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教好电影课,并使其更有趣
我是个学生,从我的角度,我觉得我心目中有趣的电影课,首先是要在课堂上看到我想看的电影.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学生一旦在上课开始的时候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电影从而产生了对这次课的兴趣,那么教好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换句话说你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电影感兴趣,千万不要把你认为学生会感兴趣的电影直接拿到课堂上去播放,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再者,从我们学生的角度,绝对不喜欢老师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暂停电影而讲话,这样会使我们很有抵触情绪,你讲的再多再精彩,学生听不进去也是很自然的事.从老师的角度,这种情况就可以把电影减成几个片段,在电影开始播放的时候给学生们说好是按片段播放,中间你要讲解一些知识.这样的话学生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自然上课的效果会好很多.最后,要使课堂更加生动,老师可以在电影播放完以后组织学生表演里面一些片段,可以同时播放电影片段,关掉对话,只开背景音乐,这样会更有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仍然可以讲解一些电影知识.虽然这个建议可能对电影课本身没太多实际意义,但是可以增加学生对这堂课的喜爱程度,自然对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应该对你有所帮助.内容可能不太详细,不足的地方你可以提出,再把你的教学方式说给我听听,这样对症下药会更有针对性.
B. 简述采用电影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影视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提出的概括性的、总体性的要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都应当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期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协调发展。影视教学资源虽然具有娱乐性、生动性等特点,但是它的使用必须符合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刻意追求课堂愉悦的氛围而牵强附会、随意播放。
(二)影视教学要注重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影视教学是通过呈现直观的教育故事和教育情境来开展的教学方式,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性认识并加深对教材中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播放影视作品前或播放后应当进行适当的语言讲解,这将有助于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并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教育问题和教育情境进行审视。但是,由于每一部影视作品本身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其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影视播放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频繁地停顿或讲解,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进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造成影视教学效果的不佳。
(三)影视教学需要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探索
影视教学法是多媒体设备在大学课堂中逐渐普及后产生的一种较新的方法,它并没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因此为了更好地使用这种方法,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教研室应当对它进行专门的实践研究探索。具体而言,教育学公共课教研室应当加强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共同探索不同章节内容与相应影视作品间的联系。此外,教研室还应当组织教师们就开展影视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开展讨论和摸索,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影视教学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改进教师的影视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影视教学能力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必要时教研室也可以组织教师以研究团队的形式申报和开展教育学公共课影视教学实践探索的课题研究,从而使影视教学的实践探索走上科学化、应用化的轨道。
(四)影视教学法要有计划、有限度地使用
影视教学虽然具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融洽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激起敬业精神等优点,但不能过于频繁地播放电影,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有计划、有限度地使用。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或非教学重点内容应避免使用,以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一般而言,影视教学所占用的时间不应超过“教育学”总课时的20%,即按照一个学期 48课时计算,每学期播放影视作品的次数应控制在3到4次,时间上不超过10个课时,如果超过了这个上限就会有喧宾夺主、冲淡教育主题的危险。
总之,将影视教学法应用于教育学教学是一次课堂教学的革新尝试,为教育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途径,有助于改变教育学教学的尴尬处境,使其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通过教师和学生对影视作品中所呈现的教育社会情境和问题的模拟、体悟、分析和讨论,可以使师范生们获得分析教育现象、理解教育事实以及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社会情感、价值观念和职业理想等得到升华和提高。
