质感强,更接近其原型;环境细节丰富,特别是云层的细节,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顺光的缺点是缺乏空间表现力,画面相对较平,且光质较硬,人的皮肤若有瑕疵则一览无遗,后期修饰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选择顺光拍摄时会利用镜头的景深特点,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门:1/25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夏季的傍晚,这时太阳与地平线大约呈45度角,是最适合拍摄顺光人像的时间。阳光从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阳时段的低色温可以让皮肤呈现一种金黄色的质感。远处的云在顺光下充满层次,环境被压得较暗,配合后期调整,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怀旧感。

逆光、侧逆光

逆光、侧逆光的优点是空间立体感更强,影调和层次更加丰富,整体环境的通透度高,人物会出现轮廓光,很容易营造唯美氛围。当逆光散落时,搭配大光圈可以营造朦胧柔美的画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梦幻的星芒光束,还可以尝试拍摄剪影肖像,逆光能带来更大的创造空间。缺点是曝光和细节较难控制,曝光点的选择很重要,有时还需要人为补光来控制画面反差。

光圈:f/2.8,快门:1/800s,焦距:45mm,ISO:50

意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这时阳光还很强烈,相机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摄就会带到天空,很难控制反差,容易画面过曝。于是我选择高角度俯拍,避开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为背景。此时的夕阳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轮廓光,漏进画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胧梦幻的氛围。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阳光线被云层或雾气所挡而形成的柔和、均匀的`照射状态。薄云遮日、阴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后等天气,都会出现散射光,此时景物影调容易显得平淡,色彩比较灰暗。散射光条件下,不宜拍摄全景深的大场面,并且色彩的处理十分重要,拍摄距离的远近与色彩的饱和度成正比,所以尽量选择鲜艳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画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调平淡。

光圈:f/2.8,快门: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意大利皮恩扎,太阳在较厚的云层间穿梭,画面对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细节。相对晴天的顺光、逆光拍摄而言,这种散射光下较为柔和的明亮,更适合表达清新的意境。

二、拍摄时段的选择

午后至夕阳时段

晴天的午后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摄的黄金时间,无论是顺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现出特定的氛围,冬季为15-18点,夏季为16-20点。想要拍出更具电影感的画面,对于环境光的利用是关键,我习惯也喜欢用自然光拍摄。日落时段的光线色温低,令照片温暖而“有情绪”,更易表现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线照射角度平,拍摄的范围更大,画面的细节层次更丰富;顺光时色彩还原好,可以压暗环境,充满胶片感,逆光时通透度高,可以创造唯美、梦幻的高调氛围。

光圈:f/2,快门: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时段,夕阳穿过冰淇淋餐车的窗户照射进镜头,利用餐车阻挡部分直射阳光,减弱逆光带来的强对比,营造出梦幻的童话氛围。人物的情绪、动作很贴切,后期适当提亮人物即可带来电影画面感。

光圈:f/2,快门: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冲绳的海滩,日落的太阳刚好从较厚的云层里露出来,于是形成了“耶稣光”。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很低,此时只要调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摄的角度,控制好画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摄,形成独特的漏光氛围,特别注意曝光要准确。

多云的晴天

多云且云层变化大的晴天也是绝佳的拍摄时机,很适合创作大场景的全景画面。云就像是太阳的魔术师,能给你带来更丰富的光影变化,在这样的天气拍出的画面,既不会像阴天那样平淡乏味,又不会像大晴天那样难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于观察和应变,控制好人和背景环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门:1/2000s,焦距:45mm,ISO:100

意大利托斯卡纳的原野,下午15点的顺光,画面通透明亮。天空的云层较厚,云遮住部分阳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着梦幻的光影变化,充满意境美。需要调整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线。

日落的余晖

无数美妙的电影桥段都是在落日余晖中展开的。此时太阳已降到地平线下,虽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温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细节,拍摄出的画面对比强烈,会呈现出较大的反差。此时,意境美远大于对细节的展现,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现晚霞云彩,人物往往会欠曝,补光时应考虑环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温,做到浑然天成。