C. 小学生怎样写电影观后感教学设计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D. 如何写电影院教学反思
导语:《电影院》一课为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第三节课。本节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电影院》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的最后一课时,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学生学会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主要是笔算方法。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的:
1、重视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估算还是计算,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方法,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等系列活动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在学生进行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而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怕浪费时间,特别在两学生交流算法时,胡代国因为害羞不敢开口说话,而计算是正确的,我鼓励该生不用怕,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错了也没关系,并让全班学生给与掌声鼓励他,虽然在说的时候吞吞吐吐的,还使劲看我,但是我还是没有着急,而是再次鼓励他说完,没关系,最后他说完了,而且说得也很棒,我也不忘了再次鼓励他,下一次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的;而在李志明进行交流时,他三次走下去又走上来,把自己的说完,他全算对了,在说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紧张而忘记了,还没等大家来得及反应的时候他冲下去了,又还没等我再找学生帮忙时,他又冲上来了,三上三下,呵呵,不过,我并没有怕浪费时间,而是给了他展示的机会。我想在这堂课中这两个地方更多的是体现了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2、加强学生估算的意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和算法,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和计算。
3、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情景的引入就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从电影院中的座位来引入今天的新课,而且在进行到解决问题的练习中,也不忘了将枯燥、单一的应用题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搜集图中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上完本节课后,我还有许多地方还需改进:
1、在学生独立计算并小组交流后,我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一起上台来汇报,一个学生汇报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也就避免了我来写学生汇报的,而另一个合作者就没有展示的机会,也可以把主动权彻底的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从估算过渡到计算时,过度还要再自然些。
3、涉及到的一些口头语和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不用再提,比如“对不对?”“够不够?”等等的'问题,还要加强语言的精炼和准确。
4、一些细节的问题还要注意,比如,板书在“进位”两字打上重点符号,板书的算式答案未写完,出示竖式计算方法时让学生来讲,用投影和幻灯片再熟练些等等。
5、抓住学生问题的机制不够,不能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有效的处理,应多追问学生“为什么”。而且在对今天的知识与昨天的知识进行比较后应进行一个小结,特别时学生在回答“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何佳毅说“学到了进位的乘法竖式”,应接下来再追问“应注意什么?”
6、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非常的缺乏,也导致一部分学生积极性不够高。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关于知识目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放手让学生尝试,在交流中,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进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关于能力目标一是关注学生提炼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示情境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引导学生探究算法。二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在列式后,引导学生估一估,在交流中指导估算方法,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先估再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但在第一环节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计算。班级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先估再计算,而是直接进行竖式计算。因此将班级学生的估算成为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三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掌握算法后,我安排了学生进行练习。班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在90%左右。通过练习反馈出学生错题主要是因为抄错数、计算马虎、计算速度较慢等。主要原因是计算习惯和能力两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关于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的交流空间,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自觉学习、学得好。就要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出示电影院售票处的情景图,然后让他们帮忙解决问题。很自然地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新知识上了。
二、抓住进位这个重点
这一课是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因此,这一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当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时候该怎么办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我采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并板演算法等手段来理解、深化这个知识点。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E. 电影教学
你好,豪,我今天第一次上网络知道回答问题,就看到你的帖子,真是巧了。我专业是营销管理和电影制作。过去几年曾是电影从业人士,做过短片导演,编剧,制片助理,跟过几次电影剧组。这几年转战金融界,打算将来有了资本后再重返电影界。现在我来认真仔细回答你所有问题
1、喜剧属于电影类型片的一种,镜头多少和类型片没太大关系,和电影剧情构架有很大关系。有的导演喜欢用长镜头,比如侯孝贤,一部电影每个镜头都长达数分钟,那么镜头总数就比较少。而有的导演喜欢快速剪辑,那么镜头总数就会很多,比如《谍影重重3》,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剪辑,有很多快切镜头,有的镜头之间甚至只隔1秒不到。
2、看得出阁下似乎对香港的黄金年代还情有独钟,但那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电影制作,投资理念讲究和国际化接轨。所以只要你不违反广电总局的规定,别说林正英的僵尸片,就算三级片你也可以拍。(只不过可能拍完了没有院线肯放映,或是影片遭广电总局封杀,钱就打水漂了)
3、拍电影,如果是长片的话(一个半小时以上),一般需要组建庞大的剧组,导演,制片人,监制,这3类职务是核心力量,决策团队。其次是编剧,主演,摄影师,剪辑师,灯光师,录音师,服装师,美术指导(拍动作电影还需要专门的动作指导),每个职务按照需要配备一定的助理人员。最后需要大量的群众演员。以上说的是前期需要的人员。后期的话,主要是剪辑师,音效师,配音。有了一些片花和预告,就可以提前进入宣传和发行阶段了,宣传和发行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需要请专业人士来做。可以去电影公司聘请,或者自由的电影人来担当,但一定要专门,有门路,有经验。
4、古装戏一般去影视城租赁场地片,这个制片助理,制片主任要去搞定场地和道具。里面也有服装租赁,服装师会预算出大致价格,制片会做预算统计。电影制作,很多环节都需要用到钱,你得心里有数,可以请人专门做这方面的监督工作,别让他们坑了你的钱。
5、第五个问题有点复杂,我的观念恐怕和你不大一样。我平时抽空还在研究电影市场,投资,票房等相关事务。我认为,现在拍80年代香港风格,恐怕没有市场,观众很难接受。因为时代变了,年轻人口味变了。我们不能一味怀旧,应该紧跟市场潮流。我也曾经是香港电影迷,看警匪片,武打片长大,但现在要投资拍摄电影,首先得尊重市场,让观众接受。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你得努力拍电影赚钱,至少得收回成本。
6、一部电影的成败关键是质量,请明星可以增加票房号召力,但明星的片酬也比普通演员高得多。所以,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冯小刚的集结号,里面没有一个明星,全是新人,但票房奇好,投资人赚钱了,新人演员也走红了。一般来说,低成本的电影,请不起明星也没关系,咱们把剧情搞好,控制好制作成本,没准就是一匹票房黑马。
7、发行的工作我没接触过,以前主要从事电影前期工作,拍短片时既做前期又做后期,身兼数职。但据我所知,所有的影片制作完毕后,都要送到专门的部门去审核,就是广电总局。发行商可以去业内打听,或者网上公开招募,发行也是赚钱的环节,需要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做。
8、制片人会综合考虑所有成本,然后交给发行商去做,发行商再和院线去打交道,通过谈判,大致了解能够在哪些院线放映,大概每天能排多少场。偷票,漏票的事,制片方可以请一个监督团队专门去各地影院盯票房,防止他们造假。最终制片方和院线的票房分成大致是34%:66%。但里面有很多学问,分寸要掌握好,有的地方镇上,县里的小影院,经不起这么折腾,人家影院要是赚不到钱,也要倒闭的。
9,任何影片都可以做全世界发行,但前提是质量好,有外国片商肯买。所以需要请到有经验,有本事的发行商吧。冯小刚的电影在国内很火,但外国片商购买的不多,因为他们觉得外国观众肯定不喜欢这类影片,要是购买了在外国电影院放映,肯定要亏本的。说白了,院线放映是最终端,是最残酷的地方。有的人喜欢吃馒头,但有的人只喜欢吃面包。所以想要全世界通吃,那就得花心思和精力来研究怎样制作出能让全世界观众都满意的作品。目前在外国发行较好的中国电影多数都是动作片,历史大片,投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找明星拍戏容易的很,直接联系公司的经纪人,只要明星的档期没问题,就可以接下你的活儿。
10、最后一个问题,是我经常在思考的。也是将来东山再起的抉择所在。很多老板直接投资电影亏钱了,有的煤老板投资成立电影公司,结果拍的片子也不赚钱。去年,80%的电影依然亏钱。只有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人在囧途,等少数几部电影赚钱了。拍电影是否赚钱,和高成本,低成本没太大关系,和投资回报比有很大关系。当年宁浩《疯狂的石头》,刘德华是投资人之人,总投资才300万,最终票房收获3000万,这个投资回报比就很高。陈可辛,陈德森的《十月围城》,投资超过1亿,最终票房虽然有2.9亿,但还是不赚钱。虽然这部电影是非常好看的,但投资人没赚到什么钱,这是事实。
所以,我觉得,拍电影可以不用急着开公司,不用急着拍大片。我们可以先从小型的电影工作室做起,从低成本,高质量的影片开始,慢慢摸透规律,逐渐走向成熟。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越不了解,风险越大。理解多了,看得透彻了,风险就小了。500万的投资也不小了,我有很多好的题材和项目策划,可以一起探讨和合作。如果掌控的好,就算只有100万的投资,也可以拍出高质量的一流电影。
很多细节问题不是很方便在这里讨论,能否约个时间,通过邮件,扣扣等详谈?