光圈:f/1.6,快门: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罗伦萨老桥,该场景的构图决定了光线为侧逆光,太阳已接近地平线,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画面左前方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模拟夕阳效果,自然是实现电影风画面的基础之一。

傍晚“带密度”

华灯初上,晚霞刚隐,天空的颜色还未全黑,这个夜幕将至未至的时间段就是“带密度”时间。简单地说,就是日落后、灯亮起的一小时内,此时天光与地面灯光的光比基本为1:1,呈现在画面里天空和建筑都是有细节和颜色的,整体效果华丽、梦幻。时间再晚一些的话,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最佳时段。

光圈:f/1.4,快门:1/60s,焦距:50mm,ISO:500

意大利五渔村,日落后背景中的建筑都亮起了灯,已经没有其他可借助的自然补光光源,于是采用低色温的手电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环境氛围,最主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冷调环境中的温暖感。

三、补光或不补光

决定补光或不补光的关键在于,想要获得的氛围以及希望整体画面呈现出何种效果。想要实现电影的画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环境光效,即便补光也尽量选择符合环境光逻辑的照明风格,强度、角度、光质、色温,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还可选择恒定光源来补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种情况,都应尽量保留画面的细节,并营造对比,包括冷暖对比和明暗对比,使整体画面呈现出自然的氛围,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浑然天成。当然,有时也不需要运用人造光源,只需调整人物站位、姿态,面部的朝向,就可实现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种常见的情况。

阴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补光?

- 补光,利用色温差异营造夕阳效果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冲绳,阴天云层较厚,整体画面偏清冷,手动设置相机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闪光灯加暖色片照亮,模拟夕阳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对比,后期减少青色的饱和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的输出指数不宜过大,否则会破坏画面的自然度,影响氛围的表达。

- 不补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适合表达细腻情感和柔润色彩

光圈:f/1.4,快门: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纳夏季的上午,云层非常厚,但是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个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时人物、大地、天空等细节都可以保留。一般来说,上午的散射光质感更好,明亮、柔和、温暖,会使整个环境通透、润泽。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还原就会差一些。云层里漏出了些许阳光,洒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梦幻感。后期可适当提亮人物,压暗天空,增加饱和度,会令色彩更鲜嫩。

大场景元素繁杂,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调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阳实现戏剧光效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时为午后16点,顺光角度拍摄,云层让阳光变得时隐时现,背景环境中明暗层次丰富。画面的整体曝光基准为新娘的面部,为了突显人物,我等待阳光穿过树丛刚好照射到新娘脸上的瞬间,形成一种戏剧化的光线效果,同时利用大光圈长焦镜头压缩景深,斑驳的背景如油画一样。

- 补光,平衡光线反差,强化环境氛围,还原柔美肤色

光圈:f/1.4,快门:1/1600s,焦距:50mm,ISO:200

当时已是傍晚,整体环境阴冷。虽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匀受光,但由于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会和周围环境有比较大的反差。为了保留雪地的细节,我利用闪光灯加暖色片为人物补光,控制好闪光灯输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还原肤色,保留真实氛围。

夕阳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补光?

- 不补光,剪影效果突显形体轮廓,展现意境美

光圈:f/1.4,快门: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长滩岛的日落,新娘拖动裙摆在海边跑动,此时如对逆光下的人物强行补光,就会失去场景本身的氛围感,虽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达得真实、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态是关键。即便拍摄剪影也要调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阳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大逆光下自动对焦很容易失灵,建议手动对焦。

- 补光,实现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的细腻表达

光圈:f/2.2,快门: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圣托里尼,傍晚19点,这时太阳已落入地平线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晕。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层次,于是以天空为曝光点调整好相机参数。还希望在不破坏环境氛围的同时展现出人物的情绪,于是用低色温的手电筒进行补光。手电的光照强度低,恒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够更好保留现场的唯美氛围,接近人眼的真实视觉感受。

⑸ 电影拍摄需要什么设备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最佳

电影拍摄需要摄像机、灯光、三脚架、录音机、摄像滑轨……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设备,一般提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准备是最好的。
拍摄一部电影还需要摄像滑轨。有的镜头需要滑动的轨道才能完成,比如推拉镜头功能,还有小摇臂等等。如果没有轨道的话,拍出来的镜头可能就没有那么流畅。