F. 电影论文怎么写
古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主干课程,从先秦到近代上下几千年,内容量非常大。在教学上主要从文学史和作品选两方面进行。学生们常常为文学史庞大的理论体系,繁多的文学常识,以及不可胜数的作家作品感到力不从心,消化困难。在教学上,也会明显感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文学鉴赏能力也亟待提高。随着多媒体引入课堂,影视赏析成为了教学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
一、增强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文学作品并不像空中楼阁般能凭空出现,除了和作者本人的生平遭际、性格气质相关联外,也深受时代的影响。而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与今天时间跨度很大。作为95后的大学生们如果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诸方面一无所知的话,根本谈不上对作品的正确理解。而影视赏析能为学生提供更为逼真生动的历史情境。
如讲到明初文学,涉及到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宋濂作为开国文臣之首,曾为太子师,但晚年,孙子被朱元璋杀掉,他也险遭杀戮,在流放的途中抑郁而终。刘基诗文俱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俗语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而后期,他在朱元璋的手下郁郁不得志,最终死因成谜,有说是胡惟庸下毒,有说是朱元璋授意。至于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39岁时,被朱元璋借故腰斩,其诗兼各家之长,但"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1] 综上,三家命运系于一人---朱元璋。明初诗文三大家的人生命运,是当时文人际遇的缩影。在朱元璋的高压统治下,也难怪明前期文坛萧条。
如果在课堂上,仅仅对上述内容作文字讲述,学生们未必能深刻体会当时残酷高压的政治氛围。因此,播放了由胡军、剧雪主演的连续剧《朱元璋》中的一个小片段"刘基之死",12分钟的播放时间,同学们领略了朱元璋的跋扈刻薄、残忍专横,胡惟庸的刁钻阴狠、狂妄无赖,以及晚年刘基的憔悴无奈、绝望焦灼。课堂上同学们受剧情的感染,对刘伯温的遭际唏嘘不已,愤慨同情。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这只是文人的一个代表,当时的政治氛围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明初文苑的荒芜了。再进一步作对比,由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中有李白的片段,李白醉酒入宫,力士脱靴、玄宗调羹、贵妃捧砚。同学们为李白的狂放不羁,高力士的无奈狼狈,玄宗的礼贤下士,杨贵妃的殷勤活泼所感染,笑声不断。那么,将唐玄宗与朱元璋相比较,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到一个时代政治氛围对文学的巨大影响。
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根据大纲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是应着力培养的。鉴赏力是理论水平、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力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古典诗词除文字之美还有音乐美、意境美。在课堂上单纯的文字讲解难免乏味,并且诗词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影视赏析将精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动听的歌声相融合,能使诗词意境得以酝酿升华。如赏析明代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
G. 如何写好电影电视剧影评
一、影评基本要点
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
写影评一定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只有自己的感受和切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
2.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很多同学写影评时总是过度的描述电影本身,而非自己的评论。切记。影评写作要突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当然,分析评论也要在也不能脱离电影。
3.注意文章体裁,不要读后感
影评分析的格式与读后感的文章体裁不同,影评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读后感一般属于抒情文范畴。前者重点在议,理论色彩浓;后者的重点在感,抒情色彩浓。所以写影评的时候要注意文章体裁。
4.影评侧重点
影评的侧重点是影视作品的的艺术形式。要求紧扣影视的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二、影评框架
框架一:
第一部分:夸赞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意义。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这部电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对于导演意图进行解读。
第四部分:评论电影镜头的特点、分析镜头表现方式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五部分:电影中所处的历史时代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后者新的发现。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的整体思想。
框架二:
第一部分:直接点题,要评论这部电影的音乐。
第二部分:音乐在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评论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评论音乐和其他视听元素如色彩、蒙太奇方面的配合。
第五部分:整体评价音乐的作用,总结自己的观点。
框架三:
第一部分:大体介绍一下电影的剧情。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从导演的意图出发评论电影的主题、导演要表达的思想。
第三部分:评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情节对于解释主题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视听语言,从摄影的角度评论电影画面。
第五部分:做最后的总结。
框架四:
第一部分:看完电影以后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并带来一连串的疑问。
第二部分:讨论电影中最重要的道具或者线索,说说这个道具或者线索的特殊意义在哪里。
第三部分:电影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第四部分:电影的剪辑风格或者拍摄方式的特点。
第五部分:最后解开自己的疑团,并指出导演的一些不足。