我个人觉得,一般提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准备是最好的,时间比较充足,以上就是关于拍摄电影相关方面的内容。

⑹ 5个专业摄影布光技巧

导语: 本文选取了5名职业摄影师亲身解读作品在拍摄中的用光技巧。拍摄类型涉及肖像、外景、静物和广告等。用光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依次展开。既有传统的用光技巧,也有创意的用光手段。内容丰富,而且配有布光示意图,非常直观。

1.入门照明工具:自然光

自然光是摄影师最基本也是最常用到的光源。它时而明亮强烈,时而黯淡柔和;色调有时温暖,有时冷峻;有时笔直照射,能制造出长长的影子,也有时被云层遮挡发生漫射,不会留下任何阴影。随着太阳东升西落,自然光能够做主光、侧光、背光和轮廓光。自然光看起来非常自然,而且永远免费

Cheyenne Ellis是一位来自洛杉矶,专门拍摄名人肖像和广告作品的职业摄影师。上面那张照片是她为著名演员哈莉·贝瑞拍摄的系列作品中的一张。在拍摄这张肖像时,他只使用了自然光和反光板。该系列作品曾被《US Weekly》、《Harper's Bazaar》和《Shape》等杂志刊登。你可能会觉得在这样一个高调的拍摄项目中,摄影师Ellis一定不会只拿着一部相机和一个价值47美元的反光板去拍摄。

但是,自然光和反光板却是摄影师Ellis最喜欢的组合。她个人网站上展示的作品中洋溢着自然的光线。“我喜欢反光板的简单和灵活,以及它带来的风格”,她说。“我很少把反光板直接对着被摄人,因为这样光线太强烈。相反,我会将光线‘羽化’,确保被摄人的眼眸中有漂亮的反光。这张照片中的沙滩就像一个巨大的补光板,帮了很大的忙。”

Cheyenne Ellis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能够在不需要助手的情况下使用20英寸银/白色反光板:她坐下,将反光板放在腿上,在拍摄的同时用小臂调整反光板的方向。

2.日光和闪光灯的融合

“Dyad摄影”是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一家摄影工作室,由摄影师Justin和Colleen Picciotti组建,主要拍摄商业和艺术作品。两人曾拍摄过一个以食物为主题的私人项目,他们从拍摄符号性的图像开始将这个项目引向了令人惊讶的方向。这些作品乍一看是采用定格技术拍摄的“动态食物”,不像是传统的展示图片。但如果你仔细观看,就会恍然大悟。你看到的作品有些令人震惊,有些令人捧腹。但这些关于食物的作品都不强调物体的三维性,而这正是其它摄影师试图在自己作品中突出的。

这些作品是千真万确的、甚至是反传统的二维图像。摄影师Piciottis是如何拍摄的呢?正如大多数影室作品一样,布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那张作品中精心制作的意大利面条和肉丸下面的桌椅、地板和餐具实际上是打印出来的照片,而非实物。为了欺骗视觉,让这个场景看起来像是一次拍摄的照片,在“房间设施”和意大利面的光线上,色温和密度必须一致。这可不容易,因为桌面的光线来自窗户,而意大利面的光线则来自闪光灯。

不过作品的用光也让观者注意到这些不是平常的商业图片。例如,摄影师Picciottis故意从落在桌面光线的反方向上向面条打光,他解释说:“我们选择将不同方向上的光源结合起来,这能突出对透视的控制。”

为了在色调较冷的背景中凸显意大利面,摄影师们选择了比背景光线色调略暖的灯光。

摄影师们花费了数小时拍摄和打印桌面照片,他们采用白色/银色反光板和黑布使桌面、椅子和地板的光线层次保持一致。拍摄时他们将装有利图Aptus75数码后背的哈苏501相机悬挂在桌子上方,使用镜头50mm f/4卡尔·蔡司镜头。

拍摄好的桌面照片用爱普生Stylus Photo R2400型打印机打印。摄影师Piciottis选用了亚光纸,这是为了避免相纸在二次拍摄中出现反光。

在布置好意大利面后,摄影师用安装了雷达罩的闪光灯为整个场景照明,这种光线广而柔,可以模拟窗户进入的光线。“拍摄食物时用光的一个技巧是使用方向性更强的光源,能够拍摄出每个元素的不同纹理,”Piciottis说。“雷达罩可以使我们在不弱化阴影的情况下柔化光线,我们还在意大利面的周围放置了白色和灰色的补光板,进一步强化阴影并突出光线的方向。”

雷达罩的使用还增强了画面中意大利干酪屑的空间感,这也是本作品区别于传统食物摄影的最富戏剧性的标志。使用雷达罩的另一个好处是:降低雷达罩的角度能够避免相纸反光。

这张模拟定格摄影作品的布光方式是,Picciottis使用窗户的自然光为桌面照明,使用宝富图Acute2 2400WS影室灯(3,245美元)加宝富图白色雷达罩(352美元)为意大利面打光。影室灯采用PocketWizard无线触发器(351美元)同步闪光。白色和灰色的补光板帮助增加阴影的密度,强化了阴影并突出了光线的方向。

3.职业外景摄影师将影室移至户外

外景拍摄的用光可能是对摄影师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摄影师必须携带灯具,自带或寻找电源,而且还要将环境光线和人工光天衣无缝的结合到一起。

出于以上原因,纽约摄影师Laura Barisonzi在拍摄这张健美模特肖像之初只准备利用自然光和反光板拍摄,这位专业的体育和生活摄影师说,“这比搭设灯光,还要带着电源简单多了。”

但天空中云团滚滚,环境光线也在直射和散射的阳光间交替。摄影师使用的照明策略是利用两个影室灯压住阳光,这样她就不用关心阳光是否直射在模特的身上了。

“对我而言,外景拍摄用光的诀窍是确保充足的电力,”她说。她不喜欢用电池,因为两次闪光之间的充电时间太长。“如果用电池供电,我会急于完成拍摄,因为我总担心电池不够用,所以我通常用发电机为闪光灯供电”。

为保持场地整洁,她也喜欢使用PocketWizard无线触发器。

模拟阳光的灯光必须做到位置高、质地硬、亮度大,光线还要以约45度的角度向下照射。灯头的位置太高,灯架就容易被风吹倒,因此每当有风时,Barisonzi会用沙袋增加灯架的重量,还会让助手在灯架左侧扶着更高的灯架。

Laura Barisonzi在拍摄这张作品时使用了2支AlienBees B1600影室灯(每个360美元),1个GS1型蜂巢,一台本田EU3200i型发电机提供电力。摄影师使用的相机是尼康D3,24-70mm f/2.8镜头。

4.拍摄首饰,光彩就是一切

拍摄反光物体时的布光最难,其中以拍摄首饰最为耗时。最大的挑战在于要让没有生命的物体洋溢着跃动的光芒和生命的光彩。

摄影师David Barowsky和Steven Deviliss每天都要面对这种挑战,他们是位于纽约市图片区(Photo District)的“Antfarm摄影”工作室的成员。“我们关注首饰的每一个方面,特别是钻石,因为它们都很昂贵,”Barowsky说。照片中的Faraone Mennella 18K金手镯上镶满了品相非常好的白钻、棕钻和香槟钻。

“对于这张照片而言,效果全部靠灯光制造,几乎没做过后期编辑。当然,我们也需要一个锐度很高的微距镜头来捕捉钻石的切割面和色彩上微妙的变化。”

拍摄首饰用光时必须一灯一调,对首饰切割面和表面的光线也要做到一面一调。有的首饰在拍摄时需要同时使用10多个灯和反光板。“你必须不断调整一个表面上的光线,直到调整好了为止,”Barowsky解释到。“把灯光安排的紧凑一些,不要让环境光漏进来影响色温。”

背景的反射光可能会造成画面出现死黑区域,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应在被摄主体周围布满灯、柔光罩和反光板。

这张照片在拍摄时使用的是两个3200WS的布朗Unilite型影室灯头。手镯的左右两侧各安置一个,灯前放置有机玻璃板柔光,手镯放在刷有925银漆的反光片上。由于灯头装有栅格,光线通过有机玻璃后又再次衰减,这样就可以在黄金上创造出微妙的色调层次。

布置在机位附近的布朗Picolite型闪光灯能发出集中的光线,可以增加钻石的光泽和闪光,同时手镯背后设置的灯箱既可以保证背景纯净,也可以在银色反光片上打出反射光。

准确的曝光控制也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摄影师依靠的是曝光直方图。很多玩摄影的人都会利用直方图保留照片中高光或阴影部分的细节,拍摄首饰的摄影师则利用直方图来监控首饰的眩光,确保闪光的部分不会过曝。“拍摄明亮、耀眼首饰时,控制眩光是主要的挑战之一,”Barowsky说。

“减少眩光的.一个诀窍是将背景光的直方图读数逐步提高到255,如果超过了255,就会出现不必要的眩光。”Antfarm摄影工作室的团队拍摄这两个镶钻金手镯时使用了1支加装聚光罩和栅格的布朗Picolite型影室灯(720美元),2个布朗Unilite型3200WS灯头(每个1,510美元),由布朗grafit电源供电。摄影师使用的是仙娜P2 4×5相机,配仙娜54h数码后背,施耐德120mm f/5.6微距镜头,拍摄光圈为f/32。

5.在灯光下保持昏暗

有效地运用灯光是广告摄影的重要环节。上面这张照片是为本田CRV minivan和混合动力SUV的2010宣传册拍摄的,来自洛杉矶的汽车摄影师Jeff Ludes,他和3个助手用了4个小时拍摄了这张照片。

拍摄时的主光是Arri钨丝灯,摄影师没有使用电影摄像经常使用的菲涅耳镜头。“没有使用菲涅耳镜头的原因是我们想让光线洋溢在整张照片中,就像路灯的灯光那样,”Ludes说。

实际上,现场已有的灯光也是整个布光中重要的一部分,所有后加的背景灯都安装了校正色彩用的醋酸酯滤光片,用来确保输出灯光的色温与路灯一致。

摄影师的最终目标是要增加色彩和氛围,赋予汽车一种感情色彩——乐观、年轻和都市情怀。但是利用灯光勾勒出汽车的外型也很重要,要表现出汽车的造型、线条、色彩和大小。为了突出主体,在汽车的用光上摄影师选择了比暖色背景更为明亮的灯光,使蓝色的车身更加突出。

考虑到蓝色的天空和窗户的反射,摄影师选择在黄昏时拍摄这张照片。“在黄昏时用光的难点在于灯光要在天亮的时候就准备好,而这个时候根本无法确定灯光的布设位置和亮度水平,”Ludes说。“当太阳快落山时,你必须快速准确地调整灯光的最终位置,并在日光和灯光取得完美平衡的一小段时间窗口内进行拍摄。”如果Ludes在整个现场使用2000瓦的灯进行照明,最终在未被灯光照及的区域可能会产生深黑的阴影,这将破坏摄影师拍摄一个充满活力、洋溢着灯光的街景的构想。Ludes说,“我们经常使用150瓦的小功率灯。”

他解释说:“大家普遍没有注意到,在昏暗场景中用光时,小而暗的灯通常比大而亮的灯更合适,太亮的灯只会造成深暗的阴影。”

其它的拍摄细节?一辆水车浇湿了整条街道,使那些本来阴暗且毫无特色的黑色表面变得富有生气和充满光泽。摄影师的团队甚至还“建造”了前景中的人行道,掩盖了车辆其实停在马路中间的事实(被摄车辆其实就停在一条行车道前)。

最终的照片由8张不同的照片合成,每张照片都针对特定的元素进行构图、布光和选择。例如针对汽车的侧面、后面和轮胎分别进行曝光。“如果打在挡泥板上的灯光合适,那么轮毂槽处就会出现很深的阴影,因此有必要对轮胎进行单独曝光, ”Ludes说。

一张作品就此诞生!

摄影师Jeff Ludes拍摄这张照片使用的灯光包括4支1000W、4支650W、1支2000W和1支350W的Arri钨丝灯。与Arri钨丝灯的暖光不同,打在汽车上的灯光由稍冷色的8英尺Kino flo日光荧光灯提供。拍摄使用的相机是阿尔帕Max中画幅相机,飞思p65+数码后背和罗敦斯德APO Sironar 35mm f/4.5 HR镜头。

⑺ 拍摄视频背景墙曝光怎么补光手机

用点测光,测光点调整到人脸上,可以适当减低背景曝光。还有就是你说的用闪光灯,也能减低一些背景光。再就是用反光板,把光反射到人脸上。
一般大家都注意避开逆光拍人像,但逆光人像又很有味道,需要借助外加器材,闪光灯最好是旁置式的那种,和人像成一定角度,那就张张好片子了!还可以后期PS。学摄影后期也要会一点的。
补光的前提:补光的“补”,顾名思义,就是补充、修正的意思。也就是说,补光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是辅助性的。
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上的拍摄:1.户外人像的拍摄。棚拍不在此列,事实上,棚拍的灯光已经不能叫做补光,因为棚内是没有光的,棚拍的光是根据需要而设计的,所以,应该念第四声“布光”更妥。2.追求自然清新的效果。厚着脸皮来说,也就是我的“风格”。我喜欢自然点的东西,这决定了我的拍法不能用太刻意的手段。

⑻ 摄影打光技巧

基本没有全黑环境,夜晚房间一般都会在窗外补光,模拟自然光从窗投射,另外还会用一些小灯在需要补光的地方,用遮挡、反射等方式营造视觉不容易看的光束到但实际是有光补充的漫反射光,还有就是在这种环境,一般都是超大光圈镜头。还有许多不太讲究的方法就是后期制作的时候调黑,加上运动跟踪、遮罩蒙版等方式保证被拍摄物体的轮廓有足够的视觉效果,将背景相对调黑。第一张图是蓝色的?也有一种拍摄方法是加ND镜,减少进入镜头的光亮,来模拟黑环境,这种拍摄的好处是物体的细节保留,光照度降低。

第二张图,是在人物右侧补了光,从背景看的话场景内人物右侧是没有强光源的,人脸的光比较突兀,这种补发大多是反射补,在另外一个角度投射光,用反射、漫反射的方式将光源消减到与场景相比配的照度,再投射到人物上,从人物右侧脖子的阴影可以看到,这个补光的面积不大,主要是针对脸部,而且高度应该高于人物身高,另外判断在人物左侧也有类似的补光,但照度更小,面积更聚焦在人物头部,看脖子的明暗与肩部对比,另外在人物的上方靠后应该也有补过光的,看头发两边的光照,但是人物左肩没有光,但是人物背包的带子后侧是明亮的,所以这个光是模拟路灯的,比正常路灯的光照要小许多就是了。而且估计摄影机的背后,会有一大块漫反射光板,用来实现漫反射及削弱部分光到人物的正面。其实电影拍摄之后,都要后期的,所以不一定能布出很逼真的光,只要光照足够,后期是可以调整的。

拍电影的布光跟摄影布光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尽力模拟自然环境,需要将环境各个角度都考虑进去,而后者是为了凸显拍摄主体,布光与环境的融合度一般不太考虑。

阅读全文

与拍电影怎么补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里的影评怎么写 浏览:84
好看玄幻古装电影 浏览:608
四通电影院门票多少钱 浏览:314
华佗与曹操电影想表达什么 浏览:586
好看的日漫电影古风 浏览:892
北京电影学院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472
黄子韬开兰博基尼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00
日本电影他为什么这么做 浏览:804
侏罗纪世界2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电影 浏览:154
你将什么时候去看电影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181
电影剧组有哪些人组成 浏览:102
有什么好看特种兵的电影推荐 浏览:178
电影白雪公主杀人事件免费观看 浏览:278
聚光灯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124
贞子电影1怎么找不到了 浏览:955
我想看免费的恐怖电影 浏览:417
空中猎电影免费观看网 浏览:454
好看的悬疑科幻电影百度云 浏览:173
国产校园电影有哪些好看的电影 浏览:197
特别恶心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